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野史秘闻>也先在土木堡灭了明军精锐,为什么却没能灭了明朝?

也先在土木堡灭了明军精锐,为什么却没能灭了明朝?

所属分类:野史秘闻 编辑:人生初见 访问量:4875 更新时间:2024/1/20 6:22:48

也先的故事大家喜欢吗?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

土木堡之变,可以说是明朝的一次重大生存危机,在明英宗朱祁镇带走整个北京城精锐和大部分勋贵之后,此时的北京城几乎就是一座不设防的城市,这也使得也先在长城外消灭明军主力之后,认为直取北京是一件手到擒来的事儿,但也正是这个“认为”让他错失了灭亡明朝的最后机会。

今天,就为大家从政治、军事及经济角度分析为什么也先在土木堡消灭了明军精锐,却灭不了明朝,如果想灭亡明朝,也先应该怎么做?

首先,从政治上来说也先出师不正,周边势力不愿相助

我们都知道,也先仅是瓦剌太师,他一直希望自己能够真正取代成吉思汗的后裔脱脱不花,成为蒙古的领袖,但是由于其出身并非成吉思汗后裔等其他原因的制约,使得他一直不能被整个蒙古草原的部族所承认。

因此,他在内部无法解决自身政治背景的情况下,走上了一条所谓的曲线救国路线,由于蒙古草原一向遵从强者,于是也先选择了在政治上归附打败了成吉思汗后裔所建立元朝的明朝统治者,希望借此获得明朝的政治承认,为自己在蒙古各部落中成为领袖增加政治加分,顺道开展与明朝的朝贡,占点便宜。

但是,正是这个耍小聪明的朝贡行为,点燃了土木堡之变。

由于也先以次充好,以少充多,向明朝申报了派遣三千人的使团前往北京,但实际只有二千人,希望冒领明朝的赏赐。

明朝发现后申斥其欺诈行为,并将瓦剌所贩马匹价格惩罚性削减,这引起了也先的极度不满。

后来又发生了荒诞的公主下嫁案,恬不知耻的希望明朝下嫁公主给自己的儿子,被明朝断然拒绝。

挂不住面子的也先,于是纠集蒙古各部,自大同、辽东、宣府、甘州这四个方向向明朝发起进攻。

虽然,也先在土木堡大败明军,但是由于其之前属于明朝臣属,擅自挑起对宗主的战争属于不义之战,因此从政治上,除了瓦剌所控制的蒙古诸部以外,北方其他部族大多并未响应其军事行动。

其次,军事上明朝进行了全面动员,军力得到迅速恢复

明军土木堡惨败,给明朝在整个北方的防御体系造成了重创。

原本明朝相对完善的九边防御体系,在土木堡之变后,最为重要的宣府及京师一线出现了致命的缺口,北京城几乎裸露在蒙古骑兵的面前。

在已经无法补上九边防线缺口,同时京师仅剩不到十万老弱残兵的情况下,于谦临危受命,担负起了保卫京师的重任,并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来保卫岌岌可危的都城。

1.首先整顿和加强北京的防卫力量,从全国各地调集士兵来京,加强训练,同时派遣官员前往各省召集勤王军队;

2.动员军民将原本储存在通州仓的粮食迅速运往京城,增加北京后勤补给能力,避免落入瓦剌手中;

3.在京师内外,严查就惩办瓦剌奸细,同时派遣官员前往顺天府、通州等京畿地区,安抚军民,撤换各府县不称职者,任用贤能官吏,以此安定京畿社会环境;

4.下令京畿地区工匠日夜赶造兵器,同时责令边关将领收集土木堡明军丢失的武器和溃散的士兵,用以加强边防力量;

5.严惩土木堡之败的罪魁祸首王振及其党羽,并对擅离职守、畏敌逃跑的边将和镇守宦官予以一并处理;

6.在明英宗朱祁镇被俘之后不到二十天的九月初六,于谦等文武大臣扶持朱祁钰成为明朝新任皇帝,以此杜绝也先利用明英宗的逼迫明朝的计划。

通过这一系列的操作,明朝在京师的军心士气得到了极大提振,兵力由原先的不足十万人,迅速扩充到了二十二万人。

面对大兵压境的也先大军,于谦更是下令铸造功赏牌,鼓励军民奋勇杀敌。并在阵前慷慨挥泪,激励三军,颁布临战军令:“临阵将不顾军先退者,斩其将。军不顾将先退者,后队斩前队。”

面对政治上的孤立,以及军事上的实力变化,也先已经无法对北京造成威胁。此时,还寄希望于利用明英宗朱祁镇躺赢的他,早已失去了战争初期的优势,不知道此时面对的不再是那京师原有的十万老弱病残,而是二十二万士气饱满,一心死战的奋勇之士,以及一位新的明朝皇帝明景帝朱祁钰。

他的目标依旧是执着于攻击明朝的首都北京,希望以此获得政治及军事上的重大胜利,但这样的目标已然无法实现。

要灭亡明朝,也先应该怎么做?

从也先在土木堡之变开始所取得的战略优势来看,对于他而言,有着好几种方案可以将明朝灭亡,以下就简单的介绍一下:

第一种方案:发挥蒙古骑兵的速度优势,在明朝未反应之前迅速攻陷北京城

我们要知道,土木堡之变发生在正统十四年的八月十六日,而当也先知道明朝另外立了朱祁钰为皇帝之后,才不得不于十月十一日兵临北京城下,这里面有着将近两个月的时间。

也先没有发挥蒙古骑兵快速机动作战的作用,幻想着明朝会对自己俘虏的明英宗朱祁镇投鼠忌器、自乱阵脚,进而轻松的入主中原。

在已有四路兵马共同进攻大明且取得土木堡之变胜利的情况下,麻痹大意,意图以最小的损失换取最大的利益,没成想反而给了明朝以喘息的机会。

如果此时的瓦剌大军能够乘胜直下北京,那么明朝不说灭亡,至少整个北方都会沦陷。

第二种方案:以进攻北京这一路瓦剌大军为基础,包围北京城,利用蒙古骑兵运动战优势,围点打援

即使于谦等一众文臣武将将北京打造得固若金汤,但对于拥有着运动战优势的瓦剌大军而言,整个华北平原简直就是他们最好的狩猎场。

想想百年前蒙古铁骑横扫亚欧大陆最流行的战术就是围点打援。

不论是金国、辽国还是花剌子模、波兰、匈牙利等国家,都被蒙古人的这种战法折磨的不敢出城一步。

如果也先也采取这种战法,利用少量的部队封锁北京城,迫使各地勤王军队加速向北京增援,利用华北平原的有利地理优势,采用骑兵冲锋、袭扰的方式,将明军有生力量不断翦除,并利用物资断绝的方式,阻止北京获取物资补给,那么对于北京这座百万人规模的城市而言,物资消耗殆尽之时,便是城破国灭之日。

第三种方案:及时将手中的明英宗为傀儡,在华北平原建立傀儡政权,为明朝内部制造混乱,在混乱中创造灭亡明朝的机会

面对坚决抵抗且重立新君的明朝中央政府,也先可以迅速在华北平原建立以明英宗朱祁镇为首的傀儡政权。

毕竟从法理上来看,于谦等人虽然另立了朱祁钰为新君,但新君毕竟刚立,他依旧是那个统治了大明十四年的明英宗朱祁镇,其政治影响力不可能那么快就被完全取代。

一旦其在也先的扶持下,建立了新的大明政权,那么势必会削弱明王朝的实力,使得明王朝陷于内乱之中,这也势必会为也先乘乱扩大战略优势创造条件,进而给其灭亡明朝创造机会。

结语

一开始,也先凭着明朝上下过度自满的机会,取得了土木堡之变的胜利。但很可惜,他却不能将此役所获得的战略优势加以利用,自大的认为大败明军并俘获明英宗后,明朝指日可下,反而没了土木堡之变中的果敢和机智。

这给了明朝留守朝廷,以从容应对,协调调度的机会,最终使瓦剌失去了灭亡明朝的最好机会,只能说也先的格局终究只能算是个部落首领,战略眼光过于狭隘,终究无法成为像成吉思汗一般的领导者。

而在北京保卫战结束五年之后,也先遇刺身亡,瓦剌陷入分裂,明朝与鞑靼对其进行压制,最终将这个草原上曾经的霸主,击得粉碎,再也无法威胁明朝。

标签: 也先明朝

更多文章

  • 赤兔马以速度优势帮助关羽在战场上建立过几次奇功?

    野史秘闻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东汉,赤兔

    赤兔马,趣历史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奇骏产西域,赤龙下九云。仰首高九尺,纵驰冠三分。凌霄踏飞燕,逐风不染尘。奕奕蹈江海,耿耿托死生。奔雷有如此,万里可横行。在汉末三分这个纷纭的乱世中书写着一段段瑰丽的传奇,不仅仅限于枭雄诸侯,谋士猛将,甚至还包括那些在沙场上飞驰的骏马,赤

  • 清朝前期两百多年时间里 列强为何没有进攻中国

    野史秘闻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清朝,列强

    对清朝初期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趣历史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近代,特别是1840年,中英第一次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的大门,签署了一大批屈辱性条约,使中国进入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然而,在明中后期,一些外国列强来到中国,并多次与中国发生战争,其中包括与葡萄牙的三次战争和与荷兰的两次战争。那么,为什么

  • 东汉末年曹操有没有统一天下的机会 如果有曹操应该怎么做

    野史秘闻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三国,曹操

    今天趣历史小编就给大家带来三国曹操的文章,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东汉末年的曹操当然有统一天下的机会,而且,最好的机会也比较容易实现,那就是不打赤壁之战。可能很多人会奇怪了,不打赤壁之战,不灭了孙权,曹操怎么统一天下?这个疑问其实很容易解决,我们只需要分析一下赤壁之战前后的天下局势,就很容易明白了。赤

  • 明英宗眼中的于谦是怎样的?为什么一定要杀了他呢?

    野史秘闻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明英宗,清朝

    明英宗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吗?今天趣历史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关于杀于谦这件事儿,明英宗后来也后悔了,当初他杀于谦完全是为了给自己的“夺门之变”找一个合法理由,没想到弄巧成拙。1449年,明英宗率领的明朝大军在土木堡被瓦剌军包了饺子,二十多万人全军覆没,英宗也被俘虏。瓦剌首领也先在逮住英宗后大喜,

  • 金国是最有希望打败蒙古人的政权,为什么最终还是没能逃脱灭亡的命运?

    野史秘闻编辑:红楼梦魇标签:金国

    金国,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趣历史小编一起往下看。12世纪是蒙古人的世纪,自从成吉思汗统一蒙古高原到拔都和旭烈兀扫平东欧和西亚,蒙古帝国在这个世纪走向极盛。蒙古人之所以能够所想疲敝,首先是因为自身确实比较强大,其次是在同一时间内,亚欧大陆上居然没有一个可以与蒙古人匹敌的大帝国。当时的中亚东部的西辽已经

  • 秦始皇陵为什么会选择用兵马俑陪葬 这些俑有什么作用

    野史秘闻编辑:轻描淡写标签:秦始皇,兵马俑

    今天趣历史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秦始皇兵马俑的文章,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秦王嬴政13岁登基。他在前230年开始统一中国,只用了不到10年的时间。当然,先人多年的积累也不容忽视,这一时期的一些著名将领帮助了嬴政,把秦朝的历史推向了辉煌的高潮。战国时期的四位将军分别是白棋、王坚、赵国廉、李牧。可见,赵国实力

  • 陆逊为东吴立下了汗马功劳,为何下场却不好呢?

    野史秘闻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三国,陆逊

    说起东吴,就一定要提孙权,孙权此人虽非常有才华,可同时他疑心非常重要而且喜好杀戮,尤其到了晚年,更是变本加厉,陈寿曾提到:性多疑忌,果于杀戮,暨臻末年,弥以滋甚,陈寿认为,孙权此人像极了当年的越王勾践。当然,如果因为孙权喜欢杀戮也并不能以偏概全说孙权是暴虐之人,可孙权杀人虽多,还是事出有因,就比如陆

  • 古代著名昏君死前说一句话,竟然流传至今

    野史秘闻编辑:笑红尘标签:古代,五代十国

    在几千年的古代历史中,有一种人对历史发展的影响力之大,无与伦比。这种人就是皇帝。皇帝处在古代社会权力金字塔的顶端,手握天下大权,一言一行足以决定千千万万人的安危祸福。因此古代老百姓们,无不渴望能碰上一个有道明君,而对无道昏君则人人痛恨,避之唯恐不及。昏君和明君的出现,都有其相对固定的规律。一般而言,

  • 唐朝为什么一直无法真正的消除藩镇呢?为什么不大力削藩?

    野史秘闻编辑:笑红尘标签:唐朝,安史之乱

    跟着趣历史小编一起探寻历史上真实的唐朝。藩镇不得不说对于晚唐来说是个巨大的隐患。本来大唐维护国防以及边疆安全采取的是府兵制,可到了唐玄宗时期改变了,这是因为唐朝面临着频繁的对外战争,很多都是在边疆地区,这样一来,舟车劳顿,还有后勤的保证都是问题。所以唐玄宗采取了募兵制。其实这个制度使得防戍军镇扩充,

  • 唐玄宗李隆基的继位之路是怎样的?与李世民的继位之路相似吗?

    野史秘闻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李隆基,唐朝

    李隆基的故事大家喜欢吗?今天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说起唐朝的皇帝,大部分人都会想起唐太宗李世民,秦皇汉武,唐宗宋祖,都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皇帝,唐宗指的就是唐太宗李世民,在唐太宗的统治下,开创了贞观之治,使唐朝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盛的国家之一。除了唐太宗李世民之外,最有名的皇帝就是唐玄宗李隆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