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野史秘闻>古时候的人们有天气预报吗?

古时候的人们有天气预报吗?

所属分类:野史秘闻 编辑:一个人精彩 访问量:4373 更新时间:2024/3/2 3:00:16

“天气预报”听起来完全是一个在现代科技条件的支持下出现的产物,通过对大气运动等的分析,实现对未来某一个时间段内的天气进行预测,并告知大众。然而,古人也有自己预测天气的办法。古人对于天象非常重视,也在不断的观察中积累起了相当丰厚的经验,这些经验也可以帮助预测天气。那么,他们又是通过什么样的方式,来大众传播天气的信息呢?

八百年前的杭州市民每天早晨起床,就能“收听”到报晓人带来的当日气象服务。他们打着铁板或木鱼儿开始沿街高喊:“天色晴明!”这是好天气。若是阴天,就喊:“天色阴晦。”下雨就拉着长音:“雨……。”

自从北都城开封废除街鼓制度以后,开封城逐渐出现一批“报晓人”,他们负责每天天明的报晓工作。南宋都城临安(今浙江杭州)沿袭这种风俗,报晓人在每天报晓的同时,还报告天气情况。根据南宋人吴自牧在《梦梁录》中的记载,每天清晨四更前后,当杭州城周边的寺观开始鸣钟之时,寺观中的行者头陀就会沿街报晓兼报告天气。若晴则说“天色晴明”,阴则说“天色阴晦”,雨则说“雨”。其报告的方式主要是寺观庵舍的行者头陀在划定好的区域内,沿街敲打铁板或木鱼,口头报告天气,为上朝的官员、宿卫的士兵以及市民服务。当时对报晓人可能有较为严格的约束,即使是风雨霜雪等恶劣天气里,报晓人也不敢有一日停歇。

由此可知,在南宋都城临安已经有了“日常化”的气象服务。报晓人每日所报天气是实况的可能性较大,但也不排除是当日的天气预报,其信息来源可能是位于临安城中的南宋皇家天象管理机构“太史局”。

早在北宋景德四年(1007年)十一月的一天,宋真宗与大臣旦有一段对话:皇帝说昨天傍晚的降雪突然停了,到了夜里让人在宫廷中看视,看视的人汇报说雪还会继续下,而且不小。到了次日积雪果然超过了一尺。在夜晚预测次日雪情,而且结果很准确,如果不是碰运气,那么当时24小时内的预测水平还是相当高的。中虽未提及是人预测的天气,但从“於宫廷视之”这句话推断,应该是值宿于皇城内的翰林天文局的技术官员所为。

宋人的祈祷行为非常普遍,一旦有异常旱涝天气时,从皇帝到各级官员,乃至普通百姓都要虔诚祈祷。宋代皇帝为了显示自己的权威,增强祈雨的效果,在公开祈祷前常事先让太史官进行天气预报,以便选择适当的时机祈雨。北宋庆历三年(1043年)的夏季,京师开封出现旱情,谏官王公素请求皇帝亲自去祈雨。当时的皇帝宋仁宗说:“太史官说本月初二日当能下雨,打算一日去祈雨。”仁宗皇帝根据初二日有雨的预报,决定初一日祈祷,那么太史官的预报应该是在初一日之前做出的。由此可以推断,当时的太史官至少已经能够进行48小时以上的晴雨预报。史书上虽然没有记录此次预报结果是否准确,但这是宋代太史局进行天气预报的直接记载。

根据《宋史》记载,太史局负责测验天文,考定历法,观测日月、星辰、风云、气候等事宜。南宋初年的诏令明确规定,太史局必须将每个月的天文、风云、气候等观测事实上报秘书省。由此可见,太史局的工作职责与天气气候观测密不可分。尤其在南宋,太史局已经把风、云、雷、露、霜等气象现象都列入天象观测范围。详细记载宋代历史的《宋会要辑稿》中,还保存着一批南宋临安(今浙江杭州)的风观测资料,其资料时序从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立秋到嘉定十七年(1224年)立秋,共持续62年,如此有系统的观测记录相信应当是南宋官方所为。

现代研究表明,从东汉时期开始,主持天文台工作的灵台丞就有42个下属,其中就有3人负责观测风向,12人负责观测晴雨。南宋宁宗时期,太史局包括气象观测与预测在内的技术官员一度达到125名。据南宋章如愚所著的《群书考索》记载,太史局的技术官员“保章正”就是“以五云之物,辨吉凶水旱降丰荒之祲……视日旁之云色降下也,知水旱所下之国”。他们负责占候风气云雨,并随时将天气情况和占验结果向皇帝汇报。《续资治通鉴长编》记载,“日将午,雷暴震”,当雷暴天气发生时,太史局会进行观测和占验,把天气情况报告皇帝,并以“占辞”的方式趁机向皇帝进言:“国家发号布德,未及黎庶。”借此引起皇帝的重视。

在南宋时可能还有大量的气象典籍存世。南宋学者郑樵曾系统地列出《占候风雨赋》《云气图》《气象图》等气象典籍目录17个。《宋史》收录《云气测候赋》和《占候云赋式》等气象典籍目录26个。上述典籍名称未见重复,可见其丰富程度,我们猜测其中相当一部分典籍应该为太史局所用。从书名判断,南宋人对于观云、占风、测雨等气象知识和天气预测已经有了比较高的认识水平。

由于宋末战乱,大量史料典籍佚失,今天已经很难看到南宋太史局工作全貌和业务流程了。尽管尚缺乏直接证据表明南宋都城临安已开展日常天气预报,但是从史料中的蛛丝马迹分析,特别是关于“报晓人”和“报天气”的记载来看,南宋临安城已经有惠及普通大众的日常气象服务。开展气象服务的机构可能是负责“占候风气云雨”的太史局,北宋时期该机构更多是为皇家服务,到了南宋,通过走街串巷的“报晓人”使普通市民也能享受其服务,可谓进了一步。

由此我们不妨展开想象,八百年前的杭州市民每天早晨起床,就能“收听”到报晓人带来的当日气象服务。他们打着铁板或木鱼儿开始沿街高喊:“天色晴明!”这是好天气。若是阴天,就喊:“天色阴晦。”下雨就拉着长音:“雨……。”

标签: 历史趣事

更多文章

  • 关羽为什么要拒绝孙权联姻?关羽三个举动改变蜀国历史

    野史秘闻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趣事

    很多人都会认为三国的格局就是从关羽失荆州开始发生变化,不然三国的历史可能还会持续几十年。关羽失掉荆州导致一系列的连锁反应,最后蜀国慢慢走向衰败,难道关羽真的就成了蜀国的罪人么?其实关羽一生的确做了三件不太应该的事情,而且间接改变了整个蜀国的历史。如果关羽当年答应孙权的联姻,说不定自己也不会死了。关羽

  • 子初孝直若亡一人则汉室难兴是什么意思?子初孝直出处介绍

    野史秘闻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趣事

    庞统和诸葛亮的名声很大,但是有两位谋士实力不在他们之下,而且这两人才是能得天下的关键,就是子初和孝直了。不过子初和孝直在三国里好像并不是那么的出名,不过也能想象到当时的环境想要闻名天下不仅要有学识,还需要你有一些关系,毕竟有才华也要让别人知道你的存在吧。“子初孝直,若亡一人则汉室难兴。&

  • 为何元朝时期,中国人口却不升反降?

    野史秘闻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趣事

    各个朝代建立以来,国家都会以各种方式鼓励人民生育,增加国家总人口。人口也是衡量一个朝代国家力量的一项重要指标。而且,我国古代很多朝代在建立之后,人口数量都是呈上升态势的,可偏偏元朝的人口不仅没有增长,反而一直在降低。那么,为什么元朝人口不升反降呢?1279年,元军在崖山海战中消灭南宋,结束了长期战乱

  • 夏侯渊是怎么死的?夏侯渊是怎么成为张飞岳父的?

    野史秘闻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趣事

    说起夏侯渊也是曹操身边一位得力将领,屡立战功但是惨死黄忠手下。不过说起夏侯渊和蜀国的五虎将也是颇有关系,最让人想不通的就是夏侯渊是张飞的岳父,这层关系实在让人有点捉摸不透。从战力来讲夏侯渊的实力却对不虚五虎将,因为夏侯渊曾打败过马超,要知道马超在五虎将里已经可以排到前二的水平了。众所周知,刘备麾下最

  • 出征高丽,为何李世民穿着太子送的袍子不肯换?

    野史秘闻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趣事

    高丽,隋唐时期一直都是帝王想要攻打下来的地方,不为别的,正因为高丽的发展对当时的中国造成了威胁,但比较可惜的是,虽然多次交战,但一直到唐高祖才将它征服,然而不久之后,高丽再一次反叛。唐太宗时期,李世民也曾出兵高丽,临行前太子送给他一件袍子,他一直不曾换下来,即便衣服破了。他为什么不肯换下这件袍子?这

  • 刘备卖草鞋的为什么能建立蜀国?刘备靠什么收买人心?

    野史秘闻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趣事

    刘备应该算是三国里创业最艰难的一位了,刘备、张飞和关羽都只是一介匹夫,为什么最后反而能组建起强大的蜀国和魏吴形成三国鼎立的局势呢?虽然刘备不是最能打的,也不是最有谋略的,但是刘备非常会用人而且知道怎样收买人心。当时刘备身边只要出现一位叛徒就不可能有后面的蜀国,可能刘备也正是依靠这点才慢慢爬上了自己的

  • 为什么人们会把亡国之因推到女性身上?

    野史秘闻编辑:晴天标签:历史趣事

    古代女性的地位并不高,虽然在最开始的母系社会,是由母亲方面的血缘关系来维持整个家族的关系,因此女性地位明显要高,但是发展到后期,女性的地位一落千丈,世界似乎是由男性统治,女性成为一种不受重视的群体。历史上也出现过很多君王沉迷美色误国的事件,后世评说也都会把祸根推到女性身上。然而,事情已然发生,罪责真

  • 周不疑到底有多聪明?曹操为什么要杀周不疑?

    野史秘闻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趣事

    我们都知道曹冲是一个小天才,但是不辛夭折,因为曹操也是非常痛心,不过曹丕和曹植也是相当有才华。不过曹冲有位好朋友也跟着一起遭了秧,就是同样被成为神童的周不疑。周不疑很小就有了自己的著作,而且会评论其他的著作,曹操曾经让周不疑当自己的女婿但是被拒绝了。要说这样一位大人才曹操为什么还会痛下杀手呢?(一)

  • 蜀国快灭亡时刘婵应该投靠孙吴还是直接投降?诸葛亮在世会怎么做

    野史秘闻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趣事

    可能曹魏自己都没想到最后伐蜀会这么轻松,当刘婵知道自己已经毫无胜算的时候到底是因为投靠东吴还是直接向魏国投降呢?当然这两种方式可能最后的结果是一样的,但是后人给予的评价会不同。东吴和汉蜀到了后期关系已经大不如前,而且重创蜀国的正是孙吴。当时如果诸葛亮还在的话又会怎么选择呢?诸葛亮去世二十九年后,蜀汉

  • 清朝的妃子侍寝为什么都是被裸着抬进去的?妃子会和皇上过夜吗?

    野史秘闻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趣事

    说到中国古时候,有很多搞笑和非常落后的事情,比如婚姻制度,在当时,人们实行的是一夫多妻制度,也就是说一个男人可以有多个女人,这也体现了当时男尊女卑的社会风气。当然了,当时的皇帝也是有很多的妃子的。看过甄嬛传的都知道,后宫总是为了争宠而纷纷吃醋,于是便有了后宫的勾心斗角,明争暗斗的风气存在了。这也是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