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左二人都为湖南同乡,自从咸丰二年,曾国藩和丁母忧在湖南原籍举办湘军,便和左宗棠有了交往。当时左宗棠为湖南婉抚张亮基的幕僚,因公务书信往来不绝,交情日厚。曾国藩后来因率领湘军镇压太平军,地位显赫,督两江,领四省。曾国藩素来知人善任,网罗人才,由他推荐而受提拔的不在少数,一时出现了天下提镇无不出于曾帅的传言。左宗棠虽未进士及第,但凭着自己的才干,此时已名满天下。曾国藩军中自然不能漏掉了像左宗棠这样的人才,左宗棠在咸丰十年被曾国藩聘为幕僚。此时清朝与太平军的战争处于胶着状态,正当用人之际,由于曾国藩的极力推荐,左宗棠被清朝任命为四品京堂候补、襄办曾国藩军务的头衔,随后被曾国藩派往湖南招募湘勇。这年6月,清政府有意调左宗棠前往四川督办军务,曾国藩认为左宗棠可以独当一面,现在突然要调走左宗棠,无异于断其臂膀,于是曾国藩婉言谢绝了清廷的谕旨,从中可见曾国藩对左宗棠多么器重。随着安庆的克复,湘军为完成对天京的包围,进一步牵制天京外围的太平军,曾国藩决定对浙江出兵,那么选谁为统兵将领呢?曾国藩首先想到的是左宗棠。曾国藩认为,左宗棠平时用兵取势甚远,审机甚微,可挑大梁,不可久居人下,埋没人才。曾国藩不但把驻扎在赣浙边界的湘军统归左宗棠节制,而且给了他向皇帝的专奏权和征收厘金权。从此,左宗棠青云直上,在对浙用兵中充分显示了自己的才干,和中兴名臣曾国藩、李鸿章共称“曾左李”。此时曾国藩对左宗棠的信任已是无以复加。往来书信中处处对左宗棠以兄弟相称,而自谦为弟。曾国藩对左宗棠十分信任,左宗棠也摸透了曾国藩秉性,二人配合,相得益彰。然而两人在表面友善的背后,并非毫无矛盾。左宗棠个性刚直果断,慷慨激昂,是非分明,疾恶如仇。虽然才华横溢,然而多次进京赶考却未及第,且始终特别敏感,稍被人怠慢或过分谦让,都可引起激烈的反应,而且言词辛辣,令人不快。有一次曾国藩在给左宗棠的信札中,出于谦让,用了“右仰”这样的客套话,左宗棠很是不快,说道:“他写了‘右仰’,难道要我‘左俯’不成!”此话后来传到曾国藩耳朵里,嫌隙由此而生。此时曾左二人虽然关系上有裂痕,但还只表现在个性差异上。真正关系破裂还在天京城被攻克,两人就洪秀全的继承者幼主洪天贵福是否已死的问题,向朝廷打起的笔墨官司。天京攻陷后,曾国藩向朝廷奏报克复金陵,所有悍贼被一网打尽,并特别指出,城破后,伪幼主积薪于宫中,举火自焚。这就凸现了曾国藩对太平军有攻克全功。不想左宗棠也上一折,称据金陵逃出难民供出伪幼主洪天贵福于同治六月二十一日由东坝逃至广德,被太平军将领黄文金迎入湖州府城,想借伪幼主名号,召集太平军余众。清政府看到左宗棠奏报后,对曾国藩大为不满。曾国藩平生自认为以诚信为本,假如按左宗棠所言,则无异于欺君罔上。于是曾国藩上折反驳左宗棠称洪天贵福可能已死而黄文金为纠合太平军余众伪称尚存,这是古来常有之事等。言外之意,左宗棠虚张声势,不过是邀功请赏。左宗棠看到此奏后,又上书为自己辩解,对曾国藩言词激烈,口诛笔伐。至此曾左二人的关系已不可挽回,十几年的交情为了各自的名利而付诸东流。此后左宗棠在出任陕甘总督过湖北遇见曾国藩的弟弟曾国荃时,曾谈到他和曾国藩绝交的原因,他说过错在曾文正者七八,而己亦居其二三。这话不无道理,曾国藩太看重自己的名声,而左宗棠一贯语无遮掩,这是他们关系破裂的根由。但同为一代名臣,始终不因个人恩怨而在公务上掣肘对方。曾国藩为左宗棠西征筹饷,始终不遗余力,而且推荐自己最得力的湘军将领刘松山随之西征,左宗棠在陕甘新疆建功立业皆赖此军。曾国藩后来听说左宗棠收复新疆的喜讯后,认为左宗棠的能力天下无二。左宗棠平定新疆后,清廷拟封左宗棠一等公爵。慈禧太后认为从前曾国藩克复金陵,仅获封侯,左宗棠在新疆建立功业所依靠的将领刘松山和湘军又是曾国藩所派遣的,于是封左宗棠一等恪靖伯晋二等侯,以示稍亚于曾国藩。所以左宗棠在晚年,逢人便骂曾国藩,经常是喋喋不休。然而名臣毕竟是名臣,当曾国藩离世时,人们纷纷猜测左宗棠可能不会致祭,左宗棠却送来了他的挽联:“知人之明,谋国之忠,自愧不如元辅;同心若金,攻错若石,相欺无负平生”。这是左宗棠对曾国藩和他们两个关系由衷而做的评价。此后他在给儿子的家书中说:“从前我与曾国藩彼此之间的争论,可以说是除去世事的变化,一点也没有待人处事寓于心机的意思,在这感情悲伤没有闲暇的时候,还有理由与他负气吗?‘知人之明,谋国之忠’两句话也久见于我写给朝廷的奏章中,并非我从前对他诋毁今天对他赞誉,孩儿你应该知道我的心思。我与曾国藩所争的是有关军国大计方面不同的意见,而不是争权竞势所能比的。对那些心术不正、妄加评论之词,何不一笑置之呢?”左宗棠的挽联使我们重新看到了其自身人格的完满,同时又衬托出曾国藩为人处世的情操决非等闲之辈。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位置:首页>野史秘闻>同朝为臣,左宗棠为何要跟曾国藩绝交?真相只因这个?
更多文章
中国历史上最神秘的五个组织,多在电视剧中出现
野史秘闻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剧中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很多充满神秘色彩的组织,而这些组织也留下了很多有关他们的传说,半真半假。5、墨家墨家创始人:墨翟(dí)墨家约产生于战国时期,与孔子所代表的儒家、老子所代表的道家共同构成了汉民族三大哲学体系。法家代表韩非子称其和儒家为世之显学,而儒家代表孟子也曾说天下之言,不归杨(杨朱,道家代表人物
解密汉高祖刘邦是如何从市井无赖成为一代开国皇帝!
野史秘闻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市井无赖
2220年前的今天,公元前202年2月28日(正月[汉书为二月甲午]),刘邦即皇帝位于汜水(个山东曹县附近),国号“汉”,史称“西汉”或“前汉”。先定都洛阳,不久迁到长安(今陕西西安)。在位期间,继承秦制,实行中央集权制度,推行”重本抑末”政策。以秦律为根据,制定《汉律》九章,还实行”与民休息”,发
红楼梦中的贾雨村是怎么从清高书生变成的阴暗官僚的?
野史秘闻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是怎么
在《红楼梦》的坏男人中,贾雨村无疑是最特别的一个人物。小说第一回,贾雨村就作为结构性人物粉墨登场,并通过他的名字,体现曹雪芹“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的创作原则。熟悉《红楼梦》的人们,都会对贾雨村的印象很深刻。因为他有复杂的性格,从一开始穷困潦倒的清高书生到听从葫芦僧的建议寻求“护身符”的阴
方腊手下第一猛将,差点杀死梁山四虎
野史秘闻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梁山
我们都知道,宋江在出征方腊的时候损失惨重,很大一个原因就是方腊的将领武力值太高。方腊帐下的八大天王,个个都有万夫不当之勇。而梁山虽然有108将,但是其中大部分都是水货,能打的大将其实不多。方腊帐下的第一勇将,差点杀死梁山四虎,幸好林冲及时赶到。这个勇将就是王尚书王寅。在歙州城之战中,卢俊义大获全胜,
《水浒传》里八十万禁军教头的说法,为何容易让人产生误解?
野史秘闻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水浒传
我们曾被八十万禁军教头震住了。都怪《水浒传》。里面写到——且说高俅得做了殿帅府太尉,选拣吉日良辰,去殿帅府里到任。所有一应合属公吏衙将,都军禁军,马步人等,尽来参拜,各呈手本,开报花名。高殿帅一一点过,于内只欠一名八十万禁军教头王进。半月之前,已有病状在官,患病未痊,不曾入衙门管事。高殿帅大怒,喝道
梁山上最厌恶宋江的一男一女,男人因祸得福混得不错,女人却一生被玩弄!
野史秘闻编辑:黑姑娘标签:梁山
众所周知,水浒传是中国的四大名著,里面的人物故事,可谓是家喻户晓老少皆知,其中宋江义气无双,替天行道,领导梁山起义,让江湖好汉非常敬佩!然而,鲜为人知的是,宋江其实是一个阴谋家,至少有一男一女非常痛恨他!此前,这两人都事业有成,家庭幸福,遭遇宋江之后,一切都随风而去。让人意外的是,两人此后际遇大相庭
清朝最后一个太监自曝,上夜班鞋里必须藏个东西
野史秘闻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鞋里
太监是中国古代特有的产物,也象征着封建势力对底层百姓的压迫,太监的生活是非常惨的,历史上有那么多太监,但是功成名就的就那么几个。清朝最后一个太监孙耀廷曾揭露了一件事,说晚上伺候贵妃的时候鞋底必须藏一个东西,要不就要挨打了。孙耀廷伺候过端康皇贵妃,婉容还有溥仪,他目睹了皇宫发生的许多事,也亲眼看着溥仪
当时的中国政府,真的是一面抗战,一面向日本赔偿庚款吗?
野史秘闻编辑:人生初见标签:的是
网络上广泛流传着这样一种说法:“在淞沪会战爆发后,日军正在与中国军队激战之时,蒋介石居然很‘守诚信’地忙着向日本归还晚清庚子赔款……不但当月的庚子赔款要如数支付给日本,以后的庚子赔款也要全部支付……我们可以设想一下,在南京屠杀中国军民的子弹和刺刀,是否有蒋介石向日本归还的庚子赔款?”当时的中国政府,
水浒传中宋江能稳坐第一把交椅,是因为什么?
野史秘闻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是因为
宋江是中国古典小说《水浒传》中的主要人物之一。这是今天小编给大家准备了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在我们年少之时,总会觉得一些武功盖世亦或者是文采突出之人乃是这世界最为厉害的人。倘若有人在年幼之时便有这样的表现的话,他便会被认为是祖国未来的骄傲。然而,很多时候,这样的人并不能够成为领导人,反而
清政府”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的政策,为什么这三个民族可以幸免?
野史秘闻编辑:笑红尘标签:不留
清政府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的政策,为什么这三个民族可以幸免?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清军入关后,为了削弱汉族的反抗意识,巩固清朝统治者的至高地位,实行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的高压政策。这项政策遭到了汉族人民的强烈反对,因为《孝经·开宗明义》中记载:“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