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野史秘闻>汉武帝时期的百姓生活怎么样?真的有那么好吗?

汉武帝时期的百姓生活怎么样?真的有那么好吗?

所属分类:野史秘闻 编辑:高傲的气质花 访问量:1313 更新时间:2024/1/19 16:01:27

我们都知道,西汉时期有一个“文景之治”,即汉文帝和汉景帝开创的一个更好的治理时代,后来的汉武帝也经常被人们提到,他对于当时西汉王朝的贡献可以说是无法磨灭的。这样一听,似乎生活在当时的百姓生活应该很富足才对,可是这毕竟只是一种想象,事情的真实情况又是什么样子呢?百姓真的都能安居乐业吗?

有不少的国人对汉武帝满怀膜拜之情,长恨此生不能生活在他那个“虽远必诛”的时代,很想穿越回那个激情燃烧、汹涌澎湃的岁月,享受那无比荣耀的时光。然而他们不清楚,作为汉武帝的子民,无论贫富贵贱,其实都没有多少活路。就以生存而论,汉武帝时期的三项政策,保准让你一夜间破产!

文帝、景帝在位期间,汉朝迎来经济繁荣

汉初七十余年间,承秦末战乱之弊,为解决人口锐减、财政枯竭的大问题,实行与民生息、厉行节俭的国策,通过减免农业税、裁兵归农等措施,大力恢复社会生产。尤其是在文帝、景帝时期,“三十税一”的制度保证了农业生产和人口生育的积极性,人口数量激增,大量荒田得以开发,社会上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生产上的繁荣景象,极大地充实了财政,使得国库中出现大规模的盈余。据《史记·平准书》记载:“汉兴七十余年之间,国家无事,非遇水旱之灾,民则人给家足,都鄙廪庾皆满,而府库余货财,京师之钱累巨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至腐败不可食。”

汉武帝在位时,出现大规模的财政困难

然而汉武帝好大喜功、穷兵黩武,不到二十年时间便把这庞大的财政盈余,象流水般消耗殆尽,以至于出现财政枯竭、“县官大空”(《史记·平准书》)的局面。为筹集战争经费,维持帝国正常运作,外加满足享受,汉武帝能做的,只能是加强对民间的搜刮。汉武帝搜刮政策的对象不分贫富,连只求温饱的农民也不能幸免。

根据史料记载,汉代的赋税约有二十种名目,主要的是“田税”和“口赋”,此外还有各种名目的“徭役”。虽然田税税率极低,但口赋和徭役却很沉重,以至于景帝时期重臣晁错在《论贵粟疏》中谈到,当下一个五口之家的农户,每年辛苦耕种一百亩,在年景好的时候也不过刚够温饱了,至于在灾荒之年,难免会有流离之苦。

即使在“文景之治”时,农民的生活也苦

在宽徭薄赋的文景时期尚且如此艰苦,那么在横征暴敛的武帝时期,农人更是没有活路。武帝对农人的搜刮,主要体现在提前征收“口钱”方面。“口钱”是口赋(即人头税)的一种(另外一种称“算赋”),专向未成年人征收,汉初规定是7-14岁的儿童,每人每年征收20钱。

但到了武帝时期,起征的年纪下调到3岁,每人每年增至23钱。而在14-56岁之间,每人每年则须向国家纳钱一“算”(一算是一百二十钱),称“算赋”。

武帝时期,农民纷纷破产,无以为生

提前征收“口钱”,对普通农户来讲不啻于沉重的负担,在衣食难乎为继的困境下,各地频频出现“生子辄杀”的惨剧。汉元帝时期的御史大夫贡禹,曾在奏疏中谈到:“古民亡赋算,口钱起武帝,征伐四夷,重赋于民,民产子三岁则出口钱,故民重困,至于生子辄杀,甚可悲痛”(见《汉书·贡禹传》)。

普通民众生活难以为继,有钱人其实也好不到哪儿去,汉武帝强令推行的两条政策,分分钟足以让这个群体破产败家。这两条政策,一是“算缗令”,一是“告缗令”。所谓的“算缗”就是征收民间的财产税,其中的“缗”指穿钱的绳子,以一千钱为一缗。

武帝朝的军费,全系从民间搜刮而来

“算缗令”规定凡属有钱人,不管是否有无市籍(汉代商人另立户口册,叫做市籍),都要如实向官府申报财产及车船等拥有情况,并按规定交税。其中,商人每二缗征税一算,手工业者每四缗征税一算;不是三老(乡官,掌教化)和北边骑士而有轺车(即跑运输用的双轮木车)者,每辆抽税一算,商人而又有车的则征收二算;船五丈以上者,每条船抽税一算。

税率如此之高,民间在叫苦连迭之际,难免不会滋生隐瞒收入和抗税偷税的现象。为对付这些“顽劣分子”,朝廷规定,对那些抗拒不交、隐匿财产或偷漏税款的商贾,罚以戍边一岁,并没收其全部资产。同时,鼓励百姓告发违法者,一旦坐实,告发者会得到违法者一半的家产,这便是“告缗令”。

武帝时期,民间破产者比比皆是

经过“算缗令”和“告缗令”这两记“重拳”,在肥了朝廷的同时,民间破产败家者比比皆是。《汉书·食货志》曾以沉痛的笔调写到:“杨可告缗,遍天下。中产以上大抵皆遇告...得民财物以亿计,奴婢以千万数,田大县数百顷,小县百余顷,商贾中家以上,大抵破。”而《史记·平准书》则指出,经济凋敝、破败之象无以言表,出现“商者少,物贵”的现象。

由上可见,生活在汉武帝时期,不管贫富,但凡手中有点钱的,都没有多少活路可言,那真是一个令人苦不堪言的坏时代。

标签: 历史趣事

更多文章

  • 原来刘邦出生大有来头,怪不得他成就了帝业!

    野史秘闻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趣事

    都说古代做皇帝的都有帝王之相,什么出生的时候天降祥瑞、狂风暴雨、流星彗星、满天红光等等,这些事是不是真的我们已经无法考证,总之就是要告诉世人,这个人和其他人不一样,看来皇帝之所以能当皇帝,可能都是天之骄子吧。今天我们要说的这位便是斩白蛇起义,推翻暴秦,最后击败西楚霸王项羽建立大汉王朝的汉高祖——刘邦

  • 古代人远嫁究竟是有多远?最远的在路上走了两年

    野史秘闻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趣事

    在古代,交通一直都是一个大问题,如果想出去玩肯定没现在这么方便,往往在路上就要花费数十天时间。所以古代基本上也都不希望自己的女儿是远嫁,因为太遥远的路程并不是一件好事,不过古代人结婚很多都不是自己能选择的,等多还是家里人来决定。如果是皇宫里的可能就会更惨一点了,有些公主就要直接被嫁到外族当政治联姻,

  • 鲁班妻子是谁?发明的什么东西一直沿用至今?

    野史秘闻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趣事

    说到鲁班小编相信大家都知道,鲁班是古代时期非常著名的一个人物,同时鲁班也是一位得心应手的匠人,当时的鲁班擅长做很多的艺术品,比如农间的很多器械,田地的劳动工具等,不过,鲁班的妻子也是人们议论的焦点,据说当时鲁班的妻子非常的厉害,发明的东西一直被沿用至今,其实,这件物品就是雨伞,具体的我们也一起来看看

  • 曹操有没有看出司马懿的野心?司马懿狼顾之相能说明什么?

    野史秘闻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趣事

    因为最后是司马懿架空了整个曹家,所以很多人都会觉得司马懿这人才是最后野心的,只是平时藏得深不轻易显露出来。其实司马懿刚开始还真没什么野心,曹操还在世的时候司马懿也就是个小官,根本就拍不到前面去,能曹丕上位后司马懿才渐渐崭露头角。还有司马懿的狼顾之相其实也是后面给加上去的,如果真这么可怕以曹操的警觉心

  • 李世民跪而吮上乳是吸李渊乳头么?跪而吮上乳怎么正确理解?

    野史秘闻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趣事

    李世民发动宣武门事变成功后并没有杀掉李渊,毕竟如果把自己的爹也杀了那就遗臭万年了。不过李世民杀掉自己的两位兄弟,估计也是把李渊吓的够呛,这样的儿子以后还要怎么面对呢?当然李世民也想到了这点,所以就有了“跪而吮上乳”这件事情,从字面上看难道是李世民吸李渊的乳头么?当然不可能这么

  • 鸿门宴项羽如果杀掉刘邦能建立比汉朝更厉害的王朝么?

    野史秘闻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趣事

    项羽和刘邦比起来,可能多数人还是会觉得项羽更有英雄气概,不过刘邦最后也建立起了伟大的汉朝。这里我们可以做个假如,如果项羽真的在鸿门宴上杀掉了刘邦,项羽能建立起比汉朝更伟大的王朝么?可能这谁都没办法保证,而且很有可能又回到一个战国时期的局面。所以如果刘邦真死了,可能整个历史的走向也就完全不一样了。提起

  • 秦叔宝为什么是门神?秦叔宝在李世民身边地位高么?

    野史秘闻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趣事

    李世民能在玄武门成功杀掉自己的两位兄弟,光靠自己肯定是不行的。不过好在李世民征战多年,身边聚集了很多好兄弟帮助李世民完成这件史诗级别的历史事件。今天就和大家讲讲参与到玄武门事变的当事人之一秦叔宝,看过隋唐英雄传的朋友肯定都会知道秦叔宝这个人物,在影视剧里秦叔宝还是主角,那真实历史上秦叔宝在李世民身边

  • 的卢马是"妨主"的马,为什么妨碍不了刘备?

    野史秘闻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趣事

    很多人都从《三国演义》中看到,小说里刘备有一匹名流千古,可以说是有如神助一般的坐骑,一匹名为“的卢”的马。很多人都知道,在传说中,这匹马曾经帮助刘备死里逃生,可谓是一匹对主人十分有帮助的马。但是,真正的的卢马却并非如此,它是一匹名副其实的“妨主”的马,

  • 古代皇帝吃剩下的饭菜都是怎么处理的?

    野史秘闻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趣事

    说到古代的皇帝那小编就有一个感受,那就是奢华,全天下都是他的,什么女人啊,什么美食啊,说到美食大家都知道皇帝能吃多爽那就真的不知道了,反正就是超多超多的,那么有的网友要问了,皇帝那么多吃的,如果有剩菜的话,那要怎么办?下面我们就着这个问题一起来揭秘看看!在古代,皇帝的地位是最高的,用的,穿的都是用最

  • 三国最无存在感的亡国之君,却得以善终,不是汉献帝刘协

    野史秘闻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趣事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群雄并起,最后魏蜀吴独占鳌头,分别建立国家政权,然而强盛如三国,也阻挡不了“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的历史潮流。我们都知道最后是司马家夺得了天下,三国归晋,那么三国最后的几位君主都是谁呢?他们最后的下场又是怎样?今天我们就来谈谈三国之中的几位亡国之君,看看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