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野史秘闻>各种环江西带现象,环江西各种圈是什么?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

各种环江西带现象,环江西各种圈是什么?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

所属分类:野史秘闻 编辑:人生初见 访问量:1391 更新时间:2024/3/5 14:05:14

说到江西不得不说还是挺有意思的地方,小编就非常喜欢这个地方,小编依稀记得江西有庐山,有滕王阁,还有这个婺源,反正很多很多了,但是江西在小编的印象中最近几年不是非常的上镜,而且网络上现在充斥着大量的这个各种环江西带,各种环江西圈的现象,那么这个环江西又到底是什么意思呢?又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下面我们一起来分析揭秘看看吧!

环江西现象是什么?

环江西现象就是:在江西周围的地区,都在迅速的发展,什么铁路啊,什么大学啊,什么5G,什么这个机场啊,什么GDP啊,反正就是各种江西以外的地区都发展的不要不要的,围绕着江西声音很大,但是这些发展唯独不见江西的身影,小编的理解就是围绕江西的一圈都在发展,但是唯独江西没有发展,而且延伸到各个领域了,所以这个现象就形成了一个圈,把江西环绕起来了,所以就有这个环江西的说法了。

为什么会出现环江西现象?

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样一个情况呢?有的人说是江西太佛系了,不争,也有的人说了,是历史原因,下面我们跟谁一篇文章来研究研究。

在外省人心中,江西确实很透明,以至于连形成刻板印象的机会都没有。江西方言是什么?江西菜长啥样?江西有哪些高校?你也许一个都答不上来。

而它的邻居们,似乎一个个都比它混得更好,东边的浙江、福建,南边的广东这些沿海大省就不说了,同属于中部省份的湖北是九省通衢,就连它西边的湖南凭借着芒果台撑腰,也能维持一定的人气。

江西的存在感为什么这么低?默默无闻的小透明或许什么时候也能带上一点主角光环吗?

“四不像”的江西

尽管外人对江西没有形成什么印象,但江西人自己,可能会对自己省份内部的差异感到惊讶。江西文化十分多元,“多元”可以指什么都有,也可以指“四不像”。

江西历史上的管理范围曾经不断变动,今天的江西辖区其实在明代才基本形成。这里面,既有被瓜分走的土地,如唐朝时还属于江西的湖北东部、湖南南部和东部;也有别人家的孩子,如元代还属于江浙的饶州、信州,以及1949年以后才从安徽划过来的婺源[1]。

在几次北人南迁的浪潮中,江西也吸纳了无数北方人口,比如说安史之乱之际,仅江南西道就接受了占全国总户数的3%的移民。而明清时期的战争又使得闽西、粤东的客家人大批迁入赣南[2]。

在这些行政区划变动和人口流动的影响之下,赣文化深受巴蜀、湘楚、徽州、吴越、客家文化的影响,最明显的就是方言。

学者将中国主要汉语方言分为九大种,江西一省就占了六种:赣语、客家话、江淮官话和西南官话、吴语、徽语、闵语,完全可以说是中国方言最多的省份之一。

虽然赣语面积和人口占到全省的三分之二,但婺源等与安徽相连的地方说徽语;上饶等与浙江相邻的地方说吴语;赣北的九江市等则说江淮官话;赣南地区则大部分说客家话,与闽西、粤北连成片[3]/ 中国语言地图集 第2版 汉语方言卷

多而散的方言格局使得江西人彼此之间的交流都成问题,更别说要在外人心中形成统一的“江西话”认知了。在靠方言挣存在感这方面,江西注定不敌西南和东北。

在饮食方面,”江西菜“也无法为江西撑起门面。外人能想到的,好像只有瓦罐汤,而事实上,瓦罐汤只在江西的南昌地区流行,其他江西人民并不卖账。

无论是八大菜系还是十大菜系、十二大菜系,发明时间都比较晚,可就算人为的菜系发明时间晚,江西菜依然不能在这些菜系排名中拥有姓名。

这也许是因为,江西内部的饮食习惯是一锅大杂烩:赣西北受武汉的影响,九江至今还保留“过早”传统;西边的萍乡在饮食的重辣则与湖南相似;粤菜、闽菜的独特手法也保留在赣南的客家人生活中[4]。难怪人们依然言辣必川湘,嗜甜要江浙,尝鲜走闽粤,你却很难看到“江西菜”的影子。

文化的”多元“让江西丢失了自己的身份标签,而省会南昌的弱势又进一步稀释了它的存在感。

人家石家庄、郑州虽然经济虽然不咋样,但好歹座落在交通要道上,重复的“石家庄站”“郑州站”广播宣告着它们作为省会的地位。

而南昌呢?1957年京广铁路通车时,它不幸被绕道,这一错过就是近40年。一直到1996年京九铁路建成以前,南昌作为一个省会,进京还要绕道长沙/合肥/杭州。

江西的尴尬还在于,它几乎没有全国知名的高校。江西,一直到今天都没有实现985的零突破,211也只有南昌大学一所;而在不少企业主中口碑不错的江西财经大学,连211都不是。

也许这些,都让人们察觉不到江西的存在。

江西过去有多强

但江西人如果稍微了解自己省份的过去,可能会感到命运的不公平(如果没有特殊标注,以下讨论的“江西”区域,都与今天的“江西”区域大致等同)。

很多也许没有意识到,从小到大的语文课本和历史课本中,江西文化名人出现的频率有多高。陶渊明欧阳修王安石曾巩周敦颐、黄庭坚、晏几道、文天祥、姜夔……

据词学家唐圭璋教授考订,两宋时期江南文化超过北方,而江西有词人153名,占全国的17.6%,仅次于浙江(注:在此统计中“省属从旧制”)[5]。

与今天高校稀缺形成巨大反差的是,古代江西曾是全国的“高校”中心。早在唐代,以江西为中心的书院集结区就已经初显。到宋代,江西更是独占鳌头,宋代的720所书院中,江西就占了224所[6]。

发达的书院让江西的读书人如鱼得水,在科举场上震惊全国。明朝建文二年(1400年)庚辰科,殿试前三全是江西吉安府人,前六江西占了五名;永乐二年(1404年)甲申科,吉安府直接包揽了殿试前七,殿试几乎变成了江西省的乡试[7]。

整个明朝科举共产生了90名状元(不包括武状元),江西就占了19名,占到20%[7]。而在三鼎甲人数上,江西以55名的数量占据21%,傲居榜首[8]。

江西的吉安府尤其成绩傲人,整个明朝它产生的进士就超过八百人,占全省的30%以上[9]。明英宗之后,朝廷对翰林要求必须是进士,而吉安出的翰林也特别多,他们与其他的江西籍官僚一起,构成了朝廷上的“江西帮”。

江西的存在感不止于文人和士官,它繁荣的经济让全国都缺它不可。

人口多寡是衡量古代社会经济发展程度的重要参考系,而一个地区设县多少与它的人口数量直接相关。北宋崇宁元年(1102年)的各府州军户口表显示,江西所辖县数超过湖南、湖北,而户、口总数超过两湖总和[10]。从唐元和年间至南宋四百多年间,江西的户口数量均占全国总数的近10%或以上[11]。

劳动人民改进耕作技术、勤加垦荒,使得江西在两宋时期就成为了国家的粮食基地。这种地位一直延续到明清。明朝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朝廷在江西征米2585256石,在全国排第二;弘治十五年(1502年)向江西征米2559706,在全国排第一[12]。

清代江西的大部分剩余粮食还向江浙闽粤四省输出,形成“广东之米取给于广西、江西、湖广,而江、浙之米皆取给于江西、湖广”的江西重度依赖型格局[13]。

农业经济的繁荣带来了商品经济的发展,被称为”江右商帮“的赣商在明清时期人数众多、经营业广、渗透力强。那时候的江西人[14],在外地人面前报出自己的家乡时,从来不要担心对方迷茫的目光,他们就像今天的北上广人民一样,财大气粗。

江西为什么走向了衰落

古代江西的繁荣得益于它得天独厚的交通优势,不幸的是,到了近代这却成了它衰落的缘由。

古代交通主要依赖河道漕运。赣江作为中国南北运输内河的“黄金水道“,西经湘江联系云贵川,东达江浙,南下广州,北跨湖广、辐射中原,使得江西成为贯通南北,连接东西的重要交通枢纽。

明清时期,由于海禁政策,广州成为与西方进行贸易的唯一港口,北京-大运河-扬州-长江-鄱阳湖-赣江-大庾岭-珠江-广州这条沟通南北的最短距离交通线也因此备受瞩目,同西方贸易的大部分进出口商品都经过该交通线运输。

这一切,因为鸦片战争的到来而改变。战败以后上海、宁波、福州、厦门、广州都被打开,上海进出口商品量在短时间内就超过了广州。

赣江、大庾岭商道在上海的得势中走向了衰落,江西经济也跟着急剧衰退。广州作为唯一通商港口期间(1757-1842年),赣州年平均关税收入102701.84银两,商品流通量达到500万两以上,五口通商以后的同治年间至清末关税便迅速下降到了22295.748银两[15]。

江西的悲剧没有停在这里。交通要道丧失的同时,江西还成为了太平天国与湘军的拉锯之地。据估算,在这场中国历史上死伤最为惨痛的内战中,江西损失了1172万人口,占战前人口的48.3%[16]。

当然,浙江、安徽、江苏死伤也极为惨重,但这些省份能够在战后得到恢复与发展,江西却迟迟不能从阴影中走出。

19世纪60年代的清朝,一边控制着国内的太平天国,一边在对外的屡战屡败中开始了洋务运动,而此时的江西,却出现了太平天国战争结束、科举恢复以后罕见的科举高潮,科举中生员人数增长迅速。

战前江西的生员占全国人数的5.4%,排第9位,战后生员占6.8%,上升到了第3位。据学者估算,江西出钱购买监生资格的人数也占到了全国的10.84%,是除直隶以外的第一[17]。

对传统科举体制的迷恋让江西在新式教育上举步维艰。戊戌变法期各省兴办新式学堂,江西护理巡抚翁曾桂想过开设“算学堂”,却无奈江西知识分子依然把西学“目为不急之务”,“鼓励多方”后依然很少有人愿意入学,结果学堂没办成,翁曾桂只能感叹:“江西守旧人多,开化难于他省矣”[18]。

新式教育的落后直接导致了江西在发展近代工商业时人才缺乏。以瓷器为例,景德镇作为瓷都本来有大批技术精良的瓷工,但是清末“老匠良工散之殆尽……新匠不惟技术远逊前人”,在1906年的南京工业品展览会上,来自湖南醴陵瓷业公司的产品一举打败了景德镇的王牌[18]。

江西的工业化进程远远落后于与全国。洋务派在1861到1895创办了大小军事工业21个,然而江西到清朝灭亡一个也没有,20多个民用企业也没有一家在江西。一直到1898年,江西才有了自己的子弹厂和萍乡煤矿两家企业[19]。

王勃在滕王阁洋洋洒洒地写下赞歌时,他也许没有想到“襟三江而带五湖”的江西后来成为了一个落寞的内陆省份,甚至要依靠“没有存在感”之名来为自己增加存在感。

标签: 历史趣事

更多文章

  • 孝庄对董鄂妃鞭尸是真的吗?

    野史秘闻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趣事

    最近看到有人说这个孝庄对董鄂妃好像有非常非常恐怖的故事发生了,那就是这个孝庄竟然对董鄂妃鞭尸了,这个事情就显得十分的尴尬了,那么有的人要问了,这婆媳俩这么会闹得如此地步呢?这个鞭尸的说法到底对不对呢?这个问题也还是非常有意思的,事情的真假,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分析揭秘看看吧,感兴趣的一定别错过了哟!顺治

  • 倒立喝水水会到胃里面去吗?

    野史秘闻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趣事

    最近很多人都在问一件事情,那就是这个倒立喝水的事情,这个事情看起来比较的尴尬,但是还是值得讨论讨论的,那么这个倒立喝水到底会怎么样呢?水能不能喝到胃里面去呢?还有这个倒立喝水,水能喝进去吗?下面我们就着这个问题一起来分析揭秘看看吧!首先可以肯定的是,不管是倒立喝水,还是侧着喝水,还是躺着喝水,还是怎

  • 古代皇帝无耻的取暖方法是怎么样的

    野史秘闻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趣事

    最近很多人都在说这个古代的皇帝还真的是太有意思了,为什么这么说其实原因很简单的,那就是他们为了所谓的皇权,享受了不知道多少能享受的东西,今天就给大家来说说这个古代皇帝最无耻的取暖方法吧,那么到底是什么呢?其实真相非常残忍哦!古代皇帝无耻的取暖方法其实就是拿宫女的身体来取暖,看到这小编真的无语了,古代

  • 汉朝公主怎么被匈奴玩的?

    野史秘闻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趣事

    最近很多人都在说一个问题,那就是这个汉朝和亲的公主都是怎么被这个匈奴人玩的,这个问题其实也比较好解决的,分析下当时匈奴人的习俗就知道了,这个问题非常残忍,但是也是值得一说的,毕竟和亲这件事情真的就不用在发生了,真的是才残忍了。下面我们继续来分析看看吧!汉朝公主怎么被匈奴玩的这个问题我们得先搞清楚这个

  • 古代有谁娶了母亲还生儿子的?

    野史秘闻编辑:胖次标签:历史趣事

    最近很多人都在说了,这个古代有没有谁趣了自己的母亲还生了后代,其实这个说法非常非常尴尬的,也非常非常变态的,是完全没有这个道德伦理的,那么有的人要问了,这样的事情在历史上真的有发生嘛?其实这个说法还真的是有的哦,在历史好像也是真实存在的哦,更多的我们也不说了,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奇葩的事情吧!古代

  • 司马懿的隐忍哲学是什么

    野史秘闻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趣事

    最近很多人都在说这个司马懿的隐忍哲学问题,很多人对这个司马懿的隐忍哲学问题还不是非常了解,下面我们可以一起来分析看看,话说也有人问了,这个司马懿的隐忍哲学在现实中是否真的有用呢?下面我们一起来分析揭秘看看吧!感兴趣的可以一起来学习下!司马懿的隐忍哲学其实就是不去硬碰硬,从他的三次装病,怎么对待曹魏三

  • 曹睿一生无子秘密

    野史秘闻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趣事

    说到这个曹叡不知道大家怎么理解这个人的,还是非常有意思的一个人了,话说他和司马懿斗应该是没斗过,也不能说没斗过,只能说寿命没有司马懿长,最后天下还是司马家的,所以还是非常有意思的,今天给大家来说这个曹睿另外一件事情,那就是这个曹睿好像一生都没有子了,那么这到底是为什么呢?下面我们一起来分析揭秘看看到

  • 三国寿命排行榜

    野史秘闻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趣事

    大家如果要说司马懿的话,不知道大家怎么看这个人的,小编反正对司马懿的第一印象就是这个人的寿命也太长了吧,真的是熬死了大魏三代啊,所以关于长寿这件事情,司马懿是真的挺在行的,那么又有人问了,这个三国时期的人物是不是都是这么长寿命呢?这个三国时期的人物寿命排行榜有没有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分析看看这个三国

  • 水镜先生的阴谋是什么

    野史秘闻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趣事

    说到这个三国历史的走向问题也还是非常值得一说的,很多人说这个三国最后成了司马家的天下这背后也是非常有阴谋的,这其中说得最多的就是这个水镜先生,很多人说水镜先生就是这个司马家的人,而且水镜先生的阴谋就是借助司马家然后定三国天下,那么这个说法到底对不对呢?下面我们一起来分析看看吧!司马徽,字德操,别名水

  • 司马懿的十句经典话是什么

    野史秘闻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趣事

    最近很多人对司马懿非常感兴趣,有的人现在也把司马懿当偶像了,诸葛亮已经过时了,所以还是非常有意思的,既然是偶像,那也一定是有座右铭的,那么这个司马懿又说过哪些比较经典的名言呢?还有这个司马懿说过最经典的话又是什么呢?下面我们一起来分析揭秘看看吧!版本一:1、智者务其实,愚者争虚名!这是曹丕继承曹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