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饮食文化源远流长,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展示了中国饮食文化的丰富多彩,但实话实说,那也只是一个缩影。要了解中国饮食文化,我想几天几夜恐怕也讲不完,只好挑几个紧要问题,走马观花一下。比如,古人一天吃几顿饭?大家在家里围在一起吃饭,究竟从何时开始?餐桌上先后有哪些东东?不同地方,饭菜有啥区别等?一天吃几顿饭?当下一般是三顿(当然有的人因养生或治病需要,一天吃四、五顿,那是特殊情况,不在本文讨论之列),但古人特别是秦汉以前所谓普通老百姓却是吃两顿,俗称“朝食”(大约上午九、十点左右和“哺食”(大约在下午三、四点左右),也就是一早一晚。但从唐、宋是个例外,宋朝老百姓和当下一样,一天吃三顿。当然类似的“例外”,对宋朝来说还不止这一个,后面会有讲述。为啥古人一天只吃两顿饭呢?是为了身体健康吗?当然不是,因为古人平均寿命和当下人没法比,人生七十古来稀,当下人活到七、八十比较常见。古人吃两顿,最根本的原因还是当时生产力底下,袁隆平还没出生,粮食生产率自然不高,如果大家都一天三顿,敞开肚皮吃,粮食是不够吃的。其次,我们现在吃晚饭,大多有电灯照明,很温馨,可古人没当下人好命,因为没电。有人说,古代不是有油灯吗?嗯,这个确实有,但普通老百姓可消费不起,尤其一用就是几个小时,那得花费多少银子啊,老百姓自然心疼,只能以“好钢用在刀刃上”的心态,特别急需时才用油灯,否则就不会有什么“凿壁借光”的故事了。因此,说古人基本上没啥夜生活,倒也是事实。每到傍晚天黑时,大多老百姓就要“洗了睡”。既然睡的早,那起床时间自然也早。古代老百姓基本上在五、六点(天蒙蒙亮的样子),就已经起床了。皇帝上朝也是这个时间,大臣们五点左右,就得从热被窝里爬起来上朝,因为迟到是要打屁股的。因为古人没有中饭的习惯,自然也没有午睡的习惯。因为午睡是吃了中饭后,血液大多到胃里导致脑供血不足,人会感到晕沉沉才有午睡的需要。孔子的学生宰予大白天睡觉,气得孔老夫子大骂宰予:“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刚才我说唐、宋时期是个例外,就是老百姓也开始吃中餐了。贾岛《送贞空二上人》诗云:“林下中餐后,天涯欲去时”,就管午饭叫“中餐”。白居易《咏闲》云:“朝眠因客起,午饭伴僧斋”,就叫午饭了。唐、宋经济确实够发达,商业活动很繁荣。到了晚上,有钱的老百姓大多想上街溜达、娱乐、消费,城市商户也想借此做生意多发点财,恰好,特别是宋朝皇帝很开明,推行的是鼓励经商(70%的税收带来工商)政策,加之签订合议后多年无战事,干脆就取消了实行了好多年的“宵禁”政策。百姓们晚上上街干什么呢?他们逛夜市,吃夜宵、看戏、溜达,谈谈恋爱,甚至到公共澡堂去洗澡(公共澡堂直到宋朝才出现)等。也就是从宋朝开始,“吃宵夜”的概念才出现。北宋南迁临安,原开封市民也把在吃夜宵的传统习惯带到了南方,在这一时期,虽然乡下人依然是两顿,但家里条件好的,在自己家里做夜宵,城市多数会在晚上吃夜宵(当然有的在家里吃)。宋朝皇帝喜欢吃夜宵时喝羊肉汤,这个习惯还普及到了民间。明、清两朝延续了“宵禁”政策,明清两朝的平常百姓重新恢复到一日两餐的情况。不过那些皇亲国戚、贵族地主、大户们除外,由于在大宅院内,这些大户基本上还保留自己的夜生活,内容基本上是看戏,夜宵等自然是免不了,这也看得出古代贫富差距很严重。其实,不仅是明清,就是从春秋战国开始到清末,皇室、贵族阶层以及有钱人,大多也是一日三餐甚至更多餐。比如汉朝帝王就是法定四餐制。班固《白虎通》还解释了原因,说,“王者之所以日四食何?明有四方之物,食四时之功也。”不过,普通老百姓却消费不起,不要说两餐,遇到战乱灾荒,能保证一天有一顿饭就不错了。那么,中国普通老百姓一日三餐何时出现呢?鸦片战争以后,西方文化陆续进入中国,自然也包括一日三餐的习惯,再加上粮食生产率比过去有所提高,于是到了20世纪早期,一日三餐的习惯逐步普及到民间。不管是一天两顿还是三顿,既然说是吃饭,那么古人餐桌上,究竟都有些啥呢?餐桌上从单调乏味到现在的丰富可口,真不是一蹴而就的事,确实经历了一个极为漫长的过程。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位置:首页>野史秘闻>古人一天要吃几顿饭?原来是看钱包,皇帝说了不算数
更多文章
盘点那些一门三名人,除了:三曹,三苏
野史秘闻编辑:笑红尘标签:一门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数千年文明的历史长河中,家国这片神圣的九州大地上,曾涌现了一批又一批的才德兼备之人,他们曾为中华文明的推动和演进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历经千年而不衰。在这些伟大的人物中,有一些特殊的人群,他们同宗同源,却同为当世豪杰。有副对联说:“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四大家”,这里的一门三父子
17岁时被养父强占,新婚当夜对丈夫说了6字
野史秘闻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养父
在抗日战争时期,很多国家都会秘密培养间谍特务,然后派到敌方获取重要信息或者进行暗杀任务。这些特务经过严格的挑选和培训,彻底的洗脑,为了完成任务不择手段。我们都知道,战场上军事信息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秘密信息可以改变一场战争的格局,所以那些间谍的必要性就不言而喻了。今天我们要说的是中国近代史上最著名的一
二战结束后没多久,印度做了什么事情,让中国人愤恨不已?
野史秘闻编辑:笑红尘标签:印度
说到二战,可能很多人想不到印度在这场战争中的所作所为,因为印度当时还只是英国的一个殖民地,属于英属印度,但是二战结束后没多久,他们也独立了,并且还做出了一件事情,让中国人愤恨不已。在整个二战中,印度士兵非常忙碌,在日本,德国,意大利,英国军队,就连美国的军队中,都能看到印度籍军人,但是二战结束后,甚
揭秘清朝奇葩制度,驸马很难受,格格很委屈
野史秘闻编辑:红楼梦魇标签:驸马
从古至今,我国有过很多奇奇怪怪的规定、习俗,这些很多都是用来巩固维护最高统治者的权利。比如明朝时残酷的殉葬制度,宋朝时折磨女性的裹脚制度。对这些,从我们如今的角度来看,这些都显得很自私。今天,小编给大家讲讲另一种出现在清朝的奇葩制度,这种制度对当时的社会不仅无害,而且,还非常让双方满意。大家都知道,
老子“无为而无不为”是什么意思?看不透,你就不懂老子!
野史秘闻编辑:不惹红尘标签:老子
老子与庄子,世人并称老庄,但是,他们是一回事儿吗?似乎差别很大。老子讲的,是以出世之心去入世,如果看不到这一点,无法真正理解老子。他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居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圣人之道,为而不争”等话,意思是我们尽量不着痕迹、不刻意地去“善利万物”。所以利众生是老子的重要思想,这是方
宋朝的丝织工艺与艺术体现在哪些地方?看完这个就明白了
野史秘闻编辑:笑红尘标签:看完
据文献和考古发掘,养蚕、缫丝、织帛、刺绣,远在新石器时代就已出现。商代甲骨文中已有蚕、丝、桑、帛的象形文字。西周至春秋战国,王公贵族已讲究穿用精美的丝绸锦绣及棉麻织品。汉代是我国织染刺绣工艺史上第一个兴盛时期,已能用各种色线织成内容复杂和多层经线的锦缎。魏晋南北朝的战乱及人口的迁徙,增加了此项工艺的
大力水手吃的菠菜真的铁含量很高吗?一个小数点创造的美丽误会
野史秘闻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小数点
从1929年首次出现在美国漫画连载专栏上开始,叼着烟斗、爱吃菠菜并以此爆发力量的“大力水手”波派就大受欢迎,很快掀起了食用菠菜的热潮。“我力大无穷,因为我吃了我的菠菜!”一罐头菠菜下肚,大力水手连坦克也能轻易举起。这一形象如此深入人心,以至于人们普遍相信,菠菜含铁量异常丰富,能令人身强体壮。可惜的是
中国史上最牛跑车,花6万手工造出兰博基尼却不合法
野史秘闻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史上
说道跑车,大家可能想起了就是什么布迪加威龙啊、法拉利啊、保时捷等等。而我们现在所要说的中国史上最牛跑车,居然完全是手工打造的。最了不起的是,这个史上最牛跑车,只花费了6万元,就有相当于兰博基尼超跑的能力……小伙纯手工打造史上最牛跑车江苏28岁小伙王健自己花费6万,居然用钢管和废旧汽车零件等,独立手工
盘点书上没写的六个历史真相,四大美女的貂蝉根本不存在
野史秘闻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不存在
书上不会告诉你的六个历史真相,颠覆三观,历史老师都哑口无言!十二生肖: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里面为什么没有猫?猫属于外来动物,在汉代才来到中国的,而十二生肖是在早于汉代一千多年出现的。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的貂蝉,其实并不存在。董卓的侍妾不叫貂蝉,所以吕布调戏的妾室并非“貂蝉
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做事不要只看表面
野史秘闻编辑:笑红尘标签:狗咬吕洞宾
吕洞宾有个同乡好友叫苟杳(yao)。苟杳父母双亡,孤身一人。吕洞宾见他度日困难,就和他结拜成兄弟,并请到自己家居住。他希望苟杳苦心读书。将来好有个出头之日。有一天,吕洞宾家来了一位姓林的客人,他见苟杏一表人才,读书用功,就对吕洞宾讲他想把他的妹妹许给苟杳。吕洞宾怕误了苟杳的前程,就婉言推托了。但苟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