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野史秘闻>游牧政权在唐朝之后,入主中原已经变成了常态的原因是什么?

游牧政权在唐朝之后,入主中原已经变成了常态的原因是什么?

所属分类:野史秘闻 编辑:晴天 访问量:4321 更新时间:2024/1/25 0:42:14

唐朝之后,游牧政权为何会变得越来越难打了?不清楚的读者可以和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看下去。

宋朝是中国古代的分水岭。在这之前,游牧民族想要入住中原,可谓难如登天;即使十六国时期的“五胡”,其实早就内迁、归顺中原;而宋朝开始,北方游牧民族入主中原已经变成了常态。这难道是他们变强了吗?

其实,北方游牧民族没变,变的是中原王朝。

所谓难易、强弱,更多的是个相对概念。勇者愤怒,抽刃向更强者;怯者愤怒,却抽刃向更弱者。

宋之前的中原王朝,是敢于直面强敌的勇者;而宋朝的统治阶层(以及明朝后期的士大夫们),是一群只会压榨百姓、精通内斗的怯者。

先对比两句名言:

霍去病说:“匈奴未灭,无以家为也”。汉武帝从此对他更加器重,把他视为打击匈奴的王牌。“由此上益重爱之”

岳飞说:“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然后,他被宋高宗以及一众文臣联手做掉。

其实笔者想表达的已经很明白了,下面细述。

在唐朝以及之前,北方的游牧民族并不比契丹、党项、女真、蒙古弱鸡,相反甚至更加可怕。以汉、唐为例,这两大以强盛闻名的王朝,在起步阶段,却无一例外面临着北方草原政权的凌压与羞辱。

在击败项羽后,汉高祖刘邦对于当时统一了北方草原的匈奴人,在思想上并没有足够的认识。公元前201年,他亲自率领32万大军迎击匈奴,结果中了对方的诱敌之计,被40万骑兵围困在白登山7天7夜。脱险之后,汉王朝就开始了对匈奴长达数十年的和亲赠礼、委曲求全之策。

以马匹为指标,对比下双方当时的实力:刘邦凑不齐四匹同色马;而白登之围时,匈奴40万大军分布在四个方向,每支队伍中的10万匹马都是同一种颜色:“其西方尽白马,东方尽青駹马,北方尽乌骊马,南方尽骍马”。

唐王朝也好不到哪儿去。隋朝末年北方的各大割据政权,背后都有突厥人的影子,李渊当然没能免俗。但这也带来了巨大的代价:突厥人依仗着这份恩惠,对李氏是予求予取,稍有不满,即大举南侵,唐高祖李渊甚至被骚扰的考虑迁都;待到李世民刚刚即位,突厥可汗甚至带着大军逼近长安城,英明神武、战力彪悍的唐太宗不得不达成便桥之盟,通过馈赠财物解决了危机。

而北宋初年的情况,其实比汉唐好得多。

公元979年,宋太宗赵光义亲征北汉时,在白马岭大败前来救援的契丹军队;紧接着,他率军北上,一路势如破竹,不到一个月,就开始围攻燕云十六州的核心重镇幽州城。在几乎大局已定的情况下,宋军受到契丹突袭、三面受敌,在高梁河大败、阵亡万余人,赵光义本人也光荣挂彩。

好在契丹主帅也身受重伤,无法穷追猛打。接下来的20多年里,双方在边境陆续冲突,但都未能有所建树。宋真宗时期,宋、辽达成了澶渊之盟,以送岁币、绢布为代价,达成了暂时的和平。

由此可见,汉、唐、宋建国初期,在北方面临的压力并没有多大差别(形势占优的明朝更不用说)。可能有人说燕云十六州,但我们别忘了,在西汉初年,连河套地区都在匈奴人手里。

开局并无不同,差距在接下来的应对。

西汉初年的治国之道,表面上采取的是道家的无为而治;然而在骨子里,却是“汉随秦制”,几乎全盘照搬了秦朝的严刑峻法;这一阶段,是“酷吏”最集中的时期,“缇萦救父”这种看似温情、实则残忍的典故,正发生在以柔和知名的汉文帝在位时。

到了汉武帝在位时,当他决心放弃数十年来的屈辱和亲政策、以武力解决北方边患时,面对着朝廷里排山倒海的反对之声。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多年的安逸生活,让新兴权贵们不愿意冒着舍弃既得利益的风险,搭上财力、物力甚至性命,去改变边境居民日复一日被掠夺、屠杀的惨状。

所谓“民可以乐成,不可与虑始”,跟既得利益阶层商量改变现状的事,那等于是与虎谋皮,基本上不大可能。但汉武帝延续了祖父汉文帝、父亲汉景帝时期深文酷法、繁刑严诛的作风,轻而易举压制了反对意见,并且打破常规,大刀阔斧起用与自己理念吻合的经济、政治、军事人才,通过数十年如一日的对外扩张,不仅消除了匈奴这一对中原生存威胁巨大的强敌,还奠定了其后千余年中原王朝的地缘框架与疆域基础。

“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是汉王朝血性的真实体现。

下一个像西汉这样,数十年致力于打压强敌、拓宽生存空间的王朝,正是唐朝。

在便桥之盟后,面对国力虚弱、人口锐减的现实,李世民君臣一边整顿吏治,轻徭薄赋,一边枕戈待旦、加强练兵,积极策划着对突厥的复仇。

短短3年后,抓住对方遭受天灾、内部矛盾迭起的契机,唐军发起了对东突厥的反攻战,李靖、李世勣等名将联手,一举端了敌人老巢;曾经不可一世的颉利可汗,被唐军俘虏。不久,唐太宗李世民被原依附于突厥人的周边政权尊奉为“天可汗”。

不仅如此,一直到安史之乱前的100多年里,唐朝历代统治者一直致力于对外征伐,现实的威胁固然要对付,潜在的敌人更要趁早铲除。与隋朝接力灭亡高句丽的举动就是例证。无数的顶尖人才,这在个过程中崭露头角,出将入相、金戈铁马,“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即使那时的文人,也是如此的铁血。

若问哪个民族配得上“战斗民族”的头衔,不用往北看,咱们自己就是。我们的国土,并不是捡来的。

但经历了五代十国后,赵氏兄弟为了解决长期以来藩镇割据、武将篡权的局面,却走向了另一个极端:重内轻外、重文轻武。为了鼓励社会人才弃武从文,他们下了很大一番力气,比如大幅提高科举名额,中举就可以当官,以至于养了无数的冗官;文人带兵,打压武人;儒家传统经典列为科举考试的核心内容,以提高“君君臣臣”的意识;程颢程颐朱熹折腾出的“程朱理学”,被誉为中国及世界哲学思想的一次巨大飞跃,但实际上,呵呵......

当然了,还有那句为无数文人津津乐道、顶礼膜拜的祖传家训:誓不杀大臣及言官。“与士大夫共天下”,也就是既得利益阶层把控天下。

宋神宗在位时,试图以变法强国,从而一雪前耻、振兴中原。这跟当初的汉武帝有一点类似,不过他面对的朝廷可不是当初的西汉,此时的既得利益阶层已经翻身当上了主人:

宋初对待士大夫阶层的宽容,反而营造出一种奇葩的离心力;掌握了朝政的大部分文官们,以对抗变法为勇,以得罪当权者为荣,以维护传统秩序为使命。为了反对而反对,只要是改变现状的政策,势必会遭受各方的围攻;王安石的变法,即使有宋神宗的支持,也显得举步维艰,以至于变成了四不像。

其实就是利益作祟。宋朝以来的重文轻武理念,反而造就了权势大到变态的士大夫阶层。社会经济文化无比繁荣,但财富都集中在文人集团手中,老百姓则被压榨得痛不欲生。

在这种畸形的社会架构下,中原王朝失去了对外铲除潜在威胁、拓宽生存空间的动力与实力,变得小富即安、故步自封,沉迷于所谓的羁縻、怀柔、安抚。但实际上,如果没有实力为后盾,古往今来,没人吃这一套。北方游牧民族从而得到了无压力的野蛮生长空间。

无论是宋末,还是明末,即使皇室试图振兴朝纲、竭力对抗外敌时,发现自己根本使不上劲:财富都在自己所依仗的利益集团手里呢。那找老百姓盘剥?已经被压榨到极致的人们,只有奋起反抗了。

标签: 游牧政权宋朝

更多文章

  • 李凤姐是什么人?她真的认识朱厚照吗?

    野史秘闻编辑:晴天标签:明朝,李凤姐

    皇帝与民间美女的美丽邂逅总是能够诞生美妙的爱情故事题材,那么正德皇帝朱厚照和李凤姐的故事也是真的吗?当然是假的,但是我们也不妨来了解一下。李凤姐是一个文学人物。据清吴炽昌笔记小说《客窗闲话》所载明武宗遗事,“帝在宣化,有女子李凤姐者,年十四五,有殊姿。其父设酒肆,以凤姐当垆。是时父适在外,帝微行而过

  • 孝懿仁皇后是怎么被选中的?她的结局如何呢?

    野史秘闻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清朝,孝懿仁皇后

    康熙一生有四位皇后,其中孝懿仁皇后是第三位,她有什么来历?是怎么被康熙选中的?最后又是什么结局呢?孝懿仁皇后为清圣祖皇帝康熙的第三位皇后,姓佟佳氏,是康熙帝的嫡亲表妹。孝懿仁皇后的父亲,领侍卫内大臣、承恩公佟国维,是康熙帝生母的亲兄弟。此家族原为佟姓,隶属汗旗中的镶蓝旗,后被康熙抬进满洲镶黄旗,为佟

  • 南宋先后进行了三次北伐 最后为什么都以失败告终

    野史秘闻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南宋,北伐

    今天趣历史小编就给大家带来南宋北伐,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1127年,金军攻破开封城,掳走徽钦二帝,北宋王朝彻底灭亡。不过,宋徽宗的第九子赵构成为“漏网之鱼”,他在南京应天府即位,依靠着南方的半壁江山,建立了南宋王朝。自宋高宗开始,南宋先后进行了三次北伐,全部以失败告终,不仅没能恢复中原,反而签订了

  • 古代只要长得漂亮就能进宫 首先你得先过稳婆这一关才行

    野史秘闻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古代,稳婆,皇帝

    今天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准备了:古代稳婆,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中国古代是封建王朝,天底下最大的人是皇帝,作为九五之尊,皇帝的女人自然是从全国海选过来的,无论是身材还是样貌,绝对会比其他女子优秀的多,但是在古代皇宫并不是长得漂亮就能进的,首先得让有经验的稳婆来检查,哪怕是准皇后也不可避免。根据史料

  • 揭秘:为什么项羽的叔叔项伯多次帮助刘邦?

    野史秘闻编辑:卖萌天才标签:项伯,秦朝

    项伯是项羽的叔叔,准确来说,后世应该称他为刘伯。为啥?因为这哥们通过出卖自己的侄子项羽,赢得了刘邦的赏识,从而被赐为刘氏。感兴趣的读者和趣历史小编一起来看看吧!刘氏是汉朝皇族姓氏,所以说后世姓刘的人中,有那么一小撮,就是项伯的后代。作为项羽的叔叔,项伯有多么想不开,为啥要帮刘邦坑自己的侄子呢?跟着侄

  • 宣华夫人颇具传奇色彩,为何却会英年早逝了呢?

    野史秘闻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隋朝,宣华夫人

    历史上一位妃子服侍父子二人的情况很少见,武则天算是一个,另一个比较有名的就是隋朝宣华夫人了,但是不同于武则天,这位夫人的命运十分悲惨。历史上的宣华夫人是一位颇具传奇色彩的女人,不仅仅因为是从一位高高在上的公主变为敌国的嫔妃,还因为她先后侍奉了隋朝两位皇帝。留给世人无尽的议论。根据史书上记载,杨坚一直

  • 此人从放牛娃到一国皇帝,不是朱元璋

    野史秘闻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古代,汉朝

    历史的皇帝有不少都是出身低贱,比如汉高祖刘邦本是个无赖,蜀汉昭烈帝刘备就是个卖草鞋的,比如明太祖朱元璋更是和尚皇帝。但是要说放牛娃出身的皇帝,历史上要是真较真的话仅仅就只有一位,他就是汉建世帝刘盆子。感兴趣的读者和趣历史小编一起来看看吧!朱元璋虽然给刘地主家放过牛,但是并不是放牛娃出身,只不过是地主

  • 古代一两银子价值多少钱 换做现在是多少钱

    野史秘闻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古代,银子

    今天趣历史小编就给大家带来古代银子价值,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银子作为古代的主要货币之一,距今已经有4000多年的历史,直到现在,银子也被人们视作是财富的象征。人们通常购买银子金子制成的首饰来进行收藏,一般都有很大的升值空间。像现在的古装电视剧中也常常能够看到,皇帝动不动就赏赐给手下臣子白银千两万两

  • 现代相亲无非就是见个面,吃个饭 古代相亲又是什么样的

    野史秘闻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古代,相亲

    今天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准备了:古代相亲,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古人相亲比现代相亲有趣多了,现代社会有过相亲的也在大多数,一般相亲的流程想必大家也明确,无非就是约个地点见面,吃吃饭,或者找个安静的地方洽谈一方,之后男女各方愿不愿意那就靠自己了,相亲最大的特点就是眼缘,如果第一面都没有眼缘,那只能说

  • 曹魏有八位“卫将军”,他们最后分别什么结局?

    野史秘闻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古代,曹魏

    在古代历史上,卫将军,始于西汉时,汉文帝由代王入继帝位,设卫将军一员,以亲信宋昌任之,总领京城南北军,金印紫绶 ,二品品级。到了汉末三国时期,卫将军与骠骑将军、车骑将军皆开府(即设将军府),置官属,掌握禁兵。由此,非常明显的是,卫将军因为执掌京城禁军,显然是位高权重,甚至可以和骠骑将军、车骑将军相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