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野史秘闻>清朝成立近300年,为何既无亲王造反,也无宦官乱政?

清朝成立近300年,为何既无亲王造反,也无宦官乱政?

所属分类:野史秘闻 编辑:下一个明天 访问量:3047 更新时间:2024/2/18 6:08:20

在中国历史上,有很多朝代都会出现大臣们谋权的现象,或者是一些宦官权倾朝野,高高在上的皇帝几乎成为了摆设,任人摆布,但是在中国的清朝时期却是个例外,竟然没有一个亲敢于去争夺那个位子,更没有一个太监敢在朝堂之上放肆,这到底是为什么?

我们先来介绍一下历史上的亲王郡王的设定。自从晋朝以来,亲王郡王都是分设的,一般情况下,一个字的王号被成为亲王,如果是两个字号的王便成为郡王。亲王其实早在汉朝时起就已经出现了,亲王几乎都是有皇室血统的,不过郡王随着发展慢慢多用于分封节度使等大臣。

直到明朝时期,亲王的正式名称叫作王,他所占领的封地叫“国”,爵号直接冠以亲王字样为名,所以他们手上几乎都握有重兵,毕竟是称王了,所以他们还有自己的金印,到了清朝时期,亲王的名字发生了变化,成为了和硕亲王。

历朝历代,朝廷瓦解的原因几乎都是关于内部的问题,很多亲王举兵造反的例子层出不穷,而且还时会出现一些宦官专政的局面,也是让每一代的皇帝有些郁闷,自己家老是出岔子,这可不行,所以皇帝们都有自己处理亲王太监的手段,但是这种局面直到清朝才彻底断掉。

难道,清朝的大臣们都不想坐皇帝的位子吗?难道他们就不想要至高无上的权力吗?

当然想,当时有些权力的大臣哪个不想,但是他们没有机会啊,他们也不是傻子,如果一个不小心,自己的家人都会因此连累,所以你就算心里再怎么发牢骚,也只能当一个亲王结束自己的一生了。不过做亲王有做亲王的逍遥,做皇帝有做皇帝的无奈。

话又说回来,为什么清朝的亲王没机会造反?其实,没有机会的原因其实在于统治者的政策。统治者规定,所有的亲王必须都住在天子的脚下,一旦超出了京城六十公里,便会被判定谋反的罪名,直接就把你给处决了。这样严厉的处罚力度,还有谁敢放肆?

几乎每个亲王在清朝都是被监控着的,生怕你干出点什么“大事”,所以如果有一个亲王的实力敢越做越大,那么就抱歉了,你可能随时会被“铲除”掉,皇帝最看不惯的就是你实力过大,威胁自己的统治,但只要你低调行事,不结党,安分守己,安心当一个亲王,那么你性命自然是能保得住的。

早在明朝朱棣的时候,其实也有关于监控亲王的做法,不过朱棣却把范围划到了全国上下,如此大的圈子,哪能细致监察,皇帝是不可能把爪牙扩展到全国的,但是清朝的皇帝就很聪明了,直接划到自己眼皮底下,哪个敢动一下,嘿嘿,那就不客气了。

除此之外,清朝的亲王还不是我们熟悉的世袭制,规定只要传一代就要降一代,意思就是你的家里根本不可能出现官五代、官六代,因为如果五六代人这样传下来,其地位几乎就成了普通人了,和普通老百姓是没有区别的,大多都变成了在家种地的农民。

如果你认为当上亲王就能一直做下去,那么你就想错了,清朝的统治者还真能想办法,他规定只要你在亲王的位置上没有立下战功,就会被“注销”,这样一来,不仅一定程度上巩固了自己的统治地位,还增强了自己的军事实力,很多亲王都忙着打仗呢,根本没有什么时间去想着怎么起兵造反。

最重要的一点是,皇帝明确禁止亲王和大臣们私下沟通,如果发现必死无疑,所以亲王关于朝政之事大多都不知晓,没有了大臣们的支持,就算你怎么浪,也就是一个小浪花而已。

亲王说完了,我们来说一下历史上的宦官,也就是太监。为什么在清朝没有出现宦官干政的局面?

这一方面是因为清朝建立了非常复杂的等级制度,如果你想往上爬,就必须自己一步步去努力,他们都在想破头怎么去升官,根本没有心思去结党营私了。

另一方面是统治者故意贬低了太监的地位,把他们回归原本的位置,也就是奴隶,只负责传话干一些苦力活,除此之外,皇帝还禁止宦官和外界发生联系,只能在宫里卑微的过完自己一生。

而且,清朝的太监数量还非常少,竟然只有一千人左右,就算他们想结合起来,都是一群乌合之众,皇帝是根本不放在心上的。

但是清朝到最后还是灭亡了,怪就怪在统治者那一双被蒙蔽的双眼,和自以为是的态度,最终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封建社会。

标签: 清朝

更多文章

  • 南北朝李冲是怎么死的?为什么被活活气死?

    野史秘闻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李冲

    李冲原名叫李思冲,是北魏名臣,敦煌公李宝的儿子,他一共兄弟六人,他是兄弟几个人中最聪明的一个。李冲的一生爱恨分明,也懂得分享,因为兄弟几个是四个母亲所生,所以小时候不是很团结,也经常会闹一些小矛盾,但是李冲从来不计较。直到他后来被皇上重用,得到了荣华富贵,他都还想起和自己的兄弟们一起分享。李冲的家庭

  • 特拉比松帝国的历史是怎样的?又是如何被灭亡的

    野史秘闻编辑:等你回来标签:特拉比松帝国,拜占庭帝国

    特拉布松帝国早期与罗姆苏丹国有着长期的战斗,晚期则与奥斯曼帝国作持久的抗争。1258年,阿拉伯帝国首都巴格达被忽必烈之弟旭烈兀率西征的蒙古军攻陷后,帝国的首都特拉布宗成为了丝绸之路西端的终点。在蒙古人的保护下,特拉布宗得以透过丝路上的贸易而蓬勃发展,拥有着巨大的财富。1295年,马可孛罗亦取道特拉布

  • 喀喇汗王朝军事力量如何?有着怎样的武器装备

    野史秘闻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喀喇汗王朝,宋朝

    建国初期汗国在建国之初,其军队如同蓝突厥汗国、回鹘汗国一般,依靠各个游牧部落、氏族提供的武装力量,尤其以葛逻禄部最多,各种各样的叶护、酋长、亦纳勒统领着自己所属的部队,为大可汗效力。早期喀喇汗军队的主体是数量庞大的骑马射手,他们是来自汗国各个部落的底层牧民,而军队的进攻核心则是少数游牧贵族组成的重甲

  • 喀喇汗王朝有着怎样的艺术文化?又有着哪些科学技术

    野史秘闻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喀喇汗王朝,宋朝

    现存许多材料反映,喀喇汗王朝是操突厥语的民族建立的第一个穆斯林王朝,但喀喇汗王朝力图保持中国王朝的特色,在诸大汗铸造的钱币上,常有“桃花石·布格拉汗”、“秦之王”及“秦与东方之王”等称号。“桃花石”和“秦”都是当时中亚地区对中国的称号。在喀什噶尔人马赫穆德所著《突厥语大词典》及中世纪阿拉伯、波斯的文

  • 巴列奥略王朝什么时候建立的?又是怎么灭亡的

    野史秘闻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巴列奥略王朝,拜占庭帝国

    巴列奥略王朝是拜占庭帝国的最后一个王朝(收复君士坦丁堡,1261年-1453年)。巴列奥略家族(希腊语:Παλαιολ?γο?)迈克尔八世在热那亚共和国的帮助下于1259年夺取尼西亚帝国皇位,与约翰四世一起成为共治皇帝。1261年7月25日他夺取了君士坦丁堡,推翻拉丁帝国,恢复了拜占庭帝国自1204

  • 拜占庭帝国和古代中国有什么关联?有什么来往吗

    野史秘闻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巴列奥略王朝,拜占庭帝国

    拂苏国是中国中古史籍中对拜占庭帝国的称谓。古代亦称大秦或海西国。随历史时期之不同,此名有时也指苫国(今叙利亚)等地中海东岸地区。宋、元时代又用以称呼塞尔柱突厥人统治的小亚细亚。此名在《魏书?高宗纪》、《显祖纪》作“普岚”。《北史?西域传》作“伏卢尼(Fūrūmi)”。玄奘着《大唐西域记》卷十一波剌斯

  • 为什么古代中国大部分朝代只能维持300年不到?

    野史秘闻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古代

    其实这是一个社会学与自然科学的问题,中国的封建王朝超不过三百年,绝非巧合。与中国相比,古代的西方王朝则要长寿的多,奥斯曼土耳其国祚九百多年,波旁王朝从建立到现在也超过了四百年(西班牙仍然是波旁王朝)。西方王朝超过三百年的比比皆是。那么为什么中国的王朝就超不过三百年呢?强汉盛唐,那么大的帝国,为什么也

  • 相对于曹操挖坟,刘备做的事也让人不敢苟同

    野史秘闻编辑:活在梦里标签:三国

    在《三国演义》一书中,也一直是尊刘贬曹,也难怪这么多人喜欢刘备了。但是刘备真的就是大家印象中的形象吗?答案是并不是,正史之中,刘备干的许多事都令人不敢苟同。比如此人非常的狠,不止一次的抛妻弃子,根据正史记载他最少有四次抛妻弃子,逃亡过程之中,因为自身难保便选择扔下妻子,当然这也是一种无奈,因为带着家

  • 壬午兵变对朝鲜有什么影响?为甲午中日战争埋下了伏笔吗

    野史秘闻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壬午兵变,朝鲜

    1882年壬午兵变是朝鲜半岛历史上第一次反对封建统治、反对外国侵略的群众爱国运动。壬午兵变以士兵和市民阶层为主体,规模浩大,来势猛烈,1天之内迅速推翻了封建统治集团。但由于起义队伍自身的阶级属性和所处时代的局限性,因而起义缺乏组织性、目的性和计划性,从根本上导致其失败;起义士兵并未将革命进行到底,而

  • 关于壬午兵变的评价如何?为什么韩国普遍评价不太好

    野史秘闻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壬午兵变,朝鲜

    壬午兵变在当时被认为是一起叛乱事件而被否定,朝鲜高宗曾表示:“……六月之变,失信邻国,贻笑天下。国势日以岌嶪,赔款至于巨万,宁不寒心?日人之入我国,何曾虐我侮我,有乖和好?而特以军民之妄生疑阻,积怀忿怒,有此无故而先犯。尔等思之,其失在谁?” [45] 在当代,朝鲜根据马克思主义观点和主体思想,对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