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野史秘闻>西汉盐铁专卖是什么起源?历史发展如何?

西汉盐铁专卖是什么起源?历史发展如何?

所属分类:野史秘闻 编辑:一刹时的永恒 访问量:105 更新时间:2023/12/6 18:13:56

还不知道西汉盐铁专卖的读者,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汉武帝当政期间,一改汉朝长期休养生息的和平政策,在实现权力集中之后,就积极的开始了对外扩张的步伐。

此时的汉武帝除了常年与匈奴交战之外,更是攻闽越、伐南越、平定卫氏朝鲜、收服西羌、楼兰、车师、轮台、大宛等国,几乎凿空了整个西域。

虽然立下了万世之功,但也给汉朝的统治带来了诸多隐患。

由于汉朝自立国以来,饱受战乱之苦的国内经济就十分不景气。原本富饶的中原之地,先是经历了战国数百年的长期大混战。

好不容易迎来了秦王朝强力统一,原本以为能够好好发展,却不曾想秦国的暴政统治一时收不住手,折腾着大家最终只能一起起来抗击暴秦,这之后秦末长期的农民起义战争更是让中原大地雪上加霜、苦不堪言。

刘邦从楚汉争霸中胜出时,他接手的并不是一个拥着无数财富的国家,而是一个满目疮痍、民生凋敝的烂摊子。

整个国家的生产秩序都遭受了近乎于毁灭式的破坏,国家财政空虚,百废待兴。所以才有了汉朝自建国之初,黄老无为之道来治国,类似于一种轻政府指导模式的自我修复政策。

可是到了汉武帝当政的时候,一下子就变得非常阔绰了,试问他荷包里的钱从哪里来?

正所谓羊毛出在羊身上,这些钱自然需要从民间来想办法。那么老百姓中最有钱是什么人呢?自然是商人。

其实在汉武帝之前,盐铁等买卖都属于民间自由买卖,因为这两个行业的巨大利益也造就了富商巨贾。而汉武帝为了解决国家财政捉襟见肘的情况,便听取了桑弘羊等财政官员的主张,开始把盐铁收归官营。

这一举措直接让政府直接把持了这两大暴利行业,成为了最大的生意人,给朝廷带来了巨大的财政收入,解决了汉朝武力扩张的军费需求。

盐铁专卖的历史发展

但汉武帝说到底其实并不是盐铁专卖制度的创始人。

早在汉武帝之前,中国的历史上就不乏聪明人对这个利润丰厚的行当下过手。

根据史书记载,早在殷商时期,官方就已经开始对一些区域的盐、酒等物资施行过专卖。虽然最后没有形成具体的国家制度,但也是盐铁专卖制度发展的雏形。

无独有偶,其实关于国家利用对商业的控制,垄断某种物资进行贸易而获取暴利,以此来充盈国库或是满足军费的所需,也并不从汉武帝开始才有的。

在春秋时期,齐桓公就曾经受益于管仲所提出的官山海政策,将国家范围内的山海之产都交由官府进行经营,这样以来使得齐国垄断了国内的盐铁价格,进一步充盈了国库,为齐桓公成为春秋五霸之一奠定了坚实的经济基础。

在这之后,能够将管仲这一手学得最好的,无疑是商鞅

赳赳老秦,共赴国难,赳赳老秦,复我河山。

早在秦国实行商鞅变法之前,根本算不上强大或者说富裕。

发迹于边陲之地的秦国,一直都只是个资源贫瘠、人口稀少的西北蛮夷小国——“向东不能出崤函,争南不能及巴蜀”。

直到商鞅变法之后,那个一直被中原强国小觑的蛮夷才真正走进了他们的视线之中。

而商鞅变法之后,秦国以制度法律的形式,明确规定了盐、铁、酒等多达数十种的物资,只能在官府的控制下进行买卖。

这种垄断经济模式,让秦国在短时间内,就集聚到了庞大的财力,国内的经济和军事力量得到了快速发展,为其奠定后来一统天下的坚实经济基础。

而汉武帝充实国库的方法,不过是旧瓶装新酒,采取的依然是商鞅那一套。

那为什么都说汉承秦制,可汉朝从刘邦建立起,明知道这种制度能够快速的充盈空虚的国库,却没有沿袭这种盐铁专卖的制度呢?

前文已经提到,西汉刚刚建立时,所面对的是一个残破不堪的社会,生产凋敝,急需休养生息,所以一直实行的都是黄老之道来治国。

高帝刘邦不仅通过遣散军队、释放奴婢、招募流人,同时轻徭薄赋,与民为乐减轻农民负担,一心恢复生产。

而为了快速恢复国内经济,不仅需要对农业大力扶持,同时对商业的管理也需要相对宽松,汉朝不再实行对盐铁等日常必备物资进行垄断,还利于商,因此造就了不少富商巨贾。

而到了汉文帝时期,由于边境匈奴的威胁日益严重,为了解决军事资源的需要,朝廷开始对外贩卖爵位,商人长期累积起来的财富就起到了作用,他们利用财富换取了地位的巨大提高:“募民能输及转粟於边者拜爵,爵得至大庶长。”

经过了长期的休养生息,到汉武帝时期,汉朝的疲敝状态已经得到了极大的改善,民间已经堆积起了大量的财富。

所以到了汉武帝时期才有了重专卖制度条件,如在此前施行,穷困国家在专卖制度的压迫下只能走向最后的崩溃,就像秦末,百姓在巨大的压力下只能起义反抗。

盐铁专卖的利和弊

显然,万事万物必然有利有弊,天下没有十全十美的好事,所以汉朝的统治者在一开始才会选择放弃盐铁专卖的制度,直到汉武帝才重新启用。

毕竟盐铁专卖制度的施行,不仅可以在短时间内增加朝廷的财富,还可以加强对百姓的控制。

因为盐与铁是群众生产生活的必需品,所以控制了这两个行业就等于把持住了百姓的命脉。

其次,盐与铁作为必不可少的日常用品,其本身所具有的商业价值就极高,如果再进行垄断,其商业价值将无限放大。

但是盐铁专卖制度也存在着极大的弊端,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工商业的发展,甚至还会成为滋生腐败的重灾区。

盐、铁、酒等原本就是民间重要的生活必须品,官府实行专卖,本身就是在与民争利,最后不仅会降低百姓的生活质量,致使百姓贫苦不堪,甚至会直接打击到百姓从事生产的动力,对工商业的发展造成巨大的阻碍。

此外,由于负责专卖的均输官掌握着巨大的权力,在巨大的利益驱使之下,很可能出现以私废公的状况,让盐和铁成为滋生腐败的土壤。在民间也会形成官府无法控制的黑市,使得社会充满了不安定的元素。

所以,在汉昭帝即位,西汉的政策又开始转向与民休养生息,士人多建议取消盐、铁、酒的专卖,让利于民,虽然最后只取消了酒的专卖,但无疑也是一种态度的表明。

而随着冶铁技术的发展,在后世铁已不再是稀有物资,关于其专卖的制度慢慢的也被废除了,只有盐的专卖,几乎每朝每代都在执行。

直到2016年我国开始取消食盐专营制度,放开食盐价格。才正式宣告这一持续了2600多年的专项经济制度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将盐这个与民息息相关的生活必需品,彻底的交给市场来制定价格。

标签: 盐铁专卖汉朝

更多文章

  • 王羲之十岁时曾骄傲自满,他是如何调节自己的?

    野史秘闻编辑:心作祟标签:王羲之,东晋

    很多人都不了解王羲之,接下来跟着趣历史小编一起欣赏。王羲之,是我国历史上的重要书法家,为书法的发展贡献了巨大力量,同时,王羲之是爱国战将,为国家立下赫赫战功。在他小时候一位老奶奶的教导,可谓令他在对人对事的态度上都有了极大改变,这位老奶奶的存在使王羲之成为了更好的自己。王羲之七岁学书法,凭借自身优秀

  • 清朝大臣在上朝之前 太监为何会在大殿前甩鞭子

    野史秘闻编辑:心作祟标签:古代,上朝,鞭子

    对上朝甩鞭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趣历史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近年前,看清宫的时候,我们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每当皇帝上朝前,总会有一个太监在大殿前甩鞭子,鞭子打在地上噼啪作响,然后大臣们便排队进入大殿,开始早朝。这甩鞭子是什么意思呢,有什么讲究吗?甩鞭子的意思甩鞭子这在礼仪上的专业说法呢:“鸣

  • 庞统知道落凤坡有埋伏,他为什么还去?

    野史秘闻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庞统,三国

    当年有句传言,谁拥有卧龙或凤雏其中一人,就可以拥有天下。卧龙肯定是诸葛亮了,诸葛亮足智多谋,经常以妙计战胜对手,而这个凤雏庞统竟然能与诸葛亮齐名,可见这个凤雏庞统雄才谋略绝不在诸葛亮之下。当年在落风坡的时候,庞统明知前面有埋伏,庞统依然选择前进,简直就是送死,一点反抗都没有。庞统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

  • 吕蒙的死因是什么?都有哪些说法?

    野史秘闻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吕蒙,东汉

    对吕蒙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趣历史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吕蒙字子明出生于东汉时期,是当时的一位名将,相信一提起吕蒙大家都会想到三国时期的另一位英雄关羽,当时关羽就是被吕蒙击杀的,也因为此事让吕蒙立了一件大功,自此吕蒙就被孙权所看重,封他做了南郡太守也成了孙权手下的一名重要将领。在吕蒙临死前,孙

  • 靖难之役后,朱允炆为何会活不见人死不见尸?

    野史秘闻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朱允炆,明朝

    朱允炆,明朝第二位皇帝,汉族,1398年6月30日-1402年7月13日在位,年号建文,故后世称建文帝,又作朱允文、朱允汶。建文削藩引发靖难之役朱元璋死后,围绕着继承问题爆发了靖难之役。朱元璋遗照命令皇长孙朱允文即位,年号建文。但在建文帝继位之后,在身边清流文人的鼓动下开始了激烈的削藩。朱元璋第四子

  • 古人吃肉真的有小说中的那么豪爽吗 看完别被电视剧给骗了

    野史秘闻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古代,吃肉

    很多人都不了解古人吃肉,接下来跟着趣历史小编一起欣赏。看过《水浒传》的小伙伴们都知道,大多数梁山好汉都爱喝酒吃肉,每次去吃饭的时候,一进门就是“小二,来两斤牛肉”。那么,古人真的能像小说中那样好爽吃肉吗?肉,指的就是六畜:“马牛羊猪狗鸡”,在《礼记·王制》说:诸侯无故不杀牛,大夫无故不杀羊,士无故不

  • 包拯的儿子包绶,他的身世是怎样的?

    野史秘闻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包拯,北宋

    对包拯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趣历史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宋朝嘉佑三年,包拯六十岁的寿辰,很多人慕名而来前去祝寿。尽管他不收寿礼,但听着大伙儿连绵不绝的贺词,包拯还是很开心的。但笑着笑着,包拯就缄默了。客人看包拯忽然缄默,一时间也不敢哈哈大笑了,便寻问包拯身边的人究竟是怎么回事?服侍了包拯很多年

  • 清朝皇帝的女儿叫什么 公主和格格有什么区别

    野史秘闻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清朝,皇帝,女儿

    今天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准备了:清朝皇帝女儿,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九七的一部《还珠格格》第一次让清代宫廷的生活,礼节还有种种规矩走进当代的大众视野。我们也从影视剧中知道在清代皇帝的女儿称为格格,可是在后来的影视剧如《甄嬛传》皇帝和曹贵人的女儿就称为公主。那么在真实的清代,皇帝的儿女到底是称为公主

  • 李自成攻打明朝时,那些锦衣卫在干什么?

    野史秘闻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李自成,明朝

    大家都知道,明朝有一个闻名天下、让文武百官闻风丧胆的特殊组织,即明太祖朱元璋亲手创建的特务机构锦衣卫。锦衣卫的设立,既是为了保障皇帝的安全,也是为了加强中央集权统治跟维稳政权,他们设备精良,训练严格,武力高强,冷酷无情,有着很大的影响力跟战斗力,官员跟平民百姓见了都会瑟瑟发抖。朱元璋死后,虽然锦衣卫

  • 鉴真为什么要东渡?为何会失败那么多次呢?

    野史秘闻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唐朝,鉴真

    很多人都对西游记唐僧的原型玄奘非常熟悉,他不远万里去天竺求取佛经,为中国的佛教带来了非常大的进步,但还有一个和尚,他多次远渡重洋,传播佛学,他就就——鉴真。鉴真十四岁时就出家了。到中年他已经是比较有名气和学问的和尚了,同时律宗南山宗传人。那时唐朝的经济、文化、制度等各方面都比较发达,日本要想走向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