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野史秘闻>揭秘:西汉历史上的功臣晁错的死亡真相是什么

揭秘:西汉历史上的功臣晁错的死亡真相是什么

所属分类:野史秘闻 编辑:做你的英雄 访问量:1760 更新时间:2024/1/5 13:51:02

班固就没有司马迁那么厚道,不客气地揭老底说“绐载行市”(其实司马迁也说了这话,只不过是在《吴王刘濞列传》)。绐,就是诳骗。晁错是被骗到刑场的。奉旨前去执行命令的首都卫戍司令兼公安部长(中尉)陈嘉大约并没有告诉晁错朝廷要杀他,晁错也以为是叫他去开会,兴冲冲地穿了朝服就上车。晁错之死,没有经过审判,也没有给他辩护的机会。

这实在可以说是“草菅人命”,而这个被“草菅”了的晁错也不是什么小人物。他是西汉初年景帝朝中的大臣,官居御史大夫。御史大夫是个什么官呢?用现在的话说,相当于副总理兼监察部长。所以晁错的地位是很高的。一个高官不经审判甚至还身着朝服时就被处死,只有两种可能。一是事情已经到了非常紧迫的程度,二是对手痛恨此人已经到了不顾一切的地步。现在看来,晁错的死,两种情况都存在。

网络配图

晁错被杀的直接原因是“削藩”。晁错是一有机会就要向汉景帝鼓吹削藩的。而且,正是因为他的极力主张和一再鼓吹,景帝才最终下了削藩的决心。什么是“削藩”呢?简单地说,就是削减藩国的辖地。所谓“藩国”,就是西汉初年分封的一些王国。这些王国的国王,不是皇帝的兄弟,就是皇帝的子侄,是大汉王朝的既得利益者。削藩,无疑是要剥夺他们的权力,侵犯他们的利益,这些凤子龙孙岂能心甘情愿束手就擒?所以,削藩令一下,最强大的两个王国──吴国和楚国就跳了起来。吴王刘濞和楚王刘戊联合赵王刘遂、胶西王刘卬、济南王刘辟光、淄川王刘贤、胶东王刘雄渠起兵造反,组成七国联军,浩浩荡荡杀向京师,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七国之乱”,也叫“吴楚之乱”。

七国兴乱,朝野震惊,舆论哗然。景帝君臣一面调兵遣将,一面商量对策。这时,一个名叫袁盎的人就给景帝出了个主意。袁盎说,吴楚两国,其实是没有能力造反的。他们财大气粗不假,人多势众也不假,但他们高价收买的,不过是一些见利忘义的亡命之徒,哪成得了气候?之所以贸然造反,只因为晁错怂恿陛下削藩。因此,只要杀了晁错,退还削去的领地,兵不血刃就能平定叛乱。袁盎是做过吴国丞相的,说话的分量就比较重一点。何况这时景帝大约也方寸已乱,听了袁盎的建议,就起了丢卒保车的心思。

网络配图

事实证明,袁盎的这个主意并不灵。晁错被杀以后,七国并未退兵。袁盎也从此背上了一个恶名:挑拨离间,公报私仇,谗言误国,冤杀功臣。其实,把错杀晁错的责任都算到袁盎身上,也是冤枉的。因为袁盎当时的身份,只不过是一个被罢了官的庶人;他向景帝提出的,也只不过是一项“个人建议”。然而处决晁错却是正式打了报告的。打报告的是一批朝中大臣,包括丞相陶青、中尉陈嘉、廷尉张欧。当时的制度,中央政府的高级官员是“三公九卿”。也就是说,打报告的分别是一个政府总理,一个公安部长,一个司法部长,三个人联名弹劾晁错,分量很重。这说明他在朝中平时就“不得人心”。为什么那么多人和晁错搞不来呢?性格是重要原因,《史记》、《汉书》都说晁错为人“峭直刻深”。峭,就是严厉;直,就是刚直;刻,就是苛刻;深,就是心狠。这可不是讨人喜欢的性格。不难想象,晁错在朝廷上一定是咄咄逼人,逮住了理就不依不饶的。

网络配图

晁错不是一个成功的政治家,也不是一个成熟的政治家。成熟的政治家起码看三步:首先,他事前一定要把来龙去脉和利害关系都想清楚了,把各种可能性都考虑周全。其次,事情发生以后,他一定得临危不惧,不能自乱阵脚。第三,对于已然发生的问题,包括种种不测,他要有足够的智慧指挥若定地逐一解决。用苏东坡的话说,就是“前知其当然,事至不惧,而徐为之图”。而且对欲行之事、所行之事“能不能为,可不可为,何时为”,都有准确判断。晁错是不折不扣的忠臣,削藩的目的绝对是力保刘姓江山,还为此气得老爹服药自尽。但正是因为他的性格缺点和政治不成熟,只管吵吵着削藩,一旦要削了,开削了,削出事了,他自己先蒙了,最终落得死在自己的政治之见上。综上,晁错死得很窝囊。“请诛晁错,以清君侧”只是吴楚起兵的借口,“亡臣子礼,大逆无道”也非晁错被杀的原因。真正原因还是削藩。

标签: 晁错

更多文章

  • 揭秘:为什么清朝皇帝会比不上明朝的皇帝?

    野史秘闻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皇帝

    明朝皇帝有许多令人诟病的地方。比如,一度时期任由太监掌权、闭关锁国导致国家止步不前等,可在面对外敌入侵的时候,明朝皇帝表现出的风格,还是挺让人钦佩的。我们常说,英勇善战的将领在战斗中要身先士卒,以示垂范。许多明朝皇帝就经常御驾亲征。网络配图明成祖朱棣,曾经5次亲自率部远征大漠,将蒙古人追赶得疲于奔命

  • 项羽不过乌江真的是无颜见江东父老?探不解之谜

    野史秘闻编辑:语文霸霸标签:项羽

    项羽不过乌江真的是无颜见江东父老?史学家通过对乌江这一片的地形研究发现了一个惊人的秘密。根据最早的记录,项羽是因为无脸面见江东父老而自杀。据《史记·项羽本纪》记载,楚汉战争中项羽被刘邦打败后,项羽带领八百人马突出重围,来到乌江江畔,这时乌江亭长劝项羽赶快渡江,以图东山再起、报仇雪恨,可是项羽却笑着说

  • 揭秘:贾探春与亲生母亲决裂的原因是什么?

    野史秘闻编辑:语文霸霸标签:贾探春

    探春上岗了,她开始行使自己的职权。我们看,李纨和宝钗几乎就是个配搭,当然,关于改革部分,薜宝钗也发表了自己的宏伟设想,但并不认真,而探春则全力以赴地上阵了,请看《红楼梦》中这段精彩的描写:刚吃茶时,只见吴新登的媳妇进来回说:“赵姨娘的兄弟赵国基昨日死了。昨日回过老太太、太太,太太说知道了,叫回姑娘来

  • 长平之战的坑用45万白骨来埋 真相却不是中反间计

    野史秘闻编辑:黑姑娘标签:长平之战,赵括

    长平之战的失败通常归咎于赵军主将赵括的无能,他只会死读兵书、纸上谈兵。正是由于赵括的冒然出击,使赵军中了秦军的埋伏,四十五万人于是全军覆没,仅剩下240个年幼的士兵回国报信。再往前推一步,赵军主将本是廉颇,他根据敌强我弱的现状,实施坚壁清野的防御策略,让秦军不得前进一步。但赵王却轻信了秦国的反间计,

  • 杨贵妃那么胖 为何还能深受皇帝喜爱?

    野史秘闻编辑:黑姑娘标签:杨贵妃

    据野史考证称:杨贵妃身高1.64米,体重138斤,也有说杨贵妃身高1.55米,体重120斤的,但杨贵妃究竟有多胖?说起杨贵妃,小编今天简单介绍下,杨贵妃是中国四大美女之一,一般指杨玉环,姿质丰艳,善歌舞,通音律,为唐代宫廷音乐家、舞蹈家。其音乐才华在历代后妃中鲜见,被后世誉为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

  • 李世民为何收了李元吉的媳妇?是因为好色?

    野史秘闻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李世民

    在大唐历史上,有三桩桃色绯闻被人们千年以来一直津津乐道。一件是唐太宗李世民收了弟(李元吉)媳妇,一件是唐高宗李治收了后妈(武媚娘),一件是唐玄宗李隆基收了儿(李瑁)媳妇。因此后人对几个朝代有一评语:脏唐臭汉宋无明。就是说大唐的宫闱之事比较开放,是人们街头巷尾主要的八卦话题。对于这三桩绯闻,大家都归结

  • 古代太监:揭秘阉人无阳是如何狎妓御女的?

    野史秘闻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太监

    太监,是刑余之人。虽然“那话儿”被割,但不少太监整日出入于佳丽如云的后宫,耳闻目睹皇帝和美女们的那些事儿,不可能没有一点性幻想。况且,有些太监自幼入宫,由于阉割不够彻底,尚能恢复一些性功能;还有一些太监阉割时是已婚之人,对房事有过体验,入宫后虽然失去了男根,但脑海残存性意识,仍然可以狎妓御女,与女人

  • 项羽乌江自刎原因竟不想让战争害死更多民众?

    野史秘闻编辑:笑红尘标签:项羽

    古代中国,由于王朝更替,江山易帜,导致连年战乱,饿殍遍野,曹操笔下的“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并非文学虚构。改朝换代如此,同室操戈亦如此。朱明叔侄的削藩靖难,也曾演出过一幕“青磷白骨,怵惊心目”的历史悲剧。网络配图前不久,笔者翻阅一本咏史诗集,在“楚汉风云”一节,对项羽不乏弹赞叹惋者,甚至虞姬和乌骓

  • 历史上袁绍为什么要杀忠心耿耿的谋臣田丰?

    野史秘闻编辑:笑红尘标签:袁绍,田丰

    田丰死得很冤枉。他死不是因为做错了什么,而是因为做事情太耿直了。田丰是袁绍的谋士,屡次为袁绍出征出谋划策,为主公消灭敌人立下大功。当将军想要出征讨伐曹孟德的时候,田丰持反对意见。理由很充分,天下局势已经慢慢平稳下来,现在发动一场战争的话,师出无名,往后要受到正义之师的围剿。网络配图再说刚刚打了一场胜

  • 宋太祖赵匡胤一夜之间暴毙的背后有什么隐情?

    野史秘闻编辑:等你回来标签:赵匡胤

    公元976年,宋代开国之君赵匡胤一夜之间猝然离世,正史中没有他患病的记载,野史中的记载又说法不一。他的死因,成了历史上一宗离奇的悬案。《湘山野录》中说,开宝九年10月,一个雪夜里,赵匡胤急召他的弟弟赵光义入宫,兄弟二人在寝宫对饮,喝完酒已经…公元976年,宋代开国之君赵匡胤一夜之间猝然离世,正史中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