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野史秘闻>古代人没地图出门旅游不怕迷路吗?

古代人没地图出门旅游不怕迷路吗?

所属分类:野史秘闻 编辑:等你回来 访问量:2532 更新时间:2024/2/16 5:35:56

在古代是没有条件和能力制作出全国地图的,可能每个省份的地图都很难完成。那这样的话,古人出门旅游或者搬家不就很容易迷路吗?的确如此,因为中国是在太大,古人想要去到另外一个城市非不方便,除非是大城市那还会有标示,但小地方就非常难找了。所以很多古人一辈子都是不出远门的,一直在自己老家生活,不像现代人出行这么便捷。不过大家也不要小看古人的智慧,迷路动动脑经也是能避免的。

“这位客官,住店吗?”

“小生是来问个路,敢问到京城的路怎么走?”

“不到二十里。沿着门口这条路一路东,十二里处有官亭,再往北走,不多久便到了。”

“多谢,告辞!”

“哎,我放桌子上的铜钱怎么不见了?”

古人远行不辨方向时,张口问路显然是个实用的法子;即便是在GPS高度发展、定位工具层出不穷的今天,谁也不能说自己从未问过路。

不过光靠问路来赶路也不是个办法,为了到达目的地,古人也是有很多手段的。

道路指引方向

在没有导航工具的情况下,在人口聚居点之间移动,最可靠的其实是路面本身。顺着道路走,就能把人带到沿途的城市,最是安全精准。

所以早在商朝,官方就很重视发展交通,商人都会出资修筑、养护道路,此时通向各地的道路体系已经初具规模了。

商朝的核心地区位于黄河下游

而周边的渭水、汾水、胶东、汉水、淮水地区

对商更多是臣服,而且还经常反叛

周武灭商后,为了发挥都城镐京和东都洛邑的首都作用,在两城之间修建了一条平坦大道,称“周道”,后又以洛邑为中心向不同方向辐射,修建了等级不同的道路。

西周分封天下

不能光分封不修路

周道是国家交通的中轴线,更是周王室的生命线,且此后秦、汉、唐的经济重心都在这条线上,甚至在元明清时期也是贯通东西的要道。对于想在大城市之间移动的商旅来说,这些大道无疑是最好也最安全的通道。

这条路线在古代可是至关重要

到了战争激烈的战国时期,各国为了增强自身实力,便于调兵,修建了众多次级道路。著名的比如秦国修筑的褒斜栈道,能够打破秦岭阻隔,连接陕西和四川。不只是秦国,楚国、晋国、齐鲁等国都加入到了修路大军中,密密麻麻的道路连接着中原人、荆楚人、吴越人、巴蜀人。前往全国的任地方,都可以依靠大道作为自己的“人造”导航。

秦岭和蜀道因其特殊的地形和战略地位

成为国内最著名的“人造”通道之一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建立了以国都咸阳为中心的驿站网,耗时十年整修和连接了战国七雄留下的大道,修筑了以驰道为主的全国交通干线。驰道丈量标准统一,每隔三丈种一株青松,当做行道树;十里建一亭,作为区段治安管理所和行人招呼站。这些设施作为导航当然是不错的,行人按树计数,遇亭便知道自己到了何处。

汉朝时期的道路在秦朝基础上继续扩建延伸。自长安向东,经过洛阳定陶达临淄是东路干线;自长安向北达九原郡(今包头)为北路干线;自长安而西达陇西郡为西北干线。公元前2世纪,这条干线已经可经河西走廊到达西域,是为“丝绸之路”。

这是中原王朝打开世界观的一大步

为了方便行人补给问路,朝廷设置了大量驿站,按大小分为邮、亭、驿、传四类,大致五里设邮,十里设亭,三十里设驿或传。《汉书·百官公卿表》记载,西汉时全国共有亭29635个,据此估计当时共有干道近15万公里。在这庞大的公路网上行走,其实就已经是自带导航了。

很简陋的设施,也比没有好。。

到了代,我国的道路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在城市道路建设与交通管理方面,与前朝也有着明显的区别。宋朝政府在全国扩建驿道,还根据各地不同的自然条件发展水驿和驼驿等邮驿设施。当时的馆驿和通信邮递已经完全分开,类似于政府招待所。学家开《和风驿记》描写一处驿馆,“为屋二十四楹,广袤五十七步,堂守庐分,翼以两庑,重垣四周”,“门有守吏,里有候人”,简直是“宾至如归”。

经过了后来元明两代对道路设施的勘察和修整,到了清朝,全国道路布局已经日臻完善。

清朝把驿路分为三个等级,第一等是“官马大路”,即国家级官道,在京师设皇华驿,作为全国交通的总枢纽;第二等是“大路”,自省城通往地方重要城市;第三等是“小路”,自大路或各地重要城市通往各市镇的支线。通过这些道路,人们可以很轻松地行走于城市和乡村之间,很少发生在荒郊野地里迷路的事情了。

标签: 历史趣事

更多文章

  • 为什么康熙时有九子夺嫡而乾隆皇帝期间就没有了?原因是什么呢?

    野史秘闻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趣事

    我们今天一起来看看中国历史上的清朝,说到清朝小编相信很多人都是知道的,关于清朝的历史还是有很多的,那么,康熙乾隆可以算得上是清朝非常厉害的皇帝了,在康熙和乾隆期间清朝的经济是得到了很大的发展的,不过,在康熙和乾隆期间还是发生了很多有趣的事情,比如为什么康熙时有九子夺嫡而乾隆皇帝期间就没有了?原因是什

  • 清朝格格和公主有什么区别?皇帝女儿正确称谓是什么?

    野史秘闻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趣事

    其实在清朝之前,只要是皇帝的女儿称谓都叫"公主”,但到了清朝又多了一种称呼叫”格格"。实际上在整个清朝时期,并不是只有格格这一个叫法,虽然清朝是满族人执政,但他们刚开始也延续了很多汉族人的传统,更加方便与管理和统一。毕竟当外族统一全国时,如何能做到让汉族人服你是政权稳定的关键

  • 古代有"猫奴"吗?看看古人是怎样养猫的

    野史秘闻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趣事

    做了猫奴好多年,你知道猫是什么时候成为宠物的吗?你又知道古人是怎么当猫奴的吗?碗妹今天就要化身考古学家,和大家一起研究古代猫奴生活!1.猫奴的起源关于猫是何时被驯化的这个问题,一直都争议,一般认为最早的家养猫出现在3600多年前的埃及,那时的绘画中开始大量出现家猫。碗妹在研究了好多古文后似乎发现了当

  • 唐僧的通关文牒上面写了什么?

    野史秘闻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趣事

    最近,小编又通读了一边原著《西游记》。因为打死了白骨精变幻出的三个人,孙悟空被唐僧赶跑了。由于猪八戒和沙僧的无能和疏忽,唐僧被黄袍怪给抓住了。不过还好,唐僧每次被妖怪捉去,都能够化险为夷。以前都是因为孙悟空的功劳,唐僧被救出。这次唐僧能够轻松的走出妖怪的魔掌,是因为一个女人。宝象国公主——百花羞公主

  • 古代皇帝怎么过中秋?来看看乾隆过中秋都有哪些规矩

    野史秘闻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趣事

    明天就是中秋假期了,而且来了以后工作一周又是国庆长假,是不是非常兴奋呢。不过中秋的历史可比国庆要长,大家知道古代的皇帝都是怎么过中秋的吗?这次就拿乾隆为例,看看签领皇帝当时是如何过中秋就的。其实古代人过中秋规矩比现代人多多了,不是就吃个月饼这么简单,还有很多配套节目。那给皇帝看的东西肯定就更多了,不

  • 孙悟空在取经路上是变弱了么?为什么动不动就要搬救兵

    野史秘闻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趣事

    孙悟空当年大闹天宫,天庭上的神仙几乎都拿他没办法,为什么取经以后还要动不动就上天庭搬救兵呢?难道真是因为在五指山下压的时间太长,所以功力衰退变弱了很多吗?其实这真不能怪孙悟空,因为那些妖怪在原著中就是这么厉害,关键是他们都有孙悟空对付不了的法宝。西游记中最真实的设定就是法宝比人强,所以孙悟空才需要找

  • 八白散中的白丁香真的是麻雀屎吗?

    野史秘闻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趣事

    说到麻雀屎这个东西我们不得不说还是很有意思的一个东西,有的人就要问了这个屎为什么会有意思的呢?其实啊话说他是一种药材,他是非常著名的八百散里面的一味,叫白丁香,白丁香其实就是麻雀屎了,那么有的网友要问了这到底是不是真的呢?麻雀屎就真的有要药用价值啊?下面我们就着这些问题一起分析揭秘看看吧!中药博大精

  • 古代皇帝是怎样的?皇帝吃的饭有何特别?

    野史秘闻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趣事

    在中国古代有很多的朝代,每个朝代都有自己的特点和特色,不管是魏晋南北朝还是唐宋元明清,每个朝代都有自己的开国皇帝的,皇帝是当时朝廷上最大的官,皇帝说的话就是圣旨,皇帝要做的事谁也不能违背。自古便有一句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的句子,这个句子主要讲述的就是当时皇帝的权利神圣不可侵犯的到底了。那么,皇帝这么尊

  • 一赵二云三子龙是什么意思揭秘

    野史秘闻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趣事

    说到赵云其实大家也应该知道的这个人其实是真的厉害的,但是其实就是因为他不被刘备重用所以很多人表示这个赵云其实是吹出来的,所以这前前后后的争议还是真的挺大的,所以各种的段子不断的出来了,话说最近有人就说了一句类似“一赵二云三子龙”段子,小编看到这真的是笑哭了,那么这到底是什么意

  • 古代有哪些好听的复姓?起名复姓大全集合

    野史秘闻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趣事

    其实现代人给自己孩子起名越来越朝着古文化看齐了,很多好像只出现在古代的名字,如今也被搬到了现代。其实古人对于名字的取法非常讲究,所以我们能看到那么多好听的名字,其实在古代有很多复姓也非常好听,但步入现代后好像都消失了。其实这些复姓都被拆分成了很多其他姓氏,所以那些经典的名字也就越来越少了。下面就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