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野史秘闻>清朝两江总督的职位上是汉人多还是旗人多?有着怎样的变迁

清朝两江总督的职位上是汉人多还是旗人多?有着怎样的变迁

所属分类:野史秘闻 编辑:人生初见 访问量:3202 更新时间:2024/2/18 23:10:00

清朝的时候,两江总督是个非常重要的职位。它管辖着两江地区的军政大权。这是当时中国最富裕的地区,包括今天安徽、江苏、伤害、江西。

它每年可以为国库贡献至少三分之一的钱粮赋税。无论是漕运所需的粮食,或者江淮盐业,都是朝廷重要经济支柱。

而且,当地重视文教,每年科举榜上一半的名额,都被两江地区垄断。这是一个战略要地。无论如何,都必须牢牢抓在手里。

所以,在两江总督的人选上,清朝一直保持慎重。这种慎重,意味清朝必须把这个职位放在可以信任的人手中。

清朝入关后,虽然一直提倡满汉官员相同,并把双方的规定俸禄划分在同一水平上。但是,旗人官员跟汉人官员的区别,却一直实际存在的。所谓旗人官员,就是清朝入关以前组建的八旗,划分为满洲八旗、汉军八旗和蒙古八旗。

八旗出身的官员,因为跟皇室关系更近,往往更容易被信任。他们可以凭着这个条件,更容易获得官职。而一般汉人官员,则基本需要接受科举考试。

虽然少数可以凭着父辈余荫获得官职,但是,这种方式不会被视为正途,地位较低。但是,在清朝前期,更倾向于把官职交给旗人官员。

尤其是顺治时期。时任三位两江总督,都是汉军旗人出身。出现这种情况,主要还是因为,当时清朝刚刚占领两江地区不就,不时仍有反抗声浪出现。

所以,必须把这块地方交给可以信任的大臣。可是,两江地区的管辖,设立大量财政赋税,漕运盐钱的领域。这些都需要拥有专业能力的大臣,才可以应对大小事务。

满人官员在这方面,一直较为弱势。汉人大臣又不受信任。汉军旗人曾经跟着打天下,较容易信任。所以清朝才会把两江总督的位置,交给汉军旗人大臣。

但是,当天下逐渐稳定后,满人出任封疆大吏的情况,开始逐渐增加。康熙时期的16任两江总督中,满人官员有9位,数量超过一半。汉军旗人出身的官员,数量大幅度下降,仅有4人。

但是,也是从康熙时期开始,汉人官员得到任用的机会更大一些,可以有机会担任封疆大吏。不过,康熙时期的两江总督,也仅有三位汉人大臣,数量较少。

之后的雍正乾隆嘉庆三任皇帝,基本延续这一情况。两江总督的任职中,满人官员较多,汉军旗人跟汉人出身的官员,数量相差不多,占比都较少。比较特别的是,嘉庆年间,曾有一位蒙古八旗出身的两江总督。

所以,从顺治时期到嘉庆时期出现的49任两江总督中,旗人官员占据38个,汉人官员仅有11个。但是,从道光时期开始,满人总督的数量就开始逐渐下降。出现这种情况跟,主要还是因为,满人官员无法担当重任。清朝自乾隆时期开始,便逐渐走下坡路。

嘉庆皇帝虽然略作调整,但依然无法改变整体下落的趋势。对两江总督而言,在他的辖区内,漕运问题日渐严重。漕运是用水路给京城运送粮食,一直走的是内河水路。可是,从乾隆后期开始,官吏贪腐严重,河道疏于治理,屡屡出现黄河泛滥倒灌运河,造成阻塞的情况发生。至于两淮盐政,更是腐败严重,弊端丛生。

这种局势下,满人总督往往很难担当宗人。跟汉人官员靠科举出身不同,旗人大臣可以靠笔帖式、袭职、骁骑卫、御前侍卫等职位,获得晋升。相比科举那种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惨烈竞争,旗人大臣走的这条路,要容易许多。

当然,并不是所有旗人大臣都是走这条路,也有参加科举,获得官职。只是数量相比,会更少一些。这种容易走的路,长期以往,极容易引发满人大臣的骄惰情绪,整体素质不断下降。

到了道光皇帝以后,清朝面对的形势更为复杂。对内,各路起义军不断兴起,东南半壁江山都拱手让人。对外,列强的坚船利炮,同样不好对付。这种情况下,需要更有能力的大臣。

而且,面对各路起义军的兴起,朝廷国库紧张,只能让地方自行组建团练,筹集军饷。这个举措最直接的后果,就是一批汉人大臣的崛起。他们因为军功,占据朝廷重要职位。封疆大吏中,汉人大臣开始占据多数。

到了同治时期,两江总督任职上,竟然没有一个旗人大臣,全都是汉人官员。这固然有同治皇帝本身在位时间不长的原因,但也可以看出形势的变化,迫使清朝必须做出改变。

这种形势,一直延续到光绪时期。直到末代皇帝的宣统时期,两江总督的任职上,出现汉人官员、旗人官员各占半壁江山的情况。但是,当时也仅有两位总督。不久后,清朝就亡了。

标签: 清朝两江总督

更多文章

  • 东非大裂谷位于非洲的什么地方 周围附近的环境是什么样的

    野史秘闻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非洲,东非大裂谷

    裂谷分支这条裂谷带位于非洲东部,南起赞比西河的下游谷地,向北经希雷河谷至马拉维湖(尼亚萨湖)北部分为东西两支。东支裂谷带东支裂谷是主裂谷,沿维多利亚湖东侧,向北穿越坦桑尼亚中部的埃亚西湖、纳特龙湖等,经肯尼亚北部的图尔卡纳湖以及埃塞俄比亚高原中部的阿巴亚湖、兹怀湖等,继续向北直抵红海,再由红海向西北

  • 成吉思汗统一蒙古之战最后的战役做了什么准备 为什么会如何简单的获胜了

    野史秘闻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元朝,蒙古

    前面说蒙古草原上形成了蒙古部铁木真、克烈部王汗、乃蛮部太阳汗三足鼎立的局面。下一步就是铁木真一统蒙古了,很简单两步走。第一步吞并克烈部克烈部是西部蒙古各部中最靠近铁木真的强大部落。铁木真在走投无路之际,依靠克烈部王罕的帮助,班朱尼河盟誓后,铁木真重整旗鼓,慢慢壮大起来,但是王罕只是把铁木真当作附庸,

  • 古典时代是什么样的 一个文化起源的地方

    野史秘闻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地中海,古典时代

    地中海东部一个新文明的出现要更多归功于更久远的近东和爱琴海传统。从一开始我们就遇到了由希腊语、闪米特字母、起源于埃及和美索不达米亚的思想,以及迈锡尼往事组成的混合物。这个文明即使在成熟的时候,仍旧显示了起源的多样性。它从来都不是一个简单的、统一的整体,到头来看它确实是非常复杂的。对于所有将它整合在一

  • 赵盾背秦,引发“令狐之战”

    野史秘闻编辑:活在梦里标签:令狐之战,春秋战国

    前620年八月,晋襄公去世,太子夷皋年幼,晋国国内想要拥立一位年长的君主。晋国执政赵盾主张拥立在秦国的晋文公之子、晋襄公的庶弟公子雍回国继位,而狐射姑则主张拥立在陈国的公子乐回国继位。赵盾指出公子乐生母辰嬴地位低下,并且侍奉过两代晋国君主,公子乐所在的陈国弱小偏远,有事不能求援;而公子雍生母杜祁有道

  • 布列斯特和约真的可以带来和平吗 如果苏联不签的话能够生存下来吗

    野史秘闻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俄国,德国

    《布列斯特条约》全称《布列斯特-立陶夫斯克条约》,是列宁为了让俄国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而签署的条约。它的条款过于屈辱,以至于德国投降之后德方抱怨说协约国对德国过于苛刻了,协约国方面反诘说:这总比你们与俄国签订的《布列斯特条约》要温和吧?而苏联或者说列宁一派之所以这么坚持要签订这份条约,是因为害怕“新生

  • 摩诃迦叶:佛陀十大弟子之一,佛陀弟子中最无执着之念者

    野史秘闻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摩诃迦叶,佛教

    摩诃迦叶是佛陀十大弟子之一。梵名Maha^ -ka^s/yapa ,巴利名Maha^-kassapa 音译之略称。全名大迦叶、摩诃迦叶(‘叶’字音‘摄’)。又作迦叶波、迦摄波。意为饮光。付法藏第一祖。生于王舍城近郊之婆罗门家。于佛成道后第三年为佛弟子,八日后即证入阿罗汉境地,为佛陀弟子中最无执着之念

  • 汉族女子死活都不肯嫁给匈奴人 里面有着什么样的隐情

    野史秘闻编辑:异世邪君标签:秦朝,秦始皇

    秦始皇一统六国之后,做的第一件利国利民的大工程便是修建万里长城,可惜当时像秦始皇具有战略眼光的人很少,导致当时的士大夫给秦始皇贴上了“暴君”的称呼。秦始皇的万里长城是防备北方军事集团的,这些人被称之为匈奴,据资料,匈奴最初生活在西伯利亚一带,后因种种原因迁移至内蒙古一带,此后一直定居在此。《史记·匈

  • 朱元璋建立明朝时, 世界正在发生着什么?日本正处于幕府时代

    野史秘闻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朱元璋,明朝

    公元1368年,放牛娃朱元璋,成了明朝的开国皇帝。在中国历史上,画下了属于自己浓墨重彩的一笔。自此,历经二百余年的明朝就此开始。那么,在同一年,世界的其他地方,正在发生什么呢?这一年不止是明朝推翻元朝,这样改朝换代的事情,更是蒙古帝国再一次走向崩溃的阶段。在忽必烈自称蒙古大汗,并建立元朝的时候,蒙古

  • 日本为什么会对征韩论争论不休呢 造成这样的结果的原因是什么

    野史秘闻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征韩论,日本

    打开世界地图,把目光移到中国的东北方向,在那浩瀚的海洋上漂浮着一系列岛屿,那就是日本列岛,作为我国一衣带水的邻国,我们对日本的历史又了解多少?今天小编就带大家来了解一下日本的历史。江户幕府的垮台,并不能使日本一夕之间便即摆脱传统禁锢,迈入近代社会,在仁人志士面前仍然有相当长的道路要走。而在是否要彻底

  • 比肩“扬州八怪”的世外高人 :金陵八家

    野史秘闻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金陵八家,清朝

    提起“扬州八怪”,常人都知道是清代活跃于扬州的一批画家,而在清朝的江南一带,还有另一批能够与之比肩的画家,这就是“金陵八家”。“金陵八家”这个名字或许对多数人而言都是陌生的,然而他们在绘画上的造诣却并不输于“扬州八怪”。与扬州八怪一样,他们的画风,游离于当时的正统画风之外,以师法五代北方画风与南宋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