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野史秘闻>三国时期曹氏和丁氏是怎么闹翻的?丁氏为什么会被曹操灭门?

三国时期曹氏和丁氏是怎么闹翻的?丁氏为什么会被曹操灭门?

所属分类:野史秘闻 编辑:伸手摘星星 访问量:3111 更新时间:2024/2/19 6:09:34

曹操成功上位后,所有文武百官只要是不服曹操的基本都被杀了,可能严重点还要诛几族。当时还有几个大家也都差点被曹操所灭门,其中沛国丁氏就是其中一个大家。曹操和丁氏也是亲家的关系,但是因为丁氏有几次都站到了曹操的对立面所以差点被灭族,曹操的性格我们都知道是宁负天下人,不让天下人负我,伴君如伴虎啊。

三国乱世中,无数大家族因为站错了队而惨遭灭门,或者至少衰落。其中有一个家族与曹操家世代联姻,本来应该成为魏国的顶级家族,却因为在曹氏内斗中两次站错了队,被杀得七零八落,权力斗争的悲剧在他们身上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俗话说落毛的凤凰不如鸡,汉末乱世,倒霉的名门很多,但沛国丁氏无疑是其中之最。

作为沛国排名前三的名门,丁氏与曹操的曹家关系极为密切,同郡、同县、门户相近、累代联姻,却偏偏没搭上曹氏成龙的顺风车,反而在曹魏时代两次撞到时代的枪口,惨遭诛杀,其落差之大,令人唏嘘。

谯县公族名门——曹与丁

1

首先要普及的一点:曹操的曹氏,出自东汉豫州下的沛国谯县,东汉同属沛国的知名家族,除了曹氏,还有谯县丁氏、萧县刘氏、龙亢桓氏等。

从门第来看,沛国排名第一的家族当属萧县刘氏,这家系汉宗室,出了东汉司徒刘光,刘光之侄刘矩又为太尉,是与汝南袁氏类似的累世三公。

萧县刘氏之下,排名第二第三的就是谯县曹氏和丁氏,两家都出过汉末三公(曹嵩和丁宫),仅从《三国志》显露的人物来看,曹氏汉末人物要盛于丁氏,除了太尉曹嵩外,还有尚书令曹鼎等高官,不过丁氏也没差到哪里,远在同县夏侯氏之上。

曹操与丁氏世为婚姻

作为丁氏在汉末的代表,丁宫,字元雄。《后汉书》:

太尉张温免,司徒崔烈为太尉。(187年)五月,司空许相为司徒,光禄勋沛国丁宫为司空。宫字元雄。

丁宫任三公的时期,与曹嵩相近,与曹嵩年纪应接近。

与曹氏联姻的世代旧婚

2

丁氏和曹家同郡同县,门第相近,对与曹家来说,丁氏还有一层身份——与曹家世代联姻的旧婚之门。

《三国志-魏书-后妃传》中魏文帝的郭皇后曾提到汉末婚姻传统:“诸亲戚嫁娶,自当与乡里门户匹敌者,不得因势强与他方人婚也。”《三国志-魏书-司马朗传》:“赵威孙乡里旧婚。”

汉末联姻首选是门第相近、乡里优先,在此之外,也常有与邻县邻郡联姻,仍不脱“乡里”之义。

汉末曹氏应该是严格遵循上述传统的。要注意的是,从曹嵩到曹操,每一代的正室都有丁氏。

首先,曹嵩的正室夫人是丁氏。《三国志-魏书-文帝纪》明确提到:五月戊寅,天子命王追尊皇祖太尉(曹嵩)曰太王,夫人丁氏曰太王后。此处明确提到了曹嵩夫人姓丁。而曹操,按理来说应是丁家的外孙,丁家即是曹操的外祖家。

再看曹操,《三国志-魏书-后妃传》中卞太后传附的《魏略》提到:“太祖始有丁夫人,又刘夫人生子脩及清河长公主。刘早终,丁养子脩(曹昂)。”从这里记载看,刘夫人可能是曹操第一任夫人,或出自沛国萧县刘氏。刘夫人早终后,曹操继娶丁氏,直到建安二年(197),曹操征宛城,曹昂死。

这个时候,曹操已经挟天子以令诸侯,显示出霸相,但是,丁氏常言:“将我儿杀之,都不复念!”遂哭泣无节。

太祖忿之,遣归家,欲其意折。后太祖就见之,夫人方织,外人传云‘公至’,夫人踞机如故。太祖到,抚其背曰:‘顾我共载归乎!’夫人不顾,又不应。太祖卻行,立于户外,复云:‘得无尚可邪!’遂不应,太祖曰:‘真诀矣。’遂与绝,欲其家嫁之,其家不敢。

从上述记载来看,因曹昂之死,丁夫人迁怒于曹操,与其说丁夫人被废,不如说是丁夫人先抛弃了曹操,曹操想挽回而不能。

当时曹操已经被封为司空、行车骑将军。但丁夫人却完全不管这些,搞得曹操极为难堪。可见除了其自身情绪之外,其家门势力或也给她一定的腔调底气。但事实上,随着曹操的崛起,当时的丁家已不敢开罪曹操。

自此以后,从曹操到曹丕、曹叡,形成了立贱不立贵的传统,所立皇后,多非高门。与上述事件有没有必然原因,就无从推敲了。

但是,曹操往后仍顾念着丁氏,甚至想继续维持姻亲关系,把女儿嫁给丁家。

太祖以(丁)冲前见开导,常德之。闻(丁)仪为令士,虽未见,欲以爱女妻之,以问五官将。五官将曰:‘女人观貌,而正礼目不便,诚恐爱女未必悦也。以为不如与伏波子楙。’太祖从之。寻辟仪为掾,到与论议,嘉其才朗,曰:‘丁掾,好士也,即使其两目盲,尚当与女,何况但眇?是吾儿误我。’时仪亦恨不得尚公主。

在此时曹操仍维持着乡里联姻传统,两个人选丁仪、夏侯楙都时曹家同乡。

《军师联盟》中的丁仪

对于丁仪,曹操连人都没见过,就想把爱女妻之,后来甚至还说就算丁仪两眼都瞎了,也应该把女儿嫁给她。除了丁仪父亲有功、丁仪本人才华高之外,丁氏的家族门第应也起到一定作用。

曹操的亲信功臣丁冲、丁斐

3

除了同乡、世代与曹氏联姻外,在曹操起家过程中,曹操对丁氏的同辈之人都极为亲近。

丁仪之父丁冲,字幼阳,早年是能与曹操同床“共宿止”的名士,在建安年间做到了司隶校尉的高官。

《魏略》:

丁仪字正礼,沛郡人也。父冲,宿与太祖亲善,时随乘舆。见国家未定,乃与太祖书曰:‘足下平生常喟然有匡佐之志,今其时矣。’是时张杨適还河内,太祖得其书,乃引军迎天子东诣许,以冲为司隶校尉。后数来过诸将饮,酒美不能止,醉烂肠死。

《曹操集-丁幼阳令》:

昔吾同县有丁幼阳者,其人衣冠良士,又学问材器,吾爱之。后以忧恚得狂疾,即差愈,往来故当共宿止。吾常遣,谓之曰:’昔狂病,傥发作持兵刃,我畏汝。‘俱共大笑,辄遣不与共宿。

另外,沛国谯县丁氏还有一支:典军校尉丁斐、丁斐之子丁谧。其中丁斐也是曹操所亲爱之人。

《魏略》:

丁谧,字彦靖。父斐,字文侯。初,斐随太祖,太祖以斐乡里,特饶爱之。斐性好货,数请求犯法,辄得原宥。为典军校尉,总摄内外,每所陈说,多见从之。建安末,从太祖征吴。斐随行,自以家牛羸困,乃私易官牛,为人所白,被收送狱,夺官。其后太祖问斐曰:"文侯,印绶所在?"斐亦知见戏,对曰:"以易饼耳。"太祖笑。

两次站错队的惨剧

4

丁谧的活跃时间在魏明帝时,尽管其父丁斐只终于典军校尉,但从记载来看,丁谧自视门第极高:“又其意轻贵,多所忽略,虽与何晏、邓飏等同位,而皆少之,唯以势屈於爽。爽亦敬之,言无不从。”

丁谧跟错了曹爽

丁家的第三代,与同县的曹氏、夏侯氏仍然关系密切。丁谧与曹爽关系极深,而丁仪、丁廙兄弟,也与夏侯家关系也斐浅,“(丁仪)乃对中领军夏侯尚叩头求哀,尚为涕泣而不能救。”

但是,最终丁氏的这两支,分别在魏文帝、齐王芳时代栽到底。

丁仪、丁廙兄弟早年党附曹植为羽翼,“文帝即王位,诛丁仪、丁廙并其男口。”

丁谧因为党附曹爽,高平陵之变后,为司马家所诛,按当时的搞法,至少被诛了三族。

作为东汉名门、曹家乡里旧族、累世姻族、曹操外祖家的谯县丁氏,在汉魏时代的重大变迁中三次站错队:

首先,丁夫人与曹操联姻而没有善终;

第二次,在曹丕与曹植的太子之争中站在了失败者一方;

第三次,在司马懿与曹爽之争中立挺了曹爽。

最终,丁氏不仅没有因曹家的崛起而成为后族,反而在魏朝两次遭到诛灭,堪称三国最倒霉的名门。其深层次原因(尤其是前两次),或都与丁家自视甚高,脱不了干系。

几次大难之后,但毕竟是曹家的姻族、外祖父家和功臣旧家,丁氏并未族灭。

汉晋时已形成较为完善的宗法系统,谯县丁氏家系也较为庞大,所以尽管“诛丁仪、丁廙并其男口”,但不排除丁氏其它族支以男丁为丁仪、丁廙嗣后的可能。

另外,三国尤其是魏,对罪臣的诛法也有许多诛本人不诛子孙(如许允)、诛近亲不诛远亲,诛子不诛孙的案例(如邓艾等)。

丁家进入晋朝后仍有后代,仕宦水平也不低。《裴子语林》中就记有著名的陈寿索米说:“陈寿将为国志,谓丁梁州曰:“若可觅千斛米见借,当为尊公为佳传。”丁不与米,遂以无传。”可见丁仪、丁廙后代仍有人做到了梁州刺史。

标签: 历史趣事

更多文章

  • 螟蛉之子是什么意思?刘封不救关羽是因为被关羽称螟蛉之子么?

    野史秘闻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趣事

    关羽败走麦城堪称是蜀国最大的转折点,也是三国鼎立面临崩塌的预兆。当时关羽被困麦城,刘封坚决不出兵营救关羽,导致最后关羽被吕蒙所杀,先不说刘封派兵能不能救下关羽,但是刘封按兵不动肯定是有原因的,很可能就是因为之前关羽说刘封是螟蛉之子。那螟蛉之子到底是什么意思呢?为什么会触碰到刘封的怒点?关羽发动&ld

  • 为什么阿斗刘婵能成为三国时期在位时间最久的皇帝?

    野史秘闻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趣事

    都说刘婵是扶不起的阿斗,就连刘备貌似也没把希望寄托在刘婵身上,但是刘婵身上却有一项三国时期无人能破的记录,就是刘婵是三国在位皇帝时间最长的。既然刘婵没什么很突出的能力为什么刘婵还能一直稳坐皇帝位呢?其实当时的蜀国本身已经陷入一种穷兵黩武的绝境了,如果国家都要没了那这个皇帝是谁当也就没意义了。刘备在白

  • 曹操的头痛病,用现代医学来看是什么病?

    野史秘闻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趣事

    最近很多网友都一个问题,那就是如果把古代的一些病啊放在现代,那么是不是就容易治疗得多了,但是这些也不见得啊,所以说很多东西也还是需要研究的,最近很多网友都说了,曹操这个头疼病好像很严重的,那么放在现在医学那么会是什么病呢?下面就跟随小编来揭秘看看吧!历史上也没说过华佗打算给曹操开颅。别信小说里的,小

  • 荀彧为什么不愿意曹操称帝?荀彧想恢复汉室为什么还选择曹操?

    野史秘闻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趣事

    荀彧一生终于汉室,虽然自己是曹操身边最重要的谋士,但也不愿意曹操称帝,在这方面的分歧注定荀彧和曹操不可能走到最后。不过既然荀彧一生只想效忠汉室,也知道曹操野心肯定不止如此,为什么还要跟着曹操呢?可能当时荀彧也是没有第二个选择了,汉室在刘备那边也非常的不靠谱,可能荀彧也明白汉朝已亡,既然曹操不需要他了

  • 袁绍是不想称帝还是错过了好时机?袁绍三次错过统一机会

    野史秘闻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趣事

    其实看完整个三国的历史,袁绍是最有机会完成统一称帝的人,但是袁绍却多次错过这个机会,难道是袁绍觉悟太低还是袁绍根本没统一这个心思呢?当时袁绍的军队已经是地方一霸,而且手下猛将如云,但是袁绍没办法把大家集中到一起为自己卖命,所以才被曹操以少胜多。如果袁绍早点布局估计就没曹操什么事了。说到三国,我们一般

  • 诸葛亮死后姜维为什么还要坚持北伐?

    野史秘闻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趣事

    诸葛亮生前最后五次北伐都没能为蜀国带来什么实质性的改变,但是诸葛亮死后北伐的目标依旧没有改变,而且还更加频繁了。姜维在20多年间进行了11次北伐,虽然战绩胜多败少但是蜀国和魏国国力相差太多,每次魏国都能快速回复过来,但是姜维穷兵黩武蜀国已经没有后备力量了。只能说最后也都是睡死挣扎罢了。少读经史长干魏

  • 关羽被困麦城有什么方法可以突围?关羽为什么不拿诸葛瑾当人质?

    野史秘闻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趣事

    关羽败走麦城最后被吕蒙所杀,从而对蜀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失去关羽这个好兄弟的刘备已经失去理智要伐吴为关羽报仇,无奈夷陵之战又输了,导致蜀国慢慢走向衰败。难道当时关羽被困麦城就一点办法都没有了么?孙权曾派诸葛瑾劝降但是关羽不从,如果当时关羽把诸葛瑾当做人质会不会结果就不一样了呢?关羽发动襄樊战役,水淹

  • 刘备占领荆州后为什么不把荆州当首都?

    野史秘闻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趣事

    赤壁之战后,蜀汉和孙吴各占领了部分荆州,当时的荆州差不多有现在三个省那么大,而且从战略意义上讲荆州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关羽失荆州后蜀国就开始走向衰败了,不过当时刘备为什么不把荆州当做自己的首都呢?这样兵力也会更加集中,东吴想抢也没那么容易了。但是缺点也很明显,就是离东吴和曹魏太近,被直捣黄龙就惨了。

  • 古代有大规模阅兵吗?

    野史秘闻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趣事

    阅兵仪式,在现在看来,是一件十分庄严神圣的事情,我们在电视上看到的时候,总会感到骄傲,有时候还有一种莫名的感动。但是你知道吗,在我国古代,也曾有过阅兵,而且时间还很早。但是,规模最大的一次,却是在唐朝时期,唐玄宗在骊山进行的阅兵。那么,唐玄宗进行阅兵有什么意义?大规模的阅兵,又是一种什么场面?中国有

  • 街亭之战失败诸葛亮有多大责任?马稷和赵云只是背黑锅的么?

    野史秘闻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趣事

    虽然在三国演义里诸葛亮被神话的很厉害,但是诸葛亮北伐时基本还原了历史,而且能看出诸葛亮在带兵打仗这方面并不是很突出。第一次被罚应该是蜀国准备最好也是最充足的一次,但是最后蜀军惨被,马稷被杀赵云被降职,但是诸葛亮应该承担多少责任呢?其实街亭马稷本来就人少,如果等张郃进攻估计也防不了多长时间。今天的三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