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野史秘闻>观音到底是男是女?为何是以女相示人?

观音到底是男是女?为何是以女相示人?

所属分类:野史秘闻 编辑:伸手摘星星 访问量:1990 更新时间:2024/2/16 5:29:12

相信很多人对“观音”一定是不陌生的,就算你不信佛教,但是《西游记》总是看过的,在剧中经会出现观音菩萨,而不仅如此,在其他的很多神鬼题材的影视剧中,也可能会出现观音。而观音一般都是女性,显得非常容易亲近,但实际上观音其实是男性,只不过以女相示人,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观音究竟是男是女,如果是男性,为什么要以女相示人呢?

观音菩萨,在中国民间可谓家喻户晓,妇孺皆知。提起观音,在我们的眼前立刻浮现出的是一位头宝冠,身披璎珞,锦衣绣裙,秋波流慧,玉容含情,左手托净瓶,右手拿柳枝,足踏莲台,法像端庄,亭亭玉立的女性形象。千百年来,这一形象似乎已经固化在了我们的头脑里。“女大十八变,变作观音面”,在不少人看来,观音就是一位美丽、善良、慈悲的女性,同时她又能在人们需要的时候及时地给以关爱和救助,殊不知观音最初从印度传到中土时是男性形象。

印度佛典所载的观音有好几种,身世各异。记载观音身世资料最多的首推《悲华经》,据此经所说,观音为远古删提岚国转轮圣无诤念的太子,名叫不眴。长大后和父王一起随宝藏如来出家修行,后来,父王被授记为阿弥陀佛,不眴太子即被授记为“观世音”菩萨,国王第二子名尼摩,被授记为“大势至”菩萨。父子三人合称“西方三圣”。

按此说,观音菩萨为阿弥陀佛的儿子。经中记太子曾在佛前发誓:“愿我行菩萨道时,若有众生,受诸苦恼恐怖等事,退失正法,堕大暗处,忧愁孤穷,无有救护,无依无舍,若能念我、称我名字,若其为我天耳所闻,天眼所见,是诸众生等,若不免斯苦恼者,我终不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于是,宝藏如来当众为不眴太子授记道:“善男子!汝观天、人及三恶道一切众生,生大悲心,欲断众生诸烦恼故,欲令众生作安乐故,善男子,今当字汝为观世音。”

由此可见在印度,观世音菩萨是男菩萨,是大乘佛教菩萨中的男菩萨。在印度人心中观音是威猛霸气的男神,在中国才经历了从男到女的转变。

为什么会这样呢?观音菩萨到底是男是女呢?这个问题在佛教诞生的印度不是问题,但在中国却成了大问题。今天的中国人很难接受观音菩萨被画上两撇小胡子,但是代以前,观音菩萨的主流形象就是这样。

要搞清这个问题还是得从印度说起。

公元前6世纪,佛教产生于古印度,在当时的观念中,身为女性是悲剧,只有转世为男人才能得救。在这种观念中,菩萨作为神明,自然得是男性形象。

观音菩萨的信仰大约出现在公元1世纪,在当时的印度佛教中,观音有很多化身,大多面容威猛狰狞、令人敬畏。西汉末年,佛教传入中国,一直到唐代,观音菩萨的形象都还是男性为主。相比凶恶的印度形象,中国化的观音英俊了许多,销魂的小胡子是标准造型。

给观音的性别带来颠覆的,是武则天废唐立周。武则天声称自己是弥勒佛降生。既然弥勒佛被钦定是女儿身,那么观音菩萨娘一点也是可以理解的。

唐代之后,佛教在中国失去国教地位,传教对象从贵族变成平民。人民群众喜欢添油加醋是普世真理,在民间传说里,观音菩萨被嫁接了许多故事。比如妙善公主舍身成道,马郎妇用色相诱惑男性学习佛法、死后升天。

据学者研究,道家的圣母信仰也促进了观音的女性化,唐代流行的景教信仰圣母玛利亚,也可能影响了菩萨的群众印象。最主要的是,中国群众认为,慈善、护生这样温柔的事,让小姐姐来做比威猛大叔更合适。加上后来观音又get了送子技能,女身观音更有亲和感。

延续香火是中国人的大事,观音更是凭借这一技能,成为中国人心中NO.1的神仙姐姐。宋明时期,观音基本在人们心中完成了性别转变。那时候大家赞美女孩长得好看,最高评价莫过于“像观音菩萨”。

到此,观音菩萨也就真的变成女儿身了,但是从佛教义理来讲,观音菩萨早已经于过去无量劫前成就佛道,他是倒驾慈航来人间普度群生的。所以,已经达到佛界的观音菩萨,早已证成究竟平等性,性非男非女,可男可女,观世音菩萨示现度众生时,可示现大丈夫相,也可示现庄严女人相,由此可见,观音倒驾慈航神通广大,能于十法界示现自在。总之,大悲观音菩萨以种种权巧方便引度有情,菩萨是男是女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要无比感恩观音菩萨的大悲精神,学习观音菩萨救苦救难的品格,大慈与人乐,大悲拔众苦,南无大悲观世音菩萨!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云:“应以身得度者,即现何身而为说法。”观世音菩萨度化众生,以三十二种身相,又名三十二应身随缘示现。菩萨没有所谓男女的性别,女性形象仅仅是示现,是为了方便度化众生而显现的一种“相”,最终目的是以方便慈爱众生、救度众生为究竟的;对众生而言,菩萨以他们最能接受的形态出现,更能依相起信、依声说法,在自身的精进和虔诚信念中得到菩萨的加持感应。

所以,于佛菩萨而言,名不是一定的,相也不是一定的,你喜欢什么相,他就现什么相。

标签: 历史趣事

更多文章

  • 正定八大碗真的是赵云发明的?

    野史秘闻编辑:胖次标签:历史趣事

    说到河南的正定八大碗,其实大家也知道这个还真的是美味啊,好吃到爆炸啊,那么有的人就非常的好奇了,这个八大碗到底是谁发明的,又有什么样的历史渊源呢?话说好像是赵云发明的,其实想来想去的好像这个答案还是存在很疑问的,那么到底是一些什么情况呢?下面就跟随小编来揭秘分析看看吧!好像还真的是赵云发明的,而且还

  • 古代冰鉴真的能起到降温作用么?古人保存冰块有哪些办法?

    野史秘闻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趣事

    古代没有冰箱,夏天想要保存冰块成了一件难事。后来发明了冰鉴,可以起到降温的作用,不过冰鉴的效果到底如何,似乎也从来没有得到过证实。其实我们也不用小看古人的智慧,在古代不仅有冷饮还有比较简易的冰淇淋,不过只是贵族才能吃得上。冰鉴可能可以起到降温制冷的效果,但想要保存冰块应该还是不太可能,毕竟古代夏天也

  • 古时候的陪嫁丫鬟有什么用?

    野史秘闻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趣事

    1.陪嫁既然要解释陪嫁丫鬟,不妨先来看看陪嫁。关于“陪嫁”的解释是,女子出嫁的时候从娘将带到婆家的东西,也就是嫁妆。在古代,婆家如果想要侵占新娘子的嫁妆,这种行为是非常恶劣的,因为陪嫁只是作为女人和丈夫的私人物品,如果想要动用,则必须经过媳妇的同意,而如果媳妇不同意也是正常。

  • 西游记中为什么唐僧从不责怪猪八戒和沙僧,只拿孙悟空当出气筒?

    野史秘闻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趣事

    其实纵观西游记当中的取经之路,唐僧几乎从来没有责备过猪八戒和沙僧。但和孙悟空就发生过几次激烈的争吵,还导致孙悟空生气回到花果山,不再参与取经。难道是因为唐僧有紧箍咒就觉得猴哥好欺负么?唐僧肯定没这么无聊,其实西天取经之路不是为了考验唐僧,而是为了磨练孙悟空。孙悟空是一只猴子,性格也是个急性子,但有时

  • 古代人结婚年龄为什么都很小?晚结婚可能会倾家荡产

    野史秘闻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趣事

    根据现代的《婚姻法》规定,男性结婚年龄不早于22周岁,女性结婚年龄不早于20周岁,晚生晚育还给予奖励。如果把这样的规定放在古代几乎是完全行不通的,因为很有可能会因为你晚婚而被罚的倾家荡产。在汉朝时期,男子的平均结婚年龄在14~19岁之间,女子是13~16岁之间,不过我们人类性成熟是非常慢的,女性是1

  • 泰国为什么不开凿新运河来取代马六甲海峡?其实有想过但是却搁浅了

    野史秘闻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趣事

    说到泰国很多网友都知道他们其实并不算富裕的,如果懂地理知识的网友就会有更加深层次的了解了,那就是泰国其实也算是连接太平洋和印度洋的枢纽了,但是他们就差一条运河,所以马六甲海峡才会一直这么火爆了,那么有的网友要问了,泰国为什么不直接挖掘一条运河来取代马六甲呢?其实泰国方面也是有这种想法的,但是最后还是

  • 庞贝与海盗之间的较量,你撕我也撕

    野史秘闻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趣事

    海盗海贼从古到今一直都存在着,他们专门打劫过往船和上岸做出一些伤天害理的抢劫事情。古代的维京海盗,这可是在欧洲一股不可忽视的存在。文艺复兴到封建时期的加勒比海盗也是在当时非常恐怖的存在,一直到现在的索马里地区,都是海盗的天堂。而今天小编要说的都不是这里的海岛,要说的是在古代罗马统治时期,一次庞贝与地

  • 叶利钦在离开克里姆林宫时,为何只带走这一样东西?

    野史秘闻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趣事

    叶利钦是俄罗斯的前总统,人们对叶利钦的印象都比较顽皮,喜欢开玩笑,非常的幽默,曾经还在公众场合逗女秘书,让美国前总统克林顿忍不住在大庭广众之下狂笑到失态。但是叶利钦却仍然是一个备受争议的总统,因为在他的执政期间,苏联就是在他的手上解体的。随即也就成为了俄罗斯的第一任总统。在1999年12月的时候,就

  • 孙殿英进了慈禧墓穴后第一件事做了什么?

    野史秘闻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趣事

    慈禧太后可以说是清朝历史上最大的败家子。她对生活的苛刻到达了一种令人发指的地步,据说就连自己上厕所的坐便器也是橡木雕花制成的,每天吃饭至少要100道菜,每件衣服只会穿一次,除非是自己非常喜欢的,最多也就穿个两三次。慈禧死后,都对她的墓穴垂涎三尺,生前过的如此豪华,死后墓穴肯定会有很多宝贝,于是孙殿英

  • 古代蒙古人到底有多残暴?这件事将告诉你

    野史秘闻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趣事

    在欧洲历史上,让他们最忌惮的名族就是古代的蒙古族。因为他们西征欧洲的时候,造成了历史上最大的惨案,蒙古大屠杀。蒙古人的所过之处生灵涂炭,杀光抢光烧光,在整个西征的过程中造成2亿多人遭到了屠杀,这次大屠杀前无古人后无来者。那么蒙古人到底有多残暴?在历史上,有这么一次事件,而这次时间将告诉你,蒙古人有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