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来看弘治十二年的这场科举考试。这次的主考官叫程敏政,他别出心裁的准备了一道考题,难倒了几乎所有的应试举人,只有两个人完美的答出了这道题。在介绍参与这次考试的人员前,我先来介绍一下这位主考官程敏政:他的身份是李贤的女婿。程敏政的老丈人李贤可是风云人物,不过他不是这个故事的主角,大家只需要知道,他曾挺身而出,为于谦平反昭雪。同一时间参与这场考试的两个人物:于谦、王守仁都是江南的两大才子,但是考试的结果却截然相反。而这一切,和百年之后的宁王叛乱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历史还真是让人回味无穷。现在开始介绍弘治十二年会试的两位人物。首先是大家都熟知的一位仁兄——唐伯虎。这次的殿试,只有两个人答出来,其中一位就是唐伯虎。这位仁兄可不简单,江南四大才子之一,自幼聪慧过人,反正有什么好词都往他身上用就是了,准没差。既然是天才,自然也很狂傲,不过唐兄确实有狂傲的资本。平常没怎么用功读书的他,参加了弘治十一年的乡试,而且还是第一名,你说气不气人。自从考了第一,唐伯虎就愈发的猖狂了。他在诗中这样写道:三策举场非古赋,上天何以得吹嘘。一个小小的进士算什么,他要挑战当时读书人的最高荣誉——连中三元。只可惜唐伯虎坏在了自己的猖狂上。常言道:人狂没好事,狗狂挨砖头。会试刚刚结束,唐伯虎就到处放话:这次的会元是我的了。坏事由此而来,唐兄没当成会元,却到监狱走了一圈。日前给事中华昹劾学士程敏政,私漏题目于徐经、唐寅。关键是这事还真的有,经过调查,程敏政的仆人曾经泄题给徐经。而这次考试只有唐伯虎、徐经二人交出了满意的答卷。唐伯虎因此而受到了牵连,从此贬为小吏,不得为官。我们再来看这次考试的另外一个考生——王守仁。王守仁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官宦世家。二十岁的时候参加科举考试,中了举人,但是后面的事情并不顺利,二十二岁考进士落榜。要说王守仁这人,和唐伯虎还真是有几分相似:唐伯虎整天饮酒作乐,不把学习当做第一要务;王守仁呢,则是在探索一些思想问题,比如曾经“格”竹子,还有喜欢研究军事,也没把学习放心上。可惜王守仁运气太背,连续两次都没能中举。终于,在弘治十二年第三次参与科举,考到是相当的不错:本来能当全国第一,只是因为有人走后门,王守仁成了二甲。弘治十二年的科举考试就这样结束了:两位吴中才子,一位名落孙山,一位金榜题名。不过事情到了这里还没有完,后面的事情更有意思。王守仁并没有从此平步青云,相反,他历经了很多坎坷。作为一个有正直的人,他得罪了刘瑾,从而被贬官到西南的山区。后来刘瑾被诛杀,王守仁才得到任用,随后的时间里,逐渐得到升迁,后来受命巡抚江西等地。在这里,他发现了一个惊人的秘密,宁王在准备造反。这些年,唐伯虎的日子也不好过,自从那次科举后,整个人就愈发的消沉,开始了饮酒作乐,放荡形骸的生活。此时宁王正在为叛乱做准备,四处招募人才,所以邀请了唐伯虎来帐下效力,唐伯虎当然很高兴,受邀前来。本以为能在此大显身手,但是不幸的消息也来了。唐伯虎是个聪明人,宁王的举动瞒不过王守仁,自然也瞒不了唐伯虎:宁王要做一件大事,只是这个事情有点大过头了——造反。这种事唐伯虎是不会做的,就这样离开,当然是不可能的。不走?那得掉脑袋。怎么办?只好装疯了。唐兄也真是豁出去了,在大街上裸奔,逢人便说:我是宁王的贵客。这样做,宁王的老脸搁哪儿,只好把唐伯虎打发走。经历了这次的打击,唐伯虎就开始彻底的堕落了。也许,对于他的而言,这是一种解脱。也正是因为他的不得志,才造就了他在文学与绘画方面的成就。宁王在准备造反,王守仁作为一方巡抚,自然得有所行动。但是问题来了,这时候是正德年间。皇帝是谁呢,朱厚照。对这个皇帝大家都清楚:沉迷于玩乐,怠荒于朝政。不管后世怎么评价他,但是至少有一点可以肯定:皇帝不管事,朝廷更不管事。顺带提一句,当时的内阁首付杨廷和都被宁王收买了,更别说其他的臣子。既然都这样了,那上疏朝廷管用吗?当然是不管用,这正是宁王有恃无恐的原因。正德十四年,宁王发动叛乱。而此时,王守仁的兵符已经上交兵部,手中没有军权。宁王顺长江而下,兵锋直指南京,不久遍打到了安庆,这里是南京的门户,此地若失,南京危矣。如果安庆被宁王夺去,一路打到南京,大明的半壁江山不保。如此危局,而朝廷朝廷上下浑然不觉,怎么办?但是王守仁毕竟是王守仁。这十来凑了七八万人,也算是有点军队了。为了争取时间,他发布檄文,声称朝廷派了援军,加上自己的部队,一共十六万,要去打宁王的老窝南昌。宁王还真被这封檄文吓到了。只是十几天的时间,都没看到王守仁有什么动静,宁王终于发觉上当了,带着自己的军队,进攻安庆。而王守仁带着自己刚刚组建的军队,趁着南昌空虚,占领了宁王的老窝。宁王只好回兵救援,双方在鄱阳湖决战,最终宁王战败被俘。宁王之乱,从此画上了句号。和唐伯虎一生不得志相反,虽然他们都处在正这昏暗的年间,王守仁创立了一番功业,在嘉靖年间官至两广总督,一代心学大师,唐伯虎虽不得志,但在诗词书画方面大有成就,几百年间无人能及。同样经历了弘治十二年的科举,同样参与了宁王的叛乱,两个人人生的方向也因此而被改变,结局虽然不同,境遇更是天壤之别,但都在不同的领域发挥了自己的才能。若是弘治十二年唐伯虎连中三元,可能历史上只会在多个商辂这样的人。而我们现在可能就读不到这样的诗作了:世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不见五陵豪杰墓,无花无酒锄作田。也许再也看不到《落霞孤鹜图》这样的的山水画了。假如王守仁这次科举考试再次落榜的话,他的信心可能会因为科举考试而丧失,至少会改变很多他人生的轨迹。当年完美答出程敏政考题的人除了唐伯虎,还有一个人,他就是——徐经。自从受到这次打击后,对于科举考试失去了信心,这样的态度,影响了他的曾孙——徐霞客。也正是因为徐霞客没有选择考取功名,而是将毕生用来游览中国的大好河山,这才有了徐霞客游记这本十七世纪最伟大的著作的诞生。历史上的科举考试数不胜数,其中最精彩的,大概也就是弘治十二年的这场了吧。仔细算算,这次的科举竟然造就了这样几位大人物:一代心学大师王守仁,一代书画大师唐伯虎,一代地理学家徐霞客。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位置:首页>野史秘闻>明朝的一场科举作弊案,成就了三位知名人物
更多文章
梁山上最潇洒的汉子,被自己的聪明耽误了,却没机会发挥才能
野史秘闻编辑:黑姑娘标签:自己的
梁山上有很多深藏不露的高人,或是因为自己本身不想太高调,或者是因为关系不硬没有立功的机会。水泊梁山好比是个小朝廷,明面上称兄道弟,私下里谁没有自己的小盘算。话说四方好汉齐聚梁山,这能人多了也并不是谁都有机会在人前立功表现的。其中有一位梁山三朝元老,功劳很大却排位靠后。平时不张扬,但却很聪明,活的很明
霍去病不爱惜士兵吗?他为何宁愿让肉臭掉也不分给士兵?
野史秘闻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士兵
你知道霍去病吗?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详细介绍。霍去病是汉武帝时期著名的大将,同时也是万户侯,他成名太早,21岁就封狼居胥,这是古代多少将士一辈子无法企及的高度,但他离开的也太早,23岁就英年早逝。但这并不妨碍霍去病成为历史上最为著名的将领之一,当然也有很多关于他的故事流传下来。司马迁曾在《史记》
李鸿章曾说一句什么话重伤左宗棠,左宗棠为何气的要威胁慈禧?
野史秘闻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左宗棠
不过其实左宗棠和李鸿章这两个人的关系并不好,尤其是在晚清时期汉人大臣出现对骂,不只是左宗棠和李鸿章二人曾经对骂,就连曾国藩和李鸿章师生之间也曾经有过矛盾。就在李鸿章和左宗棠互怼期间,双方都是互不留情面僵持不下,当时李鸿章甚至说了一句话狠狠重伤了左宗棠,左宗棠因为这句话可是气得开始威胁起慈禧太后来。也
太平天国为什么会败?李秀成死前说出十句话
野史秘闻编辑:晴天标签:太平天国
同治三年(1864年),清军的曾国荃所部用挖地道埋炸药的方式,轰塌了太平天国国都“天京”城的外墙,并一举拿下天京,这也彻底宣告了太平天国的覆灭。太平天国的天王洪秀全自知大势已去,早在几个月前,就已在宫中饮药自杀,留下了年轻的幼主洪福瑱。在天京之战中,太平天国的忠王李秀成趁乱,带幼主突围而出,意图潜伏
据史料记载,叶赫那拉氏最早的祖先可追溯到五代时期的海西女真
野史秘闻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女真
叶赫那拉氏(又译叶赫纳喇、叶赫纳兰)是满族中的大姓,也是起源较早的姓氏之一。据史料记载,叶赫那拉氏最早的祖先可追溯到五代时期的海西女真,为满族八大姓之一。相信大家但凡是对清朝历史有少许了解便对于叶赫那拉这个姓氏并都不陌生,因为叶赫那拉氏一族在清朝身居要职,地位显赫的人甚多,权臣纳兰明珠、苏克萨哈、才
自周伊始,从秦朝到唐朝,为什么唐朝以后就不以西安做首都了?
野史秘闻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唐朝
自周伊始,从秦朝到唐朝,似乎很长的时间里,西安这个地方都是整个王朝的核心所在。关中,这个古代兵家必争之地,也成了贯穿整个中国古代历史的一块地区。然而自唐以降,西安和汉中的地位开始衰弱,最后再也没有一个王朝将之作为了首都。当然,除了出身陕西本土的闯王李自成。先来分析一下西安的位置,从大范围的角度来说,
爱吃蛇的青蛙,巴拿马原始丛林食蛇蛙
野史秘闻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巴拿马
巴拿马的原始丛林里生活着一种凶猛的食蛇蛙,它是美洲牛蛙的一个亚种,一身花纹斑驳的老虎皮,成年体重可达1公斤,特大个儿的重1.5公斤。它具有一般青蛙的生理特征,视觉敏锐,弹跳有力,主食昆虫、爬行小动物以及能逮到的鸟和小鼠类,但最见功力也最让人称道的是能捕食80公分以内的各种有毒、无毒蛇类,且决不中毒,
盘点古代保存尸体的手段,其中一种现在用来做食物
野史秘闻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尸体
尸体防腐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时期而产生的有意识的行为。古人认为,坟墓是死后在阴间生活的另外一个场所,所以为了保证自己在地下继续享受生前的荣华富贵,所以很重视墓室的修建,并进行一定的措施进行保护。而对于尸体的保存,则是保证形魄的重要措施,所以墓葬之内的防腐处理也就包含两个方面的因素:一是对尸体的防
富二代为国家而死,究竟是什么魔幻的事情在中国真实发生了?
野史秘闻编辑:我亦王者标签:而死
你相信,你也做了,最后一切你交出。我既完全明白,为何我还为着你哭?只因你是个孩子却没有留什么给自己,小时我盼着你的幸福,战时你的安全,今天你没有儿女牵挂需要抚恤同安慰,而万千国人像已忘掉,你死是为了谁!—林徽因《哭三弟恒》1937年12月,林徽因一家从湖南长沙撤退到云南昆明。在湘黔交界处的晃县,困境
大宋一号奸臣很无奈,合作伙伴竟变成了彻头彻尾的政敌?
野史秘闻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政敌
秦桧自从回归南宋,就一直生活在质疑与谩骂声中,抗“伤感”的能力应该是极高的,但他也有那么些窝火事儿。陈康伯是秦桧在太学里最要好的同事加哥们儿。秦桧担任太学学正的时候,陈是生员,算起来该叫秦桧老师。宣和三年,陈康伯考中进士,在秦桧的极力推举下,留校任教,不久就做了秦桧的继任者,秦桧则荣升御史中丞。那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