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野史秘闻>袁绍霸业破灭之战是哪一战?并不是官渡之战

袁绍霸业破灭之战是哪一战?并不是官渡之战

所属分类:野史秘闻 编辑:语文霸霸 访问量:2310 更新时间:2024/2/3 18:39:50

在很多人的印象当中,袁绍集团与曹操集团之间的官渡之战是袁绍霸业的破灭之战,在此战之后,强弱势力发生转变,袁绍再也不具备军事上的优势了。不过大家不要忽略一个细节了,官渡之战是建安5年打完的,而袁绍则是建安7年5月才病死的。事实上在这一年半的时间里,袁绍不仅仅平底了冀州的叛乱,而且又一次与曹操集团发生了一起重要的军事对决,而这一次便是仓亭之战。

仓亭之战历史记载上很简略,简略到,仓亭之战是虚构的一样,可是个人感觉,仓亭之战是官渡之战的延续,官渡之战和仓亭之战,两次战役中曹操取胜,这才令袁绍集团没有能力再次集结兵力主动进攻曹操集团,曹操在此战之后才慢慢掌握局势的主动权。

官渡之战虽然是曹操取胜,但是袁绍的强大并不是这一仗就彻底打趴下的,曹操也的确需要仓亭之战进一步确立对袁绍的优势,而对于袁绍来说,官渡之战后他还有翻盘的机会,毕竟哪怕是他死后,袁氏集团内部分裂斗争,曹操也是在建安十一年,平定并州后,才算是基本击败袁氏集团,《幽州刺史议》幽州突骑,冀州强弩,为天下精兵。国家赡核,四方有事,未尝不取办于二州。

如果没有仓亭之战的话,放任袁绍休养蓄积实力,幽州冀州都是出精兵的地方,而且曹操也不能真的把希望放在袁绍病死这件事上,所以总的来说,仓亭之战有发生的必要条件,袁绍想要通过此战止损,而曹操则希望通过此战更进一步确定自己的优势。

我们需要了解一下官渡之战袁绍的损失有多大。

《后汉书.袁绍列传》绍既并四州之地,众数十万,而骄心转盛,贡御稀简……于是简精兵十万,骑万匹,欲出攻许。

这是袁绍灭了公孙瓒后的家底,号称拥兵数十万,这主要是袁绍和公孙瓒之间常年对峙的结果,双方必然是开足全力,能够征集多少军队就征集多少军队,但是在发动官渡之战的时候,袁绍是精简士卒,10万大军,其中包括一万骑兵,这也相对可信的,官渡之战是事关两个集团生死存亡之战,袁绍没有理由不拿出自己真正的实力和曹操打这一仗,那么我们需要考虑的是,官渡之战,袁绍的损失有多大,还有没有能力集结兵力,再次和曹操打仓亭之战。

《三国志.武帝纪》绍与子谭轻身迸走。凡斩首七万馀级,辎重财物巨亿。

《后汉书.袁绍列传》余众伪降,曹操尽坑之,前后所杀八万人。

《后汉纪》杀绍卒凡八万人。

历史记载写了曹操杀了7、8万袁军,有说斩首,有说坑杀的,留有是这些袁军伪降,也就是假意投降,这太笼统了,7、8万人都伪降?这显然是不可能的,在官渡之战时,冀州也发生了多地叛乱,这说明袁绍在掌握四州之地后,并未完全掌控自己的底盘,那么投降的袁军会用伪降这一招暂时投降曹操,之后再趁机逃回北方吗?个人觉得有肯定是有,但不会是大多数。

那么曹操就因为害怕投降的袁军有假意投降的,就将降卒尽数坑杀了,也就不合理了,曹操时期和项羽坑杀20万秦卒不同,当时天下诸侯都是憎恨秦人的,所以说项羽看这20万秦卒是带着仇恨意味的,可是曹军和袁军将士是没有什么深刻仇恨的,完全可以将其分化到曹军各部,成为曹军的力量,大不了不让这些投降的袁军参加北方的战争就可以了。再说曹操也不杀,要是将降卒全部坑杀,必然会增加其攻占以及统治河北四州的成本。

其实曹操坑杀了7、8万袁军的说法,最早记载是曹操给汉献帝呈现的奏报,那么就不需要根据事实说话。

《三国志.国渊传》破贼文书,旧以一为十,及渊上首级,如其实数。

这是在曹操和马超对峙的时候,田银、苏伯造反,平定两人的叛乱后,国渊写记载战果的时候,是按照实际情况写的,没有按照旧例,采用夸张的说法,也就是明明是斩杀一人,却夸张说斩杀10人,为的就是让百姓认可自己的地位,展现出能够保护百姓的实力,那么在官渡之战的时候,曹操没有理由要按照实际数字上奏,所以说即便真的有袁军被坑杀,也绝没有7、8万那么多。

袁绍在官渡之战的损失,白马、延津两次失利,兵力上折损应该不大,对峙期袁绍是占优的,最后决战期,一个是淳于琼在乌巢拥有兵力优势还被打败了,折损了大量后期部队,还有就是张郃高览率领重兵集团进攻曹操大营,结果两人带着精锐的重兵集团直接投降了,因为当时得知曹操奇袭乌巢,袁绍一面派兵救援乌巢,一面猛攻曹操大本营,相对来说,救援乌巢的袁军不足以改变局势,而张郃率领的重兵集团,才是改变局势的关键,但是这部分精锐的袁军投降了。之后发生混乱的袁军难以和曹军相抗,袁绍果断带着儿子逃跑了。

《后汉书.袁绍列传》绍与谭等幅巾乘马,与八百骑度河,至黎阳北岸,入其将军蒋义渠营。至帐下,把其手曰:“孤以首领相付矣。”义渠避帐而处之,使宣令焉。众闻绍在,稍复集。

袁绍从乱军逃出来之后,逃到了处于黄河北岸,蒋义渠的军营,而逃回来的袁军听到了袁绍位置后,也开始向袁绍驻地汇集,那么问题在于,在袁军溃败的时候,曹操有没有追击呢?

《三国志.王基传》武皇帝克袁绍於官渡,自以所获已多,不复追奔,惧挫威也。

这是王基在司马昭平定诸葛诞淮南之乱的时候说的话,显然,曹操并未全力追击袁绍所部的,这也很合理,毕竟没有响应的战前计划,曹洪留守大营,主力曹军暂时都归其统领,在曹操没有回营之前,曹洪是不会主动出击的,守住大营,是曹洪唯一的任务。

而且不要忘了张郃高览刚刚因为局势投降曹操,投降的袁军人心不稳,张郃高览是什么人,曹操也不清楚,如果贸然大军出击,去追击溃逃的袁军,那么难保张郃高览不会再后方起什么坏心思,数万精锐袁军也成为牵制曹军追击的力量,那么这些溃逃的袁军,不会坐等曹军还受降,必然是往被逃,在未遭受曹军追击的情况下,大部分还是可以安然退回河北的,区别就是会不会直接归队而已。所以说,以袁绍集结10万精锐士卒南下的情况来看,除去折损,逃回2至3万兵力还是有可能的,加上兵败后,袁绍再度征集一部分兵力的话,虽然袁绍不再对曹操有绝对的军事优势,但是北方天下到底姓袁还是姓曹,尚未可知。

《三国志.荀彧传》六年,太祖就谷东平之安民,粮少,不足与河北相支,欲因绍新破,以其间击讨刘表。彧曰......若绍收其馀烬,承虚以出人后,则公事去矣。

在官渡之战后,荀彧传就记载了,哪怕官渡之战袁绍败了,但是袁绍对于曹操的威胁仍然在,就地理位置而言,曹操的底盘的确处于此战之地,所以说官渡之战并未完全一战定胜负,彻底令袁绍退出争夺天下的舞台,尤其是,袁绍北还后,还平定了内部的叛乱,所以说,时间对于袁绍来说还是有的,只要他不死的那么早,河北四州之地还在他手里,袁绍集团是足以恢复实力的。

那么在官渡之战后,就出现了一个对双方都是选择机遇的时期,袁绍虽然新败,但是看准时机还是有反击曹操的实力的,而曹操在暂时解除北部威胁后,战略方向就有多种选择了,是继续死磕袁绍,还是南下击败刘表,征讨孙权,曹操原本是想到算先解决刘表的,之前我说过,襄阳的地利,由襄阳北上,可以威胁曹操统治核心的许、洛地区,但是曹操最终还是选择了北上再一次击败袁绍,也就是仓亭之战。

而对于袁绍来说,他若不服输就必须在军事上扳回一局,主要是他岁数大了,他心急了,不想在等,所以他集结了最后的兵力,驻军仓亭津,对曹操集团实施压力。

《三国志.程昱传》陈宫欲取东阿时,勒允守范县,程昱守寿张,遣别骑守仓亭津。陈宫至,不得渡。

仓亭津在东汉时期就是黄河的重要渡口,陈宫当初迎吕布入兖州的时候,就想从仓亭津南渡,结果被程昱所遏制,那么袁绍集结兵力于此,目的很明显了,那就是在官渡之战后,再打一场改变局势的一战,只不过不同的是,这次袁绍是相对劣势方。

可是袁绍还是心急了,他可以等一等他潜在的盟友们,主要还是刘表孙权,西北的马腾韩遂,在官渡之战时很安静的,钟繇镇守关中,曾给官渡前线的曹军送过战马,应该就是马腾韩遂给的,这两人是想看到曹操和袁绍死磕,从中牟利的,所以两人当初的态度是观望。

而同时期的刘表和交州牧张津打的不可开交,其实官渡之战时期,刘表就表达出自己的意思了,《后汉书.刘表列传》及曹操与袁绍相持于官度,绍遣人求助,表许之,不至,亦不援曹操,且欲观天下之变。也就是两不想帮,除非袁绍已经处于明显劣势了,他才会出手,毕竟他不想荆州一旁出现一个强大的对手,孙权的话,暂时没时间搭理北方战事,孙策在建安五年挂了,刚刚接管江东的孙权需要时间稳定内部,即便是稳定后,也是费尽心力打江夏的黄祖。

依照当时的局势,袁绍做的只能是示弱,让曹操的战略主攻方向向南,或者向西北,这样的话,无论是谁,遭遇曹操大军压境的时候,自己都会成为他们第一个想到的盟友,袁绍集团想要扳回一局,只能找盟友,两方甚至多方合力,才可以增加击败曹操的胜率,只是袁绍等不及了,他迫不及地的集结兵力于仓亭津,结果这一战,加重了官渡之战战败的影响。

《三国志.武帝纪》六年夏四月,扬兵河上,击绍仓亭军,破之。

《资治通鉴.汉纪五十六》夏,四月,操扬兵河上,击袁绍仓亭军,破之。

仓亭之战,《三国志》和《资治通鉴》记载的都很简略,给人感觉不重要的样子,但其实是官渡之战后,不甘失败的袁绍,集结了最后一波兵力,准备和曹操打一次战略决战,可惜袁军新败,加上精锐部队损失较大,再一次被曹操击败了,具体过程不知道什么样,《三国演义》中倒是“脑补”了战争过程,但不容忽视的是,正是此战之后,袁绍开始病重,于建安七年挂了。可以说是官渡之战以及仓亭之战两站,彻底将袁绍的霸业击碎了,仓亭之战更加确立了战后,曹操集团的军事优势地位,可是即便如此,曹操平定河北四州还是用了7年的时间,如果说袁绍还足够年轻,且身体健康状况良好的话,北方的归属就真的不一定是曹操了。

标签: 历史趣事

更多文章

  • 神话中天地有六界,玉帝只管三界,还有三界是谁管?

    野史秘闻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趣事

    我国古代有各种神话故事,神话中也有各种不同的神仙人物,而玉帝一直以来都是人们公认的“三界之主”了。不过这其实还并不能算是全部,因为在一些神话当中,玉帝掌管的仅仅是三界,但是有一些神话中却认为,天地之间一共有六界,那么,玉帝掌管的三界是哪三界?还有另外三界是什么界,为什么不是玉

  • 先秦时期羊的地位如何?两国曾因羊羹发起战事

    野史秘闻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趣事

    古代物质没有现代这么丰富,每天的食材比较单一。在先秦时期,一般是把羊和鱼当做最美味的食物,从“鲜”字的组成大家应该就能明白其中的意思,当时羊肉可不是人人都能吃到的,一般只有王室或者招待贵族才会拿出羊羹这道菜。而且更有战事是因羊羹而起,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下面就为大家讲讲,羊

  • 蝙蝠用方言怎么叫?盐老鼠、盐背猴子还有什么?

    野史秘闻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趣事

    说到蝙蝠小编记得小时候这个蝙蝠其实小编还是很有印象的,小编湖北这边好像就叫什么盐老鼠了,那么不值得北方西方东方的小伙伴们那儿的蝙蝠用方言都怎么叫呢?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网友分析的情况吧!1、偷盐老水、挑檐老鼠我们的方言叫做:偷盐老水!小时候老家农村的房子都是盖青瓦的,瓦片之间会有缝隙,蝙蝠就会在瓦缝间

  • 故宫晚上为什么放狗?真的是因为阴气重吗?

    野史秘闻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趣事

    说到这个故宫的一些故事大家也知道的还是挺有意思的,但是其实传得比较多的还是那些什么鬼故事了,但是鬼故事毕竟是假的,这空间站都有了,还信这个就显得十分的尴尬了,最近又有一个谣言,那就是有人说,这个故宫晚上只放狗,没有人,那么这到底是为什么呢?下面一起分析看看!故宫的建筑很具备威严感,在白天看起来气派无

  • 故宫龙椅为什么不能坐

    野史秘闻编辑:胖次标签:历史趣事

    最近在看一些故宫的故事,故宫不仅仅是各种鬼怪多,这传言也多,话说这个故宫的龙椅也不让坐了,也不能坐,如果坐了,会有非常严重的下场,那么这是为什么呢?下面我们一起来分析看看吧!紫禁城,这个有着六百零八年历史的皇宫,见证了明清两代的历史更迭,这里的一砖一瓦都是我们的前人用心血浇筑成的,但是也是这样的一座

  • 故宫的八大恐怖事件分别是什么?珍妃井、宫女魅影不仅仅如此

    野史秘闻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趣事

    最近很多人都在说了,这个故宫里面的故事是真的多,但是大部分都是比较恐怖的,其实大家也知道,恐怖归恐怖,但是其实都是假的,都是谣言,但是谣言不要紧啊,我们可以看看,也是挺有意思的,最近很多人在说这个故宫的八大恐怖事件了,那么分别是哪八大呢?下面我们一起分析看看吧!1、奇怪的井故宫里有一口井,平日白天的

  • 为什么不能看珍妃井

    野史秘闻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趣事

    最近很多人都在说这个珍妃井的故事,其实这个事情在历史上是有发生的,所以故事就多了起来了,最近很多人都说晚上不能看珍妃井,因为晚上如果拍珍妃井的花,会有想不到的后果,这个其实一看就是谣言了,完全就是胡说的,那么具体要怎么去看待这个问题呢?下面我们一起分析揭秘看看!珍妃井因为珍妃惨死在这里而得名,从珍妃

  • 珍妃井闹鬼事件是真的吗

    野史秘闻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趣事

    最近在看什么故宫的一些事件,发现很多故事也非常的有意思了,这其中就有珍妃井了,珍妃井之所以有故事还是因为珍妃井里面死了珍妃,所以谣言四起,最后就传播成了闹鬼事件了,那么还是有的人问这个珍妃井闹鬼事件到底是不是真的,下面我们一起分析看看吧!常听老人说,晚上千万不要去故宫,传闻故宫里住着无数冤魂,夜晚闯

  • 2020年鼠年庚子年瘟疫是谣言,湖广遭瘟疫难过猪鼠年是假的

    野史秘闻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趣事

    最近真的是很多人闲的,说什么这个2020年有瘟疫,而且早有人预言成功了,那么这到底是什么情况呢?其实都是谣言了,下面一起看看这个谣言的具体情况吧!提醒:首先要说的什么猪鼠年难过有瘟疫,都是假的,谣言!“十愁难过猪鼠年”这句话来自刘伯温的碑记,有人解读这是刘伯温留下的一个预言,

  • 2012年春晚为什么奇怪?这21点细节细思极恐

    野史秘闻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趣事

    最近在看这个比较奇怪的一些故事,话说这个2012年的春晚好像就非常非常的奇怪,为何这么说,其实是有原因的,因为有21处细思极恐的地方,那么这21处到底是什么呢?下面我们一起分析看看!提醒:都是谣言,只需要看看就好了。1、吴秀波和韦唯合唱《爱的奉献》,有一句“再没有爱的荒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