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野史秘闻>张献忠为什么要将全部家当埋在地下 难道荣华富贵不好吗

张献忠为什么要将全部家当埋在地下 难道荣华富贵不好吗

所属分类:野史秘闻 编辑:语文霸霸 访问量:4186 更新时间:2024/1/19 0:04:47

关于张献忠的藏宝地点,史书的记载和民间的传说都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就连张献忠沉银的动机,也有各种各样的说法。我们都知道,1644年,张献忠带着富可敌国的财富,在成都称帝,建立了“大西国”。可是,他好端端的当着皇帝,享用荣华富贵不好吗?为什么偏要把全部家当埋在地下呢?

张献忠塑像

1644年,张献忠称帝,虽说此时南明政权已经摇摇欲坠,但仍想置张献忠于死地。他们并连派几员大将来到四川,围攻大西国的起义军,弄得张献忠寝食难安。也就在同一年,清军攻破山海关、长驱直入,他们也盯上了四川这块富饶的土地。他们先是想诱降张献忠,遭到拒绝之后,也派大军进攻大西国。

这时的大西国,北有清军势不可挡,南有明朝大将虎视眈眈,张献忠可以说是腹背受敌。再加上他和自成之间也产生了矛盾,两人之间甚至开始兵戈相,这让张献忠陷入了孤立无援、四面楚歌的境地。

张献忠在四川的杀戮

这时候,一向战无不胜的张献忠终于坐不住了。有人说,他打算以成都为据点,亲自带兵、出击迎战。也有人说,他打算进行战略转移,放弃成都。不过不管哪种方式,他都放心不下他的宝藏,于是就有了沉银的打算。

在查阅了大量的史料之后时任彭山县体局副局长的方明发现,史书上对沉银的地点大约有三种说法。按《明史》的记载,张献忠用的是“水藏法”,就是说他拦住锦江的水,然后在江中心掘地三尺,埋下数以万计的金银,最后再放水淹没。

彭山民谣对张献忠沉银的传说

这种说法难免有些神话的色彩。在杨鸿基的《蜀难纪实》的记载,是说张献忠觉得举步维艰,决定带着所有的财宝隐居去了。没想到走到彭山区江口镇的江面上突然反悔了,于是他烧掉了载着财宝的船,破釜沉舟,让宝藏永远留在了江底。这听起来也有些不切实际,

《彭山县志》记载:“所携金玉珠宝及银鞘数百千悉沉水底”

最后《彭山区志》里说,张献忠准备向湖北转移,没想到在彭山江口镇的江面上遭到了明将杨展的伏击,运宝船意外烧着了,最终沉入江底。这三种说法,究竟哪种更接近事实真相呢?

早在1937年,川军就已经把锦江藏宝点挖过一遍,因此在那里藏宝的可能性不大。接下来,另外两则史料都把地点锁定在了彭江县的江口镇,这里也正是七枚银锭出土的地方。那么,在流经江口镇的这一段岷江河道中,真的可能有张献忠的宝藏吗?

江口镇岷江河道

可是由于条件所限,即使怀疑江口镇的岷江河道里很可能有宝藏,方明也无法去一探究竟。就在他的调查陷入停滞的时候,一份首次披露的神秘卷宗,却再次令他看到了希望。

江口镇

1993年,四川省地质勘探研究院的专家们就曾在江口镇进行过秘密勘测,可是勘测的结果一直都没有公布。这一次,彭山区政府决定,向社会公布1993年的调查结果。当年,四川地勘院物探大队选择了从江口镇北500米,到镇南端渡口的岷江江面作为勘测范围。

勘测范围

他们把河面以两百米的距离为单位,划分成许多小块,再用仪器一个一个探测,看水下有没有异常。虽然对于岷江来说,以两百米为单位真是小的不能再小了,然而要在两百米的范围内找一枚巴掌大的银锭,却又几乎是大海捞针。但是,就在勘测的第三天,发现有异常电磁反应,也就是说水面下有金属物质。之后七天,勘测队再次发现七处异常。

这些金属反应点,会不会就是张献忠的宝藏呢?有人对比这七个特异点后,惊喜地发现,之前挖出七枚银锭的地方,正是在其中一个特异点的下面!

岷江出土银锭

张献忠沉银之谜究竟如?江口镇的岷江江面下,是否沉睡着惊天宝藏呢?所有人都期待,能有一次正式的考古发掘,来揭开张献忠沉银的百年谜团。谁也没想到,九年之后,也就是2014年,一桩倒卖文物大案,意外开了对张献忠沉银的考古工作。

标签: 明朝张献忠

更多文章

  • 被称为“山中宰相”的陶弘景,曾隐居在哪座山上?

    野史秘闻编辑:长街听风标签:陶弘景,南北朝

    大家好,这里是趣历史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陶弘景的故事,欢迎关注哦。俗话说:“乱世出英雄”,实际上也出奇人。在南北朝时期那段历史上的大乱世,就有这么一位奇人。他在山中过着闲云野鹤般悠闲的日子,虽不在庙堂,但凡大事,国君常常咨询于他。人虽在山中,却仍能影响一些重大决策,人称“山中宰相”。他就是经历南朝宋

  • 身为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的西施是怎么消失的 最后去了哪里

    野史秘闻编辑:异世邪君标签:西施,春秋

    中国古代有“四大美女”,家喻户晓。这四大美女他们各有自己的“昵称”,按照时间顺序依次为“沉鱼”、“落雁”、“闭月”、“羞花”。其中第一个“沉鱼”,说的就是最早期的那位美女西施。四大美女西施生活在春秋晚期,传说她在吴越争霸中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关于西施的说法,可以说几乎纯粹是民间传说。最流行的说法是,

  • 周培公为什么会临死前还要献皇图呢 主要的原因是什么

    野史秘闻编辑:黑姑娘标签:清朝,康熙

    《康熙王朝》中最令人唏嘘不止的要数周培公的遭遇了,周培公集汉臣所有美德于一身,文韬武略,有胆识有谋略,他在率领三千家奴制服了吴三桂后,又拿下了拥兵自重的王辅臣,结果却是被康熙夺取万世之功,被贬驻冰天雪地的盛京。被贬到盛京到周培公毫无怨言,还历经十年时间呕心沥血绘制了《皇舆全览图》,可谓忠心耿耿,那么

  • 康熙最喜爱的皇孙,雍正封他为亲王

    野史秘闻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康熙,清朝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趣历史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康熙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在人们的印象中,康熙帝最喜爱的皇孙应该是弘历了,即后来的乾隆帝,因为在康熙生命中的最后一年碰到了弘历,十分喜爱,便将其接到了宫中抚养。事实上,康熙最喜爱的皇孙是另有其人的,他叫作弘皙。清朝康熙三十三年七月初五,弘皙降生于紫禁城咸

  • 和珅虽是贪官,却做过一件大好事

    野史秘闻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和坤,清朝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趣历史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和坤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相信大家都看过《铁齿铜牙纪晓岚》这部影视剧吧,里面的反派角色和珅是一个罪大恶极的大贪官,特别的贪财,而和珅这个人在历史上是真实存在的,他即会拍马屁,还能贪污贪财,深得乾隆皇帝的宠信,但就是这样一个十恶不赦的人,却在的当时做了一件

  • 当初追随项羽的诸侯将相 为什么没有人肯为他尽力呢

    野史秘闻编辑:轻描淡写标签:项羽,秦朝

    秦国自商鞅变法以后,实行“利出一孔”、“奖励耕战”的政策。将官爵赏赐与斩首直接挂钩,驱使秦人必须以敌人的头颅换取功名富贵。《管子》曰:利出于一孔者,其国无敌;出二孔者,其兵不诎;出三孔者,不可以举兵;出四孔者,其国必亡”。荀子也曾说道:“齐之技击不能当魏之武卒,魏之武卒不可遇秦之锐士”。秦军自商鞅变

  • 古代皇帝是怎么洗澡的 他们一般几天洗一次呢

    野史秘闻编辑:等你回来标签:秦朝,秦始皇

    中国古代是封建社会,有着很大的阶层差别,皇帝三宫六院,干什么都有一帮人跟在后面伺候,无论吃饭穿衣,就更别说是洗澡了。在古代妃子是要经常洗澡的,这是女人爱美的天性,更何况还要讨皇上的欢心,描眉画眼自不在话下,那皇帝呢,贵为九五之尊,当然也很注意自己这方面了。据记载,在秦朝时期,就有所规定,皇帝3日一洗

  • 历史上的程咬金是什么样的 他的老婆跟其他女子有什么不同

    野史秘闻编辑:晴天标签:唐朝,程咬金

    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那我们的主人公程咬金究竟有怎样的故事呢?揭秘程咬金真面目!他的老婆有这一点,相当的"出众"!看过电视剧的人,都认为程咬金是一个胖胖的傻乎乎的人,全靠一身力气和好运成为了李世民的心腹。历史上的程咬金真的是这样吗?他的老婆比起其他女子有

  • 古代知县和知府有什么区别 哪一个的官职更大

    野史秘闻编辑:活在梦里标签:知县,清朝

    今天趣历史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知县的文章,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在历史题材影视里,知县和知府都是经常出现的角色。它们二者有什么区别呢?区别在于,一个是县的首长,一个是府的首长,一个正七品,一个从四品。知府和知县最明显的区别就是知府是府级政府行政长官,知县是县级政府行政长官。府出现在唐代,县则秦统一后所置

  • 古代女子嫁人都需要做些什么 都需要准备什么东西呢

    野史秘闻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婚嫁,古代

    趣历史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古代女子嫁人,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众所周知,在中国古代社会的主流思想一直就是男尊女卑,一直到今天,由于社会的不断进步和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在不断的进步和转变,但社会的总体也是男强女弱的。不同的是,在古代的时候女子的地位是非常底下的,而且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