位置:首页野史秘闻>历代高僧大德的故事 灵裕一生下来,就与佛门有缘

历代高僧大德的故事 灵裕一生下来,就与佛门有缘

所属分类:野史秘闻 编辑:人生初见 访问量:3584 更新时间:2024/1/4 5:33:27

“现在不能出家,这一辈子就完了。”七岁的灵裕叹息说。他的出家的请求又一次被父母拒绝了。

灵裕一生下来,就与佛门有缘。每次遇到僧人,小小灵裕立刻垂手站立,然后躬身施礼,把自己手里拿着的舍不得送给小伙伴的心爱之物送给僧人。一听到屠宰的声音,他就觉得那刀好像是扎在自己的身上,疼痛难忍。灵裕六岁的时候,就向父母提过出家受戒的要求。父母那时瞪大了惊异的眼睛看着灵裕,他们怎么也不会想到,六岁的儿子会提出如此不同寻常的请求,父母早就把振兴门第的希望寄托在灵裕的身上,他们怎么会允许灵裕出家呢!的确,灵裕太聪明了。千余字的文章,小灵裕一看就能背诵,《孝经》、《论语》等,初读就文词俱明。

灵裕出家的要求多次被拒绝后,他就想寻找时机,逃出家门。十五岁的时候,灵裕做好了准备。但这一年,父亲得了大病,灵裕只得留下来侍候。父亲的病,使家人每天为他请医拿药,昼夜看守,而父亲则被病折磨得死去活来。灵裕看到这一切,感到生在世上像这样的苦难是无尽的,人生毫无欢乐可言。苦海无边,回头是岸,灵裕投身佛门的决心更加坚定了。

父亲的病稍一好转,灵裕就不辞而别,到应觉寺投明宝禅师出了家。

刚入佛门,灵裕就手拿经卷对天发誓:

“我要真心诚意学法,穷尽三藏的微言大义!”

灵裕先后从明宝、道凭等五位禅师学法,学习了《地论》、《四分戒》、《僧祇戒》等经典。

北齐文宣帝弘扬佛法,召集天下英才讲法,众高僧大师前来投奔。灵裕借此时机前去学法。他跟从安、游、荣三法师听《杂心论》,向嵩、林二法师学习《成实论》。灵裕自己则专门研究《华严》、《涅槃》、《地论》等。他每学一经,都要搜寻多种版本,探讨其间的异同,从善而学。

经过这一番学习,灵裕透彻地理解佛经的义理。接着,他又开始向众僧传讲佛法。

灵裕宣讲佛法,其意并在佛经的章句,而是注重其主旨,让人领悟佛理的根本。有时他为讲一字,要用几天的时间,有时一次讲几卷。在宣讲中,灵裕揭示了佛理的玄妙之意,使听者心领神会。为此,前来投奔灵裕的人很多,众人都称他为“裕菩萨”。

灵裕讲法,从不随意而行。如果遇有讲席,定要郑重邀请,灵裕才登法席。曾经有一次,灵裕讲到一半时,突然拿起锡杖和衣服就要走。讲席主人很恐慌,上前深施一礼。

“法师为什么突然停讲,弟子有何失礼之处,请法师明示。”

灵裕说:“弘法就要消除自己的恶行,现在施主恶迹仍在,我在此处讲法,有辱于佛门。”

原来,主人种了四十亩韭菜,灵裕看到后,才起身要走的。僧人戒律上有禁食荤食的要求,韭菜是荤食之一,所以灵裕说讲席主人有恶迹。法席主人明白原因后,请求灵裕说:“法师还是讲下去,这个恶迹容易除去,不要为此担心。”说完,立刻请村民用犁锄掉了韭菜。

僧人们到一起听讲法,在休息时彼此之间常开玩笑。但每当灵裕在场,众人无不肃然。下座僧人因灵裕严肃刚直,往往不敢前去参问。

灵裕一心只在佛法,一点也不关心世俗的名利之事。文宣帝建寺院,屡次下诏,要召一位德高之人做住持,国家供给日常所用。灵裕因被众僧称为最富德行之人,皇帝多次请他前去。灵裕推辞说:

“这件事的意义重大,我的德行不够。陛下以此利相赐,接受者可以荣耀一时,可这不是我想得到的。如果您把有利于众生的道法赐给我,我会毫不犹豫地接受。”

后来,皇后得了病,要众僧诵经消病。大家一致推举灵裕为法主,首先登席讲法。这时,有一只公鸡,随众人一同听灵裕讲法。灵裕讲完后,鸡大声鸣叫着飞到西南面的树上,一夜后就死了。不久,皇后的病也好了。众人都说,这是灵裕法师的道法高深所得到的感应。宫中赐给灵裕袈裟三百件,灵裕把它分给众僧。

周武帝灭佛时,灵裕扮成俗人的样子。他穿着缞衣,头戴绖麻带,就如同死了父母一样。灵裕发誓,在佛法复兴之时,他才要恢复旧装。

灵裕领着二十多个僧人住在一起,晚上谈佛理,白天做俗事。学习佛经,钻研其深奥的含义,随时记录心得体会。当时正处在艰难时期,无法得到粮食。灵裕于是写了一本占卜的书,让人用这本书算卦换粮,每天可以得到二升米,并以此为限度。后来人们听说这本书能够预告未来,前来求问的人很多,得到的米也逐渐增多。灵裕知道后说:“我们占卜得米,是为了糊口修法,现在竟然以挣米为目的,真是得小失大。前人曾有在刀口上舔蜜而伤了舌头的说法,看来今天应验了。

灵裕把占卜的书要回来,当着众人的面烧掉。第二天他亲自去算卦,一会就得到二升米,然后卷席而归。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灵裕仍然学法不辍。

隋朝建立后,佛教得以振兴,灵裕继续他的弘法之业。

隋文帝开皇三年,相州刺史樊叔略开佛法讲席,邀请各地僧人前去讲法,灵裕做了首席。当时听讲有一千多人。文帝此时下诏设僧官,职位大约相当于都统。樊叔略推举灵裕,灵裕推辞说:

“都统所需的德行,并不是我灵裕这种德行,都统所需的才能,也不是我的才能。既然我的德才都不是都统所需的,这事我确实难以从命。”

灵裕又请求到燕赵弘法。灵裕在燕赵五年间,弘法遍及各地。

开皇十一年,文帝敬仰佛教,要请高僧到京城弘法。文帝听说灵裕名满天下,于是下诏说:

“尊敬的相州大慈寺灵裕法师,我尊崇三宝,归依佛法之心真切。愿意弘扬佛法,保护佛教。法师德行精深,理义渊博,通晓佛典,能够引导众生,道俗尊敬。我想把京师做弘扬佛法的福地,让天下人归慕,让四方人都以它为中心。因此,想请法师与我共建弘法大业,法师应了解我的意思,早日入京。”

开皇十年,灵裕曾在洛州灵通寺的院子里得一封信,上面预示着灵裕未来的命运,说他要在咸阳遭厄运。现在灵裕得到文帝的诏书,他想厄运可能要来了,因为京城毕竟距咸阳不远。灵裕当时可以借口患病不去,可他又想这是弘扬佛法的好机会,就不顾信中所示,步行向长安进发。

灵裕到长安后,皇帝派人前去慰问,让他住在兴善寺。文帝又下诏让有司召集全国有声望的僧人,商议统一佛教的事。众人商议时都表示赞同。灵裕却说:

“佛家各派本来是相通的,只不过是各奉佛典不同罢了?哪里用得着这样呢?”

灵裕又觉得在长安弘法有所不利,就上表文帝,请求回去。文帝看过表奏,答应他的请求。此时,仆射高频等仍想建立佛教的大一统,又上表文帝让灵裕留下。灵裕得知此事,非常气愤:

“一国之主,本不应有二言。现在又让我留下,这于情理不通。”

灵裕又对门人说:

“帝王大臣,我不想离他们太近,那样只能使他们侮辱你,而且轻视佛法。离他们远一点,却可以让他们对你尊敬一些。我考虑再三,才做出这样的决定。”

接着文帝又三次传旨,请灵裕商讨一统之事,灵裕借故推辞。不得以,文帝对大臣功威说:

“我知道灵裕法师刚正梗直,是一个想得到自在的人,我们不应该强迫他。”

于是文帝又传旨,让左仆射高频、右仆射苏威、纳言庆则、总管贺若弼等人,前去拜访灵裕,宣读了文帝的圣旨,代文帝改忏罪。同时,赐给灵裕绫锦三百匹,而且为他在山中建寺,文帝亲自题写匾额,起名叫灵泉寺。

灵裕在灵泉寺,文帝常常写来诏书,表示问候,不断地赐给灵裕许多东西。由此看来,灵裕出京的做法是非常明智的。

灵裕从灵泉寺移居演空寺,在寺中大力弘扬佛法,修持佛道。想学佛法的人,往往不辞劳苦地到寺中请教。一时间,学法者达上千人。灵裕传人佛法,教诲有方,常以大德们的事迹为典型,让学法者向他们学习。

有一个沙门将要返回故地传法时,来向灵裕告辞。向灵裕请求:“愿听您一言,切中佛法的要害,使我能依它理解佛法修持佛道,长久受益。”灵裕说:“你来的时候,我曾对你说过,在你走的时候,我一定赠给你有用之物。”这个僧人上路时,灵裕给他一本书:

“经、诰、禅、律,恐怕会使你的心混乱不堪。这里有一本《高僧传》,你拿去作为榜样,可以长久使用。”

这个僧人还乡后,以此传为借鉴,体悟到了佛法的妙处。

曾经有一次,灵裕去听慧远讲法。在讲授的中间,灵裕突然高声说:

“慧远谈佛经的注解讲法事,而让众僧修道,简直是魔说!”

在座的人震惊而起,纷纷斥责灵裕。慧远快步走向灵裕,灵裕对他说:

“我听说仁者弘法,总是以身作则,以传示范。因为学法之人,是希望有榜样的。”

慧远流泪施礼接受。

灵裕行为清贞洁净,正气凛然。他自入佛门以来,就能够持律自守。而且年龄越大持律越严,俗情愈减。

母亲得病,灵裕前去探望。走到中途,听说母亲已死,就不再前往。他叹息说:

“我来看母亲,现在还看什么呢?还是回到寺中,为我的来生做准备吧。”

在年近六十时,灵裕所在寺院已有两堂僧人,灵裕却从未有过自己单独的居室。遇到言行有违犯僧规的,灵裕常常让他出众,当面给予训诫。不是经律中所允许的,寺庙中决不许女人停留。女人住的房屋,灵裕从不让僧人进去。只有在讲法时,才让女人入寺中听法,而且要后入先出。灵裕要求众僧不要穿绫罗绸缎,看到服装不合规格的,他一定会当众处理。

一次,灵裕与人探讨清名和小利问题。灵裕说:

“我听说君子争名,而小人争利。”

“名本是从利来。”对方说。

“但得了小利,就失去了清名。”灵裕说。

那人说:“这种人是假做善相。”

灵裕反唇相讥:“这也远胜过真心去做坏事者。”

人们把他的这段话传为佳言。

邺下人有谚语称赞灵裕:衍法师伏道不伏俗,裕法师道俗都伏。

隋文帝仁寿(公元602或603年)年间,文帝下诏,把舍利分到各州。当时,出现了许多奇特之象,人们都认为是吉兆。灵裕说:“白花、白树、白塔同时出现,我看是凶兆。”

众人不信。不久,献皇后和文帝相继去世,全国人都穿白衣,证明了灵裕之言。

相州刺史薛胄所住屋子的地基忽然变成了玉,胄认为这是瑞兆,于是设斋庆贺。灵裕说:

“这是琉璃,要慎重,不是福象。”

薛胄没有听灵裕的话。后来杨谅起兵叛乱,薛胄被流放到边疆,才想起灵裕的警告?但已经是追悔莫及。

仁寿末年(公元604年),在寒陵山建浮屠塔。在建到四层时,灵裕在一天早上催促众人说:

“恐怕事情有变,应该昼夜不停地施工。”

果然,将要建到顶层时,赶上晋阳事发,上面下令停建。灵裕也在第二年死去。

灵裕知道他要离开人世时,就向弟子们进行教诲,让他们行善戒恶。在死前第七天的早晨,灵裕提笔做诗二首。

第一首是:

初篇哀速终

今日坐高堂,明朝卧长棘。

一生聊己竟,来报将何息。

第二首是:

其二悲永殡

命断辞人路,骸送鬼门前。

从今一别后,更会几何年。

灵裕去世的那天晚上,他对侍者说:“痛在后背,我要走了。”三更时,众人只觉得异香满室。非常惊异。此时,灵裕已入禅定,口中念着佛的名字,一直到天明,最后气断而逝。那年,灵裕八十八岁。众人哀痛不已,随之把灵裕葬在灵泉寺侧,并建塔纪念。

后来,有人为灵裕在宝山建了一个石龛,名叫金刚性力住持那罗延窟,上面刻有法灭时的图,写着灵裕的事迹。山幽林静、语言恳切,事迹昭彰。每年春天到山中游览的僧人,都要去谈龛上的刻文,对灵裕无不佩服万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大德

更多文章

  • 皇帝故事:李渊是怎么娶到北周皇族后裔窦氏的?

    野史秘闻编辑:晴天标签:北周

    在中国历史上,秦始皇创建了皇帝制度,自己成为第一个皇帝,称“始皇帝”。自此,中国开始了长达两千多年的专制制度。皇帝是中国中央政权的突出代表,是政府和社会的核心,享有最高的权力和荣誉。皇帝自称“朕”,其他人当面直接称皇帝为“陛下”、“圣上”、“万岁”等,私下敬称皇帝为“圣人”、“大家”、“官家”、“至

  • 皇帝故事:春秋时期,秦穆公得了“健忘症”

    野史秘闻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健忘症

    在中国历史上,秦始皇创建了皇帝制度,自己成为第一个皇帝,称“始皇帝”。自此,中国开始了长达两千多年的专制制度。皇帝是中国中央政权的突出代表,是政府和社会的核心,享有最高的权力和荣誉。皇帝自称“朕”,其他人当面直接称皇帝为“陛下”、“圣上”、“万岁”等,私下敬称皇帝为“圣人”、“大家”、“官家”、“至

  • 诸葛亮明明绝顶智慧,为什么在三国这个战场上却一直僵持不下?

    野史秘闻编辑:晴天标签:上却

    诸葛亮,小编在百度百科搜到他的时候简直被他的简历耀瞎了双眼,可以说是十项全能。在文学方面有《出师表》《诫子书》等,更有《隆中对》流传千古;在军事方面推演了兵法,作八阵图,并五次北伐;忠心更是无可挑剔,从白帝城托孤到病逝五丈原,无不体现他的一片赤心;最牛的是他还会发明创造,曾发明木牛流马、孔明灯等,并

  • 红楼梦中贾家谁的妻妾最多?谁的儿女最多

    野史秘闻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最多

    《红楼梦》中,贾家的老爷、公子们,少有不在女人身上动心思的,更有人妻妾成群。1.贾政3女人:一妻、二妾相对来说,贾政是比较传统的,但也有一妻二妾——王夫人、赵姨娘、周姨娘。从书中少有的几次关于贾政居家的描写看,他晚上多是与赵姨娘同宿。赵姨娘的人品、素质,让人没法恭维,但想来其相貌不错,所以颇得老爷青

  • 蜀国为什么会大败?张飞一句话真相了!

    野史秘闻编辑:策马西风标签:蜀国

    张飞是蜀汉名将,无论《三国志》,还是《三国演义》都大为赞叹。但小编只谈《三国演义》里的张飞。在《三国演义》里,张飞的形象被颠覆成“猛张飞”,在刘、关、张的这哥三中,张飞是有最义气的。不谈别得,只谈在关羽被东吴杀后,张飞的反应,那真是撕心裂肺的痛。当诸葛亮、赵云等纷纷劝说刘备冷静,冷静,再冷静时,张飞

  • 古代皇陵多多少少都能找到 为什么这个朝代没有发现皇陵

    野史秘闻编辑:黑姑娘标签:皇陵

    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元朝皇帝,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中国的秦、汉、晋、隋、唐、宋、辽、金、西夏、元、明、清等朝,大多数都有明确的皇陵,只有一个朝代没有皇陵,或者说,只有一个朝代一座皇陵找不到。这个朝代便是元朝,在历朝历代中版图最大,到目前却没有发现一座皇陵。元朝皇陵为何一座也找不到呢?分

  • 重达155公斤,这才是世界上最大的鸟,北非鸵鸟(重达155公斤)

    野史秘闻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北非

    很多人认为鸵鸟不会飞,就不属于鸟类,但其实鸵鸟的确属于鸟类,还是世界上最大的鸟。其实鸟类有很多,但鸵鸟虽然作为世界上最大的鸟,但十分灵活,奔跑得很快,下面排行榜就来介绍世界上最大的鸟。一、世界上最大的鸟,鸵鸟鸵鸟为鸵鸟科唯一的物种,是非洲一种体形巨大,不会飞但奔跑得很快的鸟,平均高度:2.5米、最重

  • 为何有不少人认为石达开离开天京,带走精锐队伍是一种分裂行为?

    野史秘闻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是一种

    一直以来,有不少人认为石达开离开天京,带走精锐队伍是一种分裂行为;直接导致了后期天京陷落,太平天国运动的惨败。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石达开分裂天京的最大证据是:天京被围困的时候,石达开近在安庆,手中六七万人马,却坐视天京城被大军围困而不发兵救援。洪秀全在石达开离开天京,屡劝石达开回城,还送去了“义王金

  • 谁能称得上梁山集团的第一侦探高手?是戴宗还是时迁

    野史秘闻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梁山

    梁山的总参谋部是智多星吴用掌管、入云龙公孙胜与神机军师朱武协助的作战中枢系统。在这个系统中,除了指挥具体作战部门外,有两件工作部门是非常重要的,一是酒店,一是侦察。前者管的是加入梁山人才的接待、筛选,兼管通风报信。而后者,则是各种情报的刺探、特殊任务的执行与配合,在梁山是非常重要与特殊的部门。梁山真

  • 世界上最神秘的科学家,尼古拉·特斯拉被称为神却死于贫穷

    野史秘闻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特斯拉

    每一位科学家都对人类社会的进步作出巨大的贡献,但是有些科学家作出巨大的贡献却还被埋没,尼古拉·特斯拉就被称为世界上最神秘的科学家,被世界公认的旷世天才,然而在世的时候,一直都被打压,有一千多项发明,被称为神,最后却死于贫穷,甚至研究成果都被窃取。一、世界上最神秘的科学家——尼古拉·特斯拉科学界有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