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野史秘闻>邢国是怎么建立起来的?最后又是怎么灭亡的

邢国是怎么建立起来的?最后又是怎么灭亡的

所属分类:野史秘闻 编辑:语文霸霸 访问量:3669 更新时间:2024/1/8 13:46:39

祖乙迁邢

邢台是由《史记·殷本纪》而载入史册的。祖乙从相(河南内黄)迁邢,邢台第一次为都是祖乙都邢。商朝是中国历史上继夏的第二个奴隶制王朝,盛时东达黄海,西至青海,南到洞庭湖,北达渤海。祖乙是有为君主,迁邢后,重用贤臣巫咸,殷道复兴。从祖乙迁邢下经祖辛沃甲祖丁南庚,共计五王都邢,历时百余年。

前14世纪 商王南庚把都城从邢迁往殷,祖乙迁邢至今已三千五百四十余年。

纣营沙丘

商代末期,井伯被擢封为邢侯,为商纣王三公之一,称邢侯国,为了西周邢国区分,一般称作古邢侯国,即今邢台市,商纣王荒淫残暴,横征暴敛,“实鹿台之钱,盈钜桥之栗”,并大规模扩建邢国的沙丘苑台为商离宫别馆,整日嬉戏其中,酒池肉林,长夜之饮。邢侯不堪纣王胡作非为,愤而进谏,被纣王杀死在沙丘宫,《汉书·古今人表》中有商代邢侯的记载,《帝王世纪》说“邢侯为纣三公,以忠谏被诛。”据考证钜桥遗址在今邢台市平乡县境内。商纣王沙丘宫遗址在今邢台市广宗县内。

邢侯封国

周灭商后,把商王畿分为邶、卫、鄘三个封区,设立三监,据考,邶包括太行山以东、漳河以北的地区,今邢台市当时为井方,是邶封区的核心地区,由武庚监管。周成王时,武庚叛乱,周公东征,周初铜器夬方鼎铭“王来正井方”、乙亥父丁鼎“唯王正井方”就是周公东征邢地的历史记载。周公辅佐周成王“封诸侯、建藩卫”,在商代奴隶制度的废墟上,全面建立起新的封建领土制秩序。《荀子》说,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其中邢国为姬姓封国之一。《左传》云:“凡、蒋、邢、茅、胙、祭,周公之胤也。”邢国即为周公第四子封建之国。

[1] 《汉书》、《元和郡县志》 [2]

等文献记载,邢侯为“周公第四子”,名姬苴,又称邢靖渊,邢侯的封地《汉书》说在襄国县,即今邢台市。《十三州志》也记载,邢州为“殷时邢国,周封周公旦之子为邢侯,都此。”《通典》说巨鹿邢州:“古祖乙迁于邢,即此地,亦邢国也。”这些古籍所说的襄国、邢州,即今邢台市。

周王封建邢国也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周王朝平定三监之乱后,为阻止戎狄向中原扩张和监控商遗民和东夷,封建卫国于商故都,封建燕国于燕山地区,但燕国距中原相当遥远,由燕国通往宗周的道路必须经过太行山东侧平原,很容易被从太行突出的戎狄阻隔,因此封建邢国成为北连燕国,南接卫国,东结齐国、西结晋国以蕃屏周的重要封国。

西周封建重要诸侯,都要举行隆重仪式,谓之锡命。称为册封。邢侯所受册命在《麦尊铭》、《麦彝铭》中被详细记载。大意为:周成王册封周公旦的儿子到邢地做邢侯,丁亥日这天,已经封国的邢侯到宗周去朝见周王,周王在辟雍隆重接待邢侯,射礼完毕,邢侯登上红旗招展的彩船随王船而行,礼仪终了,周成王又在当天陪邢侯入辟雍宫休息,并在宫中赏赐给邢侯铜戈与臣属二百家,恩准邢侯“用典王命”,按天子礼制建城,出行使用周王的车马服饰。邢侯返国后,高筑邢侯台,祭祀神明,表示自己一定效法父亲周公,在邢国实行统治,屏卫周王朝。不久,周王再次赏赐邢侯,出土于邢台内邱的《邢侯簋》记载“舍邢侯服,锡臣三品,州人、重人、庸人。”邢国版图和实力得到增长,边境一度东部达到山东聊城一带,北部达到元氏一代,西界太行,南到滑县一带。

邢侯搏戎

西周时期,周公旦第四子封建于邢国,其地北界燕国,南接卫国,东临齐国,当时西北方的戎狄多次进攻中原,骚扰周疆,邢国国势强盛严守中原之门户,抗衡戎狄五百年,不能使其进入中原,邢侯很好的履行了屏藩周疆的重任,受到了周王室的高度赞誉,从而留下了邢侯搏戎的美谈,《后汉书?西羌传》曾载平王二年“邢侯大破北戎”。西周青铜器《臣谏簋》的铭文也记载了一次“邢侯搏戎”的重要战事。到春秋末期,邢国国势逐渐衰弱,不再能与戎狄所建之中山国抗衡,虽经齐宋郑等国援助,暂时遏制了戎狄进攻,但不得不迁都于夷仪城(邢台浆水),至战国灭国。

齐桓公救邢

晋献公十六年(前661年),北方强狄侵犯邢国。邢国与齐国有世姻关系,历代邢侯多娶齐国公主为妻,重兵压境之际邢侯派人向齐国请援,可是远水不解近渴,齐兵未到,城池被攻破。邢侯率众突围赶到聂北,见到齐桓公长跪不起,齐桓公即刻日夜兼程,带兵奔向邢国。狄人纵火烧了都城,带上抢掠的财物,闻风逃遁,只给叔颜留下一片废墟。邢侯看着破败不堪的惨象,长叹一声:“唉,寡人连个安身之地也没有了!”

桓公安慰说:“邢侯不必忧伤,寡人同宋伯、曹公帮你建城。”

狄人犯境的时候,邢人都跑到西山夷仪(今浆水附近)避难去了,那里山高林密,易守难攻,桓公建议邢侯把国都建在那里,邢侯很高兴地答应。于是不到一个时间,桓公帮邢侯在夷仪建了一座新都城,宗庙,朝堂,庐舍包括日用品在内一应俱全,牛马牲畜粮食布匹之类全部从齐国运来,邢国上自邢侯下至百姓对齐桓公无不感激称道。齐桓公“救邢存卫”,名望大增,很快成了春秋霸主。

邢国衰亡

邢国迁都夷仪之后,内政外交发生了重大变化,由于南迁夷仪,苟安于齐国西北一隅,失去了原有的广大国土与众多人民,实际地位接近于齐国的附庸,邢国本身已不具备复国图强的力量,只能仰仗于齐国的保护而生存。齐国自齐桓公死后,失去了霸主地位,也加速了邢国的衰亡。前642年,宋襄公率领曹、卫、邾诸侯兵伐齐,因卫军参与了宋师伐齐之战,听命于齐的邢人又不惜联合以前的宿敌狄人伐卫,《左传》僖公十八年(公元前642年)条记此役称:“邢人、狄人伐卫,围菟圃。卫侯以国让父兄子弟及朝众,曰:‘苟能治之,毁请从焉。’众不可,而后师于訾娄。狄师还。”本来是邢、狄联合伐卫,可是狄人首先退兵,邢人不能独力支持可想而知。

邢人的行为第二年就遭到了卫国的报复。《左传》僖公十九年(公元前641年)条记载:“卫人伐邢,以报菟圃之役。于是卫大旱,卜有事于山川,不吉。宁庄子曰:‘昔周饥,克殷而年丰,今邢方无道,诸侯无伯,天其或者欲使卫讨邢乎?’从之,师兴而雨。”卫国这次伐邢的具体情况不详,但从卫人的占卜以及卫国本来大旱,出兵之后下起大雨来看,卫军似乎颇占上风。再者,庄子以周武王克商导致由年饥而年丰来比喻卫伐邢,指斥“邢方无道”,反映出邢国的内政极其不佳。

面对卫国的反攻,邢国又谋求联合齐国和狄人共同对付卫国。前640年,“齐、狄盟邢,为邢谋卫难也。于是卫方病邢。”[76]史籍未见有邢国出兵伐卫的记载,可见联合伐卫并未付诸实施。但邢国与卫国的积怨越来越深,卫国可能由此确定了彻底灭亡邢国的计划。公元前635年,卫国大举出兵,“卫侯毁灭邢。”邢国最终灭于卫国之手。

匿孤存赵

鲁宣公十二年(前597年)初,申公巫臣投奔晋国,晋王能得到名动天下诸侯的巫臣,大喜过望,封为邢大夫,管理邢国故土,后升为邢伯、邢侯,由于之前邢国都城被狄人所坏,邢侯巫臣修筑了邢国新都城(鹿城岗)。

就在同年鲁定公十二年(前597年)晋国司寇屠岸贾欲诛杀赵氏满门,公孙杵臼、程婴设计救出赵氏孤儿(赵武),逃出后藏匿于晋国邢大夫巫臣封地的邢国赵孤庄,赵氏孤儿虽然也有藏匿于山西盂县的藏山、井陉赵孤园之说,但不管怎样,藏孤的地方离不开晋国领地太行山一带,而盂县的藏山、井陉赵孤园虽属太行山,但却属于晋国仇敌戎狄领域,这是不可能的。赵孤庄位于邢国都城鹿城岗北门外西北不远,靠近黑山(后改名青山),幽深险绝,为天下逋逃之薮,据《土地十三州志》记载:“黑山之险,为逋逃之薮”,临近赵孤庄的邢台内丘县有程婴墓,为省级重点文物单位,内丘程家湾、岭底塞,是程婴孙子程本(子华子)追慕先祖而隐居于此做学问。十五年后赵武恢复为晋国正卿身份。《顺德府志》记载,城西北赵孤庄,公孙杵臼、程婴藏匿赵武之处。赵简子为了感谢程婴救赵之恩,曾极力在内丘找寻程婴孙子程本(被誉孔子为天下贤士),但是程本拒绝为官,一度逃离,不过虽然程子不欲为赵简子官职,但仍教育其子程会(字子元)要中心为赵,其云“吾之宗君厥有大造于赵”,说明了程婴救赵的事迹,“吾之宗君厥有大造于赵,宗如瓜苗之有衍,我是以庇其荣而食其实。及吾之身,虽不释于简主,而赵则直吾姓之所宗氏也。今主君之为人,强毅而法,能忍诟而无慝,挺挺而不回,且受人之规言,其将光于赵氏之业,而大其前人。吾且老矣,而不得以相其成。来尔会,而小人其谨志之,其勿有二心,以事主君。”

邢不隐亲

雍子在彭城战役中击溃楚军,晋厉公把畜邑之地赐给雍子。邢邑与畜邑土地接壤,依据历史地界划分。雍子是个贪心的人,他趁机扩大畜邑边界,侵占了不少邢邑的地盘。邢侯狐庸当然不愿意,于是就发生了冲突。邢侯把状告到了韩宣子那里,韩宣子见他们是同族兄弟,又都是晋国功臣,不想得罪,就把事情给拖了下来。邢侯狐庸与他打了很长时间官司,但一直没有结果。

到晋国的司法官景伯因公去楚国时,叔鱼代理司法事务,晋相韩宣子令他审理这一案件。自知理亏的雍子为了打赢官司,把女儿嫁给了40多岁的叔鱼,叔鱼得到雍子的女儿,便不问是非曲直,宣判雍子胜诉。认为自己有理的邢侯输了官司后,勃然大怒,当场把叔鱼和雍子杀死了。

韩宣子问叔鱼的哥哥叔向,这一案件该怎样处理。叔向说:“这三个人都有罪,而且都应处死。雍子明知理亏,却用女儿去贿赂法官;叔鱼贪赃枉法,邢侯私自杀人,所以三人罪责相同。对活着的邢侯应执行死刑,对已死的雍子、叔鱼戳尸。”韩宣子遂杀了邢侯,把雍子、叔鱼的尸体街头示众,表示执行了死刑。

弟弟犯了罪,做哥哥的却不偏袒庇护,因此,孔子称赞叔向“治国制刑,不隐于亲”。

标签: 邢国商朝

更多文章

  • 张献忠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他究竟是好人还是坏人

    野史秘闻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李自成,张献忠

    提起李自成、张献忠很多人并不陌生,著名的明朝农民起义家,不过虽然都是出名,但却因为各种原因在历史中留下了臭名,今天我们就要来聊一下张献忠这个人,关于他究竟是好人还是坏人这个话题。之所以说张献忠这个人不好,主要是因为他这个人十分狠戾,残暴无礼,崇尚暴政,十分喜欢杀人,他最著名的一件事就是屠蜀了。李自成

  • 为什么反清复明会失败 失败的原因是什么导致的

    野史秘闻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明朝,清朝

    明朝是一个民族关系相对比较对等的王朝,清朝则是一个实施“大满族主义”、“满族至上”方针的王朝,整体满族八旗子弟,“不农不商不工,坐食汉人膏血”,不从事任何生产活动,完全依托剥削其他民族为生,并且在政治、经济、军事诸多范畴具有很多超出其他民族的特权,连参与科举考试都有相当于汉族考生30倍以上的选取率。

  • 为什么说项羽是千古无二?他到底创造了哪些记录

    野史秘闻编辑:语文霸霸标签:项羽,秦朝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开始了一生中的第五次也是最后一次出巡,出巡的目的地是东南方向的故楚之国。之所以要挣扎着在生命的最后一年南巡,或许与秦始皇时常挂念的一句坊间留言有关:东南有天子气。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开始了他一生中的第五次也是最后一次出巡,出巡的目的地是东南方向的故楚之国。而秦始皇不知道的是,

  • 东晋皇帝司马奕为什么会被废掉?他真的是患有“痿疾”吗

    野史秘闻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东晋,司马奕

    傀儡皇帝大都活得比较窝囊。因为皇权旁落,因为地位特殊,所以他们很容易陷入政治漩涡,成为权力争斗的牺牲品。一部皇权沉浮史,说白了,就是一部皇权与臣权此消彼长的斗争史。权臣一旦爆发野心,无所顾忌,傀儡皇帝多半没有好果子吃,不是被杀,就是被废,理由不外乎荒淫、昏庸、无道、失德、暗弱、年幼、无能。然而,东晋

  • 关公面前耍大刀名句后其实下面还有一句话!

    野史秘闻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关公面前耍大刀

    说起关羽,相信大家应该也都知道这个人物吧,他是三国时期的一代名将,拥有武圣的美誉。在他的一生当中,都是相当辉煌的,拥有高超的武艺和那把青龙偃月刀,几乎无人能敌。也因此,他成为了三国时期最著名的将领之一。一开始的时候,他因为犯错而离开了自己的家乡,机缘巧合之下来到了刘备的起义军当中,与此同时,还有张飞

  • 诸葛亮墓历经1700年 除了刘伯温外为何无人敢动

    野史秘闻编辑:人生初见标签:诸葛亮,蜀国

    诸葛亮在《出师表》中言:“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天下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刘备三顾茅庐请得诸葛亮出山,方能够建立蜀国江山。诸葛亮是民间的传奇人物,更是蜀国的功臣,此人精通计谋策略。诸葛亮墓历经1700年,为

  • 作为乾隆皇帝儿子的福长安 却在嘉庆与和珅的斗争中被双方利用

    野史秘闻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清朝,乾隆

    福长安,清朝将领,是保和殿大学士傅恒的儿子。和他哥哥福康安一起从小被乾隆皇帝养在宫中,深受乾隆皇帝的喜欢。传闻福康安是乾隆皇帝的私生子,但实际上福长安才是乾隆皇帝的私生子,福康安只不过是一个烟幕弹,当然有很多研究历史的人说这个福长安是乾隆皇帝的私生子的这个可能性非常的低,为什么呢,因为傅恒的妻子很难

  • 曹氏家族还有很多忠心耿耿的老部下活着啊,他们为什么也不站出来,对抗司马家族,保曹魏江山呢?

    野史秘闻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曹氏,司马家族

    曹氏家族“前人栽树”,司马家族“后人乘凉”,这件事,让后人叹惋不已。曹操一生雄才大略,但他已经去世了,总不可能从棺材里跳出来,指责司马懿吧。不过,曹氏家族还有很多忠心耿耿的老部下活着啊,他们为什么也不站出来,对抗司马家族,保曹魏江山呢?要知道,曹操当年以善于发现人才用好人才出名。很多人都在曹操的提拔

  • 凯撒究竟有什么过人之处 为什么克拉苏和庞培都打不过他

    野史秘闻编辑:黑姑娘标签:罗马,凯撒

    古罗马共和国末期,西方风云激荡,各种精彩的大戏轮番上演,成为人类历史上经典的一页。在罗马内战结束之后没几年,诞生了所谓的三巨头,也就是克拉苏、庞培和凯撒,这三个人从结盟,到拆伙,一直到最后全部死于非命,争执一生却没有一个赢家。唯独让人疑惑的是,最有钱实力最强的克拉苏最先丧命,少年成名战功赫赫的庞培一

  • 马其顿方阵竟然这么厉害 如果跟秦军一战谁能赢

    野史秘闻编辑:黑姑娘标签:亚历山大,秦昭王

    当亚历山大在多伦多因病去世后,不久,亚历山大帝国砰然倒塌。而在此时,遥远的东方,秦昭王带领着自己的国家,走上了灭六国的康庄大道,统一之势胜利在望。在历史的回眸中,人们常常会想,假如,亚历山大能活得更久一点,带领军队跨过帕米尔高原,与秦昭王不期而遇,那么,胜负又是怎样呢?作为一个功勋显著的军事家,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