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野史秘闻>道士为什么会被称为牛鼻子老道?

道士为什么会被称为牛鼻子老道?

所属分类:野史秘闻 编辑:与世无争 访问量:2296 更新时间:2024/2/16 4:44:08

道士这个词,一般而言没有什么特殊的含义,只是指一种人群,他们信奉道教,在很多人眼中,他们就是一身道袍,手里一根拂尘,头发束在头顶,已经成了很多人的固定印象了。不过,道士还会被人们称作是“牛鼻子老道”,这个听起来就有点贬义了,似乎是在对他们进行吐槽,有一点瞧不起的意思。究竟牛鼻子老道是什么含义,为什么要说他们是牛鼻子呢?

世间小说,呼道士则为牛鼻子,和尚则为秃驴。佛教之秃驴,是笑话和尚们的没有头发。但是呼道士为牛鼻子,很多人都说不出个一二三了。有的说是因为道士的脾气比较牛,死犟,所以叫牛鼻子。果然是这样的么?

贫道夜读《海琼白真人语录·武夷升座》,其中有一段云:“所以昔毗陵薛真人禅宗了徹大事,然后被杏林真人穿却鼻孔,所谓千虚不博一实。”这里提到薛道光祖师被杏林真人“穿却鼻孔”,这个应该是后世牛鼻子老道之滥觞也。

为“穿却鼻孔”?

道教修炼,以伏气为主。施肩吾云:“气是延年药,心为使气神。能为神气主,便是得仙人。”现在科学把世界一切分为三个,即物质、能量、信息。物质是精、能量是气、信息是神。道教修炼在于积蓄能量和物质,以延长寿命。人好比是一台电脑,身体是硬件,灵魂和记忆则是硬盘上的信息,如果硬盘或者是主机坏了,那么信息自然就无从依附。是以修行之人,务必坚固肉体,才能长生不死。《黄庭经》云:“神仙道士非有奇,积精累气以成真。”

然而世人多逐于外物,而不能宝精爱气,固此身形。神逐于外,气耗于内。是以修道之要,又须以养神为主。佛教将人的心神比喻为猿马,意思是难于调伏也。是以《金刚经》都在讲“如何降服其心?”修行人静坐之人,心神外驰,妄念千般,难以入静。不能入静,如何能有静极而动,一阳来复之气象?若以念止念,则是又添一层烦恼矣!是以太上教人以调息之法,心息相依,息调则心亦调,息平则心亦平。

《玄肤论》云:“盖呼吸者,吾人立命之本也。一息之间,气绝不至,则气绝而死矣!呼则气闢,阳之舒也;吸则气阖,阴之敛也。一呼一吸,名曰一息。诊家以之侯气,良有旨也。庄子曰:众人之息以喉,真人之息以踵。以踵者,谓深入于穴也。众人之息,非不以踵也,但神有存有纵,其出入焉而不自觉,若以喉耳。真人则神依于息,而深入于本穴之中,绵绵若存,无少间断,故得专气致柔,抱一无离,虚极静笃而能观其复也。所谓依者,又非逐于息而依之也,有勿忘勿助之意焉。故神依于息则凝,神凝则气亦凝;神依于息则和,神和则气亦和,相须之道也。凝神之法,自调息始,调息者,依息之谓也。”

《玄肤论》认为道士调息,能够调息则能够凝神,神凝则息自调,所以调息凝神,是一个相互作用的过程。陆西星真人云:“神依于息则凝,神凝则气亦凝;神依于息则和,神和则气亦和,相须之道也。凝神之法,自调息始。”可以看出,调息是道教内丹修炼的起手功夫。

所以笔者认为,道士所谓被称呼为牛鼻子,应该是和道教的修行方法,多主张从炼气开始着手有关,因为鼻子是气息出入之门户。人通过穿牛鼻子来牵制牛,道士通过管住自己的呼吸,而进于道。此中大有深意,不可作笑话看也。

最初大家认为:道士因为头上发髻的形状如牛鼻故被贬称为牛鼻子老道。那个发型叫“牛鼻子抓髻”。同理:和尚光头被贬称为“秃驴”。“牛鼻子”是对道士的戏称,或者也可以算作蔑称、俗称。元明清学作品中多有用“牛鼻子”指称道士的用法,近现代武侠小说也不乏“牛鼻子道士”的说法。这就难怪我们在阅读金庸小说时,总是发现有人称呼道士为“牛鼻子”、“牛鼻子道士”。

为什么称呼道士为“牛鼻子”,一般有几种说法:一种是和道教的修行方法有关,因为道教主张从炼气开始,而人的鼻子是管着出气和吸气的,道士通过鼻子管住自己的气,通过牛鼻子来牵住牛,所以也就延伸下来这个牛鼻子老道了。

再有一种是牛鼻是两个孔,象征着太极的两仪,即太极八卦的图的两个圆形孔,道士的头发古代是盘成8字形,有点象牛鼻子,用一云簪管住,故人们亲切的称牛鼻子老道,实为赞美之意,因为只有道行高深之人才能称老道。

还有一种是道教尊为鼻祖的老子,据说坐骑是一头青牛,后来用青牛指代老子,牛鼻子指代道士。老子骑青牛西出函谷关,遇关令尹喜,作《道德经》五千言,是非常著名的道教传说。由此,老子也被称作青牛师、青牛翁。历史上还有一位名叫封君达的道士,也慕老子风范,常乘青牛,号称“青牛道士”。这些都为道士被称作“牛鼻子”做好了铺垫。

今人多不知道“牛鼻子”是道士戏称、俗称,倒是在古代小说戏剧和仿古较多的武侠小说中可以看到一些。这点小知识犹如将灭灯火,将逝流泉,快到了需要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加以保护的地步了。

标签: 历史趣事

更多文章

  • 中秋节除了月饼还有哪些传统美食?盘点中秋的各项习俗

    野史秘闻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趣事

    还有三天就要迎来中秋节了,相信大家对中秋小长假已期盼已久,不知道大家准备怎么过这三天假期呢?虽然现代人跟古代人过中秋的方式已经完全不同,但吃月饼这个习惯一直保持到了今天,看来还是吃的东西比较容易传承,不过中秋节除了吃月饼,难道就没有别的传统美食了么?其实还是有的,而且根据各地习俗的不同,美食上也存在

  • 猪蹄为什么叫万三蹄?

    野史秘闻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趣事

    猪蹄对于人们来说,其实是一种比较好的食物,因为猪蹄上面含有非常多的营养成分,尽管听起来不好听,但猪蹄却是一种非常好的食物。不过,历史上猪蹄曾经还有一个名字,叫做“万三蹄”。“万三”是一个人名,就是明朝初期的首富沈万三,而万三蹄这个名字也是沈万三取的。沈

  • 五谷丰登是哪五谷?五谷都有什么?

    野史秘闻编辑:胖次标签:历史趣事

    五谷丰登是我们非常熟悉的一个成语,意思是粮食有好的收成。不过你知道这里说的“五谷”指的是哪五谷吗?实际上五谷在古代还不止一个说法,一般被认为是稻、黍、稷、麦、菽,另一种则是把稻换成了麻,因为早期稻主要产自南方,北方种稻很少。可以说五谷孕育出了人类文明,我们跟五谷在这千年时间内

  • 张清安是何方神圣?在四川自立为王,还册封蒋介石为威武王

    野史秘闻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趣事

    纵观我国上下5000年历史,不难发现我们国家的每个封建王朝多少都会爆发大规模的农民起义,而农民起义大多数都声势浩大。比如说陈胜吴广起义,后来取而代之的项羽,到了清朝还有太平天国等等。这些农民起义的目的就是为了推翻残酷的封建王朝。但是,你可能不知道,上世纪80年代,在太平盛世下的新中国,竟然还有人称帝

  • 古代通缉令上的画像画的准吗?如果抓错人怎么办?

    野史秘闻编辑:晴天标签:历史趣事

    古时候没有相片,所以想要寻人、或者抓捕罪犯只能通过画像把人的相貌给大致描绘出来。不过通过画画的方式难免会出现偏差,不能保证画像和要找的人完全一样,那古人通过画像抓捕罪犯的成功率到底高不高呢?如果抓错人了怎么办?实际上,通过这种方式难免会出现抓错人的情况,但此举主要还是靠熟悉罪犯的人,以举报的形式进行

  • 古人喜不喜欢嗑瓜子?嗑瓜子有着怎样的历史

    野史秘闻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趣事

    网传只有中国人有嗑瓜子的习惯,当然这个说法不清楚是不是一定准确,但大部分国人对嗑瓜子这项技能的确都非常熟练。实际上中国古代就已经有人开始尝试嗑瓜子,嗑瓜子这件事可以从宋朝开始说起。我们平时吃的瓜子多为葵瓜子、西瓜子还有南瓜子,在古代最先登场的则是西瓜子,这也是因为西瓜并非是本土水果,而是从国外传来的

  • 古人为什么喜欢睡瓷枕?瓷枕有什么好处?

    野史秘闻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趣事

    很多人不理解,古人为什么会睡硬硬的瓷枕,这要是给现代人用肯定受不了。瓷枕最早出现在隋朝,到了唐朝瓷枕就已经变的十分流行了,而宋朝开发出了各种各样器形的瓷枕,还把瓷枕变成了一种装饰品。图画、诗句都可以用刻、划、剔、印等技术呈现在瓷枕上,极具观赏性。那睡瓷枕到底有什么好处呢?实际上好处还是有的,只是现代

  • 龙袍为什么要有一条龙在衣襟里面?为何要藏起来?

    野史秘闻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趣事

    龙袍作为古代皇帝身份的一种象征,上面当然会绣有几条龙,至于数量的多少,不同时期的龙袍上龙的数量其实是不固定的,而大多数还是九条龙。不过,九条龙的龙袍上,外面有八条龙是很好找的,但是还有一条不在外面,而是绣在衣襟里面,这是为何?这最后一条龙为什么还要藏起来,这种做法是有什么讲究吗?古代人勾心斗角打打杀

  • 贡多奇为什么叫贡亲王

    野史秘闻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趣事

    最近小编在做一些贡亲王的故事的时候发现了一件事情,这件事情十分有趣,话说那就是这个贡多奇好像有一个很特别的外号,好像叫什么贡亲王,那么有的人要问了,这到底是为什么呢?为什么会有这么个梗?下面我们一起来分析揭秘看看吧!首先我们要理解这个亲王是什么意思,在历史上亲王其实就是指的仅次于皇帝的爵位,亲王的历

  • 恭亲王奕欣为什么叫鬼子六?

    野史秘闻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趣事

    说到鬼子六其实还是有很多故事可言的,为何这么说大家也懂的,毕竟这个叫法都非常的奇特,鬼子六其实在恭亲王时期也没有这种说法啊,那么为什么这个恭亲王奕欣为什么会被称为是鬼子六呢?这个问题也好解决了,下面我们一起来分析揭秘看看具体的情况!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恭亲王,名叫爱新觉罗-奕訢。他是道光皇帝的第六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