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野史秘闻>齐国灭宋遭到五国攻打 魏灭中山为何能平安无事

齐国灭宋遭到五国攻打 魏灭中山为何能平安无事

所属分类:野史秘闻 编辑:野性稳江山 访问量:157 更新时间:2023/12/8 16:26:50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齐国灭宋和魏灭中山的文章,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在战国时期,五国伐齐和长平之战一样,都是重要的历史转折点。战国中期,秦、齐成为东西二强。当时主要的诸侯国都已称王,秦、齐两国都不愿再与五国平起平坐,于是在公元前288年,齐闵王和秦昭襄王并称为东西二帝。公元前286年,齐国消灭宋国,促使其整体势力来到了巅峰。公元前284年,燕昭王乐毅为上将军,合燕、秦、韩、赵、魏攻齐,攻入临淄,连下七十三城,齐城不下者只有莒和即墨。

五国伐齐后,齐湣王逃入莒,被楚将淖齿杀死。王孙贾与莒人杀淖齿,立齐湣王子法章为齐襄王。虽然之后田单复国,但是五国伐齐还是让齐国从此走向了衰落。那么,问题来了,齐国吞并宋国后,遭到五国伐齐,为何魏国消灭中山国却没事呢?也即同样消灭一个大国,为何魏国没有被战国七雄联手讨伐呢?

首先,同样是消灭一个大国,魏国之所以没事,而齐国却遭到五国伐齐,原因主要分为以下几点。一方面,魏国消灭中山国发生在战国初期,而齐国消灭宋国则发生在战国中期。魏灭中山之战发生于战国时代初期(前408年至前406年)期间,魏国攻灭中山国的一场战争。在吞并中山国之后,魏文侯随即命太子击镇守中山地,而封乐羊于灵寿(今河北灵寿西北)。

在魏国消灭中山国的时候,魏国、赵国、韩国名义上还是一个整体,或者说是属于晋国的。因为直到公元前403年,魏赵韩三家才被周天子册封为诸侯。因此,既然魏国、韩国、赵国是一个整体,那么,非常明显的是,韩国、赵国自然没有讨伐魏国的理由和动力,尤其是赵国,更是愿意魏军借道赵国来进攻中山国。进一步来说,这说明在战国初期,魏赵韩之间的联盟关系是非常稳固的。

在此基础上,因为韩国、赵国当时很难对魏国倒戈一击,所以战国七雄联合讨伐魏国的局面,自然难以在战国初期实现。对此,在笔者看来,在战国初期,即便燕国、齐国、楚国、秦国这四个大国联手,也不敢说有把握战胜魏国、赵国、韩国这三国。在战国初期,齐国忙于田氏代齐,秦国还没有进行商鞅变法,至于燕国和楚国,也没有进入到巅峰阶段,这和五国伐齐时的局面明显不同。

在五国伐齐时,秦国的综合实力是完全可以和齐国相提并论的,至于五国伐齐的发起者——燕国,经过燕昭王的励精图治,同样拥有不俗的实力,而就出力不少的赵国,已经完成了胡服骑射。所以,在五国伐齐时,齐国面临的对手是非常棘手的,这也是五国伐齐得以成功进行的重要原因。与此相对应的是,魏国消灭中山国时,不仅没有可以匹敌的对手,反而还和韩国、赵国拥有比较稳固的联盟关系。

另一方面,中山国的地位,完全无法和宋国相比较,这应该也是魏国消灭中山国没事的重要原因。中山国(公元前414年—前296年),建立者出自中山武公,是由白狄所建立的国家,因城(中山城)中有山而得名中山国。对于中山国来说,其疆域嵌在燕赵之间。中山国不仅和中原诸侯国之间关系疏远,而且还是赵国的心腹大患。所以,魏国消灭中山国的行为,没有引起战国七雄太大的反应,比如齐国和燕国,不仅和中山国没有什么交情,其中燕国还和中山国有过兵戎相见的过去。

与此相对应的是,就宋国来说,则是一个和中原诸侯国关系密切的诸侯国。在疆域上,宋国主要位于今河南、山东、安徽等地,也即和齐国、楚国、韩国、赵国、魏国等诸侯国都比较邻近。因此,非常明显的是,齐国吞并宋国后,将对楚国、韩国、赵国、魏国等诸侯国造成直接的威胁,也即这些诸侯国的联合,也是出于自保的目的。

最后,更为关键的是,宋国富庶,其战略价值更高。宋国为房、心之分野之地。面积约有十万平方公里,皆膏腴之地。宋国商文化繁荣昌盛,首先表现在城市的发展。当时,睢水北岸的宋都商丘、济水北岸的陶丘,获水和泗水交汇处的彭城,都是极为繁荣的商业都会。在战国中期,不仅齐国对宋国垂涎三尺,就楚国甚至远在千里之外的秦国,也对宋国的商业城市觊觎已久了。因此,从这一角度来看,齐国吞并宋国的行为,无疑犯了众怒。而就魏国来说,在魏文侯时期消灭中山国,则没有引起天下诸侯国的愤怒或者担忧。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齐国吞并宋国后,虽然遭到了五国伐齐,但是,宋国并没有借着这一机会复国。至于魏国消灭的中山国,则在魏文侯去世后成功复国。根据《战国策》、《史记》等史料的记载,中山国被魏国灭亡后,其君主中山桓公经过20余年的励精图治,积蓄力量,终于在公元前380年前后重新复兴了中山国,定都灵寿(今河北平山三汲附近)。在此基础上,复国后的中山国继续成为赵国的心腹大患,促使赵武灵王派遣大军发动了赵灭中山之战。等到赵国消灭中山国后,后者才终于告别了战国历史的大舞台。请选中你要保存的内容,粘贴到此文本框

标签: 春秋齐国

更多文章

  • 蜀汉灭亡的最大罪人是谁 不是刘禅而是此人

    野史秘闻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蜀汉,刘禅

    蜀汉的大罪人是谁,是很多人要的问题?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答。如果问三国中那个君主当得起昏庸二字,那么首屈一指的当属蜀汉刘备的儿子刘阿斗是也。甚至在不少人眼中,蜀国坐拥五虎大将,卧龙凤雏这么多的明臣谋士,却依旧二世而亡,那么刘禅的不作为是要负极最大的责任吧。且在亡国之后,刘禅不仅没有奋起反

  • 揭秘:古代皇帝洗澡是宫女伺候还是太监伺候?

    野史秘闻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古代,唐朝

    太监不仅要伺候皇帝洗浴,还要给皇帝值夜、更衣、洗漱、上膳等等,有文化的太监还可以陪皇帝读书,替皇帝磨墨,裁纸、用印。通常情况下皇帝身边跟随的都是贴心太监,而不是宫女,就算有宫女在,必不可少的还是有太监在。宫女是从良家子中选择上来为皇室服务的年轻女子,她们是有工资的,服务一定年限可以出宫嫁人的,并非一

  • 武则天敢杀王皇后,卫子夫为何能容忍陈阿娇?

    野史秘闻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卫子夫,汉朝

    你真的了解卫子夫吗?趣历史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我们先来看看武则天跟卫子夫的出身,卫子夫是一位歌妓,地位低下,她是在平阳公主府邸献舞的时候,被汉武帝看中,才会被带回了宫中,生下孩子以后才能坐上皇后的宝座,而武则天的出身也是非常低的,而且他还是前朝皇帝的妃子。后来李世民去世以后,把她送到了寺庙

  • 汉中之战曹操这边兵强马壮 曹操是怎么输给刘备的

    野史秘闻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曹操,汉中之战

    你真的了解汉中之战吗?趣历史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曹刘兴兵战汉中,胜负已分定输赢。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逐步吞并北方,建立曹魏政权。虽征孙刘失败,然而却智败马超,击退张鲁,坐拥汉中。建安二十二年,刘备为了实现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的战略目标,率军进攻汉中。自建安二十二年至二十四年,曹刘集团在汉

  • 盘点宋朝六大名将,他们是谁最后结局如何?

    野史秘闻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古代,宋朝

    大宋并不弱,因此,我们有必要看看大宋的名将们,尤其是下面这六位。接下来趣历史小编为您讲解。第一位是杨业。勇猛无敌当属杨业,杨业又叫杨继业,他原本北汉将领,以英勇善战闻名于世,人称“杨无敌”,所以说杨业在没有归顺大宋的时候,就已经靠着“勇猛无敌”而闻名于世。公元979年,太平兴国四年,宋太宗围太原,灭

  • 三国奇女子黄月英,她是怎么被诸葛亮看上的?

    野史秘闻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黄月英,三国

    趣历史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黄月英的故事,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说到诸葛亮,但凡对历史熟悉一点的人,或者喜欢看书的人,几乎没有不知道的,他那种奇思妙想的策略简直令人拍案叫绝,如果没有诸葛亮,刘备未必会那么轻松就能占有一席之位,在三国中拥有自己的霸业。诸葛亮的才华,一直为后世人所敬

  • 清朝的康乾盛世到底是什么样的 和明朝相比究竟区别在哪里

    野史秘闻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清朝,康乾盛世

    对康乾盛世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趣历史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唐宋元明清,明清两代经常为后人拿来作比较,有人说明朝文化繁荣经济腾飞,甚至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所以明朝要好一些。而另一些人对此持反对态度而表示清朝国力相比故明要强的多,我国在清朝时版图扩张,属国增加。除此之外民间也有对清朝“康乾盛

  • 古代后宫的生活到底是什么样的 妃子们为何总是要明争暗斗

    野史秘闻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古代,后宫

    你真的了解后宫宫斗吗?趣历史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古代皇宫里皇帝的后妃们,过的都是锦衣玉食的生活,要吃有吃,要穿有穿,而且还有人伺候。可以说,日子过得相当滋润。可是为什么,她们总是要明争暗斗,乃至于搞得血肉横飞呢?要知道,古代皇帝最不喜欢的一件事,就是后妃们互相争斗。明明时皇宫里明令禁止的事

  • 武则天为了独揽大权大肆屠杀功臣 武则天为什么不敢杀程咬金

    野史秘闻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武则天,程咬金

    你真的了解武则天和程咬金吗?趣历史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由腾讯开发的《王者荣耀》相信无人不知,这款游戏在给玩家带来乐趣的同时,还进一步宣传了历史人物。今天我们就来说说武将程咬金,号称“混世魔王”的他还频频出现在影视作品中,想必早已是家喻户晓。作为一个真实存在的历史人物,程咬金虽然没有文学渲染

  • 徐达两次放走元顺帝,背后真正原因是什么?

    野史秘闻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徐达,明朝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遥望历史的河流,感受历史的沧桑,和趣历史小编一起走进了解徐达的故事。徐达 (1332年—1385年),字天德,汉族, 中国明朝开国军事统帅,民族英雄,濠州钟离(今安徽省凤阳东北)人,农家出身。元朝末年,徐达参加了朱元璋领导的起义军。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大败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