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野史秘闻>两位考生成绩相同,状元竟然是打架打赢了的?

两位考生成绩相同,状元竟然是打架打赢了的?

所属分类:野史秘闻 编辑:与世无争 访问量:4866 更新时间:2024/1/19 23:13:35

“状元”一直以来都是极为难得的,古代每一次的考试中都只能有一个顶尖人才才能成为状元。但是,如果遇到两个考生,才学相差无几,比不出高低,那该怎么办?这可难不倒宋太祖赵匡胤,在人们举棋不定的时候,赵匡胤直接说,让这两个人打一架,打赢了自然就是状元。这件事看起来很不可思议,但是它就真的这么发生了,来看看这位打架出来的状元究竟是谁?

中国的科举考试从隋朝开始施行,废除了魏晋南北朝时期施行的九品中正制。无论是汉朝的察举制还是其后的九品中正制,一直无法解决的一个问题是,世家大族的子弟一直占据高位,因为二者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由官僚系统来推荐合适的官吏,他们所推荐的人当然是自己人,或者直接推选自己家族的子弟,或者相互推选对方的亲属。

这种选官方式发展到极致,就造就了魏晋时期的门阀政治,一个人只要是名门望族出身的,只要一出世,就能当官。羲之一辈子只会写字,从来不懂带兵打仗,但是朝廷照样封他做右将军。而普通家庭出身的寒门子弟,则一辈子没有出头之日。

有鉴于此,隋朝开始施行科举考试,但是隋唐两代,科举考试仍非常不完善,门阀世家的势力依旧强大,通过科举进入官场的寒门子弟依然是凤毛麟角。北宋建立之后,太祖赵匡胤极为重视科举,先后颁布了多项改革措施,比如他认为明经科考试不过是考核考生们的背诵能力,作用有限,于是下旨同意那些明经科考试不过关的考生可以进行复试。

同时,赵匡胤对于那些士大夫家族出身的考生非常敏感,生怕又出现那种官官相护,任人唯亲的局面。比如曾经在陈桥兵变中立下大功、又先后担任过礼部、刑部、户部尚书的陶谷,他儿子参加科考时考取进士,就被赵匡胤纠了出来,他说:“陶谷平时工作忙,哪有工夫管教儿子,他儿子成绩到底行不行?”下令复查,由此形成定制,凡是官员家属参考的,一律由中书省组织复查。

赵匡胤如此重视科举考试,因此对于科考的最后一关殿试,他的要求就更高了。比如乾德六年(968年),翰林学士李昉主持贡举,马上有人举报他徇情枉法。赵匡胤主持殿试,果然发现李昉录取的进士存在问题,于是重新选拔,李昉遭到贬官,全国震惊。

即使是这样严肃的科举考试,依然出现过一些诡异的事情。开宝八年(975年),赵匡胤主持殿试,这次的考试竞争异常激烈,赵匡胤非常高兴,觉得国家人才济济。等到了点状元的时候,出问题了。两名考生,一个叫王嗣宗,一个叫赵昌言,两人表现都非常优秀,殿试成绩都很好,各方评价他们的成绩居然并列第一。

赵匡胤当面叫他们前来问话,他们也对答如流,表现不分轩轾。老赵犯难了,到底选谁当第一呢?想来想去,想出一个损招。老赵毕竟行伍出身,心想这两人文才既然相当,就拼武功吧,谁更能打就挑谁当状元。

于是讲武殿上,当着皇帝和百官的面,两个文弱书生卷起袖子打了起来。几个回合打下来,二人不分胜负的时候,王嗣宗猛然一拳打到了赵昌言的脑门,赵昌言的帽子被打了下来(《涑水记闻》:嗣宗殴其幞头坠地)。赵昌言是个秃子,帽子掉下来后,一个大秃瓢仿佛100瓦的大灯泡,照的整个讲武殿亮堂堂的。王嗣宗马上跪倒,向赵匡胤报告:“陛下,我赢了。”

赵匡胤哈哈大笑,当即定王嗣宗是状元,赵昌言第二。赵昌言躺在地上哇哇哭,后悔当初光念书了,没好好练练拳脚。

王嗣宗靠着拳脚功夫拿到了状元,颇让一些人瞧不起。宋真宗年间,大才子种放归隐山林,王嗣宗任职长安,种放对他相当无礼。王嗣宗大怒,种放就说了一句话:“你不过是一个靠打架打出来的状元,算什么东西。”王嗣宗当场吃瘪,一句话都说不出来。

标签: 历史趣事

更多文章

  • 唐朝的诗歌繁荣与科举制度有关系吗?

    野史秘闻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趣事

    唐朝时期,除了政治经济上的大发展,文化上也在历史长河中独树一帜,现代的每个学生,都会在学生时期学习许多唐诗,《全唐诗》更是收录了近五万首唐诗,这还不包括没有流传下来的。那么,为何唐诗会在唐朝发展得如此繁荣?有人认为这与当时的科举制度有着莫大的关系,但是,作为考试的制度,又如何会影响到诗歌的发展呢?众

  • 太史慈是怎么死的?刘备错过太史慈使东吴实力大增

    野史秘闻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趣事

    三国时期,曹操、刘备和孙权都非常渴望得到人才,一般是别人推荐或者有点小名气的人都会尽量想办法招入麾下。不过就算是这样也难免会错过一些悍将,太史慈就曾经被刘备给完美错过了。太史慈后来去到东吴,成了东吴第一猛将,骁勇善战屡拿奇功,后来就连曹操也有归纳太史慈的想法。太史慈为什么这么厉害但是并不怎么出名呢?

  • 古代大臣和皇帝上朝的时候突然想上厕所怎么办?

    野史秘闻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趣事

    说到上厕所这件事情其实很多时候也还是比较的尴尬的,毕竟这个东西有的时候突然就想上了,那么在古代,如果是在上朝的时候的皇帝或者大臣也想上厕所的时候要怎么办呢?能不能中途退出了?下面就着这件事情我们一起来揭秘看看吧!说到人有三急这件事情,其实不仅仅现代人古代人也一样是有三急的,所以如果刚好在上朝的时候突

  • 郭嘉为什么被称为鬼才?郭嘉在三国到底算什么水平?

    野史秘闻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趣事

    郭嘉在罗贯中的笔下也就活了三十三回,但是郭嘉却有着很高的人气,这可能让很多感到不理解,难道郭嘉真的有这么厉害么?其实郭嘉被称为鬼才一方面是因为郭嘉本身就才华横溢,而且很能洞察人心,几次都预测准了对手的心思,所以才能帮助曹操打赢官渡之战。如果郭嘉能多活几年的话,那赤壁之战的结果可能就不好说了,三国的历

  • 为何魏晋多美男?只因为这本书

    野史秘闻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趣事

    经常会有人羡慕魏晋时期的人们,想象当中,那时候的人活得应该很自在,尤其是有很多的美男,甚至出现过被人“看死”的卫阶,和许多因为长得丑而不敢出门的人,更有流传千古的竹林七贤。现在的我们,只能通过古书的记载,对以前的年代窥探一二,那么,为什么偏偏在魏晋时期会出现一大批的美男?难道

  • 关羽的爸爸和爷爷叫什么名字?

    野史秘闻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趣事

    今天小编在网上闲逛的时候发现了一个问题,那就是有的人在问关羽的事情,这一次说的关羽的事情其实就是指的关羽的爸爸和关羽的爷爷叫什么的问题了,那么这个问题到底是怎么解决的呢?有没有相关的知识内容呢?下面就跟随小编来解谜看看吧!关羽的威名如雷贯耳,但关羽的爸爸是谁?爷爷又叫啥名字?大部分人就答不上来了……

  • 公孙瓒为什么要提携刘备部队?最后却被刘备无情背叛

    野史秘闻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趣事

    刘关张三人在创业初期就遇到了很大麻烦,而且接连战败最后只能逃到小县城。不过刘备的第一个转折点就是遇到了公孙瓒,原来公孙瓒和刘备是同窗,而且当时的公孙瓒已经成了一方霸主,所以就顺便提携了一下刘备。只是后来世事难料,刘备反手加入袁绍正营,和公孙瓒成了对立面,估计那个时候的公孙瓒也是后悔不已。洛阳爆发外戚

  • 古代清朝皇帝除夕年夜饭吃些什么?有多少道菜

    野史秘闻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趣事

    说到除夕小编相信很多人都是知道的,除夕可说是中国非常大非常隆重的一个节日了。现在的除夕夜,家家户户都会团圆,坐一桌非常美味可口的饭菜,一家人坐在一起团团圆圆吃个团年饭。闹闹家常,别有一番滋味。那么,在中国古代,也有过除夕的传统,但是,在当时事物物质匮乏的年代,人们又是怎么过除夕的呢?还有不少的人在问

  • 历史上哪些人物的年龄差比我们想象中的大?曹操比孙权大了27岁

    野史秘闻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趣事

    看历史书籍时我们常常会把一些时间上的东西给默认忽略掉,例如三国时期曹操、孙权和刘备是一起的,我们就默认三位年龄可能也是相仿,毕竟实在同一个年代称帝。其实是三人的年纪差了很多,而且比我们想象中大的多,曹操要比孙权大27岁。不过在很多影视剧里也没特备强调这一点,而且三个人物的形象都比较成熟所以自然不会太

  • 董卓死后王允为什么要陷害蔡邕?

    野史秘闻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趣事

    董卓被杀后,吕布和王允潇洒了一段时间,但是蔡邕却倒了大霉,被王允打入狱中而死,也是震惊天下。因为王允在百姓眼里是一位大才子和书法家,王允为什么无缘无故要把蔡邕给除掉呢?不知道是不是王允太过敏感,见不得一点对董卓好的东西,而蔡邕正是撞到了王允的枪口上而成了死的莫名其妙的大家。在中国悠久的历史中,书法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