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野史秘闻>唐高宗武则天的乾陵无头石像是怎么回事?为什么石像没有头?

唐高宗武则天的乾陵无头石像是怎么回事?为什么石像没有头?

所属分类:野史秘闻 编辑:策马西风 访问量:1907 更新时间:2024/3/16 3:35:35

我们今天一起来看看历史上非常神秘的一座陵墓乾陵。因为这座陵墓里面安葬着两位皇帝,一位是唐高宗,一位是武则天。说到这两位人物都是唐朝史上赫赫有名的人物,我们今天不看人物,只看陵墓,乾陵非常有趣,那就是乾陵一直没有被盗,没有盗墓贼前来盗取乾陵,而且,在乾陵的门前有巨大的石像阵。最神秘的是这些石像都没有头,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具体的一起来看看吧!

石像的出现让两位村民大吃一惊,石刻头像为什么会出现在田间地头?两个农民百思不得其解。一位村民忽然想到:石刻头像会不会来自于他们身后那坐神秘的帝王陵———乾陵呢?

乾陵,位于陕西乾县城北的梁山上,距西安80多公里,是唐朝第三代皇帝唐高宗李治与他的妻子武则天的合葬陵。

据史书记载,建成后的乾陵规模宏大,仅外城周长就达近40公里。上世纪50年代末,几位村民在一次施工中无意中发现了乾陵的墓道。经考古工作者全面勘察,发现乾陵并没有盗洞的痕迹。乾陵也成为唐代18座帝王陵中唯一未遭盗的一座。

经历1000多年的风风雨雨,乾陵地面的宏伟建筑已经荡然无存,只有司马道两侧120多件巨大的石刻群雕还能让人感受到乾陵昔日的宏伟。这些石刻群雕从开凿到雕刻完成用了20多年的时间。石刻群雕中不仅有神秘的无字碑,也有巨大的石人石狮。

两位村民决定把石刻头像拿到县里的文管会,或许那里的人知道这尊石刻头像的来历。

接待他们的是一位有着丰富考古知识的干部。当他第一眼看到这件石刻头像,顿时兴奋起来,因为这件头像很有可能来自于乾陵中的61座无头石像。

在乾陵陵园朱雀门外的东西两侧,分布着61尊石人像,其中东边29尊,西边32尊。据史书记载,石人群像最初建立有两座大型侧殿房和偏房,石刻群像就放置于殿中。然而,随着岁月的流失,两座大殿都已被毁,仅留下一些遗址。

石人像采用的是原雕的手法,现存的石人像残高在1.5米至1.77米之间,大小和真人差不多。石人像雕刻得大多体形健壮,几乎每个石人像的肚子都被刻意地突出了出来。

但是令人奇怪的是,这61尊石人像都没有头部。石像头部的去处多年来始终困扰着考古工作者。那么,两位村民发现的石刻头像会不会是其中之一呢?

第二天大早,文管会的干部和村民来到了61座石像前。他们开始按照无头石像颈部的断痕逐一进行对接。首先对东边的29尊石像进行对接,但并没有发现合适的石像。随后他们又开始对西边的32尊石像进行对接,终于发现西边最后一排的一座石像颈部的断痕与石刻头像相吻合。

这尊石像整体身高1.7米左右,胸围0.65米,从发髻以及面部的八字胡须来看,他似乎来自于边远地区的少数民族。

乾陵61尊石像究竟是什么?他们来自哪里?

研究人员发现,这些石人像大多身穿圆领紧袖的右衽或左衽武士袍。衽,就是衣襟。不同于中原一带人民的右衽,我国古代少数民族的服装,前襟向左,叫左衽。右衽和左衽是区分汉人和胡人的一个重要的标志,一看衣服,不管你脸长什么样子,就知道你是胡人还是汉人,汉人绝对不会弄左衽。研究人员从61尊石人像所穿的服饰中发现,在这些石像当中不仅有游牧民族,还有西域以及唐朝周边的少数民族。

这61尊石人像双手都抱着笏板。所谓笏板,是古代大臣上朝时手持的狭长板子,一般用象牙制成,在上面可以记载上朝要说的事。此外,乾陵石人像中,有20多人佩戴着“玉袋”。所谓玉袋,是唐代五品以上的官员以及都督、刺史随身携带的装官印的袋子。这就是说,这20余人是身居要职的官员。

就在村民们发现石刻头像不久,有人在乾陵附近又找到一尊梳着13条辫子的石人头像,这尊头像也是至今为止脸部最为完整的石人头像。

从面部特征上看,研究人员认为这是一个突厥人的头像。说他是突厥人不无道理。因为唐太宗的太子李承乾不愿意受中国传统礼法的拘束,说自己愿意披头散发,骑马打猎,住帐篷吃烤肉,跟着突厥首领阿斯达斯莫当徒弟。可见,少数民族的生活方式已经深深地影响到汉族人。

据史书记载,石人像在最初竖立时,背部都刻有他们的国名、官职和姓名。然而,现在只有几尊能辨别名字,其他都已模糊不清。

北宋年间,陕西转运史游世雄曾查考过乾陵石人群像,并从当地人那里寻找到石人像背部的人名样本,刻成4块石碑,分别立于东西石人像之前。可惜石碑已经毁坏。

史学家陈国灿先生曾经对61个石人像进行了多年的研究,最后考证出36尊石人像的名字。他认为61尊石人像应该叫61番臣像,其中有些人的生平事迹在唐代史书里有记载。

在唐代史书里记载的这些事迹大多都发生在武则天至唐中宗执政时期,可见这批石人像也是在这个时期雕刻完成,并在武则天下葬乾陵后才被竖立起来。

那么,为什么在乾陵竖立61座番臣像呢?因为这些番臣从身份来说既是少数民族的首领,又是唐王朝任命的官员。所以这批番臣像也显示了唐王朝还吸收了不少少数民族来参加政权的管理。这说明唐王朝不单纯是一个汉民族的政权,也是一个多民族共治的政权。

据《陕西通治》记载,乾陵石人群像是参加唐高宗葬礼的少数民族首领和特使。葬礼过后,武则天为纪念这件事,命人刻石像立在乾陵陵园朱雀门外两侧,象征着唐王朝的国威以及和这些边境民族的睦邻友好关系。

然而,研究学者们发现,有的乾陵石人群像背后有不少开头写有“故”字,说明他们在石人像未雕刻完成时就已经去世。如西侧的阿史那弥射石人像名字前就带有“故”字。据记载,阿史那弥射是西突厥的首领,曾经被封为骠骑大将军。唐高宗继位后,阿史那弥射成为唐王朝的一名地方最高军政长官。然而,就是这位名将,却在公元662年遭人陷害致死。而唐高宗是在公元683年病死于洛阳贞观殿,并在次年葬于乾陵的。那么,在唐高宗死前20余年就已经去世的阿史那弥射是不可能参加唐高宗葬礼的。

像阿史那弥射这样在名前刻“故”字的石人像竟然有十余个,这足以说明乾陵石人像群并不是唐高宗或武则天入葬时来参加祭奠的人。

对于石人像头部的去处,在民间有许多说法。最流行的一种说法是:明末清初时,一个外国使节后代到乾陵来游玩,发现他的祖先在给大唐的皇帝守灵。他们认为有失国格,有辱人格,但又怕若把这些石像打碎会引起当地政府官员的阻拦,所以他想了一个招:每天晚上去到附近的农田里糟蹋庄稼,糟蹋完以后到附近农民家里去说这些石人晚上成精,把所有粮食都糟蹋光了。要保护粮食,就必须把这些石人消灭,把他们的头敲碎,他们就不能成精了。当地农民觉得这话说的有道理,就一气之下把石像的脑袋都打碎了。

另一种说法认为是八国联军侵华时,看见唐乾陵前立有外国使臣的群像,感到有辱洋人的脸面,于是把石人的头砍掉了。但据历史学家考证,八国联军当时并没有到过乾陵。

明朝的开国元勋刘伯温曾到过乾陵,并留下了“番王严似立层层,天马排行势预腾”的诗句。然而在明朝末年一些诗人描写乾陵的诗句中出现了“赤马剥落离倒旁”的诗句,也就是说乾陵的立马和石像都纷纷地倒在了地上。诗中所描述的石像倒地的情景,似乎于民间传说在时间上有相近之处。

研究学者通过查阅大量资料,最终将目光锁定在明朝嘉靖年间那次震惊世界的大地震上。

明嘉靖34年,也就是公元1555年1月23日,陕西华县一带发生了强烈地震,震级达到8至11级。由于地震发生在子夜,人们还在熟睡中,致使80多万人死于这次大地震。华县距乾陵只有100多公里,属于震中地带,乾陵也因此遭受到了毁灭性的打击。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关中大地震。

专家们推断,关中大地震是造成61番臣像头部断裂的主要原因之一。不仅是61番臣像,许多陵前石像石马毁坏的部分恰好也都是头部。专家分析:除了石像颈部脆弱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石像的材质。

因为当时雕刻采用的石料有一些石瑕,即从石料上可以看到的一些浅色的线条。石头受损时,最容易从这些地方开裂。研究人员推断:61尊番臣像绝大部分毁于那次大地震。其余的石像很可能毁于明末清初的战乱时期。

1906年,日本学者足立习六来到乾陵,开始对乾陵进行实地考察,回国后写成了《长安史迹研究》一书。他认为:乾陵的61尊番臣像是因为明嘉靖年间大地震毁坏的,而后人又将倒下的番臣像竖立起来。他在乾陵时,发现仍有20余尊番臣像倒在地上。

当足立习六进一步对61尊番臣像进行考察时,忽然发现这些番臣像在布局上有些让人困惑。61尊番臣石像放置在乾陵的朱雀门外,东边29尊,西边32尊。然而按照中国古代的建筑格局,这样的放置并不对称。

在乾陵的东侧陵园区,研究人员发现了两块未完成的毛坯石料。毛坯石料高2.45米,宽0.86米。根据这个尺寸推测,这应该算是一个石人的毛坯。后来,在这一侧又发现了另一个半成品,这尊石像已经属半成品,人的形态身体已全部刻成。而附近的村民说在距这里不远的地方还有一尊未完工的石像。如果加上那个石人毛坯和这两尊半成品石像,乾陵的番臣像正好是64尊。

三尊未完工的石像终于找到,或许有一天这三尊经过精心雕刻的石像能重新回到61尊番臣像的行列中。然而那些失落多年的番臣头像又会在哪里呢?考古人员曾经在番臣石像的周围进行过探寻,但都一无所获。

当年挖出番臣石人头像的村民如今已进入暮年,有时他们仍会去那地方看看,并说:如果有一天石人头像全部找到了,他们一定会去完整的61尊番臣队列里走走,感受一下盛唐昔日的辉煌。

标签: 历史趣事

更多文章

  • 中国古代哪个朝代的军队最强?汉朝和唐朝谁的实力更强?

    野史秘闻编辑:晴天标签:历史趣事

    在中国古代,大家公认最强的朝代一般都是汉朝和唐朝名列前茅,因为这两个朝代的综合能力只最强的。不过如果只比拼军队实力的话,哪个朝代会更厉害写呢?可能汉朝的优势就发挥出来了。其实在汉朝的鼎盛时期,应该是有着世界上最能打的军队,也是大陆最强的一股作战力量。不过当时中原已经很大了,所以也没能像蒙古人一样打到

  • 唐朝时期的武则天地宫乾陵埋葬了多少宝贝?

    野史秘闻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趣事

    我们今天一起来看看历史上的的武则天,武则天是中国古代史上第一位也是唯一一位女皇帝,当时武则天在位期间,做出的贡献还是非常多的。当时武则天上位后将唐朝废掉建立了历史上的周朝,武则天希望自己能够统一一个新的王朝,在位期间的武则天生活还是非常的奢靡的。死后,武则天将自己和唐高宗葬在了一起。那么,乾陵也是保

  • 雪压山头,哪个尖峰敢露下联揭秘,竟然有这样的一段故事

    野史秘闻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趣事

    说到“雪压山头,哪个尖峰敢露”这样的对联也还是很有说法的,看起来比较的简单的吧,也有的对联大师是可以对出来的,但是如果仔细的品味的话,你会发现其实背后也还是有故事的,那么到底有着什么样的故事呢?下面就着这个问题一起来揭秘看看吧!对联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一环,简短多变,意思多层等

  • 李隆基为什么最喜欢杨玉环?李隆基偏爱胖女人么?

    野史秘闻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趣事

    杨玉环是古代四大美女之一,不过我们都知道唐代是以胖为美,所以当时盛行的身材可能都会偏胖一些,按照我们现在的审美观来看可能就不算是美女了。不过杨玉环真的就是个胖子么?历史上也没明确记载杨玉环的体重到底是多少,而且李隆基这么宠爱杨玉环哪怕胖点肯定也有过人之处。这样看的话,说不定杨玉环真的不算胖呢。杨贵妃

  • 为什么没有人推翻暴君朱元璋?

    野史秘闻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趣事

    说到朱元璋其实这个事情也还是蛮有意思的,有的人说他是好人,有的人说他是暴君,有的人其丑无比,那么朱元璋到底是一位什么样的人也还是有诸多的书法的,最近有的人就在问朱元璋这个暴君为什么没有人推翻他们?下面就着这个问题我们一起揭秘分析看看吧!首先我在这里要为朱元璋说句话,他不是暴君是明君。我们先简单了解一

  • 刘备伐吴为什么不同意孙权求和?刘备伐吴真正目的是什么?

    野史秘闻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趣事

    关羽死后,刘备为他报仇的决心一天也没懈怠。等到要出兵伐吴时,孙权才知道这次刘备不是闹着玩的。孙权知道刘备要和他开战时,已经拿出荆州要归还刘备想要求和,但是刘备已经写了决心义无反顾。其实刘备心里也明白,荆州肯定是比关羽更加重要,不过现在就算拿回荆州,真正也没多少地方,而且日后可能还会被孙权暗算,索性也

  • 古代人都有什么样的娱乐活动?

    野史秘闻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趣事

    现代人对于网络的依赖性,已经不能用“越来越强”来形容了,已经到了完全不能离开的状态,工作需要用到,日常生活要用,娱乐休闲更是要用,可以说,没有网络,很多人这一天就会觉得根本过不下去。但是在古代,现在的这些东西可都是没有的,人家不也照样过得好好的?那么,古人没有网络、没有高科技

  • 为什么说曹操善于捧杀?关羽的死和曹操有什么关系?

    野史秘闻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趣事

    曹操是一个玩心计的高手,对不同的人都有自己的招数,而且能够软硬兼施。其中曹操最擅长的就是玩捧杀,被曹操捧杀的对手无一不中套,甚至关羽的死也能放入其中。曹操是一位非常有远见的人,并不是只看到眼前的利益,而是能够从长远规划,这种视角也是保证了曹魏在三国时期能够经久不衰,牢牢掌握最强的位置。司马懿最后只是

  • 唐朝真的是以胖为美吗?

    野史秘闻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趣事

    长久以来,很多身材不是很理想的女孩子,都会自嘲说想要回到唐朝,因为在她们看来,唐朝时一个以胖为美的时代,只有胖胖的才会受到人们的喜爱。这种说法是谁提出来的,现在已经无从寻找,因为它的传播太广泛了,基本上所有人都是这样认为的,甚至还提出了很多证据。可是,有人认可就自然会有人反对,那么,历史上唐朝究竟是

  • 清朝规定留辫子那光头怎么办?

    野史秘闻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趣事

    清朝掌权以后规定男人要留辫子,不过有头发才能留辫子,光头的人怎么办的?光头和和尚都是没头发的,所以他们要扎辫子也是不可能的事情。当然脱发什么的肯定也不是现代才有,古代人应该也会有这种烦恼存在。规定是死的,但人是活的,总不能因为后天原因没头发而被杀头吧!一起来看看在清朝光头要怎么办吧。在顺治元年(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