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野史秘闻>长白山上有什么秘密?清军入关为何要封锁长白山?

长白山上有什么秘密?清军入关为何要封锁长白山?

所属分类:野史秘闻 编辑:高跟鞋的旋律 访问量:247 更新时间:2023/12/30 7:41:35

长白山上有什么秘密?清军入关为要封锁长白山?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长白山位于吉林省白山市东南部,“长白”二字寓意着长相守,对爱情美满的往。早在4000多年前的书籍中就有对长白山的记载。在清朝时期,顺治皇帝下令封锁长白山,不允许外人进入山脉,这究竟是为什么呢?其实长白山是满族的发祥地和化圣山,当时清军刚入关,他们认为自己的龙脉就在长白山,所以为了防止有人破坏龙脉,就干脆下令彻底将长白山给锁死。

众所周知,白山黑水的长白山地区,历史上是满族的故乡和发祥地,被视作大清帝国的“龙兴之地”。

清朝定都北京后,大量的关外军民“从龙入关”,掀起了一轮大规模的移民浪潮。据不完全统计,在顺治元年,就大约有近90万人进入了关内,造成了东北“荒城废堡,败瓦颓垣,沃野千里,有土无人,全无可恃”的境况。

为了巩固满清根据地,改善东北地区地广人稀、万木参天的原始状况,重振当地经济,增加朝廷收入,以应付关内连绵不断的战事。清廷在顺治8年,颁布了《辽东招民开垦例》,允许农民入关开荒种地,采挖资源。由此,又有一大批百姓来到了关外。

但在康熙七年,清廷却颁布命令:“辽东招民永著停止。”这就相当于“封禁”了。由此,也开了“封禁”包括长白山在内的东北地区200多年的历史。

那么,清廷为什么要在这个地区采取如此长时间的“封禁”政策呢?

一、为了保存维护满清的“龙脉”和根据地。

在满清统治者看来,长白山地区是“祖宗肇迹兴亡之所,是满族龙兴之重地”。满族祖先肃慎、挹搂、勿吉人、渤海人等均视长白山为灵山之地,对长白山有着特殊而神秘的尊崇观念。

满族人认为,长白山山脉自西向北发展到龙岗山后,分成了两条山脉。北脉至盛京后,成了福陵所在地天柱山和昭陵所在地隆业山;西脉至兴京门,成了永陵所在地开云山。所以,长白山是和满清的“龙脉”连接在一起的,保护长白山,就是保护满清的“龙脉”。

到了康熙年间,“崇祀长白山更甚,封长白山神,在乌拉小白山建‘望祭殿’,春称两祭,祀同五岳”。1682年,康熙帝东巡至吉林时,为缅怀满族先祖,率众跪拜长白山,行三拜九叩大礼,举行望祭仪式。

乾隆当政时,还曾在吉林境内,向长白山遥致祭礼,并留下了《驻跸吉林境望叩长白山》一文,从而将对长白山的尊崇推向巅峰。

于是,清廷将长白山周围的千里林海悉数划为了禁区。

同时,满族人也将包括长白山在内的东北地区视作根据地。

满清入关后,虽然从表面上统一了中原,但此起彼伏的反清浪潮,一直伴随着整个清朝历史。阶级矛盾、民族矛盾依然错综复杂。满族在取得了经济文化都远比自己进步许多的汉地统治权后,始终有着一种怀疑猜忌和畏惧的心态。以为“非我族类,其心必异。故欲保留其发祥之地,勿使汉人侵入。则一旦中原有事,不至蹈元人覆辙。”

在这种心态的支配下,满族为防万一,不得不为自己留条后路,做到进可攻,退可守。

二、防止被汉人同化。

满族是游牧民族,崇尚“武义本习”的风俗习惯,和中原的农耕文化有着本质的区别。为了保留这些少数民族特有的风俗习惯,满人采取了封禁长白山的政策。宁可将长白山大量的土地闲置,也不愿将这些肥沃的土地交由农耕文明高度发达的汉人耕种。主要目的,是防止被汉人同化。

这种被同化的担忧,在满族统治者中根深蒂固。即便是从小浸淫在汉族文化历史中,受汉文化影响最深,汉学造诣也最高的乾隆皇帝,都曾流露出了他的深深忧虑。他曾不无担心地说:“东三省乃满洲根本地方,诸宜倍守满洲淳朴旧俗,并力挽渐染汉人习气。”

三、为了保护长白山丰富的资源。

长白山沃野千里,物产丰富,出产人参、貂皮、鹿茸、珍珠等珍稀资源。它们不仅是满族贵族生活的传统必需品,而且具有巨大的经济价值。清朝统治者为了独占这些资源,才将长白山划为禁区。

《清实录》记载,所有长白山的产参场,“令各揽头举熟悉刨夫,在苏城子、海诺恩屯、呢满口等处寻采,按额上交好参”。

除了人参外,长白山地区的官员每年还必须猎捕活鹿数十只,送内务府,交专人喂养,“供祭祀需用”。甚至包括清朝官员帽子上的珠子,都是大量地从长白山源源不断地送来的。至于珍贵而稀少的长白山貂皮,清廷特别重视,每年都要由驿站官员派出官兵,一路护送到宫里。

四、加强国防,抵御外辱。

康熙四年,一伙沙俄匪徒窜入黑龙江上游,盘踞在雅克萨,肆意袭扰边疆百姓,劫掠当地居民财物。1671年,康熙在第一次东巡时,就曾反复告诫宁古塔将军巴海,“罗刹虽云投诚,尤当防御,操练士马,

整备器械,毋堕狡计。”

在这样的背景下,清廷在长白山封禁区内划出了多个围场,专门供八旗兵围猎练武,提高战斗力,抵御外辱。

1687年,康熙第二次东巡时,亲自到长白山围场中狩猎,以此鼓励八旗士卒重视围猎练武, 加强备战。

清廷在对长白山长达200多年的封禁过程中,保护了满族的“龙兴之地”,也保护了长白山的生态环境。

不过,封禁长白山这一措施,客观上也极大地阻碍了整个东北的经济发展,削弱了东北地区的军事防卫,造成了清末时期沙俄和日本对中国的侵略。整个国家也因此蒙受了重大损失。

从这层意义上来说,清朝封禁长白山的举措,是狭隘的,也是失败的。

标签: 清朝长白山

更多文章

  • 春秋时期齐国率先陈霸为何凄凉收场?齐国有机会统一天下吗?

    野史秘闻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春秋战国

    春秋时期齐国率先陈霸为何凄凉收场?齐国有机会统一天下吗?趣历史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齐国是春秋时期最先称霸的诸侯国,齐桓公更是春秋五霸之首,当时齐国国力要远胜其他诸侯国,为什么齐国内部却没人提出一统天下的战略呢?秦国能够一统六国,成为最后的赢家,也是因为秦国早早便有这样的计划,后来奋六世之余

  • 揭秘贵族养童养媳的原因 他们为何会花大价钱来养这个孩子呢

    野史秘闻编辑:胖次标签:贵族,童养媳

    还不知道:贵族为什么要养童养媳的读者,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在电视剧中我们可以看到一种现象,那就是在古代电视剧之中,穷人养不活自己的孩子,要不然把孩子送到贵人家当童养媳,要不把孩子送出去当丫鬟这是为了让孩子有一条活路,那么为什么贵人家都愿意养童养媳呢?毕竟养一个孩子不是小

  • 唐朝时期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 为何贵族开始逐渐衰亡了呢

    野史秘闻编辑:胖次标签:唐朝,贵族

    还不知道:贵族为何在唐朝就开始衰亡的读者,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什么是贵族?在中国古代存在的特殊的一部分群体,在权力、社会地位和掌控的财产高于社会上的其他阶层,而这一阶层我们称之为贵族。中国古代的贵族阶层数量少,却掌控着帝国的方方面面顶尖的资源,这也成为了其他阶层为之追求

  • 清朝大臣说的“不怕圣上召见,就怕皇上赏饭”是什么意思?

    野史秘闻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清朝,古代

    按照我们普通人的想象,身为臣子能够得到皇帝的赏饭,应该是一件极其荣耀的事情,但是清朝大臣对于皇帝赏饭却是一件非常辛苦的事情。在清朝时期皇帝举行的例行宴会,除了建元定鼎宴,还有另外5种比较大型的宴会,分别是冬至宴,万寿宴,大婚宴等。除了这些大型的宴会,皇帝为了彰显自己的威仪,还会举行一些小型的宴会。比

  • 项羽和韩信如果领兵对战,谁赢的可能性大?

    野史秘闻编辑:元气少女标签:项羽,楚汉

    今天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带来项羽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西楚霸王自刎故事大家都耳熟能详,一曲悲歌奏响乌江,无数人为之感到惋惜。项羽是毫无疑问的猛将,但在垓下之战时项羽十万军队面临韩信五十万大军时,四面楚歌,最终落得了自刎于东江的下场。有人为之感到不平,不是因为项羽与韩信的兵力之差,而

  • 朱元璋提倡百姓“越级上访”,上访的人却越来越少

    野史秘闻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朱元璋,明朝

    今天趣历史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朱元璋的文章,欢迎阅读哦~其实,“上访”就是群众越过底层相关国家机关到上级机关反映问题,并寻求解决问题的一种途径,也是上层政府了解民意的一个重要途径,也是包括中国在内许多国家的表达形式。自古以来,“上访”就是一种“民意”的表达方式,最早出现在尧舜时代。据史料记载,在

  • 为什么明朝官员只有十天假期 这个规矩是哪一个皇帝定下来的

    野史秘闻编辑:胖次标签:明朝,官员

    还不知道:为什么明朝官员只有十天假期的读者,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明代诸皇帝中,如果要说勤政的话,大概只有朱元璋、朱棣和崇祯三人了。朱元璋不用讲,自从登基后起早贪黑,没日没夜的为国事操劳,崇祯帝虽也是殚精竭虑,无奈时运不济,落下亡国之君的结局。剩下的明成祖朱棣不失为一位有

  • 日本文化与中国文化相似,为何日本有史以来却没有太监?

    野史秘闻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日本

    日本文化与中国文化相似,为何日本有史以来却没有太监?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说到日本大家也知道这个国家是真的不简单,话说其实日本到今天这样也是有着自己的独到的故事的,那么有的人就问了,这个日本好像并没有太监啊,那么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其实日本很多文化和中国比较相似,但是这个日本却没有太监

  • 古代的六大神奇预言!他们真的能够未卜先知吗?

    野史秘闻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明朝,推背图

    古代的六大神奇预言!他们真的能够未卜先知吗?趣历史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中国古代有星象家,传说能够预测未来,有六大神奇预言流传至今。第一个,鬼谷子预言。鬼谷子有两个知名弟子庞涓和孙膑。庞涓采下一朵花马兜铃花,很快就枯萎了,鬼谷子预言,他在魏国功成名就。孙膑摘下了一朵黄菊,经过风霜还没有凋谢,

  • 徐福东渡真的只是为了求药的吗 事实的真相却不是求药那么简单

    野史秘闻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徐福,秦始皇

    还不知道:徐福东渡真的只是为了求药吗的读者,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目前关于徐福东渡的说法非常多,大部分的说法是为了帮秦始皇寻找长生不老药,因为从古到今一直是这样流传的,但事实的真相真的如我们想象那样吗?真的如书上所记载的那样吗?首先徐福是何许人也?徐福出生于战国时期的齐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