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野史秘闻>古代女性的“贞洁观”是如何诞生的?

古代女性的“贞洁观”是如何诞生的?

所属分类:野史秘闻 编辑:元气少女 访问量:839 更新时间:2024/2/19 7:09:36

说到古代女性的贞洁观这个事情其实很多时候还是有一些话要说的,因为这个东西其实还是需要慢慢的好好的讨论讨论的,那么下面就有这样的一篇文章所以有感兴趣的网友别错过了,跟随小编一起看看吧!

中国的女人自由的解放自己的“双脚”,似乎也没有多少年。孙中山在民国建立后,开始推行《劝禁妇女缠足令》,其辐射范围也仅仅几个有限的大城市。而除此之外的广大农村,几乎没有什么实质的影响。一直到新中国建立以后,政局稳定,妇女解放运动才真正的开展起来。即使如此,五十年代很多穷乡僻壤乡照样有“裹脚者”。如此算来,中国的妇女被当成平等的一员,也不过才一个甲子多。正是因为妇女解放的时间不长,所以经常会出现一些封建沉渣时不时的“回光返照”,例如某老妇大谈“三从四德”,某些网络评论支持“裹小脚”。

前些日子,河北某地的学校,又出现要求女学生将露出脚踝的裤子放下,据称是“为了健康”。暂不提,中医“寒从脚起”“血气受损”等等“玄妙”说法,单看这“一片苦心”,听起来就很有意思。

不管是“三从四德”的沉渣泛起,还是“为了健康”的“放裤脚”,背后统统藏着一个幽灵,那就是数千年来的“贞节”观!而这个“贞节”观的主导者就是落后腐朽的礼教。翻看中国历史,文化越是没落,社会越是封闭,“贞节”的噪音越是强烈。

隋唐时,中国处于封建的社会的上升阶段和繁荣时期,不仅在政治制度、民族政策、外交关系等方面,而且在妇女的道德约束也颇为开放。儒家的传统“三从四德”虽然对社会有一定制约,但是,在强大的自由开放的社会风气之下,传统的“贞节”观受到了动摇。最能体现这种开放特点的莫过于妇女的“改嫁”。隋炀帝的妹妹兰陵公主“初嫁王奉孝,后来嫁柳述”,社会上也并没有“有违道德”看法。到了唐朝,上层妇女更是不以再嫁为耻。根据《唐书·公主列传》的记载,当时再嫁的公主有二十八人,其中嫁过两次的占二十五人,嫁过三次的也有三人。统治阶级如此,民间的百姓亦然。除此之外,隋唐的婚嫁风俗的开放还表现在青年男女择偶的相对自由、男女关系比较随便以及民族婚姻频繁等方面。这种婚嫁状况与前朝的“从一而终”和后代的“饿死事小、失节事大”截然不同。

隋唐五代的寡妇改嫁,放到现在来看也是颇为“前卫”。唐玄宗时期,中书侍郎严挺之的妻子,在离婚以后,又嫁与蔚州刺史王元琰,后来又离婚,三嫁崔氏。当她嫁给崔氏之后,王元琰犯了罪,被严挺之搭救。唐玄宗怀疑严挺之徇私枉法,张九龄为严挺之辩护说:“此挺之前妻,今已婚崔氏,不合有情。”唐玄宗反驳道:“卿不知,虽离之,亦却有私。”最后,严挺之、王元琰都因此获罪,甚至张九龄也受到了牵连,丢掉宰相的职位,严挺之的妻子不仅三次改嫁,而且在离异之后,夫妻之间关系并未反目成仇,甚至前夫与后夫之间还保留着比较亲切的关系。

即使五代时期,中国的“贞节”观念也还保持颇为宽容的看法。后周的太祖郭威,一生四次婚姻,次次都是找的寡妇。郭威当“军校”(辅助之职的军官)时,娶了后唐庄宗的嫔妃柴氏为妻,死后追谥为圣穆皇后。这是郭威的第一次婚姻。柴氏去世后,郭威又娶了杨氏为妻,而杨氏此前嫁给石光辅,石光辅死后寡居。这是郭威的第二次迎娶寡妇。杨氏以后,郭威又纳张氏为继室,而张氏也曾经嫁给武从谏之子,后来寡居。这是郭威第三次娶寡妇。郭威称帝后,有董氏,为杨夫人乡亲,先嫁刘进超,后成寡妇。杨氏生前常称赞董氏贤惠,郭威又娶董氏为妻。清朝著名历史学家赵翼在《廿二史札记》中说:“前后死娶,皆再醮妇”,从中也可以看出当时的社会风气。

进入宋代,理学逐渐盛行,“存天理、灭人欲”的口号叫的震天响,可是程颐喊破喉咙的“饿死事小、失节事大”的“贞节”观,在宋代社会各阶层听来与现实格格不入,依然我行我素。尤其是女性对此并不留意。她们照样抛头露面,浓妆艳抹,在芸芸众生中寻找自己的爱情。当时女性的选择配偶和再嫁相对比较自由,加上宋代妇女在家庭中有相应的财产继承权,因此妇女再嫁并不是什么丢人的事情。男人娶已婚妇女为妻也不觉得低人一等。在宋代整个三百年间,即使理学大师们一再强调“三从四德”的“贞节”观,但是,实际并没有对宋代老百姓有什么实质的影响。

元、明、清,“贞节”观念开始强化,并且向宗教化的方向发展。宋儒以来的倡导的礼仪规范,越来越深入到家庭和婚姻之中。再婚被看成耻辱,“守节”成为政府嘉奖的行为。明清时期,所谓“贞女殉夫”越来越多的出现在史料当中。《明史·列女传》中记载:“陈氏,祥符人,字杨瑄,未嫁而瑄卒。女请死,父母不许,欲往哭,又不许。私剪发,属媒氏置瑄怀。汴俗娉女,以金书生年月日畀男家,号定婚贴。瑄母乃以贴裹其发,置瑄怀以葬。女遂素服以居。亡何,父母谋改娉,女缢死。”类如这样的记载,明清史料中层出不穷,明清地方志也都有大量的记载。“贞女殉夫”现象的出现和增多,是“贞节”观泛滥的直接后果,也是“贞节”观宗教化的必然结局。不顾事实,不惜生命,愚昧麻木,守节的“贞女”只是成为封建伦理牺牲的托盘上增加了几份祭品而已。

历史潮流不可逆转,落后腐朽的旧道德伦理的阴魂虽时不时冒出头来,呼吸一下,以示自己的存在,但已经无法阻挡残害女性的“贞节”被彻底的砸烂。那些想靠着几句话或依靠权力推行“贞节”观的人们,最终得到的只是历史无情的嘲笑。

标签: 历史趣事

更多文章

  • 吕蒙抓到关羽后到底该不该杀?吕蒙如果不杀关羽吴蜀能击败曹操么?

    野史秘闻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趣事

    吕蒙也算是一位神人了,早前吕蒙就展示了自己惊人的学习能力,让孙权和鲁肃等人对他刮目相看。之后在战场上有屡建奇功,最著名的肯定就是荆州一役击杀关羽了,不过吕蒙杀掉关羽后带来了一系列的连锁反应,让吴蜀两国都变得很伤。吕蒙抓到关羽后为什么一定要杀了关羽呢?难道就没有第二种办法了么?如果让大家选出三国最大的

  • 王蟒与汉高祖斩杀的白蛇有关系吗?

    野史秘闻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趣事

    最近很多网友都说了其实王莽和汉高祖其实还是有点意思的,因为这两个人啊好像都有斩蛇的喜好,而且喜欢斩白蛇,那么大家要问了,这个王蟒与汉高祖斩杀的白蛇是不是真的有关系呢?下面我们就这这个问题以前来分析分析吧!汉高祖刘邦做沛县亭长的时候,为县里押送一批农民去骊山修陵。途中大部分人都逃走了。刘邦自己度量,即

  • 刘婵知道诸葛亮下葬的具体位置在哪么?

    野史秘闻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趣事

    诸葛亮生前就决定,自己死后不要举行大规模的国葬,而是要几个人抬着他的棺材一直往南走直到棺材的绳子掉落。这样做仇家也就找不到诸葛亮的墓地在哪了,但是坏处就是后人貌似也找不到诸葛亮的墓了。那刘婵知道诸葛亮下葬的具体位置在哪么?其实刘婵还是知道的,而且还给诸葛亮下葬地点做了一个标记,虽然没有立碑但是刘婵起

  • 刘备为什么要赐死战功赫赫的刘封?

    野史秘闻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趣事

    说到刘封其实很多网友都不太认识这个人的,但是其并没有多大的关系,因为这个人是刘备的儿子啊,但只是被刘备给赐死了,而且还是战功赫赫的,先看来刘禅其实感觉有点傻的,那么这到底是为什么呢?下面跟随小编来揭秘看看那吧!一、刘备有四个儿子,而非两个。刘封为养子,刘禅为嫡长子,还有刘永和刘理两个庶子。二、刘备在

  • 梁山好汉总是大碗喝酒大口吃肉他们哪里来的钱靠什么赚钱的?

    野史秘闻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趣事

    说到水浒传小编相信很多人都是知道的,水浒传是中国的一部经典的名著,同时,也是四大名著之一,水浒传里面的梁山好汉们各个都算得上是硬汉,当然了,里面比较出名大家熟悉的人物角色有武松,鲁智深等。当然了,我们总是会看到里面的一些梁山好汉们大口和喝酒大口吃肉的场景,有不少的人也是在问小编水浒传里面的好汉哪里来

  • 诸葛亮预测曹操败走华容道是真的么?诸葛亮为什么放走曹操?

    野史秘闻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趣事

    在三国演义里,诸葛亮基本上属于料事如神的人,什么都逃不出他的算计。赤壁之战后,诸葛亮猜到曹操会从华容道出逃,但是并没有下令捕捉这到底是为什么呢?当然这段情节我们只能放在《三国演义》里面讨论,因为这是罗贯中杜撰出来的,正史上曹操从没有被蜀军活捉过,不然早就死了,把曹操这样的人放走就等于是放虎归山,那就

  • 三国士兵采用养人制有什么影响?三国和春秋战国人口为什么差这么多?

    野史秘闻编辑:晴天标签:历史趣事

    三国应该是中国历史上人口衰减最厉害的年代了,原本有几千万人口的汉朝等三国完成统一全国只剩下一千万不到的人。除了战乱以外,这也和采用的士兵制度有很大关系,当时三国已经流行职业士兵了,也就是说当兵就是你的职业,这在以前只有需要打仗才来当兵,平时你是干嘛的就去干嘛。所以三国比较弱势一方经常会穷兵黩武,兵粮

  • 古时候中国没有辣椒中国人想吃辣味怎么办?用什么东西代替?

    野史秘闻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趣事

    现在的人们生活水平是越来越高,人们对吃的事物要求也是越来越高了,不仅是要好吃,更要好看?简直就是色香味俱全。香无外乎就是要有辣味。香辣听到这个词很多有很多人都流口水了,现在关于辣椒的品种也是有很多,有不辣的,有辣的,那么,在当时的古代,中国没有辣椒,人们突然想吃辣椒又怎么办呢?有什么东西可以代替呢?

  • 盘点中国历史上最具魅力的十大阶段

    野史秘闻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趣事

    说到中国的历史想必大家都知道这个也还是很有意思的,当然了既然是历史,那就是谁主沉浮了,所以也有好的时候也有坏的时候,那么在中国的历史上,有哪些是值得我们去欣赏和探究的呢?下面就跟随大家一起来学习学习中国历史上最具魅力的十大阶段吧!中国历史,有正式史书可考的是2000多年前西周末期,有文字可考的是36

  • 周瑜的死对吴国有什么影响?如果周瑜没有病死蜀国可能早没了

    野史秘闻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趣事

    赤壁之战两年后周瑜准备起兵进军益州,但是无奈途中身染重疾最后英年早逝。原本东吴的计划是趁赤壁之战的胜利进攻蜀国,那个时候正是东吴最强势的时候,而刘备这边帮得到部分荆州人手也都还不够,只是老天似乎并不想这么快让蜀国灭亡。好在周瑜死后东吴还有陆逊能顶替他的位置,不然周瑜的死对吴国来说就成了致命打击。从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