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野史秘闻>项羽分封诸侯封了十八位 他们为什么都没有帮助项羽

项羽分封诸侯封了十八位 他们为什么都没有帮助项羽

所属分类:野史秘闻 编辑:人生初见 访问量:4475 更新时间:2024/1/16 6:53:26

还不了解:项羽分封的读者,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项羽当初分封了十八路诸侯,项羽有难的时候,他们为什么不帮助项羽?这事情和项羽分封有关系吗?

首先,开宗明义说下所谓的项羽“分封诸侯”到底是咋回事。

在常人被历史误导的认知中,这分封诸侯,无疑是项羽凭借巨鹿之战大胜的威风,对手下人进行封赏的结果。

换个说法是,项羽用巨大的威望,还有兵力优势,将胜利果实分给参与的诸侯、部将和降将,确立自己的霸主地位。

但事情真就如此吗?我们巴拉巴拉分封的名单或许就懂了。

这十八路王分别是:

汉王刘邦、雍王章邯、塞王司马欣、翟王董翳、代王赵歇、常山王张耳、九江王黥布、衡山王吴芮、临江王共敖、辽东王韩广、燕王臧荼、胶东王田市、齐王田都、济北王田安

这十八个封王中,除了司马欣、章邯、董翳、田都、田安、这五个之外,其他人其实都是早有地盘和大军的诸侯王,他们的地盘都是自己打下来的。

(项羽分封的诸侯王)

比如:代王赵歇、常山王张耳、那时比项羽起兵更早地反秦诸侯。

比如:汉王刘邦是和项羽同时起兵的豪杰。

如果用这个视角看项羽封王,与其说他分封了诸侯王,不如说他用自己的强势权威,通过分封这样的政治举措,强迫诸侯王承认他的霸主地位。

这才是项羽分封的真谛,举办了一场犹如春秋时代“弭兵会盟”的诸侯大会。

“弭兵会盟”是啥意思,也有典故可寻!

春秋时代晋楚争霸诸侯日日交兵,天下混乱无比。

晋国和楚国两个虽然是超级大国,但也觉得每天打仗有点吃不消,可又怕自己罢兵了对手不讲道义。于是在中间人宋国的撮合下,弄了两次诸侯会盟。

(春秋时代的弭兵会盟)

第一次是公元前579年,第二次是公元前546年。

具体做法是,将当时所有有实力的诸侯,全部召集起来开个会,调停下晋楚争霸的同时,还约定了天下的格局。

那就是让天下共同奉晋、楚两国为霸主,

两国平分霸权,随后又约定,如果有谁破坏协议,天下共讨之。

简言之,项羽的如意算盘,就是用一场以势压人的会议,确定战后的天下格局和西楚霸王一家独大的既成事实。

然后所有诸侯国各自安安分分过日子,恢复春秋战国故事。

(项羽的小心思太多)

那么项羽为何要这么做?真就是因为他有古人气质,向往春秋战国吗?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只不过顺势而为兼小心思太重而已。

巨鹿之战后看上去吊炸天的项羽,面对错综复杂的时局,也有自己的无可奈何。

秦末战争,从陈胜吴广起义开始,起义后的陈胜吴广,在占据陈郡后不久,就急火火地称王建立了:张楚政权。

张楚政权的建立,犹如拉响了多米诺骨牌!

曾经铁板一块的秦国大地,原有的诸侯国纷纷复起。

赵国出现了,齐国、燕国也出现了,一时间风云色变,秦末战场成了战国时代。这些复活的诸侯国,都是有国王,有大军,有地盘的三有存在。

不管项羽分封与否,他们都已经是王了,当了王的人哪有退回去的可能。

但,那一刻所有的王,都有一个隐忧,就是曾经一扫六合的秦帝国。

面对共同的敌人,才有他们之间暂时的和平出现。

(项羽带队打赢了秦国)

一个共同且非常敌大的敌人,让他们避免了过早的内斗,反而选择了合纵对外。

函谷关前的故事,仿若战国末期合纵战争的重演。

至于项羽的实力,在巨鹿战前根本不够看。巨鹿之战前的项羽,不过楚怀王派出的部将而已,还不是主将而是副将,要听从卿子冠军宋义的命令。

那么所谓的楚军有多少人?答案也不多,仅仅六万人不到的规模。

也就是说,通过杀掉卿子冠军宋义获取楚国兵马的项羽,全部兵力也不过才6万人左右。

但《史记》上却言之凿凿地记录下了这样一笔:

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项羽大怒曰: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当是时,项羽兵四十万,在新丰鸿门;沛公兵十万,在霸上。

《史记》告诉我们,鸿门宴之前项羽汇聚了关中诸侯40万大军一起,因为刘邦先入咸阳,不服气才弄了出鸿门宴,6万和40万的差别何其大啊?

(项羽以势压人)

那么我们换个角度想,不难发现这“分封诸侯”是项羽空手套白狼的举措。

用巨鹿之战巨大威望,协无数诸侯力压刘邦,焚烧咸阳的威势,让所有诸侯国心有戚戚之余,承认了自己的盟主地位。这群诸侯的本来意愿,并没有想过所谓的分封诸侯,纯粹是为了收拾刘邦,为了杀入关中复仇,顺带打秦国的秋风。

项羽这招空手套白狼,无疑玩得666到极点。

玩成了这出空手套白狼之后,项羽的分封就更包含了无数的小心思。

这从分封的不公平就可以看出,下面我们一个个说。

第一:说说刘邦的问题。

刘邦虽然打仗不算多,但走位飘忽的他,依旧成了第一个入关中的人。

楚怀王的承诺即便不值钱,可依旧是项羽的君王。但看看项羽的分封,将刘邦远远地丢在汉中,无疑是告诉刘邦,你有多远滚多远,我不待见你。这也是刘邦后续要造反的根源。除了要争夺天下之外,估计也有被气到了的原因。

(最不服气的就是刘邦)

第二:说说分封之后第一个反叛的齐国。

分封之前的齐国,原本就是最早复立的诸侯国之一。

国内有两股齐国宗室势力互相争衡,一个是田儋田荣兄弟代表的远支宗室,一个是田假、田安代表近支宗室。齐国这两股势力远近交汇组成了复国的齐国。这两股势力,在灭秦战争中出力更多的是远支宗室田儋和田荣,至于另外一股势力,完全就是打酱油的存在。

可项羽咋分封的?

他直接将齐国一分为三,出力最多的是田儋和田荣他封了田儋的儿子田市,一个懦弱的人。几乎没啥实力大的田安还有会拍马屁的田都也成了王,反而是出力最大实力最强的田荣什么封号都没有。

出力的不如出嘴的,出嘴的不如懦弱的,这样分封当然后患无穷。

第三:在说下实力不俗的赵国。

赵国在项羽分封之后,有两个王,第一个是赵王赵歇,被封为代王,第二个是赵国大将张耳被封为常山王,似乎是刻意为之,赵国最有实力的陈余,反而没有被封王、

第四:燕国。

燕国也被项羽一分为二,燕王韩广封辽东王,燕将臧荼封燕王。

曾经的燕王后裔成了辽东王,而一个臣子反而成了名正言顺的燕王,按照封邦建国的礼仪而言,无疑是一场乱命。

第五:魏国

魏国因为地处中原,如果一统起来实力不俗,也受到了的分割,原本的魏国大地,被一分为二不说,还在那里制造了矛盾,顺带充实了自己的地盘。

原本依附于楚国的魏王魏豹被封为西魏王,原本的赵国大将司马昂被封为殷王,反而是最具实力的彭越没有被封王,为了削弱彭越,项羽甚至将原本该属于彭越的地盘,划归给了自己的楚国。

第六:韩国

韩国也从一个王变成了两个王,不仅如此,项羽还乱杀人,得罪了韩国。

原本的韩王韩成,因为和刘邦的关系很好,被项羽给杀了,随后项羽让自己部将郑昌为韩王,又弄了一个赵国大将申阳为河南王。

再加上项羽攻灭秦国后,在关中封的三个王司马欣、章邯、董翳(三秦三王),这些人组成了项羽分封的18路诸侯。

(三秦三王)

这样来看,项羽是真的在封王吗?

他恨不能化身拆国党,将原本的关中六国,拆得四分五裂不说,还以打压实力派为宗旨。目的就是,削弱关东六国的威胁,制造关东六国的内斗。

至于目的吗?或许有方便他后续一统的因素在内。

但,后续看项羽马放南山,致力于裁军的做派,又让我怀疑他并没想那么远,仅仅就单纯地觉得,分而治之,没人威胁自己就是太平光景也说不定。

果不其然,分封之后的诸王,立马就开始了内斗!

对分封最为不满的齐国首先开始,实力派田荣起兵、杀田巿,诛田安,然后拉拢陈余和彭越一起,几个月功夫,就将项羽分封的诸侯王地盘,弄的乱七八糟。

让西楚霸王的地盘周边,战云密布,弄的项羽不得不开始平叛战争。

然后刘邦借助项羽平叛的当空,拜将韩信,训练精兵,并处关中,一举击溃了项羽遏制自己的关中三王,开始了楚汉之争的序幕。

(兵仙韩信)

仅仅二三年时间,曾经的18路诸侯王,大多数都成了枯骨,反而是没有被分封的实力派们,一个个成了项羽的仇人。

他们在刘邦的带领下,开始了对项羽的围猎。

一场原本空手套白狼一样的分封,让项羽占尽了优势,如果项羽分封谨慎一点,稍许合理一点,对待可以拉拢成盟友的人好一点,何至与后来面对众多诸侯围攻。

而项羽的分封也告诉我们一个亘古未变的道理,依靠别人给地盘的人,终究打不赢自己一刀一枪打下地盘的人,那些依靠项羽才成诸侯王的人,都没好结果,反而是最不受项羽待见的几个最有出息。

汉王刘邦最后的胜利者,没有被封王的彭越,最后左右了项羽的生死还成了梁王,至于被项羽不待见的韩信,更是用十面埋伏四面楚歌,让自己的旧老板,高唱离歌。

标签: 项羽分封

更多文章

  • 古代皇帝用餐到底有多重视 下毒刺杀皇帝真的可行吗

    野史秘闻编辑:黑姑娘标签:古代,皇帝

    古代下毒杀皇帝,古代皇帝用餐到底是什么样的?古代真的可以下毒刺杀皇帝吗?成功的几率有多大?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想必很多喜欢看关于历史方面的电视剧的人,都或多或少的了解,皇宫当中地位比较高的人,用餐的时候都会事先用银针试毒,其实这是真实存在的,那

  • 古代男子成为太监之后 太监是怎么解决生理需求的

    野史秘闻编辑:黑姑娘标签:古代,太监

    今天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准备了:古代太监,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古代臭太监是怎么来的?这个称呼又是怎么来的?太监是怎么解决生理需求的?说起太监,大家第一印象就是宦官,被割了性器官的男性,大多会有一种“另类异样”的眼光,其实太监在古代本来指的是一种官名,而且大家要知道的是,只有高级内监才能被叫做太监

  • 揭秘:清朝“宗人府”是干什么的?

    野史秘闻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清朝,古代

    清朝“宗人府”是干什么的?感兴趣的读者和趣历史小编一起来看看吧!清朝管理人的部门分两大类,一个是管理非皇族的吏部,另一个只管理皇族内部成员的叫宗人府。努尔哈赤及其兄弟的子孙定为“宗室”,这是一种旗人的身份。所谓一种身份对应一种管理体制,宗室这种机构对应的就 是宗人府。宗人府属于负责管理皇帝九族,记录

  • 袁绍、刘表都是很有势力的诸侯,两者有哪些相似点?

    野史秘闻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三国,刘表

    我们都知道,袁绍、刘表是汉末群雄之一,袁绍占有河北四州,刘表控制富庶荆州近20年。《三国志》作者陈寿在评价他俩时把他俩一起评价,列举了他们的优缺点,易中天老师也据此得出结论——袁绍、刘表是漂亮的草包。我们比较一下袁、刘二人的相似之处,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趣历史小编一起往下看。一、长得帅,名气大首先袁

  • 刘备为何一生都在逃跑,他真的不适合打仗吗?

    野史秘闻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三国,刘备

    众所周知,刘备的一生,可谓是颠沛流离,从涿郡起兵的他,先后辗转平原、徐州、邺城、许昌、汝南、荆州,真的是屡战屡败又屡败屡战,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趣历史小编一起往下看。等他好不容易的在荆州遇到了诸葛亮,这才时来运转,他的人生道路才顺畅了许多。但这样的好日子也没持续几年。刘备称帝后,便发动了夷陵之战。结

  • 刘备到底有没有野心呢?看看他儿子的名字

    野史秘闻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三国,刘备

    众所周知,《三国演义》主要讲述了从东汉末年开始,到西晋初年结束的天下局势。当时天下三分,各路英雄纷纷出山,大展宏图。这其中占据蜀地的便是汉朝宗亲刘备,他以礼贤下士,为人仁德而闻名,他曾与关羽和张飞桃园结拜,也曾三顾茅庐恳请诸葛亮出山,以求他们可以助自己一臂之力,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趣历史小编一起往下

  • 人尽可夫是什么意思?背后有着什么样的故事?

    野史秘闻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人尽可夫,春秋

    虽然每个人都无法选择自己的人生,但可以选择在贫穷窘迫时笑着维护自己的尊严。下面由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带来这篇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接着往下看吧。“人尽可夫”现代指女子可以和任何男人上床,当成自己的丈夫看待,主要用于形容作风不检点的女子,是个毫无疑问的贬义词。不过,这个词本来的意思并非如此,该词出自于《左传

  • 唐朝和宋朝之间只相差半个世纪 两朝为何给人几百年的隔世

    野史秘闻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唐朝,宋朝

    还不了解:唐代与宋代的读者,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唐代与宋代之间只相差53年的时间,唐代和宋代之间为什么给人感觉相隔几百年的错觉?唐代末年,宦官专权,政治黑暗腐败,经济严重衰退,同大多数朝代的末年一样,活不下去的农民聚集在一起,在王仙芝和黄巢的带领下,发动了起义,起义转战

  • 战国时期各诸侯都在招揽人才变强 周王室为何在坐吃山空

    野史秘闻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战国,周王室

    还不了解:战国周王室的读者,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战国时期的周王室在做什么?他们为什么在坐吃山空?周王室为什么不学习诸侯招纳人才?到了战国时期,维持周王朝运转的两大基础——封建制、宗法制已经崩溃的情况下,周天子基本上只能躺平等死了。他就是想当一个自力更生的诸侯,也没有可能

  • 魏惠王到底做什么失败的事情 魏国为何在他手里走向衰落

    野史秘闻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战国,魏国

    今天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准备了:战国魏国,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战国时期魏国实力那么强,魏国为什么会在魏惠王时期走向衰落?魏惠王都错了什么事情?战国初期登上霸主位子的魏国追溯本源可以追溯到周文王第十五子毕公高,当初自己的封国毕国被灭了之后魏国的最先就投奔了晋国,之后成为晋国权贵。在当年就曾有占卜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