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野史秘闻>黄帝陵究竟在何处?黄帝可能并非一人

黄帝陵究竟在何处?黄帝可能并非一人

所属分类:野史秘闻 编辑:人生初见 访问量:4483 更新时间:2024/3/10 17:27:58

导读:虽然我们自称是炎黄子孙,但是说起到黄帝的真面目,好像只存在于神话传说之中。虽然我们对这一事件深信不疑,但是黄帝真的存在吗?黄帝的陵墓又在何处。

曾参与过皇帝庙考古工作的平谷区原党史办主任胡尔森认为,黄帝生前的一系列征战史实的发生地都在北京周边,可以说,与平谷轩辕台的历史一脉相承。《史记·五帝本纪》曾记载了黄帝“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并随后“邑于涿鹿之阿”。

“阪泉之战的古战场应该就在延庆张山营,涿鹿之野在现在河北省涿鹿县一带,而且现在的河北还留有涿鹿黄帝城、黄帝泉、蚩尤寨和‘三祖堂’等遗址”,胡尔森说,涿鹿一带与现在的平谷山东庄轩辕庙相距不过三百多里,因此黄帝陵与皇帝庙坐落于此也就绝不是偶然了。

“与此同时,平谷上宅文化遗址、平谷刘家河商代遗址等星罗棋布的古文化遗址,也为北京地区有关黄帝的活动和后世子孙的生生不息提供了广阔的历史地理条件。”胡尔森告诉记者,1984年发现的上宅文化,是北京地区迄今发现最早的原始农业萌芽状态的新石器时代文化,距今六七千年,主要分布于北京地区东部泃河流域。

考古专家认为,上宅遗址以其独特的文化内涵表明,在东北和中原两大原始文化区内,有不同的原始文化共存,这是一种代表北京东部泃河流域独特特征的新石器时代文化类型。因此,古代的平谷地区矗立有“轩辕黄帝陵”,既是北京地区悠久而丰富历史的见证,又表达了生活在这一带的黄帝后裔对自己始祖的缅怀和崇敬。

在胡尔森看来,京城平谷的黄帝足迹不仅在历史文化链条上填补了新石器时代的历史发现,也在一定程度上完善了轩辕黄帝的历史足迹,使轩辕黄帝一生转战南北、文明创造和求仙问道的传说有迹可循。

众多黄帝庙、陵,究竟何处为真?

作为华夏民族的始祖,黄帝一直是人们崇尚敬仰的英雄,但黄帝仙逝之后,究竟葬于何处,却成为了后世不解之谜。目前,全国尚存的黄帝庙、陵也有多处,如陕西省黄陵县城北桥山的黄帝陵,河北邢台清河县的黄帝坟,以及北京平谷山东庄的黄帝庙、陵。但究竟何处为真,众说不一。

北京市文物研究所研究员陈平曾根据史料推测:各地不同的黄帝庙、陵很可能与涿鹿大战之后不同的黄帝族的迁徙活动有关。陈平曾在总体上归纳出黄帝族迁徙的西、中、东三条线路,西路自今涿鹿、张家口向西,迁入今河套与鄂尔多斯高原,《史记·五帝本纪》所谓黄帝“西至于空桐”与“北逐荤粥”或即与这一路有关。

中路由涿鹿溯桑干河谷地而上往西南行,西渡黄河而进入渭河流域,葬于陕西的西汉上郡桥山的黄帝可能正是这一支黄帝族人的首领;平谷山东庄的黄帝庙则与东路迁徙的某支黄帝族有关,同时上世纪在平谷刘家河出土的铜器群上,铸有铭文“天鼋”,这两个字经郭沫若考释为轩辕和黄帝选院士的族徽,这证明黄帝族后裔确曾继续在平谷生息。

上述种种现象表明,传说中的黄帝在现今留存下的史料中可能并非一人,他很可能是黄帝族代代酋长世袭的称号。中国殷商文化学会会长、中国社科院历史所博士生导师王宇信曾在上世纪90年代提出“有祖共同祭”的主张,王宇信认为,“就目前的祭祖寻根而言,特别是先秦史领域的炎黄文化而言,天下共祖是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一种文化一种思想,并非简单的史实。

在中国人的心目中已经超出了历史学家的信古、疑古、释古的学术争论的范畴,而成为团结海内外中华儿女的纽带和民族向心力的象征”,祭祖寻根文化与具体的历史研究有所区分,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加以研究,而不能单纯以史学的真假视之,作为一种社会现象考察,而不简单地作为一种学术活动运作。

黄帝的真与假

黄帝,传说中中原各族的共同祖先。据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编制的《中国历史年表》记载“公元前2697年为黄帝纪元元年”,距今已有4700余年。他曾在阪泉打败炎帝,后又率领各部落在涿鹿击杀蚩尤,从此,黄帝由部落首领被拥戴为部落联盟领袖。传说有很多发明创造,如养蚕、舟车、文字、音律、医术、数学等都创始于黄帝。

但也有“疑古派”认为黄帝的故事只是一种神话传说,在历史上并不存在真实的黄帝其人。而目前,更多的学者认为,黄帝是氏族社会向民族国家过渡时期的主体族群的首领和代表,是中华民族共推的英雄祖先。

既然当时的历史只能靠世代心口相传,而人们又普遍具有宗教意识,不能不使黄帝传说蒙上一层神秘的色彩。但这些都不妨碍我们认识历史:黄帝是中华民族的缔造者和中华早期文明的集大成者,在他身上凝聚着整个民族的智慧和创造,他是族群的化身。

无论是黄帝陵还是黄帝庙,都不应该成为独立的存在,因为只有与黄帝生前的经历与伟绩相互关联,才能从根源上与黄帝的精神保持一致,而不仅仅是一个祭奠的符号。

标签: 黄帝陵

更多文章

  • 朱元璋陵墓:明孝陵千古未解之谜

    野史秘闻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朱元璋陵墓

    导读:明孝陵是开国皇帝朱元璋的皇陵,在南京算是名气较大的景点了,从建造之日起,种种谜团就层出不穷,至今不得其解;今日小编就带您了解下明孝陵千古未解之谜都有哪些?网络配图1、明孝陵选址布局之谜去过明孝陵的朋友如果细心观察,就会发现,明孝陵的神道蜿蜒曲折,跟以往朝代任何一个皇陵的神道笔直大气截然不同,为

  • 古埃及早有预言 人类未来的生活走向灭亡

    野史秘闻编辑:晴天标签:古埃及

    考古学家在研究古埃及王后肯塔卡维斯三世(Khentkaus III)所在的王朝时代时,得出惊人结论:人类历史是在重复古人毁灭的路,重演社会道德和自然环境的危机,现代人类崩溃在即,需要另寻重生的途径。据CNN 2月1日报导,捷克埃及学研究所(Czech Institute of Egyptology)

  • 秦始皇不立皇后是因为他对皇后的要求太高吗

    野史秘闻编辑:晴天标签:秦始皇

    公元前230年至前221年,秦始皇采取远交近攻、分化离间的策略,发动秦灭六国之战。先后于秦始皇十七年灭韩、十九年灭赵、二十二年灭魏、二十四年灭楚、二十五年灭燕、二十六年灭齐。在他登上秦国王位的第26个年头,终于统一了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国家——秦帝国,这也

  • 古代女囚入狱会受到什么屈辱?

    野史秘闻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女囚

    导读:追根溯源,中国的监狱起源于夏代的丛棘,亦称“棘丛”。棘,植物名,亦称“酸枣树”,多生于山中和野外,开绿色小花,叶呈椭圆形,茎上多尖刺,秋后枝干老化,尖刺更加坚硬锐利。为了惩罚战俘和奴隶,奴隶主就到山上砍来山枣树,编成围墙,将囚犯困人丝棘之中,“系用徽墨,(置)于丛棘。”到了商代监狱逐渐发展为“

  • 揭秘武则天为何临终要立无字碑

    野史秘闻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武则天

    导读:乾陵,是中国乃至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一座两朝帝王、一对夫妻皇帝合葬陵。里面埋葬着唐王朝第三位皇帝高宗李治和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建于公元684年,历时23年才修建完成。2012年1月13日,国家文物局回应勘探武则天墓:该消息是子虚乌有。网络配图乾陵:一个无奈女人的无

  • 解密:李世民为何要杀光自己的所有兄弟?

    野史秘闻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唐太宗

    唐太宗李世民自然是个好皇帝,但他也有残酷冷血的一面,玄武门之变就是一例。唐太宗的老爸唐高祖李渊偏爱长子李建成,这也可以理解,因为李建成是太子,未来的接班人。李世民是老二,上有兄,下有弟,正好处在一个姥姥不疼、舅舅不爱的尴尬地位。也不知是李建成害怕功勋卓著的李世民动摇他的太子之位,还是李世民不甘心屈居

  • 解密武则天是否真的亲手杀了自己的女儿

    野史秘闻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武则天

    历史上,武则天是一个饱受争议的人物,同时也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女皇帝,她美貌倾城又谋略过人,她的墓碑没有雕刻任何一个字,功过成败留于后人评说。纵观从古至今对她的评价,最为常见的应该就是“心机深沉”这四个字。的确,一个女人不仅能够在瞬息万变的宫闱斗争当中一步步取胜,还能够在波谲云诡的政治斗争中立于不败

  • 三国“拼儿”:刘备为什么完输曹操?

    野史秘闻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刘备

    导读:同为三国二代,刘备的儿子比起曹操的儿子来简直是有种不堪相比的意味,一个在地一个在天简直无法相比。作为同一代人,他们之间的差距为何这么大?要论“官二代”,曹操和刘备的儿子是标准的“官二代”。刘备的亲儿子有三个,大儿子刘禅,二儿子刘永,三儿子刘理,都不怎么成器。最有名的当属扶不起的阿斗——刘禅,投

  • 诸葛亮之子诸葛瞻为何没能坐上高位?

    野史秘闻编辑:策马西风标签:诸葛瞻

    导读:诸葛瞻是诸葛亮的儿子,而诸葛亮又是蜀汉的丞相,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诸葛亮在朝中权倾朝野,门多故吏,他死后,诸葛瞻却未能继任丞相,这是为什么呢?网络配图其一,刘禅的不允许。诸葛亮独揽大权,刘禅很不爽。你看出师表中,诸葛亮耳提面命,把刘禅说得很不堪。刘禅作为一国之君,当然不愿意臣子如此的放肆。刘禅公

  • 刘备墓中的神秘现象:陪葬品曾被诅咒致人死亡

    野史秘闻编辑:胖次标签:刘备

    很长一段时间来,成都、新津、彭山等地口耳相传着一句民间谚语:“要看刘备墓,西出新津三十五”。一位自称发现者的读者大抖猛抖:他按这句民间谚语,在彭山真正找到了一座当地人称作“皇坟山”的地方,规模宏大,自有一番王者气概。而令人惊奇的是其所处方位与距离和谚语所云刚好合拍。网络配图刘备墓真的惊现彭山?!联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