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野史秘闻>城门立木:为什么一根木头能够推动秦国的崛起?

城门立木:为什么一根木头能够推动秦国的崛起?

所属分类:野史秘闻 编辑:高傲的气质花 访问量:2444 更新时间:2023/12/5 3:14:49

公元前359年,秦国国都雍城南门竖起了一根三丈高的木头,就在这根木头立下的那一刻,中国历史上许多事件的伏笔已经悄无声息地埋在了雍城那历经风霜、坚实厚重的肥沃黄土之中。

战国中前期,在齐楚燕韩赵魏秦七雄中,位于关西的秦国在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都比中原各国落后。与之相邻的魏国就远比秦国强大,并且从秦国夺去了河西一大片土地。

秦孝公即位后下决心发奋图强,赶超关东诸国,他知道对于国家的发展崛起来说最重要的是人才,就下了一道命令,说:“不论是秦国人还是外国人,谁要是有办法使秦国富强起来,就赏赐他高官厚禄。”

秦孝公这样一号召,果然吸引了不少有才干的人。卫国有一个贵族叫公孙鞅(就是后来的商鞅),他在本国得不到重用,就跑到秦国来求见秦孝公。商鞅对秦孝公说:“一个国家要富强,必须注意农业,奖励将士;要打算把国家治好,必须有赏有罚。有赏有罚,朝廷有了威信,一切改革也就容易进行了。”秦孝公完全同意商鞅的主张,就拜商鞅为左庶长(相当于副丞相),让他全权负责改革大事。

商鞅起草了一个改革的法令,但是怕老百姓不信任他,不按照新法令去做,就先叫人在都城的南门竖了一根三丈高的木头,下命令说:“谁能把这根木头扛到北门去,就赏赐十两金子。”大伙儿先是议论纷纷,而后你瞧我,我瞧你,就是没有上去扛木头的。

商鞅知道老百姓还不相信他下的命令,就把赏金提到五十两,没想到赏金越高,看热闹的人越觉得不近情理,仍旧没人去扛。这时,一个勇敢的人(历史本来应该记住这个人的名字)从人群中走了出来,说:“我来试一试。”他把木头扛起来就走,一直搬到北门。

商鞅立刻派人赏给这个敢于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五十两黄澄澄的金子,一分也没少。

这件事立即在全城传开了,一下子轰动了秦国,老百姓说:“左庶长的命令真不含糊!”

南门立木在秦国百姓中树立起了商鞅的威信,他就趁热打铁把起草的改革法令公布了出去。新法令规定:官职大小和爵位高低以军功为标准,贵族没有军功就没有爵位;多生产粮食和布帛的,免除官差;凡是为了做买卖和因为懒惰而贫穷的,连同妻子儿女都罚做官府的奴婢。

公元前350年,商鞅又实行了第二次改革,改革的主要内容是:一、废井田,开阡陌;二、建立郡县制,加强中央集权;三、为了便于向东发展,迁都咸阳。

商鞅深知只有强大的农业才能支持不断扩大的战争,所以他重农抑商,大力发展农业,并通过严谨的法律对农业实行有效的宏观管理,还大修水利工程支持农业的发展。秦灭楚时发动了六十万的大军,打了将近两年,如果秦国没有发达的农业,进行这么大规模的战争绝对是不可能的任务。

商鞅还把其师李悝的《法经》改为《秦律》,推行全国,这是一套任何别的国家都无法忍受的繁杂、严厉、苛刻的法律。从此以后,整个秦国都严格地按照这套法律成功而有效地运转,它影响了六代秦人,直到秦始皇,最终使秦国完成了灭掉六国、一统天下这一伟大而又艰巨的历史任务。

比如,商鞅规定:秦国的士兵只要斩获敌人一个首级,就可以获得爵位一级、田宅一处和仆人数个。斩杀的首级越多,获得的爵位就越高。可以说整个生活跟打仗挂钩了,这就是商鞅著名的军功授爵制度。

商鞅还提出并实施了“一刑无等级”,即“自卿相、将军以至大夫、庶人,有不从王令、犯国禁、乱上制者,罪死不赦”,这颇有些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味道。在贵族特权还普遍存在的条件下,敢于提出“一法令”,其胆识和魄力是可以想见的。后来,秦孝公去世,旧贵族趁机诬告商鞅“谋反”,将他杀死后施以车裂之刑。商鞅虽死,但由于新法颁布多年,深入人心,得以继续贯彻。他若地下有知,在为自己伤心的同时,肯定也会为变法的成功而深感欣慰。

自从商鞅变法以后,秦国的农业生产逐年增加,军事力量日渐强大,为领土扩张、统一六国提供了强大的经济和军事基础。不久,秦国进攻魏国的西部,从河西打到河东,把对方的都城安邑(今山西夏县)也打了下来,魏国不得不割让河西土地,把国都迁到大梁(今河南开封)。

秦国越来越富强,周天子深为震动,派使者给秦孝公送来了祭肉,封他为“方伯”(一方诸侯的首领),中原的诸侯国也纷纷向秦国道贺。

秦孝公的儿子秦惠王先夺取了三川地区,而后北收上郡,南取汉中,西括九夷,东据成皋,割取了其他诸侯国的大片土地。

公元前256年,秦昭王灭掉了早已名存实亡的周王室,天下完全陷入了群龙无首、诸侯混战的状态。

秦国的发展引起了东方六国的恐慌,再也不敢小觑曾被它们当作夷狄之邦的秦国,于是,纵横捭阖、唇枪舌剑的纵横家们登上了历史舞台。苏秦主张并笃行合纵攻秦之策,不仅担任纵约长,而且身佩六国相印。与苏秦齐名的张仪为秦国提出了连横的主张,为了瓦解齐楚联盟,张仪不惜利用欺骗的手段,后来秦国运用张仪的连横之术逐步瓦解了六国的合纵行动。

范雎为秦昭王提出了“远交近攻”的政策,即近的攻打,远的交好,像蚕吃桑叶一样,先吃嘴边的,再向旁边吃,最后把整个桑叶吃光吃尽。这一战略方针为秦国历代君主所用。秦王zhen采纳李斯和尉缭的意见,厚赂六国豪臣,以乱其谋,同时任用姚贾以金钱离间六国的关系,任用顿弱网罗人才,离间别国的君臣。

公元前230年,秦始皇统一六国、一扫天下的伟大惨烈战争开始了。

秦军先由弱小的国家下手,第一个锁定了睡榻之旁的韩国,秦始皇派内史腾率军长驱直入,俘虏了韩王安,在韩国故地设置了颖川郡(郡治在今河南禹县),韩国宣告灭亡。

灭韩之后,第二个目标就是赵国。长平之战时,秦军用计散布谣言,使纸上谈兵的赵括代替老将廉颇,导致赵军四十万被俘之后被坑杀,赵国主力彼时已经损失殆尽。公元前229年,赵国接连发生大地震和大饥荒,秦始皇再次命王翦、杨端向赵国发动全面进攻。王翦施行反间之计,用重金收买赵王宠臣郭开,大肆诽谤李牧等人,说他们要谋反,结果李牧被赵王杀害。公元前228年,王翦大破赵军,攻克邯郸,俘获赵王迁,占领赵国本土。接着挥师北上,屯于中山(河北定县),逼近燕国。

秦军逼近燕国,引起燕、代一片恐慌。燕国的太子丹收容秦国叛将樊于期,并通过燕国勇士田光结识了刺客荆轲,企图刺杀秦始皇,但荆轲未能杀掉秦始皇,反而激起了秦始皇对燕国的愤怒。公元前226年,秦军攻占燕都蓟城(今北京市),燕王喜和太子丹逃往辽东。

秦军攻克燕都蓟城后,把打击的矛头指向了魏国。公元前225年,秦始皇派王翦的儿子王贲率领10万大军攻打魏国。王贲看到大梁城地势较为低下,又离黄河、鸿沟不远,遂令秦军开渠,将黄河、鸿沟之水引至大梁城下。三个月后,城垣崩塌,秦军攻入大梁,魏王假投降,魏国灭亡。

公元前225年,秦始皇派李信率军攻楚。李信轻敌冒进,先胜后败。公元前224年,秦始皇亲请老将王翦,令率六十万大军伐楚。大破楚军于蕲南,杀楚将项燕,占领楚国大片领土。公元前223年,王翦与蒙武合攻楚都寿春,俘获楚王负刍。次年王翦又率军渡过长江,平定了楚国的江南地区,降服百越之君,楚国宣告灭亡。

楚国灭亡后,秦始皇派王贲率军深入东北,扫除燕、赵残余势力。公元前222年,王贲攻占辽东,杀死了太子丹,俘虏了燕王喜,接着攻下代城,俘虏了代王嘉,燕、赵两国彻底灭亡。至此,东方六国中就只剩下齐国。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命王贲率秦军从燕国边界南下进攻齐国。王贲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在没有遇到什么抵抗的情况下,猝然攻入齐都临淄(山东淄博)。齐王建入秦投降,齐国也被纳入秦国的版图。

仅仅用了十年时间,秦始皇就像秋风扫落叶一样灭掉了六国,一统华夏,李白写诗赞道:“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击浮云,诸侯尽西来。”

商鞅变法改变了秦国的命运,而秦国的崛起则改变了千千万万人的命运,其中就包括我们非常熟悉的大诗人屈原、大思想家韩非子、大侠客荆轲等很多杰出人物。

统一六国之后,秦始皇在全国实行郡县制,分天下为三十六郡(后来随着对外扩张,增加到了四十多郡)。统一文字、度量衡、车辆形制和货币,并“以法为教”。同时,他派蒙恬率军三十万北击匈奴,并修筑万里长城。后又大修驰道。接着,这位始皇帝一声令下,五十万秦军迅速向南方挺进,统一了岭南。在战争期间,为了转运兵卒和军粮,秦始皇命人开凿了灵渠。这些工程虽然有些劳民伤财,但却都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万里长城更成了中国最典型的一个象征。

大秦帝国傲然屹立在东方,如初生的太阳,如崛起的山岗,有着宏大的规模和气象,当时能跟秦帝国相提并论的只有地中海的古罗马和南亚次大陆上的孔雀王朝。然而,这样一个辉煌的帝国,还没来得及向四周放射它耀眼的荣光,就早早地走到了生命的尽头。

公元前206年,农民起义的狂风巨浪终于彻底颠覆了始皇帝嬴政创建的仅仅存在了十五年的大秦帝国,但秦王朝的故事却并没有到此结束。

两千二百年后的1974年春天,在陕西省骊山脚下的临潼县晏寨公社西杨村,几个农民在“农业学大寨”运动中打井抗旱时,挖出了一座古代建筑和一些陶俑,后来经过考古专家的鉴定认证和有关部门的进一步发掘,在地下埋藏了二十多个世纪,被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的秦始皇兵马俑终于得以重见天日……

标签: 商鞅变法秦国崛起

更多文章

  • 解密项羽的失败:作为他的挚爱虞姬是否有责任?

    野史秘闻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项羽,虞姬,楚汉争霸,

    中国历史上的帝王美人,在帝王亡国之后,另嫁他人者不少。很少有美人为了帝王而自杀。但是,虞美人很可能为项羽而自杀了。殉情美人,非亡国女色在历史的记载和常人的印象中,项羽都是一个残暴的人;但是,人们都忽略了项羽的另一面———他也是一个非常重情的人。项羽的重情,莫过于对虞姬了。项羽的妻子是谁,史无明载。《

  • 冯玉祥兵围紫禁城后两个老太妃如何偷出龙袍?

    野史秘闻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冯玉祥,龙袍,紫禁城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四个月后的1912年2月12日,清廷颁发《清帝退位诏书》,中国大地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结束,退出历史舞台。然而,最后一次按清廷皇室仪仗举办的大丧却在1932年2月,清廷退位20年之后。这次皇室大丧沸沸扬扬,轰动京师,报端多有评论。1932年2月5日,居住在北京东城

  • 清廷为何“爽快”接受辛丑赔款4.5亿两白银要求

    野史秘闻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清朝,辛丑条约,庚子赔款,

    1900年((清光绪二十六年)八国联军侵华。清政府与德﹑法﹑俄﹑英﹑美﹑日等11国驻华公使,于翌年9月7日在北京签订了《辛丑条约》。其中第六款规定,赔偿各国关平银4.5亿两,年息4厘,分39年还清,本息合计9.8亿两,以关税﹑常关税和盐税作抵押,通商口岸的常关也归海关管理。实际上,在条约签订同年的1

  • 日本王牌飞行员的生死之谜:山下七郎到底是谁?

    野史秘闻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抗战,日军,飞行员,

    一首赠诗引出一段尘封七十年的抗战往事,日本空军“四大天王”之一的王牌飞行员山下七郎在抗日战争中被中国空军击落并俘虏,抗战胜利之后山下七郎却人间蒸发,留下的只有疑点重重的两份死亡记录。几十年后,一本回忆录揭开了当年这场谜案的蜘丝马迹,这位日本天王竟悄然扎根中方情报机构,参与破解日军密码。他在中国到底经

  • 1961蒙哥马利访华趣事:曾经拒看《穆桂英挂帅》

    野史秘闻编辑:策马西风标签:蒙哥马利,访华,戏剧,

    1961年9月,毛泽东主席会见蒙哥马利。1961年9月,英国陆军元帅蒙哥马利再次来到中国。周恩来特意让熊向晖参加接待小组,陪蒙哥马利去外地访问。在洛阳,蒙哥马利晚饭后与陪同人员上街散步。经过一个剧场时,他径直闯了进去。舞台上正演出豫剧《穆桂英挂帅》。翻译向蒙哥马利介绍剧情。幕间休息时蒙哥马利就退场了

  • 汉代如何避免皇帝秘书夜长发困:两位美女作陪

    野史秘闻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汉代,皇帝,秘书,

    现在的秘书,除了帮助领导写写总结和报告之外,还要协助领导综合情况、调查研究、联系接待等事宜。秘书不好当,工资不多,工作不少,还得对领导察言观色,以免挨批招骂。不过,要是穿越到汉唐时代,给皇帝老儿当秘书,那就幸福到天上了。汉代皇帝的秘书是“尚书郎”,其工作就是为朝廷起草公文,不带其他打杂性的琐事。《后

  • 汉代知识女性:胸有文才好音乐 知天文会算数

    野史秘闻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汉代,女性,马皇后,

    元代诗人王逢《题胡笳十八拍图》曾经有“才慧其如薄命何”的感叹,又写道:“寥寥谁谓邕无后,得读《离骚》幸尽多。”明代诗人周鼎《蔡琰归汉图》也有“纵多文思出天机,赢得胡笳泪满衣”的诗句。所谓“才慧”“文思”,都歌颂了汉末女学者蔡文姬非凡的文化资质和突出的文化贡献。据说蔡邕的四千余卷藏书在战乱中丧失之后,

  • 二战揭秘:日本驻德国大使无意中成为盟军“间谍”

    野史秘闻编辑:活在梦里标签:二战,日本,德国,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日本驻德国大使大岛浩曾无意中向盟军提供了纳粹德国在关键时期的大西洋沿岸防务情况等重要情报,导致盟军实施诺曼底登陆行动,并最终取得了胜利。大岛浩1886年4月19日出生于日本岐阜县的一个陆军军人家庭。其父亲大岛健一曾参加过甲午战争和日俄战争,后来在大隈重信内阁与寺内正毅内阁中连续

  • 利玛窦是谁?利玛窦墓为何安葬在北京市委党校里

    野史秘闻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利玛窦,明朝

    利玛窦是谁?利玛窦墓为何安葬在北京市委党校里?利玛窦是天主教在中国传教的最早开拓者之一,也是第一位阅读中国文学并对中国典籍进行钻研的西方学者。他通过“西方僧侣”的身份,“汉语著述“的方式传播天主教教义,并广交中国官员和社会名流,传播西方天文、数学、地理等科学技术知识,他的著述不仅对中西交流作出了重要

  • 揭秘:汉武帝的时期的丞相为何大多都死的很惨?

    野史秘闻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汉武帝,窦婴,窦太后,

    汉武帝时期,卫绾、窦婴、许昌、田蚡、薛泽、公孙弘、李蔡、庄青翟、赵周、石庆、公孙贺、刘屈氂、田千秋等十数人曾担任过丞相一职,其中李蔡、庄青翟、赵周都是被迫自杀,而窦婴、公孙贺、刘屈氂则是最终被斩杀。乐安侯李蔡李蔡,李广堂弟,曾任汉文帝的侍从,后任汉武帝的第七个丞相,其人勇敢聪明,从军则军功显赫,从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