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野史秘闻>桂林米粉是何时发明的?桂林米粉由来介绍

桂林米粉是何时发明的?桂林米粉由来介绍

所属分类:野史秘闻 编辑:胖次 访问量:713 更新时间:2024/1/19 13:39:43

桂林米粉是广西地区历史悠久的传统小吃,基本上去过桂林的朋友都会对当地的米粉记忆犹新。桂林的粉俗称切粉,韧性十足,细滑爽口,配上秘制的卤水卤菜让人吃后回味无穷。而且桂林米粉种类繁多,带或者不带汤的都有,基本上能满足各类人群的胃口。不过关于桂林米粉的来历恐怕多数朋友都是不清楚的,那这次就为大家简单介绍下桂林米粉的由来,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吧。

一提起桂林大家的脑海中肯定会涌现出一句俗语“桂林山水甲天下”,众所周知,桂林的自然美景是天下闻名的。其实,除了优美的自然风光,桂林的米粉也是它能够吸引到众多游客的一大原因。桂林米粉不仅口感嫩滑爽口,各种口味类型应有尽有,而且拥有着悠久的历史传承。

那么,桂林米粉的起源在什么时候,又是由谁发明的呢?

这其中还是有一个传说可以追溯的,就是在两千多年前的秦始皇时期。当时,秦始皇发动大军攻打百越地区,因此,要在桂林以北的区域修筑灵渠,达到一定的抵御外敌、方便交通的作用。但是,由于当时的秦兵大多都是北方人,从小就是以面食作为主食,他们更加喜欢刀削面、拉面之类的。忽然间,到了南方,主食变成了大米,许多的将士都没有办法适应。

不能好好吃饭,也就没有力气高效率的修筑灵渠了。这个时候,还是当时负责修建灵渠的官员监御史:史禄,他想出了一个解决的办法。据传他是越人,史料记载:“秦始皇遂使监禄凿灵渠运粮,以使深入百越。”他要求随军的伙夫,把大米泡胀,磨浆蒸熟之后,再加入一些必须的调味品,这样就做成了类似面条的米粉供给给士兵们食用。

秦兵吃了之后都非的喜欢,由此,桂林米粉也就诞生了。

那么,这个所谓的传说到底有没有可信度呢,发明者到底是真是假呢?其实,综合来看,这个传说应该是半真半假的。

虚构的成分在哪里呢?

因为,中国是在东汉的时候,才出现了最早的小麦面条,这比秦始皇时期晚了三百多年。而且,最开始面条的做法也很粗糙,根本不会出现拉面这种细致的加工手法。拉面或者刀削面可能是在朝的时候,或者更晚的明朝时期才出现的。

所以说,当时的秦兵喜欢吃刀削面和拉面,这应该是不可能的。当时,盛行的还是青铜器,加工制作还是很粗糙的,因此,秦朝的时候可能不会出现面粉这种东西。当时的人们应该只是,简单的把小麦煮熟食用。

那么,桂林米粉跟史禄有没有关系呢?

根据考古专家的发现,桂林米粉比小麦面条出现的更早,所以,米粉还是有可能跟史禄有关的。我们中国目前发现的最早的面条,是青海喇家遗址出现的一碗面条。经过考古专家的研究发现,这个面条是经过黄米或者小米碾制出来的。

但是,因为当时还没有出现圆形的转盘石磨,所以,需要用擀面杖将其一粒一粒的进行碾压。特别费工费力,所以,只有当时的官员能够食用,这种面条也就因此没有广泛的普及开。大概在秦始皇统一六国的战国时期,这个时期的中国才开始出现了转盘石磨。

有了这个基本的制作工具,面粉和米粉才有了真正的可以被推广的基础。

然而,中国人吃上米粉和面粉可能比这个时期还要晚几百年时间。因为,石磨的发明,最初的时候,并不是用来制作面条的。大概在战国晚期出现的石磨,它主要是用来磨豆浆和米浆的。磨出来的豆浆和米浆用来制作一种叫做“浆水”的古代饮品,它的味道和现在的米汤差不多。

所以,石磨最初跟面粉是没有多大关系的,只是后来,随着浆水的出现和食用,人们对它又进行了一个简单的加工。随着制作流程的完善,又经过了几百年的时间,不断的尝试和探索,才有了之后我们食用的面粉。

综合这些历史的证据和之前的传说,我们已经可以大致的推测出桂林米粉的起源:

应该是,秦朝修缮灵渠的士兵,把当时的浆水做为了一种日常的饮料,然后,在转盘石磨加工的过程中,由于高温的影响,受热的浆水变成了粉皮。于是,当时负责的官员就急中生智,让厨师对粉皮进行一些加工,这样米粉就真正的诞生了。

由于,当时秦军粮食转运的枢纽在桂林,米粉也就在桂林大量的生产,这样桂林也就成为了米粉的发源地。由此看来,桂林米粉可能不仅仅是面条的一种仿制品,还很有可能是面条的“老祖宗”。也可能是由于米粉的发展,才出现了后来的面条。

桂林米粉到了清代和民国年间,可谓发展到了鼎盛时期。清朝时,桂林轩荣斋的炒粉、会仙斋的卤粉、易荣斋的汤粉,各有绝活,吸引了无数的回头客。三斋之间不是以拆对方的台而后快,而是互相勉励,各出奇招。因此,“三斋打擂”的典故,至今仍令入津律乐道。

我们中国有着五千多年的历史传承,吃穿住行都是化的象征。在桂林米粉文化艺术馆里见到这样一段话:“桂林米粉,是世界快餐业的鼻祖;桂林米粉,是中国食文化的代表;桂林米粉,是烹调艺术的经典;桂林米粉,是民族融合的见证。”

所以,我们在平时的生活中应该学会观察、留心学习,这样我们才能够不断进步。相信下次你再去桂林,一定会品尝一下当地的米粉,了解到它的历史。

标签: 历史趣事

更多文章

  • 四川省什么姓氏的人最多?四川九大姓氏排名

    野史秘闻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趣事

    北宋年间,朝廷将四川盆地一带合称为“川峡四路”,还设置了四川巡抚、四川制置使等官职,“四川”的叫法便由此得来。三国时期,四川成都是蜀国的都城,刘备便在此安家,蜀地山川叠峦,易防不易攻,所以便形成了十分独特的战略位置。如今四川已经发展成为一个大省,根据2

  • 古代冰窖是什么样的?

    野史秘闻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趣事

    夏天的时候,室外温度太高,人们总是希望能够凉快一些,毕竟太热了容易中暑,现代有冰箱空调,夏天也能有冰块降温,但是古代的夏天怎么办?春秋战国时期就有“冰鉴”,但那只是贵族才能使用的起的,寻常人又会怎么办?古代会把冬天的冰块存起来,那古代的冰窖又是什么样的,竟然能够将冬天的冰块一

  • 刘亦菲版花木兰妆被吐槽太丑?历史上北朝女性是如何化妆的?

    野史秘闻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趣事

    刘亦菲版花木兰的预告片上线以后,被网友们吐槽最多的一点恐怕就是花木兰的这个妆容了。从现代人的审美来说肯定算不上美观,不过花木兰毕竟是古代人,生活在千年以前的北朝时期,那当时北朝的女性们是不是这样化妆的呢?其实从最近热播的《长安十二时辰》就能了解一二,这部剧里面女性的妆容就和花木兰很像,还原度算是比较

  • 猿猴诉讼案的经过是怎样的?达尔文的进化论竟然被告了

    野史秘闻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趣事

    说起达尔文的最著名的著作,相信大家第一反应就是《物种起源》了,在这本巨著中提到的“进化论”彻底的推翻了“神创论”,完成了人类认识自然界的一次重大飞跃。然让人没想到的是,在《物种起源》问世66年以后,达尔文本人都过世了43年,在当时号称世界最发达国家美国

  • 俄罗斯鼓励中俄通婚,为什么有的中国小伙不愿意迎娶?

    野史秘闻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趣事

    说到俄罗斯我们今天不谈论其他的,我们谈点人生大事,对的就是中俄通婚的故事,话说俄罗斯是非常的赞同中俄通婚的,为什么呢?因为俄罗斯的女性要比男性多1000万,而中国的男性又要比中国的女性多2000万,这样中国的男性娶不上媳妇,而俄罗斯的女性嫁不出去,刚好我们中俄友好,所以来个中俄通婚简直不要美滋滋啊,

  • 化妆并非女性专利,明朝这些士大夫们也会化妆

    野史秘闻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趣事

    现代化妆品已经不是女性的专属用品了,因为有很多男性也会化妆,而且会化妆的男生是越来越多。其实无论男女都有爱美之心,而且化妆也不一定就要浓妆艳抹,多数都是为了能让自己看起来更精神,状态更好一些。其实男性化妆在古代就有先例,并非现代男性才开始用化妆品。这次就以明朝为背景,为大家简单介绍下当时的士大夫们,

  • 古代考生金榜题名后,他们的录取通知书是什么样子的?

    野史秘闻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趣事

    最近陆陆续续很多高考考生已经收到他们的录取通知书了,如今高校的录取通知书也是各有心意,毕竟这对于每一位考生来说或许都是一生中最难忘的时刻之一。不过现代因为交通发达,无论考生住哪都能用快递把通知书送到家里。在古代就没这么方便了,那些中了科举的考生他们有没有录取通知书呢?这次就为大家介绍下古代是怎样通知

  • 五雷轰顶是哪五雷?和五行有什么关系?

    野史秘闻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趣事

    影视剧或者小说漫画里面经常有这样的情节,一个人在发誓的时候,说自己如果违背誓言就会天打五雷轰,或者五雷轰顶,然后就会有一道雷下来直接打中这个人,谎言不攻自破。不过,这些词说起来很容易,你知道五雷到底是什么吗?为什么会有五雷轰顶这种说法,如果真的有五雷降下来,又会怎么样?五雷和五行有何关系?&ldqu

  • 长安十二时辰出现了几首李白的诗?长安十二时辰曲目介绍

    野史秘闻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趣事

    《长安十二时辰》片子制作方高度还原了马伯庸描写的盛唐长安景象,繁华、开放、热闹的长安街市景象,令人惊呼真是电影质感。尤其令人惊讶的是,该剧的音乐也做得十分用心,所有音乐的歌词,居然都是诗仙李白的原作!目前剧集共出现了5首音乐,片尾曲是《清平乐·禁庭春昼》,4首插曲分别是《忆秦娥·萧声咽》《短歌行》《

  • 古代人夏天喝什么?肥宅快乐水比现代更多

    野史秘闻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趣事

    每次一到夏天,瘫倒在空调下面,不想出门,就成了很多人的日常,尤其是当外面是接近四十度的高温天气时,更是让人不能忍受。这时候如果来上一杯肥宅快乐水,相信不会有人愿意出门的。而很多人不了解的是,古代的夏天也会很热,但那个时候有没有空调,没有肥宅快乐水,他们又是如何度过的呢?古代人的夏天喝什么?全国多地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