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野史秘闻>朱棣登基之后为什么一定要迁都呢?

朱棣登基之后为什么一定要迁都呢?

所属分类:野史秘闻 编辑:人生初见 访问量:2084 更新时间:2023/12/25 21:19:07

朱棣是通过篡位当上皇帝的,虽然他是个有作为的皇帝,但是很多人却一直对他的篡位耿耿于怀。那么朱棣登基之后为什么一定要迁都呢?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往下看。

朱棣在执政过程中做出了很重要的决策,这些对明朝的发展起到关键作用,在人们眼里他的功绩几乎可以比肩他的父亲,是明朝历代皇帝中比较有作为的一个。但是后人始终都认为他的皇位得来的不够光明,他的皇位是通过武力在侄子手中硬抢来的。

这还要从朱元璋选继承人这件事情说起。朱元璋在选择自己孩子纳入考察的时候,他特别中意自己的儿子朱标。朱元璋喜欢这个孩子有很多原因,比如这个孩子文才武略都可以,又有王者的气度,这些都恰好是一个穷苦出身靠造反起家的朱元璋所不具备的。而朱标也没有辜负父亲的一片苦心,辅助父亲做出了很多有利于统治和百姓的事情。但是朱元璋万万没想到,这个孩子居然死得特别早。伤心未定,朱元璋就选择了朱标的儿子朱允炆来当储君。这足以看出朱元璋是何等的喜欢朱标。

为人宽厚的朱允炆,是一个非常善良的人。他当了皇帝之后,先是除去了很多酷刑,而且着力打造自己的辅政队伍,很多新的人才加入官员的队伍。此外在官员考核方面,朱允炆也见解独到,百姓历经战争之后,终于获得了安稳的生活。朱元璋执政时期的那种阴暗恐怖的气氛逐步被扫除。无论是百姓还是朝臣都开始走出对酷刑的恐惧心理,逐步过上了稳定的日子。

就在这个时候,燕王起兵造反。燕王觉得皇位是属于自己的,他比朱允炆更有能力也更有执政的手段。经过大概四年的交战,燕王朱棣上位称帝。客观的说,朱棣的确是一个好皇帝,而且非常懂得权术的奥妙。但是他心理始终有一个阴影,就是他的皇位是强取豪夺来的,他觉得别人看他总是带着不忠不孝眼神。毕竟朱允炆执政的时候,也是一个好皇帝。他抢皇位没有任何合理的理由。他永远摆脱不了这种骂名。此外,朱棣争抢皇位的时候,给本来尚得喘息的百姓再次带来了战乱,加上很多朱允炆的忠实粉丝也被杀掉,人们对朱棣一面恨一面忌惮。

朱棣即位后就把北平改为顺天府,定为北京,四年后开始营建北京宫殿,燕京是朱棣的龙飞之地,朱棣即位七年后长期住在北京,让东宫留在南京监国。那么多人反对,为什么朱棣一定要强制迁都呢?迁都北京又有什么好处呢?是因为北京是自己的老巢还是别的什么原因,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公元1406年,朱棣正式下发诏令,开始兴建北京城的宫殿,一共在全国上下征集了30万工匠,动用上百万的民工,一共花费了14年的时间,才修建成功,据说,当时修建的规模之大,花费之多,让人难以想象,甚至,取一根柱子,进山十余人,回来只剩下一半,可见其中到底伤害了多少人命!就是为了一个宫殿而已,这样的方面,恰恰表明了封建王朝时期到底有多残酷!

可是,刚刚宣布迁都北京不久,奉天、华盖、谨身三大殿遭雷击,尽皆焚毁。史书上有记载,有目击者看到这场大火足足烧了几天。苦心建造的宫殿付之一炬,朱棣自然是心痛不已,但是更为心痛的是,朝野议论纷纷,礼部主事萧仪认为,迁都后天降大火烧毁三大殿,乃是迁都北京有违天意所致。成祖大怒,立即处死萧仪,并责令大臣们跪在午门外辩论。朱棣还说,“彼书生之见,乌足以达英雄之略哉!”意思是说你们都是书生之见,怎么能理解我英雄的胸怀呢?

朱棣一定要迁都北京大多数人认为有下面两方面的原因。第一,叶落归根。他们说朱棣21岁开始,就藩北京,他在北京足足过了十六年,后来以此为根据地,发动靖难之役,挥兵南下,武力夺取了天下。那么由此可以看出,北京便是朱棣的兴旺之地,每个人都有叶落归根的思想,朱棣在北京足足生活了十六年,对北京有着自然有着深厚的感情,靖难时期的将士大多也来自于北京,他们都有思乡的情怀。所以,当他君临天下的时候,便想迁都北京也就不足为奇了,更何况这里还是个兴旺之地。

第二,天子守边。还有一些人认为,明朝当时最大的敌人还是北元,由于北京距离长城很近,明朝定都北京后,可以有效地管理和调动军队抵御北元。朱棣曾以北京为基地五次北伐元朝的残余势力,从对元作战来看,北京在军事指挥上的优点是后方的南京无法比拟的。同时,天子戍边的气势,增加了朝廷上下抵抗外敌的决心。

《明史·地理志》中有记载,明成祖时期的大民疆域“东起朝鲜,西据吐番,南包安南,北距大碛,东西一万一千七百五十里,南北一万零九百四里。1100万平方公里。南海的“千里长沙,万里石塘”尽入版图。”朱棣迁都北京后,五征北漠,确实打残了北元的势力,扩大了明朝的疆土,但是我觉得朱棣迁都不仅仅因为这个,他心中一直有一个理想,那便是天下大同。他要先把自己域内的事情治理好,然后再建立一个天下共享太平之福的国际秩序。

这国际秩序,在郑和下西洋时,在朱棣带给世界各国国王的诏书中有说道,“凡覆载之内,日月所照、霜露所濡之处,其人民老少,皆欲使之遂其生业,不至失所。”意思是说,凡是天地承载、罩着的地方,太阳、月亮照得着的地方,霜露所能够下得着的地方,当地的人民,无论老少,都希望他们能够好好地生活,不至于流离失所,没有产业。因此,朱棣要派郑和带着诏书到你们各国去,希望大家一起遵守条约,“循礼安分,毋得违约,不可欺寡,不可凌弱,庶几共享太平之福。”意思是说,大家要按照规矩办事,不要乱闹,大国不可欺负小国,强国不可欺负小国,大家一起享受和平发展带来的幸福吧!

这就是明成祖朱棣的天下观,是一个多么伟大,多么宽广的天下观啊!在后来的事件中也得到了很好的印证。郑和下西洋。从永乐三年一直到宣德五年,二十几年的时间里,郑和七下西洋,到过三十多个国家。明朝在跟各国交往的过程当中采取“厚往薄来”的政策。总是给别人多一些,而索取的却少一些。朱元璋曾说:“得其地,不足以供给;得其民,不足以使令”,他说这些地方不起眼,我们没有必要攻取,我个人认为朱棣站的高度比朱元璋还要高很多,说强不能够凌弱,众不能暴寡,共享太平之福。这是何等的气度和胸襟啊!

标签: 明朝朱元璋

更多文章

  • 冒顿公然羞辱吕后,为什么自己还能安然无恙呢?

    野史秘闻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汉朝,冒顿

    吕太后为人非常狠辣,为什么有一个却敢公然羞辱他,而且自己还能安然无恙呢?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趣历史小编一起往下看。此人就是冒顿单于(前234年-前174年),挛鞮氏,冒顿于公元前209年(秦二世元年)杀父而自立。他首次统一了北方草原,建立起庞大强盛的匈奴帝国,是匈奴族中雄才大略的军事家、军事统帅。一

  • 古代和尚和道士都吃素 和尚为什么都是胖子多

    野史秘闻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古代,和尚,道士

    今天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准备了:和尚和道士,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古代和尚和道士都吃素,两者的身材为什么完全不同,和尚不管是在电视剧中还是现实里,和尚往往都是胖子多,反观是道士身材消瘦,为什么道士胖不起来?作为我国古代影响力最大的两大宗教。道教佛教历史由来已久。在公元1纪元,班超出使西域,和印度相

  • 古代御医相当于什么级别 御医的医术水平很高吗

    野史秘闻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古代,御医

    时至今日,影视作品成为了人民茶余饭后的生活,古装剧并不是一定是真实事件,古人的生活和现代生活差距还是很大的。古代御医医术如何,今天趣历史小编就给大家带来详情,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古人与现如今的人们生活方式不同,因此在拍摄古装剧时,很多地方都会被遗漏。因此就出现了与历史不同的情况。在很多古装剧中,御

  • 廉颇戎马一生,他都立下了多少战功呢?

    野史秘闻编辑:晴天标签:战国,廉颇

    廉颇戎马一生,他都立下了多少战功呢?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趣历史小编一起往下看。赵惠文王二十三年(公元前276年),楼昌领兵进攻魏国几邑(今大名),未能夺取。之后廉颇再次进攻,将几成功占领。赵惠文王二十四年(公元前275年),廉颇伐魏,攻陷防陵(今河南省安阳市南二十里),筑城而还,随后又攻取了安阳(今

  • 长平之战中赵国为什么会惨败呢?

    野史秘闻编辑:晴天标签:战国,廉颇

    赵惠文王死后,赵孝成王继位。此时秦国采取“远交近攻”的谋略,一边跟齐、楚交好,一边攻打临近的小国,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趣历史小编一起往下看。赵孝成王四年(公元前262年),秦国进攻韩地上党。上党的韩国守军孤立无援,太守冯亭便将上党献给了赵国。于是,秦赵之间围绕着争夺上党地区发生了战争。这时,名将赵奢

  • 曹髦为何没能除掉司马昭呢?他的下场如何?

    野史秘闻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三国,司马昭

    公元220年,曹丕迫使汉献帝禅位于自己,此时国力已远超曹操那个时代。但曹叡死后,司马懿便通过高平陵之变成为了帝国的实际控制者,此后魏帝不得不看着司马家的脸色而行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趣历史小编一起往下看。随着时间的推移,司马家的根基越来越稳固,且大有取代曹家的趋势。在这样的背景下,曹魏末代皇帝曹髦

  • 邓芝是怎么死的?钟会为什么要背叛司马昭?

    野史秘闻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三国,司马昭

    司马昭平定诸葛诞后,他已扫除了内部的最后一个对手,司马昭之心,可谓路人皆知了,魏晋革命已是箭在弦上。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趣历史小编一起往下看。但是,性格刚烈的高贵乡公曹髦并不甘心做一个束手待毙的傀儡皇帝,竟亲率左右攻打司马昭,虽兵败被杀,却对司马昭构成了强大的道德舆论压力。公然的弑君行为触及了士人的

  • 盘点:三国时期哪些结局并不好的大将都有谁?

    野史秘闻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三国,孙策

    三国涌现了很多英雄大将,他们的结局都如何呢?今天我们就来盘点一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趣历史小编一起往下看。。第十名 董袭董袭武功高强,是孙权手下的大将,他跟着孙氏兄弟南征北战立下了很多功劳,结果在濡须战的时候,遇到狂风来袭,导致其乘坐的船翻了,结果董袭就被淹死了。一代名将就这样被活活淹死,真够倒霉

  • 安禄山反叛的时候,为何那么多的人跟着他反呢?

    野史秘闻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唐朝,安禄山

    安禄山于755年起兵反唐,拉开了安史之乱的序幕。后世将安史之乱归咎于安禄山不满足于做臣子,想做皇帝。当安禄山决定发动安史之乱时,唐朝还算比较鼎盛,为何士兵还会一呼百应响应反叛呢?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趣历史小编一起往下看。其实,按照史书记载,当时朝廷上的文武官员也没有想到士兵们会追随安禄山造反。杨国忠

  • 李隆基曾与太平公主携手发动政变,为何后来要铲除太平公主?

    野史秘闻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李隆基,唐朝

    唐玄宗李隆基,唐高宗李治与武则天的孙子,是唐朝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他是怎么样的一位人物呢?他与太平公主联手后登基称帝,后来却又灭了太平公主,这是为何呢?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李隆基又称为李玄宗,他是大唐盛世的缔造者,同时也是让大唐由盛转衰的关键人物。为什么这样说呢?李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