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野史秘闻>关公战秦琼是怎么回事?

关公战秦琼是怎么回事?

所属分类:野史秘闻 编辑:星辰落怀 访问量:1031 更新时间:2023/12/21 5:36:52

有时,你也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如果亚历山大的东征部队与始皇帝的秦军不期而遇,双方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如果壮年的程咬金邂逅如日中天的西楚霸王,哪一个会笑到最后?如果巅峰时的勒布朗·詹姆斯对上90年代初的迈克尔·乔丹,谁又会打爆谁?

三个问题貌似很难,但在有些人的眼里,解决它们并非难事,比如,可以这么做:第一个:打一把类似《帝国时代》的游戏,第二个:玩一盘《王者荣耀》,第三个:用NBA2K试试。

可是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每次涉及类似的问题,天空仿佛会飘来五个字:"关公战秦琼",普遍的看法是,两位强者没有生活在同一时期,无法进行对比。事实上也是如此,关羽、秦琼都是骁勇善战的猛将,论武功,孰优孰劣难以衡量。然而,如果换一个角度,关公确实可以与秦琼一战,那就是两人在后世影响力上的对比。

这方面,关羽明显要好于秦叔宝。也许你已经注意到了,在去世一千多后,关羽成为了朝廷与民间都十分推崇的人物,他先被封为武安王,后被封为关圣大帝。中国古代将心璀璨,名将如云,值得大书特书的人物非常多,关羽却可以从中脱颖而出,成为与"文圣"孔子并列的"武圣"。无论是大陆地区,还是港澳台,甚至日韩、东南亚、美国,都可以看到关帝庙的身影,无论黑道白道,心中都敬佩关老爷为人,给他毕恭毕敬地上柱香。至于秦琼,相比之下,他受到的待遇便很一般了,只是位民间的门神,并没有受到后世朝廷、上层人士的青睐。

那么问题就来了:为什么关羽能够在后世有这么大的影响力,而秦叔宝为什么稍逊一筹?

1.武力值

关羽的职业是武将,在生前,他是这个行业中的优秀人物。白马之战,曹操派张辽、关羽迎击颜良,关羽"策马刺良于万众之中,斩其首还",袁绍诸将中,没有一个人打得过关羽;襄樊之战,淫雨霏霏,汉水暴涨,关羽抓住战机,降于禁,斩庞德,击败"七军","威震华夏",曹操一度产生迁都的想法。刮骨疗毒更是典型的事例,医生给他治疗时,关羽和诸将饮酒吃肉,谈笑自若,面无惧色。

对于关羽的勇猛,敌人也是心知肚明,比如程昱说:"刘备有英明,关羽、张飞皆万人敌也。"夷陵之战前,曹丕召集群臣讨论,刘备会不会出兵攻吴,几乎所有大臣的都认为:"蜀,小国耳,名将唯羽。羽死军破,国内忧惧,无缘复出。"一个"唯"字可以看出关羽在魏国大臣心中的地位,连他都死了,刘备还敢上?

在古代,底层的百姓无权无势,战乱、疾病、灾害、强权……威胁着他们本已十分脆弱的生活,人们希望得到关羽这样的猛将庇佑,获得安全感,驱散邪恶势力,保一家平安。特别是在金兵南下、蒙古入侵、满清入关这样的日子里,尽早结束杀戮,免遭涂炭之苦是百姓极度渴望的。

在史书中,秦琼也是位勇将,也能在万人之中取敌将首级,但他的作用主要是在战场上冲锋陷阵,看不出有多少独当一面的能力;至于关羽,往往被刘备予以重任,占领徐州时,任命他为下邳太守,征讨刘璋,留关羽镇守荆州。总体来看,两人都十分勇猛,武艺高低并不是造成双方差距的主要原因,换句话说,关羽身上肯定有秦叔宝没有的某些特点。

2.尊刘贬曹

如果你看过陈寿的《三国志》,会发现作者以曹魏为正统,曹操、曹丕都是本纪,刘备、孙权只是列传,但是在南宋读书人的眼里,正统变成了蜀汉,尊刘抑曹的倾向十分明显,为什么要以蜀汉为正统呢?仔细一想,会发现南宋的情况与蜀汉的情形十分相似,三国时期,曹魏占据中原,刘备虽然地盘最小,但政治口号是"复兴汉室",当蜀中谣传汉帝已死,刘备称帝,国号仍为"汉"。诸葛亮北伐,目的是"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刘蜀政权的使命就是复兴汉室,恢复前朝。南宋曾经拥有中原,金人南下后,靖康之变,二帝北狩,丧失半壁江山,皇帝要给祖宗上坟都得办护照。但他们依然在苦苦支撑,伺机恢复,这和蜀汉有一定程度的相似性。

关羽作为蜀汉政权的头号武将,为了复兴汉室奋斗终生,甚至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歌颂他,就可以鼓舞更多的南宋男儿向关羽学习,为正统政权流尽最后一滴血,不屈服于北方的女真人。秦叔宝为李世民征战完,唐朝已经统一了,跟南宋的情况差别很大,而且李唐皇室与胡人的联系较为密切,论正统性,不如汉朝来的纯粹。加之李渊起兵不是为了复兴隋朝,他们是要推翻隋朝,建立属于自己的王朝,李渊攻入长安,架空、废黜隋恭帝,和曹氏父子对待汉帝的手法有一定相似性,这不是宋代读书人想要推崇的东西。

3.跳槽次数

除了彰显正统,还有一个统治者非常关心的东西,那就是关羽身上的忠君,关羽虽然跟过曹操一段日子,但一直忠诚于刘备,绝无二心。史书说他"侍立终日,随先主周旋,不畏艰险"。即使遇到困难,也没有弃刘备而去。徐州之战后,曹操待关羽极好,给的条件非常优厚,但关羽却对张辽说:"吾极知曹公待我厚,然吾受刘将军厚恩,誓以共死,不可背之",临行前,曹操对关羽赏赐有加,关羽分文不取。生命的最后关头,败走麦城,关羽宁愿逃跑,也不投降,最终用自己的死亡报答了刘备的恩情。如此誓死卖命的忠臣良将,自然是上层非常喜欢的人物,毕竟枪杆子里出政权,不光要教军人怎么开枪,还要告诉他们对谁开枪,洪承畴、祖大寿等人,明明是满清的功臣,可死后却被放入《贰臣传》,史可法、张煌言,明明是敌对方,却受到乾隆皇帝的尊重,青史留名。

在封建统治者看来,他们不喜欢识时务的俊杰,更喜欢宁死不屈的忠臣,就算是愚忠也无所谓。从这个角度看,秦叔宝便没有关羽那么完美了,据两唐书记载,秦琼先为隋朝效力,在张须陀、来护儿手下当兵,后来又投奔过李密、裴仁基、王世充,在发现王世充不是明主后,与程咬金等人一起在阵前投奔李唐,可以说是一位经常跳槽的武将,对于秦叔宝个人来说,他舍弃王世充,跟随李世民,绝对是明智之举,是人生的重要转折。但在后世统治者看来,秦叔宝的行为就是叛变,他辅佐的李渊、李世民,也是隋朝的叛臣。如果以官方的力量大力推崇秦叔宝,岂不是在鼓励部下"良臣择主而事,良禽择木而栖"?哪天轮到自己势微,手下都敢换门庭,连个殉葬的都没有,着实可怜。权衡之下,关羽的忠君更受上层的喜欢,要是全天下都忠于自己,没有二心,那就更完美了,当然,那绝对是痴心妄想,世上总有明白人。

4.其他原因

此外,还有一些原因也推动关羽成为"网红",比如中国老百姓更同情失败的英雄,关羽奋斗一生,活了五十多岁,与儿子关平落得个身首异处的下场,充满了悲情与唏嘘;秦叔宝则功臣名就,封妻荫子,位列国公,尽管晚年屡屡得病,但他辅佐的君主统一了天下,自己也高官厚禄,陪葬皇陵,登上人生巅峰。相比之下,关羽的结局更让人印象深刻,毕竟是血的教训。同样的问题在刘邦项羽身上也有体现,人们往往更同情别姬、自刎的项羽,认为他英勇、率直、真性情,对善于权谋的"老司机"刘邦,尽管他屌丝逆袭,也很不容易,但他是位成功者,荣华富贵了,缺少些悲情。

在裴松之的注中,有这么一条记载:"关羽爱《左氏春秋》,讽诵略皆上口。"虽然这句话没有出现在《三国志》的正文中,还是引起了后代读书人的关注,这句话说明什么?说明关羽喜欢看"四书五经"中的《春秋》,是一员儒将,推崇关羽,不就是推崇信奉儒家学说的人吗?这对于五代以来伦常败坏,渴望恢复纲常名教的宋代儒学复兴运动是大有裨益的,能够引导更多的读书人学习儒家经典,看,连关公都学,你还有什么理由不重视呢。

最后是宣传渠道、力度的差别,关羽是官方大力宣扬的人物,朝廷在中国有多大的的影响力,是不言而喻的,借助官府,关公的形象被推及四方,介绍给各地的百姓,而秦琼,则没有这么好平台,原因之前说过了。民间了解关羽主要还是通过《三国演义》,该书通俗易懂、精彩纷呈,成就极高,数百年来,不知有多少路人转粉,每次提到古典小说,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四大奇书",后来演变为"四大名著",关羽做为其中的正面人物,"义绝"的化身,很容易得到大众的认可。

既然有《三国演义》,那有没有其他朝代的演义呢?当然是有的,这就好比十年前,《明朝那些事儿》走红后,突然之间,每个朝代都有"事"了,成功的方式往往被效仿,有条件的都想分一杯羹。但论成就、论水平,其他朝代的演义无法达到《三国演义》的高度,涉及隋唐的小说演义也是如此,虽然作品的数量挺多,但人气远远比不上《三国演义》,如此一来,知道关公的人比了解秦琼的人多就不足为奇了。

民间流传着相当多的关羽故事、传说,虽然离事实有一定差距,但也不是空穴来风,在史书中,往往能够找到最初的源头,如果历史上压根就没有这个人物,有关于他的信仰便无从谈起。关公能够获得中国社会各阶层的广泛认可,除其本身具备的素质外,还因为人们在关羽身上寄托了许多现实的需要,朝不保夕的难民看重他的"勇",高高在上的统治者看重他的"忠",混迹于江湖的黑社会老大喜欢他的"义",人们各取所需,殊途同归,使关公的影响力越来越大。

当然,如果比的不是影响力,是其他方面,最后得出结论秦琼比关羽好,那也是正常的。

标签: 历史趣事

更多文章

  • 刘禅如何稳坐蜀汉皇帝41年?为什么没人篡夺刘禅的皇帝位?

    野史秘闻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趣事

    虽然大家都叫刘禅“扶不起的阿斗”,但刘禅却保持了一个三国记录,他是三是时期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一共有41年。其实很多朋友都会感到奇怪,刘禅这样一位平庸的皇帝,而且还宠信宦官,在蜀汉为什么就没人篡夺刘禅的皇帝位呢?如果是把刘禅放在曹魏都不知道死多少回了,难道蜀汉的大臣真那么忠心

  • 古代没有普通话,那么古人说的是什么话?

    野史秘闻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趣事

    普通话,现在基本上每个人都至少能够说上那么一两句,这当然是把不经常接触普通话的人都算在内了,可以说,普通话的普及率已经相当高。不过,我们现在不同地区的人交流可以用普通话,但是在古代,并没有这种普通话,那么古时候的人们相互之间交流用的都是什么样的话呢?古代有没有相当于“普通话”

  • 历史上的"昆仑奴"是怎么来的?

    野史秘闻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趣事

    在唐朝的历史上,出现过一种名为“昆仑奴”的奴仆,乍一听这个名义,一定会以为与昆仑山有一定的关系,瞬间就变得神秘了起来。但是,《赤壁赋》都还不是在真实的赤壁古战场写的呢,昆仑奴真的与昆仑有关系吗?历史上的昆仑奴是什么,他们究竟是从什么地方进入大唐境内,又能够做些什么呢?现在,因

  • 清朝嫔妃侍寝要做哪些事情?原来侍寝还有这么多规矩

    野史秘闻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趣事

    其实后宫给皇上侍寝可不是陪皇上上床这么简单,视频的规矩其实多的令人难以想象,皇帝毕竟龙体加身,需要好好服侍才行...当然考虑到尺度,我们在这边不会讲的太细。其实后宫侍寝还是比较公平的,如果妃子身体感到不适,或者心情不好的话,是可以拒绝侍寝的,大不了皇上找别人去,相当于少了一次受宠的机会。对于皇帝来说

  • 朱元璋杀害了那么贪官,后人为什么没有盗取朱元璋的陵墓?

    野史秘闻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趣事

    说到朱元璋小编相信很多人都是知道,朱元璋是当时历史上非常厉害的一个人物,在当时的历史上关于朱元璋的介绍还是有不少的,那么,朱元璋是中国明朝时期的开国皇帝,而对于明朝而言,朱元璋对明朝的贡献还是很大的,我们今天就一起来看看中国历史上的明朝,那么,其实在在明朝时期,明朝的等级制度是很森严的,而这一切都要

  • 西游记九头虫什么来历?孙悟空为什么最后放走九头虫?

    野史秘闻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趣事

    其实九头虫在整个西游记中都不算什么厉害的角色,更不是孙悟空的对手。但孙悟空对上九头虫的时候,却选择放他一条生路,这个行为发生在孙悟空身上还是比较反常的,毕竟孙悟空对待妖怪可不会手下留情。那这位九头虫到底为什么来历呢?其实九头虫跟天界的大神也有关系,都说西游记中的妖怪全是关系户,也不是不无道理,毕竟孙

  • 吕布为什么会怕张飞?三点原因足以说明

    野史秘闻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趣事

    说到吕布其实大家也应该知道这个人也是真的很强,被誉为是三国时期的第一战神,既然这么厉害,那么这个吕布到底有没有自己害怕的人呢?其实当时是有的,话说他非常的害怕张飞,那么这到底是为什么呢?下面就跟随小编一起来分析揭秘看看吧,感兴趣的网友可一定别错过了,看看具体的原因分析吧!《三国演义》中,吕布绝对是一

  • 秦始皇为什么坚决要焚书?究竟为什么这么做?

    野史秘闻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趣事

    说到秦始皇小编相信很多人都是知道的,秦始皇是当时历史上很厉害的一个皇帝,在当时的社会中关于秦始皇的议论还是有很多的,那么,议论最多的无外乎就是关于秦始皇的功过问题了。那么,当时的秦始皇功劳无外乎就是兴修灵渠,修筑万里长城,而过错也就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及焚书坑儒等,我们今天就一起来看看秦始皇为什么坚

  • 光绪当年为何不肯入洞房?原因到底是什么?

    野史秘闻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趣事

    说到光绪帝小编相信很多人都是知道的,当时的光绪帝其实是一个很厉害的人物,因为当时的光绪帝其实也是清朝时期的一位皇帝,其实当时的光绪帝在位期间作出的贡献还是很多的,不过,光绪帝虽然是一个皇帝但是其实自己并没有任何的实权,我们今天就一起来看看光绪当年为何不肯入洞房?原因到底是什么?当时在洞房里,心情坏到

  • 高力士真的给李白脱靴了吗?

    野史秘闻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趣事

    很多人都知道这样一个故事,唐朝大诗人李白,曾经在唐玄宗面前,让唐玄宗非常宠信的一个宦官,高力士,给自己脱靴子。很多人都把这件事情当做是李白不畏权贵恣意妄为的标志性时间,以此来说明他非常得李隆基的爱护,连高力士都不敢惹。不过,流传虽广,这件事情究竟有没有什么真实性呢,李白真的让高力士给他脱靴了吗?高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