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野史秘闻>史料中记载的包拯是怎样的?他真的是个值得赞美的人吗?

史料中记载的包拯是怎样的?他真的是个值得赞美的人吗?

所属分类:野史秘闻 编辑:心作祟 访问量:3077 更新时间:2024/1/16 15:38:59

说到包拯,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各位介绍一下此人的历史事迹。

包拯,这个名字在我国也可以算是家喻户晓了,就算对真实历史上的他没有半点了解,但是有关于他的民间传说却一定是听过不少,再加上很多影视作品的演绎,包拯就成为了一个断案、判案的高手,人黑心不黑,人称包青天。但是我们还是要能够分得清传说与历史,传闻中的包拯和现实历史上的包拯还是有一些区别的。那么,这些区别都在什么地方呢?

包拯在我国是个家喻户晓的人物,黑脸包公的形象深入人心,犹以忠贞不二公正不阿,为民伸冤为国除奸的忠臣舞台形象,广为流传。但民间传说中的包龙图,历史上的真实形象是不是真的如传说中的那样呢?历史上真有此人,但于传说中的人物相差甚远。

包拯,是现在的合肥人,家境殷实从小聪慧读书甚勤,相貌英俊,与传说中的黑脸包公有出入。是宋仁宗年间的进士。中进士后,曾因父母年老,其遵循父母在不远游的古训,两度拒绝朝廷的任命。这点与戏中所说,家境贫寒父母早亡,由长嫂养大,且对长嫂尊敬如母。出入较大,且史中并无其兄嫂的记载。

包拯是父母相继世后,出仕为官的,首任长天县知县,一生中最高品级为龙图阁直学士,这就是民间称之为包龙图的依据。最高官职为枢密副使,相当于现在的军委副主席,国防部长。曾任监察御史,这也是民间传说中,奏本弹劾奸臣的依据,知开封府事,这也是民间包龙图打坐开封府,倒坐南衙的来源。

史中记载,包拯为官清廉,曾上表奏请仁宗革除时敝,减免赋税造福民间,任枢密副使期间,对加强代州一带的防务,做出了一定的贡献。至于民间传说的日断阳夜断阴,明察秋毫断案如神,惩奸除恶为民伸冤的传说,可能与其任开封知府时,改革讼制,告状人可直上大堂陈冤告状有关。之前告状人都需通过书吏等人员呈接诉状,原告无缘见开封主官,滋生了腐败,阻塞了讼道,真正的冤家原告有可能因为没钱贿赂有关人员,而状不得告冤不得伸。改革讼制后,讼道畅通,百姓告状方便,且可直达主官,这为包拯赢得了清官的声誉。

包拯有两个儿子,长子早逝,次子也曾在宋廷为官,但位至县令,官位不高,其它子孙再无记载。

包拯在民间的知名度十分之高,人们都叫他包青天,相关的小说和影视作品也比较多,包青天里面的几个角色,像公孙策展昭朝马汉,张龙赵虎的名字都深入人心,那我们来看看真实的包拯是怎么样的吧。

包拯是北宋仁宗朝的一位官员,当过权知开封府、谏官、权御史中丞、三司使、枢密副使等职务。真实的包拯首先是一位清官。我们看他的遗嘱就知道他的为人了——包拯的遗嘱只有一句话:“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滥者,不得放归本家,亡殁之后,不得葬于大茔之中。不从吾志,非吾子孙。”

包拯也是一名敢言的台谏官,跟皇帝争执起来,不惮将口水喷了皇帝一脸。让我举一个宋人笔记朱弁《曲洧旧闻》记载的轶事来说明:张佐除宣徽使,以廷论未谐,遂止。久之,上以温成故。欲申前命。一日将御朝,温成送至殿门,抚背曰:“官家,今日不要忘了宣徽使!”上曰:“得,得。”既降旨,包拯乞对,大陈其不可,反复数百言,音吐愤激,唾溅帝面。帝卒为罢之。温成遣小黄门次第探伺,知拯犯颜切直,迎拜谢过。帝举袖拭面曰:“中丞向前说话,直唾我面。汝只管要宣徽使、宣徽使,汝岂不知包拯是御史中丞乎?”

不过包拯却不是一名值得赞美的法官,因为他过于严酷,喜欢强调“于常法外重行处置”。举个例子吧,曾敏行《独醒杂志》载:“包孝肃公尹京,人莫敢犯者。一日,闾巷火作。救焚方急,有无赖子,相约乘变调公。亟走,声喏于前曰:‘取水于甜水巷耶于苦水巷耶?’公勿省,亟命斩之。”一个无赖因为在救火时调侃了包拯一句话,便被包拯处死。可谓严酷。

讽刺的是,这么一名不尊重法律、不体恤人命的酷吏,却被后世坊间文人塑造成执法如山的代表法官代表。其实,中国传统司法文明成就很高,不是包拯所能代表的。

包拯曾作为监察御史,建言加强练兵,整治贪腐。辞去该职后,还曾出使过辽国,回来后上奏折建议朝廷挑选“素习边事”的将领守边,并重视代州(今山西忻州代县)的将领选择,以应对边境突发的情况。雁门关就属代州管辖,杨家将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

包拯在做三司户部副使时,免除了向百姓征收造船木材和河桥竹索赋税的重税;并让百姓耕种漳河地区肥沃的土地,大概有农田一万五千顷;包拯还废除了解州盐法;并且积极供给宋辽边境守军的军粮,这让包拯有了比较好的声望基础。后来包拯,任为天章阁待制、知谏院。建言请求废除苛刻的行为,抑制侥幸投机得官,正刑法明禁令,戒除兴建劳作,禁丘妖言妄说。

大家最熟悉的包拯的官职,龙图阁大学士,正式名称是“龙图阁直学士”,在1052年担任,由此有了“包龙图”的称号。后因担保推荐官员失误获罪,被贬官到池州(今安徽池州)做知州,惨吧,这年是1055年。第二年,就是1056年,包拯复职,并且权知开封府,戏剧中的“倒坐南衙包龙图”正式登场。这时候包拯已经是快六十岁的人了。

包拯在开封府时,改革了诉讼制度。开封府旧制,凡是告状者,都必须先将状纸交给守门的府吏,再由府吏转呈,是否审理,何时审理,则由府吏通知。诉讼者不能面见长官,府吏可以借此敲诈勒索,营私舞弊,而冤屈者因送不起钱财而告状无门。包拯革除了这一弊端,大开正门,使告状者可直接至公堂见官纳状,自陈冤屈,审案也更能公正合理。因此,才有了戏剧中“包黑子”的形象,刚正清廉,正直不阿。当然,上古神器三口铡刀应该是不存在的。包拯此后主要作为言官,给皇帝提建议,弹劾不法的大臣。包拯曾建言宋仁宗立太子,因为包拯无子,而且年事已高,仁宗倒是很高兴包拯提出这个建议。

包拯和宋代大才子欧阳修同朝为官,欧阳修是个大才子,但是破坏力也是非常巨大的,见谁啃谁的主,包拯就被啃过,曾对仁宗说包拯弹劾前三司使是为了自己去担任这个职务,让包拯只能在家避嫌了好久。欧阳修对包拯的总体评价还是很高的,只是转折了一下“但其学问不深,思虑不熟,而处之乖当,其人亦可惜也!”,也是包拯的一个方面吧。

对包拯的整体评价,不敢妄加评议,还是引用宋史吧,“拯性峭直,恶吏苛刻,务敦厚,虽甚嫉恶,而未尝不推以忠恕也。与人不苟合,不伪辞色悦人,平居无私书,故人、亲党皆绝之。虽贵,衣服、器用、饮食如布衣时。”翻译一下就是,包拯性格正直,憎恶官吏苛杂刻薄,致力于敦厚宽容之政,虽然非常憎恨恶行,但从来没有不用忠恕之道来推行政务的。他跟人交往不随意附和,不以巧言令色取悦人,平常没有私人信件,连朋友、亲戚都断绝来往。虽然地位高贵,但衣服、器物、饮食跟当百姓时一样。

包拯去世后,为了纪念包拯,在开封修建了包拯祠,后来全国多地为了纪念包拯,都有修建包公祠,可见百姓心中的“一杆秤”。历史上的包拯和戏剧中的包拯,所做事迹虽然不同,戏剧多为杜撰,但是整体的性格、秉性和行为方式却是一致的,“包黑子”是确确实实的名符其实。

标签: 包拯北宋

更多文章

  • 锦衣卫作为明朝特有的机构 锦衣卫是如何诞生的

    野史秘闻编辑:心作祟标签:明朝,锦衣卫

    你真的了解明朝锦衣卫吗?趣历史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开国皇帝对一个国家的贡献之大毋庸置疑,回顾历朝历代的开国皇帝,大多都是经历过自己的不懈奋斗。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也是如此,但是朱元璋还有一处很大的不同,那就是自己的出身。用现代的话来说,朱元璋从出生到成为皇帝,是妥妥的逆袭。因为家庭条件等原因

  • 残害手足的曹丕,真的是个心狠手辣的人吗?

    野史秘闻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曹丕,曹魏

    下面由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带来曹丕的故事,感兴趣的小伙伴接着往下看吧。提到曹丕,可能有不少人都会在第一时间想到“阴险狡诈”这一类的形容词,受到《三国演义》的影响,有很大一部分人都认为,曹丕就是这样一个形象。但其实,罗贯中都已经把曹操黑得看不出原型了,曹丕自然也不会逃得掉,而且很多事情只要细细想想,就会觉

  • 他是南梁最后一位皇帝:揭秘萧方智的悲惨一生

    野史秘闻编辑:轻描淡写标签:萧方智,南北朝,陈霸先

    他是梁元帝萧绎的第九子,后被陈霸先拥立为帝,死时年仅16岁,接下来趣历史小编就带来历史真相,一起看看吧!萧方智出生于543年,是萧绎的第九子,母亲是夏贤妃。萧方智从出生开始就一直被封王,享受最高级别的待遇,可是却在少年时期就去世,而且被杀害的,接下来趣历史小编来说说。萧方智六岁时被封兴梁侯,九岁时被

  • 为什么说司马炎建立了西晋,但是也毁了司马家的江山?

    野史秘闻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司马炎,西晋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趣历史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司马炎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司马炎因为造成了八王之乱,可以说是历史罪人了,司马家的江山也是在他身上消耗殆尽。很多人说为什么司马懿晚年不称帝,当时年幼的曹芳根本拿司马懿没办法,但是司马懿始终还是没有一个正当的理由推翻曹家,或许也是怕后人诟病。按照当时的情况

  • 秦朝为什么在秦始皇去世后没几年就灭亡了?秦军那么弱吗?

    野史秘闻编辑:不惹红尘标签:秦朝,秦始皇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趣历史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秦朝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秦朝应该也不能说是最短的朝代,但是确实也不算长,统一之后也做了很多具有深远历史影响的事情,而且当时秦国那么强大,但是却在秦始皇死后几年内秒速灭国,让人感觉这个速度快的令人可怕,那么原因又是什么呢。在中国历史上最富争议的应该就是秦

  • 古代沐浴就是洗澡吗 洗澡和沐浴又有什么不同

    野史秘闻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古代,沐浴

    很多人都不了解古代沐浴,接下来跟着趣历史小编一起欣赏。汉字是我国历史上留下的最宝贵的财富,也是最有魅力的存在,有时候一个字可能就囊括了一个人的一生。比如“赢”字,其核心是“贝”,代表着幸福感,“凡”代表着心态,“月”代表着意志,“口”代表着嘴,“亡”代表着危机,而“月”、“凡”、“口”将“贝”包围,

  • 张飞一声怒吼真的能吓退魏国的大将吗?

    野史秘闻编辑:长街听风标签:三国,张飞

    想必大家对于三国里面的人物都不算陌生吧!在那个群雄并起的年代,各方诸侯雄霸一方,而在诸侯手下更有一批勇猛无敌的武将,如大家所熟知的关羽,赵云,吕布,典韦,马超,张飞等,这些武将都有万人敌的本领,尤其是张飞在长坂坡怒吼,吓退曹兵,那为什么当时曹军那么多大将,全都认怂?看过三国的都知道,《三国演义》第四

  • 康熙晚年为何会出现九子夺嫡 难道做一个不愁吃穿的王爷不好吗

    野史秘闻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康熙,九子夺嫡

    对九子夺嫡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趣历史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在很多的历史剧当中,争夺皇位的事情时有发生,在真实的历史中,这样的事情的确也是发生过不少。但是,像康熙皇帝的几个儿子这样为了争夺皇位自相残杀的事情还是非常的少见的。这件事情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九子夺嫡事件,康熙皇帝的九个儿子为了争皇位不惜

  • 一生只忠于一个主君的诸葛亮,他有多少财产?

    野史秘闻编辑:冷默言语标签:诸葛亮,蜀汉

    诸葛亮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吗?今天趣历史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可能很多人都有这样的印象,在古代,作为一个国家官员,自然是官位越高,财产也越多,比如相互攀比财富的石崇和王恺,一个是散骑常侍,一个是晋武帝的舅父。那么,作为蜀汉丞相的诸葛亮,为刘备建立蜀国立下了无数功劳,这一生又只追随一个主君,他的财产

  • 水浒传中大宋军队打不过梁山好汉 梁山到底有什么优势存在

    野史秘闻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水浒传,梁山好汉

    今天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准备了:宋朝和梁山好汉,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作为我国四大名著之一,《水浒传》想必大家都不陌生。想必很多人也和我一样,小时候也扮演过梁山好汉中的一员,将其他小伙伴扮演的“官兵”杀的落花流水。长大以后,随着阅历的增加,逐渐知道了《水浒传》是根据历史改编的小说,其中内容是经过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