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野史秘闻>唐朝张巡的简介 张巡和许远是什么关系

唐朝张巡的简介 张巡和许远是什么关系

所属分类:野史秘闻 编辑:晴天 访问量:4708 更新时间:2024/1/14 19:17:23

唐朝张巡是著名的朝中大臣,张巡生于公元708年,卒于公元757年,是山西永济人。张巡自幼饱读诗书,希望自己长大后能干成一番大事业。张巡为人正直豪爽,喜欢结交有志之士,讨厌和庸俗目光短浅的人做朋友。

唐朝张巡画像

公元741年,时年33岁的张巡参加科举考试,一举夺得进士,并入朝为官。当时,张巡的哥哥张晓已经位居监察御史,张巡身兼太子通事舍人和清河县令等职位,两兄弟在朝中有很高的威望。张巡担任清河县令时,将县区治理的井井有条,得到了当地百姓的爱戴。任期结束后,张巡被唐玄宗召回了朝廷。当时,唐朝政权都被杨国忠兄弟把握在手,同僚劝告张巡投靠杨国忠,却遭到了张巡的拒绝。不久之后,张巡被调往河南鹿邑县担任县令一职。

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身为臣的张巡却要肩负起首领的职责,他率领士兵对抗敌军,并且屡次获得了胜利。张巡虽然是文臣出身,但是他在军事上的谋略丝毫不亚于武将。张巡曾用计谋击败了令狐潮大军,让他们退居至陈留,不敢再前攻击。说起张巡最出名的事件,莫过于他镇守睢阳一事。757年,安禄山的儿子联合突厥、同罗等部落进攻睢阳,张巡在没有充足兵力和粮草的情况下,仍誓死抵守了数月。不久后,敌军破城而入,张巡兵败被杀。张巡去世后,统治者感念张巡的爱国情操,追封张巡为扬州大都督、邓国公。

张巡许远

张巡许远是唐朝玄宗年间的名臣,俩人英勇镇守睢阳城的事迹至今仍在民间流传。安史之乱爆发后,张巡许远联合镇守睢阳要地,为挽救唐朝政权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俩人也在守卫睢阳事件中,成为了千古名臣。后来,张巡、许远的爱国主义精神让唐玄宗深受感动,并修建了祠堂来纪念张巡和许远伟大的民族气节。

张巡画像

安史之乱爆发后,唐玄宗任命许远为睢阳太守,率兵镇守睢阳。随后,张巡不敌敌军,退守进了睢阳城。于是,张巡和许远便联合起来对抗敌军。虽然张巡和许远都是一介文臣,但是俩人对军事谋略上有不俗的见解。当敌军通过云梯等工具进攻睢阳城时,都被张巡、许远的计谋所击败。面对死守城外的敌军,张巡和许远部队逐渐没有了食物裹腹,为了替唐军争取一些时间,张巡杀掉自己的爱妾让士兵食用,随后,许远也杀掉了自己的家人和仆人让士兵充饥。从这一方面来看,张巡和许远都有着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他们宁愿杀掉自己的家人,也要让士兵有体力守卫睢阳。张巡和许远虽然为一代文臣,但是俩人身上具有的顽强不屈的民族气节,震撼了古往今来很多人士。

张巡、许远苦苦守城,但最终还是被敌军攻入了睢阳。城破后,张巡、许远被敌军所俘虏,俩人不愿意投降于敌军,最终遭到了敌军杀害。

闻笛张巡

闻笛是唐朝名臣张巡的代表诗歌作品,写于安史之乱时期。诗歌作品《闻笛》表达了诗人张巡慷慨悲凉的抗敌精神。首先,我们先来欣赏一下《闻笛》的诗歌内容:“岧峣试一临,虏骑附城阴。不辨风尘色,安知天地心?门开边月近,战苦阵云深。旦夕更楼上,遥闻横笛声。”

闻笛张巡欣赏

赏析诗歌作品时,先要了解诗人创作诗歌的时代背景。安禄山爆发叛乱后,张巡立马率兵守卫雍丘,因不兵力强盛的敌军,张巡只好退守至睢阳,和朝中大臣许远一同抵抗敌军。张巡在睢阳城中巡查时,听见了悠远飘扬的笛声。笛声引发了诗人复杂的内心情感流露,随后便写下名篇《闻笛》。张巡在首联交代了自己所处的位置,即站在高楼上。此时,诗人看着城下凶猛的敌军,内心非愤慨。张巡用“虏骑”两字表达了自己对胡人的憎恨与蔑视,在张巡眼中,安禄山等叛军发动政变,侵犯大唐河山,本就是一件不可饶恕的事情。随后,诗人指出睢阳城面临的困境,即敌军已经滴水不漏地包围了睢阳,这让诗人张巡非常焦虑。颔联中,诗人张巡用反问句形式,表达了自己对抗击胡人的信心和决心,以此展现了张巡不屈不挠的民族气节。颈联中,诗人描绘了一幅“黑云压城城欲摧”的危急战况,表现出诗人军队兵力单薄情况。尾联用笛声两字升华了诗歌闻笛的主旨,表达了诗人沉重的心情。

标签: 张巡

更多文章

  • 新发现:秦始皇陵里竟然有个“动物世界”

    野史秘闻编辑:晴天标签:秦始皇陵

    秦始皇陵博物院总工程师周铁日前表示,在对秦始皇陵最新钻探工作中,通过对道路系统的局部发掘,考古人员已基本了解陵区的大体结构。专家还发现了大量陪葬坑,有的陪葬坑面积甚至达几千平方米。发现400多座陪葬坑 大量石制盔甲周铁表示,在秦始皇陵园内已发现大大小小的陪葬坑400余座,在周边又发现了几十座小型墓葬

  • 揭秘历史上的北宋名臣包拯头上真的有月亮吗

    野史秘闻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北宋名臣包拯,包拯

    包拯,字希仁,安徽合肥人,北宋时期的名臣,他的公正廉洁是众所周知的。包拯铁面无私、公正清廉、刚正不阿,并且非常英勇果断,勇于为百姓们打抱不平,同邪恶的势力进行抗争,因此有“包青天”和“包公”的称呼,后来人们又将他作为神明来进行崇拜,有人觉得他是文曲星的转世。包拯出生在咸平年间,在天圣五年的时候考中进

  • 包青天包拯嫂娘是谁 包拯的官职是几品

    野史秘闻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包青天包拯嫂娘,包拯

    名剧《赤桑镇》是一部为人津津乐道的名剧,其中“包拯劝嫂娘”的前端一直被迷恋京剧的人所追捧。当然这离不开京剧演员声情并茂的演技以及炉火纯青的腔调。这部剧讲的是包拯在小的时候就是去了父母,由自己的嫂子吴妙贞抚养长大。吴妙贞的儿子包勉在任职期间贪赃枉法,包拯不念亲情将其判死。吴妙贞责备包拯忘恩负义,包拯晓

  • 楚庄王举兵伐宋 楚庄王伐宋的经过

    野史秘闻编辑:黑姑娘标签:楚庄王,伐宋

    楚庄王举兵伐宋经过关于楚庄王伐宋这件事情,典籍上也有记载。当时楚庄王发兵讨伐宋国,宋国就向强大的晋国求救,但是晋国的大臣伯宗却进言说,现在楚国的形式已经非常得利,国势日渐强盛,我们不能够直接和他们对抗。言下之意就是要另外找个办法搭救宋国了。于是他们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寻找有胆识的壮士,就找到了一个叫解扬

  • 晋文公流亡时都去过哪几个国家?

    野史秘闻编辑:黑姑娘标签:晋文公,流亡

    晋文公为什么流亡晋献公年老的时候,宠爱一个妃子骊姬,想把骊姬生的小儿子奚齐立为太子,把原来的太子申生杀了。太子一死,献公另外两个儿子重耳和夷吾都感到危险,逃到别的诸侯国去避难了。重耳流亡讲的是晋献公之子,重耳遭到骊姬之乱的迫害,离开了晋国都城绛,到各国进行流亡的生涯。重耳在国外颠沛流离了19年,辗转

  • 强盛一时的蒙古帝国是如何被内部分裂的?

    野史秘闻编辑:元气少女标签:蒙古帝国,蒙古

    公元1189年,当28岁的铁木真被21个部族尊为“可汗”时,他没有想到自己的事业会做到多大,一不留神,就打下了一个横跨东西方的帝国世界,然后给后代留下一个永久性的难题:一个由游牧民族统治的、以农耕民族为主体的蒙元帝国,如何长治久安?这个难题相当致命。因为统治与被统治者之间的关系是,一个搭帐篷,一个盖

  • 陈汤的事迹 陈汤俘虏罗马军团是怎么回事

    野史秘闻编辑:元气少女标签:陈汤,罗马军团

    陈汤是西汉的大将,在当时陈汤的出现很好的缓解了西汉对于郅支单于没有办法的燃眉之急,震慑了西方的匈奴、异族,稳定了西汉的政权,立下了不朽的战功。而当时恰好有一群罗马军团的败军在郅支单于的账下,被陈汤一举俘虏,就流传起了陈汤俘虏罗马军团的故事。陈汤的事迹陈汤是西汉时期的将领,那时候西汉已经走上了下坡路,

  • 人肉入药:揭秘欧洲惊悚“尸疗”史

    野史秘闻编辑:活在梦里标签:人肉入药

    17世纪的英国诗人约翰·多恩(John Donne)曾在一首诗的结尾这样写道:“女人……纵有柔情蜜意,纵有智力,她们也早是魔幻的木乃伊。”网络配图这句话引发了澳大利亚新英格兰大学的英语讲师露易丝·诺布尔(Louise Noble)的疑问: 柔情蜜意和智力,这没问题,但木乃伊是什么意思呢? 诺布尔取得

  • 揭秘:古代传说的女娲是否真有其人?

    野史秘闻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女娲

    汉族先民是将自己关于世界起源、始祖活动和民族形成等,传说时代的历史历经久远地口耳相传之后,再由后世的历代文人,记载并保留在有关汉文古籍中的。在汉族的创世纪神话和传说中,流传甚广的伏羲和女娲的传说,就是反映传说时代汉族的始祖夫妇,在创世纪之时孕育后代、开启黄土地上农耕文明的历史踪迹。网络配图汉文古籍关

  • 维多利亚女王为什么能继承王位 维多利亚女王的爱情

    野史秘闻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维多利亚女王

    英国维多利亚女王是汉诺威王朝最后一位君主,被英国人民认为给他们带来了幸福与富足的伟大女王。关于维多利亚女王为什么能继承王位这一个问题要从英国的世袭制度和维多利亚的生平来解释。图片来源于网络维多利亚降生在伦敦的英国皇宫里的。他的父亲名叫爱德华,是一位公爵。更是当时的英国国王乔治三世的第四个儿子。在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