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野史秘闻>诸葛亮已经得知汉朝气数已尽 为什么他还要选择复兴汉室的刘备呢

诸葛亮已经得知汉朝气数已尽 为什么他还要选择复兴汉室的刘备呢

所属分类:野史秘闻 编辑:君莫笑 访问量:3818 更新时间:2023/12/6 18:36:55

还不知道:诸葛亮为什么投靠刘备的读者,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说到诸葛亮大家都知道这个人真的是很聪明的一个人,可以说是天下第一智啊,那么汉朝在三国时期大家也知道的真的是已经完全的玩完了,作为诸葛亮这么聪明难道不知道嘛?那他为什么还要选择以复兴汉室为主旨的刘备投靠呢?下面就着这个问题跟随小编一起来揭秘看看吧!

按照传统的看法,刘备是汉室的坚决拥护者,也是继承者,在某种意义上刘备就代表了汉室,诸葛亮选择刘备就是选择汉室,但这个看法有些偏颇,没有看到诸葛亮对汉室究竟抱持着怎样的看法和态度。

对汉室的态度和看法是政治方向问题,政治方向通常取决于“一把手”,诸葛亮作为蜀汉集团的“二把手”,在政治方向上没有太多的表述,他得听刘备的,即便后来刘备死后他“开府治事”,也继承的是刘备生前确定的路线方针,没有另起炉灶。

诸葛亮对汉室的态度确实就是刘备对汉室的态度,刘备不反汉室,从形式上看他一直是忠于汉室的,即便没有所谓“刘皇叔”一说,也没有“衣带诏”事件,从他一贯的言行以及称汉中王、称帝时的做法都可以看出来,他的确以汉室的“继承人”自居,他在成都建立的政权仍称“汉”,他认为自己是汉室的延续,所以自己称帝是继位而非登基。

但是,这些都是表面现象,不能说这些是假的,是装的,但也不必把这些都完成看成是刘备、诸葛亮内心的真实写照,尊崇汉室更多的是他们的政治姿态,是给天下人看的,是一种手段。

汉末大乱,群雄并起,竞争异常激烈,在艰苦的斗争中必须选择务实的路线,说的话要顺应人心,顺应潮流,但具体行动上,又必须更清醒,诸葛亮对天下形势和汉室的看法,其实在《隆中对》中已经说得很清楚了,那里面也说“汉室可兴”,但通篇讲的都是如何夺取天下,强调了刘备如何利用“帝室之胄”的有利条件更好地发展势力。

这并没有贬低诸葛亮的意思,反而说明诸葛亮是一位务实的战略家。曹操不可立除,汉室不可复兴,这是当时有识之士们的共同看法,只有不切实际的空想家才会致力于扶持日薄西山、行将就木的刘氏王朝再起。

这样说就明白了,诸葛亮选择刘备与汉室无关,他并没有把刘备与汉室画等号,当时没有,以后也没有,他看好刘备,是因为刘备有不甘于失败的奋斗经历,是刘备能尽自己所能让他充分发挥才干的用人环境,而与能不能复兴汉室无关。

诸葛亮对汉室的看法,有两篇他写的文章可以去体察,一篇是《正义》,

一篇是《绝盟好议》。前一篇文章是刘备刚去世时写的,曹丕利用刘备之死向诸葛亮发动了一场“招降攻势”,希望蜀汉投降,诸葛亮为回答他,也为表明政治立场写了这篇文章,文中强调“谁是正统”的问题,最突出的意思的“汉贼不两立”,从内容上看似乎是力挺汉室的。

但看完后一篇文章才会明白,诸葛亮更是一个务实的人。后一篇《绝盟好议》是孙权称帝后写的,孙权称帝,蜀人不理解,认为“天无二日”,都主张与孙吴断交,同时报关羽被杀、荆州被夺的大仇,但诸葛亮深知政治和外交不是情绪的渲泄,从大局出发,孙刘联盟应该强化而不是断绝。

为了回答大家的疑问,统一思想认识,诸葛亮写下《绝盟好议》一文,阐述与孙吴断绝盟好的损害。在这篇文章中,诸葛亮写道:“孙权有称帝的野心已经很久了,我国之所以不追究他的挑衅之举,原因是要求得到他的支持,在对魏作战中形成掎角之势。如果现在公开断绝交往,孙吴必然深恨我们,我们必须把大军调往东边,先向东讨伐,才能进兵中原。”

诸葛亮说,现在有人认为孙吴满足于三足鼎立的局面,今后不会再与我们同心协力,他的愿望已经实现,不会再渡过长江。这种说法表面看有道理,其实不对,为什么呢?因为孙权心有余但力量不足,因而只能限江自保,孙权不能越过长江,就像曹魏不再渡过汉水一样,都不是力量有余而见利不取。

诸葛亮还说,如果我们的大军征讨曹魏,孙权采取上策是出兵魏国,分割他们的土地,然而做进一步打算;采取下策也会趁机掠夺魏国的人口,扩张自己的国土,炫耀自己的武力。总之,他们是不会坐而不动的。即使他们真的按兵不动,只要同我们睦邻友好,我们北伐就没有东顾之忧,曹魏黄河以南的军队就不能全调过来对付我们,我们得到的好处很大。因此,对孙权称帝的僭越之举,不能公开讨伐。

诸葛亮在这篇文章中没有太多探讨名分方面的事情,因为这是扯不清的话题,话匣子一旦打开,那就会争论起来没完没了,所以干脆他也把孙权称帝定性为僭越之举,避免大家争议不休。

诸葛亮重点回答了大家对孙吴的疑虑,也就是称帝之后他们会不会继续积极进取,与蜀汉一道对付曹魏,根据他的判断,孙吴今后还会在讨伐曹魏的大业中发挥作用。

如果说前一篇《正义》仍有宣示性作用,为的是反驳投降论,那后一篇文章就是诸葛亮外交思想的细致写照,在所谓“正统观”上,诸葛亮的主张具有实用性与灵活性,他不会为某种名义所累,这是自隆中对策以来就一贯坚持的思想。

标签: 诸葛亮刘备

更多文章

  • 康熙和康熙皇帝是同一个意思吗 其实这两个是完全不一样的

    野史秘闻编辑:君莫笑标签:康熙,清朝

    今天趣历史小编就给大家带来康熙和康熙皇帝的文章,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说到清朝小编相信很多人都知道康熙皇帝,康熙皇帝是清朝的第四位皇帝,有不少的人也是在问小编了,那么康熙和康熙皇帝是同一个人吗?康熙和康熙皇帝有什么区别呢?小编觉得应该是一样的,但是,有的人觉得不一样,网上关于这则话题的问答还是有不少

  • 瓜子作为一种小零食 清朝皇帝为什么拿它们来赏赐

    野史秘闻编辑:红楼梦魇标签:皇帝,瓜子

    还不知道:皇帝的瓜子的读者,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瓜子,在明朝末年由南美地区才传入中国,后成为了中国人人皆爱的小零食,而在清朝的时候你会发现有一种瓜子是皇帝与贵妃们用来专门打赏下人用的,这是为何呢?前几年非常流行一些清宫剧,你会发现有时候贵人们一高兴,会打赏下人一小把金色

  • 国内把豌豆叫做荷兰豆 荷兰地区的人为什么叫豌豆为中国豆

    野史秘闻编辑:红楼梦魇标签:豌豆,荷兰

    今天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准备了:豌豆和荷兰的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豌豆是不少人都很喜爱的一种食物,但却是一种外来物种,并非是中国本地原产的,后来才来到中国。而在国内,有不少人会把豌豆叫做荷兰豆,但是可能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在荷兰本地和一些欧洲国家,却把豌豆叫做中国豆,这就很有意思了,为什么同样

  • 揭秘甄姬死因之谜 曹丕为什么要赐死甄姬

    野史秘闻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曹丕,甄姬

    曹丕为什么杀甄姬?,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其实甄姬就是甄宓,名字在史书中并没有明确的记载,所以后人给的称呼就比较多,不过这里还是用甄宓来称呼她好了。其实甄宓才是曹操的第一任老婆,甄宓最早是袁熙的妻子,曹操击败袁绍以后,曹丕看上了甄宓的美貌就把他给

  • 官渡之战拉开序幕之后 袁绍为何迟迟不肯出兵

    野史秘闻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官渡之战,袁绍

    官渡之战袁绍为何不出兵,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官渡之战一共持续了一年四个月,其中大部分时间双方都是佣兵相持,等曹操发动奇袭后这场战事就结束的很快。前期袁绍率领十万精兵,战马万匹,要南下进攻许都,这才正式拉开官渡之战的序幕。但此后袁绍却迟迟不出手,

  • 诸葛亮北伐为什么总是对一个地方发动进攻 其实意图跟明显

    野史秘闻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诸葛亮,北伐

    很多人都不了解诸葛亮北伐的事情,接下来跟着趣历史小编一起欣赏。刘备死后,诸葛亮便成了蜀汉集团真正意义上的一把手,把持着蜀汉的大权。但他并不是那种利用权势谋取私利的人,相反他的后半生全都奉献给了蜀汉的北伐事业。为了蜀汉的长远发展,诸葛亮选择一次次的北伐曹魏,但是我们可以看出,虽然诸葛亮每次都是打着北伐

  • 揭秘陈圆圆去向之谜 吴三桂兵败之后她到底去了哪里

    野史秘闻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陈圆圆,吴三桂

    陈圆圆去向之谜,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陈圆圆的归宿,到底在何方?300年来有各种说法。从康熙二十年(1681)十月二十八日,昆明城陷落后,以云南总督范承勋为代表的清朝政府,对陈圆圆等吴氏家族成员进行大搜捕,而陈圆圆却不见踪影。那么,陈圆圆到底哪里

  • 清陵都被盗了孝陵为何能独善其身?除了牢固还有什么原因?

    野史秘闻编辑:晴天标签:清朝,顺治

    大家好,这里是趣历史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孝陵为何不被盗的原因,欢迎关注哦。关于顺治皇帝身后去处,民间一直都有着不少流言蜚语。其中传播最广的,当属”出家说”,即认为顺治其实并没死于天花,只是找个借口出家避世罢了。像《鹿鼎记》等小说,都采用了这一说法。“受益”于这一流言,顺治的孝陵虽为清朝关内诸帝陵之首

  • 李氏朝鲜政权是谁建立的?真的跟唐朝皇室有关系吗?

    野史秘闻编辑:晴天标签:唐朝,李世民

    今天趣历史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李氏朝鲜和李唐王朝的文章,欢迎阅读哦~李氏朝鲜是元末明初由王氏高丽权臣李成桂在朝鲜半岛建立的政权,也是朝鲜历史上最后一个统一的封建政权。明洪武二十五年,李成桂废王氏高丽自立后采取了“事大”的战略,向明王朝称臣并将拟定好的几个国号提请明太祖朱元璋定夺。最终,朱元璋一锤

  • 朱元璋是怎么一步步控制功臣的?朱元璋屠戮功臣三部曲!

    野史秘闻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明朝,蓝玉,李善长

    今天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带来朱元璋屠戮功臣三部曲!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有人问“如果给蓝玉20万兵马,并和胡惟庸、李善长一起反朱元璋,他们能成功吗”,其实这很容易回答。如果,朱元璋能够让他们合起来对付自己,那洪武就不是皇帝,而他们就不是臣了。李善长实力最强,但他犯了知识分子最大的毛病——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