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野史秘闻>刘邦斩白蛇是怎样的故事?

刘邦斩白蛇是怎样的故事?

所属分类:野史秘闻 编辑:异世邪君 访问量:2385 更新时间:2023/12/19 1:59:23

《史记》一直以来被列为正史之列,可是由于古人的一些局限性,多多少少还是会有一些无法解释的,甚至可以称之为谣传或者迷信的事件,就比如刘邦斩白蛇起义的故事。《史记》中记载,这个事情是高祖刘邦自己讲的,一定得记录下来。那么,历史上到底有没有斩白蛇这回事?为什么司马迁会将这件事情记录下来呢?

著名史学家司马迁曾在《史记》里讲了这么一个神神怪怪、令人难以置信的故事。

那时候汉高祖刘邦还叫刘三儿,正当着泗水亭长,某次押送民夫去骊山做苦工,半道上民夫就逃了一大半儿。于是刘三儿干脆渎职到底,把人全给放了,然后带着十来个新收的小弟收拾行装,打算上山落草去。

那一晚,刘三儿喝得醉醺醺的,趁着月色,领着小弟就奔一片沼泽地里趟过去了。走着走着,有个探路的小弟回来禀报,说前面有好大一条蛇拦住了去路,咱们还是绕道走吧。刘三儿酒壮人胆,闻言是一梗脖子,一挺胸脯,口出狂言,说:“俺们是壮士,壮士走在道上,有啥可怕的?!”于是冲上前去,拔出剑来,就把那条蛇给剁成了两截。然后大家高高兴兴走了过去。

离奇的事情随后就发生了,据说在刘三儿他们走过去以后,不知道又有什么不知死的家伙半夜里走黑道儿,来到了大蛇被斩的地界,突然瞧见一位老太太正跟那儿放声痛哭,哭得这叫一个惨呀。那人就问了:“老人家,你为啥哭啊?”老太太回答说:“我儿子让人给杀啦,所以我才哭啊。”那人挺八卦,就继续问:“你儿子是为了什么被杀呢?又是被什么人给杀了呢?”老太太一张嘴,口气凶得吓人一跳:“我的儿子是白帝之子啊,化身为一条大蛇,拦在道上,如今被赤帝的儿子给杀了。”

八卦男听了这么荒诞的事情,差点儿一口老血喷出八丈远——哦,你儿子是白帝的儿子,那么你老太太就得是白帝的媳妇儿了,白帝是啥玩意儿?白帝是西方天帝啊,敢情我大半夜的走黑道,竟然撞上个天后娘娘,乌漆抹黑见神仙,这哪儿说理去!于是当场揪住老太太说:“你胡说八道,想要隐瞒杀人的真相,走着,咱见官去!”谁料想老太太“呼”的一声,突然间就消失不见了。这下可把八卦男给吓坏了,只好哆哆嗦嗦,连滚带爬地继续往前走。

转过头来说刘三儿,他喝多了酒再一砍蛇,活动了筋骨,醉意就直泛上来,走出没多远就趴地上睡着了,小弟们只好跟旁边伺候着。就这么着,八卦男走了没多远,就追上了刘三儿一行人。说来也巧,刘三儿早不醒,晚不醒,八卦男一来他就醒了,八卦男就问:“你们有没有见着一老太太在路边哭?我见着了,如此如此,这般这般,可吓人哪!”

刘三儿听了这话一激灵——合着我杀的不是蛇啊,是什么白帝之子,这么说来,我也不是凡人哪,我是赤帝之子!嚯,他立刻尾巴就翘上天了,照照镜子,怎么看怎么觉得自己非同凡响,真是太了不起啦。小弟们当然更吃惊,从此对刘邦是又害怕又恭敬,铁下心来要跟着这位老大去打江山了。

拿现在的眼光来看,这个故事实在是有点荒诞不经,只能当神话传说看,不能当真。古代人迷信,古代史书里多多少少都会掺和些这类神神鬼鬼的故事。

可这个鬼神故事,却有三个奇处。

其一,司马迁写《史记》,上起三皇五帝,年代久远无法考证,那年月除了神话传说也找不到什么真实材料,神神鬼鬼的本就难免;可是作为汉朝的臣子,汉朝的真实历史资料司马迁应该都全,他却偏要把这么一个荒诞不经的故事堂皇记录在案,这究竟是为的什么呢?

第二,为什么一听到这么个“又白又红”的故事,刘邦心里就美滋滋的,而周围的小弟从此也更敬畏他了呢?神仙是很了不起啦,可是堕落凡间的神仙的儿子就不见得多了不起了。

第三,估摸着现在要是有个人能穿越回去跟刘邦讲起这个故事来,刘邦自己都得一头雾水。这跟“大楚兴,陈胜王”不一样,不是为了政治宣传而在当时就编造出来的革命故事。估计在刘邦整个儿革了秦朝的命,进而革了西楚的命,再削平诸侯,带一身伤踏踏实实回长安做最后一两年太平天子的时候,他都还没有听说过这个故事。

好吧,我们就来尝试回答这几个奇处。首先,司马迁作为汉朝的臣子,写汉朝的历史,那就身不由己,有些事情明知道是真他也不敢乱写,有些事情明知道是假也必须记录在案,这个汉高祖斩蛇起义的故事,就属于后一类。当然,还有另外一种可能性,那就是这件怪事儿原本《史记》里并没有,是后人学术造假,硬给塞进去的。关于这种可能性,咱们暂且放在一边,后面得着机会再作详谈。

其次,刘邦之所以一听到这么个“又红又白”的事情发生在自己身上就高兴,是因为这类事情的象征意义非凡,说明老天爷在他刘三儿落草八字还没一撇的时候,就敲定了让他得到整个天下。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是这个故事刘邦本人从来没有听到过,因为那是后人编造的。倘若由刘邦来编这个故事,他说不定会把自己编成是黑帝之子,而不是什么赤帝之子——为啥是黑帝之子,这事儿咱们后面再谈。

标签: 历史趣事

更多文章

  • 吕布三姓家奴的绰号是谁给他起的?

    野史秘闻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趣事

    说到吕布其实首先小编想到的这个人就是赤兔马,还有人中吕布了,说的就是吕布真的是英勇的狠啊,在人中应该是无敌的,自己的坐骑在马里面也是无与伦比的,所以他是大英雄啊,但是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有人却叫他是三姓家奴,那么大家也知道刘备有叫大耳贼的,所以看来古人都非常的喜欢取绰号啊,那么吕布的三姓家奴外号到

  • 鲁迅工资合现在多少钱?

    野史秘闻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趣事

    说到鲁迅的工资问题想必大家也是十分的好奇的,话说当时鲁迅的工资有几百大洋呢?而且是一个月哦,那么我们今天就着鲁迅工资的问题来仔细说说这个事情吧,鲁迅在当时工资一个月是多少呢?如果要折合成人民币的话又是多少钱呢?下面就着这个问题一起来揭秘看看吧!应该说是鲁迅的收入,而不是“工资&rdquo

  • 龙袍大多都是黄色,为什么秦汉时期的龙袍是黑色?

    野史秘闻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趣事

    “龙袍”是一段时期皇帝最明显的特征,也是古代一种极其特殊而贵重的衣物,只有皇帝才可以穿,其他人如果敢穿,要么是经过改变后的戏服,要么就是心怀不轨意图谋反了。而在我们的印象中,龙袍大多数都是黄色的,上面也绣着龙纹,精致华丽。但是很多人发现,黄色并不是从龙袍诞生之初就有的,而是隋

  • 刘备白帝城托孤,其实都是跟别人学的

    野史秘闻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趣事

    说到“托孤”,很多人脑海中第一个浮现出来的,一定是三国时期刘备的白帝城托孤,将儿子刘禅交给诸葛亮的情节,后来诸葛亮也是为了蜀国鞠躬尽瘁。但事实上,刘备的这次托孤并不是自己的原创,他也是从别人那里学过来的,他学的就是东吴孙策临死前托孤张昭,就连说的话都相差无几。那么,孙策托孤又

  • 如来佛祖和元始天尊谁更厉害?西游记中最强的是元始天尊么?

    野史秘闻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趣事

    如来佛祖是佛教祖师,元始天尊则是道教最高神,在西游记里这两位到底谁更厉害些呢?不过西游记本质上还是把佛教放在了更高的位置,唐三藏就是和尚,经书也是佛教的东西,而且在西游记里能完全压制住孙悟空的也就只有如来佛祖了。虽然元始天尊并没有展现过自己的实力,但是也被不少人给提起过,从他们的嘴里能推敲出神更厉害

  • 宗人府、内务府、詹事府都是分别负责干嘛的?这三府有什么区别?

    野史秘闻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趣事

    清朝和明朝在官体制上有很多不同,清朝把很多职位更加的细化了出来。可能我们平时看清朝影视剧的时候,听到比较多的就是宗人府、内务府和詹事府这三个部门,那这三个地方分别是负责哪些事物的呢?下面就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其实清朝的体系要庞大很多,毕竟当时已经有很多少数民族融入了进来,各方面的需求也会增添不少。我

  • 嘲笑吕布是三姓家奴的是谁

    野史秘闻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趣事

    说到吕布是三姓家奴这个事情小编也还是有点点觉得十分的尴尬的,因为这件事情其实真的是以讹传讹的事情呀,正史中吕布根本就没有这样的事情了,所以说真的是被误会被误会了,但是在演义和明间还是什么评话中,这个事情就被无限的放大了,所以我们今天就以《三国演义》来说明这个吕布到底是被谁说成是三姓家奴的,下面就着这

  • 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妓女神医是谁?她有什么样的传奇人生?

    野史秘闻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趣事

    说到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妓女想必大家都非常的感兴趣了,但是小编今天不说这个,因为小编要说的是更加有意思的一件事情,那就是妓女神医了,今天要说的这位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唯一的一位妓女神医了,那么她是谁呢?她又有什么样的传奇人生呢?下面就着这个问题一起来揭秘看看,感兴趣的一定也别错过了!宇文柔奴,生卒年不详,

  • 古人们是怎么称呼自己的丈夫的?有哪些叫法?称呼有着怎样的改变?

    野史秘闻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趣事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我们今天就一起来聊聊中国历史上的古人称呼自己丈夫的称谓,说到这个,有的人可能会脱口而出官人相公老公等,其实,最开始,古人们叫自己的丈夫是良人。听起来非常的素雅,到了后来,便出现了狼,郎君等,出现官人的叫法是起源于宋朝,当时宋朝有了官家的叫法于是便有了官人的称谓。那么,我们今天就一起

  • 古代紫禁城有哪些安保措施?紫禁城在古代是如何防火防盗的?

    野史秘闻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趣事

    说到紫禁城大家都知道,紫禁城是中国历史上明清两代的皇宫,是皇帝妃子等人居住办事的地方。紫禁城面积大,气势恢宏。这么大的面积,古代的紫禁城有安保措施吗?紫禁城在古代如果发生了火灾或者强盗怎么办?其实,这些都是多虑的。当时紫禁城戒备森严,而且,早在古代,紫禁城就已经有了四大安保措施,面对突然情况也有报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