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野史秘闻>秦国为什么要先灭赵再灭魏?秦国统一战有什么讲究?

秦国为什么要先灭赵再灭魏?秦国统一战有什么讲究?

所属分类:野史秘闻 编辑:与世无争 访问量:3341 更新时间:2024/1/25 15:54:51

长平之战结束后,秦国的胜利让他基本上已经确定未来能够统一六国了。不过秦国为什么要先灭强大的赵国在灭魏国呢?其实秦国的战略就是先把自己邻居这一块给搞定,收拢韩国就是为了先把赵国搞定,毕竟赵国当时是最棘手的,拿下赵国以魏国的国力基本上也不从抵抗了。当时其他五国并没有及时联盟,导致被逐个击破是非常大的战略失误。

秦国灭掉的第三个国家是东边的“邻居”:魏国。战国初年,魏国国势强盛,曾做过诸侯的老大,是堵在秦国东向中原必经之路上的铜墙铁壁,不可撼动。斗转星移,到了战国末期,时势完全巅倒了过来,秦国国势强盛,成了诸侯的老大,是碾压向东方邻国魏国的巨大的时代车轮。

秦国的祖先中最猛的一位是春秋时期的秦穆公,在位期间,将秦国领土的东部边境前推至黄河、函谷关一线,尽管后来秦国没守住穆公经略过的土地,但洛河以东、黄河以西、函谷关以内的大片土地,造就了秦晋两国的争议地区,后来晋国三分为赵、魏、韩之后,转而成为了秦国与魏、韩之间的领土争端。这短暂的辉煌给秦国人记忆太深刻,以至于“复穆公之故地”成为了穆公之后历代秦国国君的追求,而这个梦想,在秦国“第一王”惠文王时期才基本实现,争端就此消除。

秦简公时期(公元前414年至公元前400年),洛河向南直到华阴(今陕西华阴)以东的地区都是魏国领土,魏国在此地还设有河西郡。秦国被迫于洛河西岸修筑“堑洛长城”以为屏障。秦献公时期(公元前384年至公元前362年),国力渐强,为收复河西之地,秦国主动出击,数挫魏军。商鞅变法后,秦国的军力大增,进入强国之列。而魏国则在马陵大战中,其主力部队十余万人被齐军消灭,从此国势大衰。秦孝公二十三年,即公元前339年,商鞅率军攻魏,迫使魏国交还一部分河西之地,魏国还被迫将政治重心从旧都安邑(山西万荣)撤至大梁(河南开封)。

秦惠文王时期(公元前337年至公元前311年),秦国集中全力为收复河西之地而同魏国开战。时魏国已无力抵挡秦国的强大攻势,不仅献出了河西之地,还将河西北段的上郡15县献与秦国。秦国从此完全据有了河西之地,实现了历代国君的夙愿。秦人终于东线控制了黄河天险,摒诸侯于函谷关外;南隔秦岭,同楚、巴、蜀为邻,已经是名副其实的拥有了“关中”。

此后,秦国不断蚕食魏国。到秦昭襄王时期(公元前306年至公元前251年),魏国基本上被秦国打怕了,向秦国俯首称臣。庄襄王时期(公元前249年至公元前247年),秦国已经占有魏国河东、上君、河内等地,秦国的东部边境已经推进到魏都大梁附近。秦王政继位后,便开始了削平六国的战争,魏国已经不堪一击。秦庄襄王在位的3年和秦王政在位的前9年,共计12年时间,都是吕不韦在实际操控秦国的东进战略。

自古得人才者得天下,失人才者失天下。魏国之败首先应归咎于内政不修,其中人才的流失最为严重。秦孝公时的商鞅、秦昭襄王时的范睢、秦王政时的尉缭等都是由于不得志于魏国而流亡到秦国的。就连王室宗亲信陵君魏无忌,也无法为祖国大展宏才。信陵君是魏安釐(lí)王的异母弟,他不仅礼贤下士、广揽人才,而且通晓兵法,颇富韬略,并多次率各国联军与秦军对垒,击败秦军,威震天下。魏安釐王嫉妒这位弟弟之贤能,唯恐重用他会危及自己的国君地位,便迫使信陵君长期流亡在外。

秦王政(吕不韦)依然使用的是屡试不爽的“离间计”,离间魏国君臣,使魏王宁愿把大好河山丢失给秦国,也不愿意放手让自己的兄弟保家卫国。信陵君曾一度统率魏军,给秦国带来很大的威胁。为了除掉这个大患,秦王政令人携带大量黄金赴魏,收买信陵君的仇家,让他们在魏王面前诋毁信陵君。秦国还故意多次派遣使者,无中生有地祝贺信陵君为魏王。魏王心中生疑,于是剥夺了信陵君的军权。投机取巧者胜。

秦王政四年,即公元前243年,信陵君、魏安釐王弟兄俩败给了时间,先后死去。次年,秦军便兵分两路攻击魏国,攻占20城,并在占领区设置了东郡,今天河南濮阳一带。秦王政六年,即公元前241年,秦国又击退五国联军,攻取魏国的朝歌,今天河南淇县,及其附庸卫国。秦王政九年,即公元前238年,杨端和率领攻占了魏国大批城池,并逼进魏都大梁。以上战略部署和军事行动,都是吕不韦代劳,之后,秦王政亲政,吕不韦退出历史舞台。

秦王政二十二年,即公元前225年,秦将王贲,他父亲就是那位著名的秦将王翦,率军击魏。秦军掘开黄河大堤,引水灌入魏都大梁城。水淹三月,城墙崩塌,魏王假被迫投降,魏国就此灭亡。这就是魏国悲的结局,也是秦人残酷的本质!站在历史时空邃道的这头,回望秦人在东扩的过程中灭绝人性的暴行,不知道为什么有人是如此赞赏和肯定这个血腥的王朝?!

秦人信手拿下韩国这个弱者,啃下赵国这个硬骨头,除掉魏国这个劲敌,秦国已经拥有了天下一半的领土,吞并六国的大业也已经完成了最艰难的一半。

标签: 历史趣事

更多文章

  • 南瓜为什么又被中国人称作为倭瓜?有哪些由来

    野史秘闻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趣事

    南瓜是人们最熟悉不过的一种食物了,在古代,南瓜不仅是一种食物蔬菜,更是一种药材,那么,你知道吗,以前的南瓜也叫倭瓜,当时红楼梦中,刘姥姥带回来一种食物,名叫倭瓜。当然了,倭瓜其实最早是国外的一个品种,后来被引入中国,成为了现在人们所叫的南瓜,南瓜的营养还是非常丰富的,有关南瓜的相关历史小编也是做了一

  • 水镜先生司马徽为什么不出山?司马徽算怀才不遇么?

    野史秘闻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趣事

    说到三国里的谋士可能我们第一个想到的还是诸葛亮、郭嘉、庞统等人,其实这背后还有一位大人物和他们都有关系,但是却没机会施展自己的才华,这人就是水镜先生司马徽。司马徽就像是那个时候最大的IP,只要经过他加持的人很快便会闻名天下,例如诸葛亮和庞统,但是司马徽本人既然这么厉害为什么不选择出山呢?其实司马徽原

  • 庞统若没死,能代替诸葛亮吗?

    野史秘闻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趣事

    其实很多人都知道庞统在三国的前期是和诸葛亮齐名的,甚至还要高,但是就是有点运气不好啊,英年早逝了,那么我们假设一下,如果庞统没有死的话,他能不能代替诸葛亮呢?下面就着这个问题我们一起来分析分析吧!那当然不能,诸葛亮的位置无人能替代。但是,庞统的位置也没人能替代!(本文全是干货,行文较长,不说口水话。

  • 盘点三国里面奇怪的绰号,曹操诸葛亮听了都害怕

    野史秘闻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趣事

    说到三国里面的奇怪的绰号这件事情很多时候你会发现其实真的是有趣啊,因为有的人本来是一位武将,但是他却叫白兔,还有公举,有的人明明是坏人却叫了一些正义的名字,所以就显得十分的尴尬了,那么下面我们就着这个问题以前来看看,盘点盘点三国里面有哪些比较奇怪的绰号吧,感兴趣的可以看看!三国里最让人捉摸不透的绰号

  • 毛笔很早就有,蒙恬造笔又是怎么回事?

    野史秘闻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趣事

    我们知道蒙恬作为秦国武将,声名威震匈奴,深得秦始皇的信任和尊重。然而这样一名出色的武将,却与古代人日常生活中一项重要的物品有所关联,那就是毛笔,蒙恬还被称为“笔祖”。但事实上,毛笔这件事物在很早之前就已经存在了,那么“蒙恬造笔”一说又是从何而来呢?关于

  • 宋家大哥宋江为什么叫"黑三郎"?

    野史秘闻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趣事

    读过《水浒传》原著的人都知道,宋江有三个外号,其中有一个叫做“孝义黑三郎”,对于这个绰号,很多人可能不理解,书中明明只记载了宋江有一个弟弟,从来没提过他还有其他的哥哥,那么,宋江应该算是家中老大,怎么说也应该是“黑大郎”,为什么却叫做“黑三

  • 历史上诸葛亮的老婆黄氏黄月英真的很丑吗?

    野史秘闻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趣事

    说到诸葛亮好像这个人一生中都是亮点啊,没有任何的黑点了,除了有点事必躬亲之外还有就是做事谨慎以为似乎没有任何的缺点了,但是诸葛亮到现在有一个非常非常大的笑话,那就是取了“丑妻”黄月英了,好吧这个传说反正是已经由来已久了,那我们就不妨来分析分析黄月英是不是真的有传说中那么的丑呢

  • 三国时期有一支穿着死人衣服的活死人军队是怎么回事?

    野史秘闻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趣事

    说到活死人很多网友都知道僵尸这个东西好像就是有点活死人的意思,这些事情其实更多的时候是发生在国外的,国内的就是一些清朝类似的,这些都是活死人了,但是其实都是虚构的呀,但是在三国时期好像也有出现这样的情况,那么到底是什么意思呢?话说有一支穿着死人衣服的活死人军队了,这到底是什么情况,接着往下看看!三国

  • "小鸟依人"在最初形容的居然是男人?

    野史秘闻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趣事

    历史上有非常多古今异义的词语、成语,有一些从今天的角度来解读,不管是字面意思还是引申义,怎么看都应该是这样的意思,但是这些词放在古代,它们诞生之初,用来形容的居然是我们绝对想不到的事情或人物。今天就带大家看一看“小鸟依人”这个词,你能想象到,这个词最开始居然是用来形容一个男人

  • 魏延蒙冤被夷三族,诸葛亮要付多大责任?

    野史秘闻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趣事

    魏延可能是蜀国死的最冤的了,不过这些可能都要怪诸葛亮,毕竟是诸葛亮认为魏延在自己死后有可能谋反,所以就提前做好对魏延的惩治。其实魏延人是耿直了一点,但是绝无叛变之心,如果真有早就可以去投靠曹操阵营了。所以魏延蒙冤被夷三族,诸葛亮还是要附上一定责任的。其实从诸葛亮北伐开始,就接连出现用人上的失误,毕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