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野史秘闻>西周是怎么灭亡的?西周是毁在哪个周天子手上的?

西周是怎么灭亡的?西周是毁在哪个周天子手上的?

所属分类:野史秘闻 编辑:高跟鞋的旋律 访问量:3974 更新时间:2023/12/26 23:29:06

西周和东周相比就感觉没落了很多,因为东周实在是一个群星璀璨的时代,不过西周也是为东周铺垫好了土壤,不然天下大乱大家也没办法好好做学问了。不过西周到底是怎么灭亡的呢?当时掌权的周天子又是谁呢?西周的时候各大诸侯国还是非常效力周天子的,但是中间历经几位昏君渐渐也是失去人心,最后自然要被推翻覆灭。

烽火戏诸侯的故事大家都是知道的,虽然这个故事可信度不大,但周幽王的确是在这个故事里的时间点以后被杀,之后平王继位。

因为镐京残破不堪,加上外族威胁仍在,平王便决定将国都东迁至洛阳。

迁都后,周宗室实际控制领土,东到荥阳,西到潼关,南至汝水,北到沁水南岸,方圆只有六百余里。

与之前的领土面积相比,天壤之别,一个带头大哥此时的地盘竟只沦落到一个中等诸侯国的水平。

这是西周的终点,东周的开始,也是春秋时代的开始。

无论是春秋还是战国期间,各国就像舞台上的演员,你方唱罢,我方登场,最后七雄并立,秦一统天下。

春秋早期,周天子尚有一定余威,还有很多特写镜头,后来实力越来越弱,影响力也越来越差,慢慢就成了“群众演员”。

既然实力弱了,地小人少,应该不怎么操心,在旁边当吃瓜群众看热闹就行了吧!

错,别看地盘不大,周王室内部间的争斗竟远超我们想像,经过数次大的内部矛盾,本来就不大的地盘持续缩水,到最后竟然还分裂成两个小国。

东周王室第一次大的内乱恰恰就在东周初,周平王当上这个缩水天子也费了一般周折。

经过是这样的,周幽王死后,申侯、鲁侯与许文公拥立原太子宜臼即位,是为周平王。

但“混乱和机遇是为有能力的人准备的。”

周平王得位不正,是他和他老丈人勾结外族“弑父”后,得到的王位,另一拨人以虢公翰为主,以此为理由,在携地拥立周幽王的弟弟,王子姬余为王,称携王。

直到公元前750年,晋文侯帮助周平王攻杀了周携王,周王室内部才完成统一,距离周平王继位已经过了二十年。

携王和平王两王并存一大段时间,虽然没经历过残酷大型的直接战斗,却将忠于王室的力量一分为二,间接损耗了自己的实力,让周王室的威信和影响力又下降一大截。

而且起了一个非常不好的开头,所以,传到第三代就出事了。

东周二代目周桓王非常喜欢自己二儿子王子克,喜欢到什么地步呢?

他在各种场合暗示想立王子克为下代天子,但是,大臣们不干,因为“嫡长子继承制”是当时潜规则,太子和法定继承人必须是周桓王的大儿子-姬佗。

周桓王没办法,一直到死都没能换太子,但他在临死前秀了一把垃圾操作,他把王子克托付给朝中重要大臣黑肩,嘱咐他“异日兄终弟及”,也就是说,王位传给了大儿子姬佗,但如果姬佗死了,就传给小儿子姬克。

姬佗顺利上位,就是周庄王,黑肩等一帮支持王子克(姬克)的人眼巴巴的等着姬佗挂掉,可是,姬佗“吃嘛嘛香,身体倍儿棒,就是不死”。

你不死,就让你死,黑肩等人就决定发动政变,人为造成姬佗死亡。

当然,没有成功。

这次折腾,王室虽然损失了一部分本来就不厚的家底,但好在没损失地皮,下一次内乱就没这么幸运了。

这次内乱发生在东周第六代天子周惠王的年代,但源头竟然就是上面平定内乱的周庄王,周庄王和他父亲周桓王有一个癖好。

不喜欢老大,喜欢别的儿子。

吃了老爸的亏,周庄王只是宠爱小儿子,却一直没有让小儿子当继承人的心思。

事情按即定轨迹运行,周庄王挂掉,大儿子即位,就是周僖王,上天好像就喜欢和周王室开玩笑,周僖王没当上几天天子,忽然就挂了。

如果周庄王父立下“兄终弟及”的遗嘱,事情可能就好办了,可惜他没立。

周僖王死后,其子即位,就是周惠王。

偏偏这个周惠王是个不省心的主,抢别人家房产,找弱智理由克扣大臣工资,得罪了不少人,这些人一商量,天子这个德行,不把我们当自己人看,莫不如我们废了他,重新立一个,这样我们还是有功之臣,岂不美哉?

立谁呢,就周庄王的小儿子,另一个王子——姬颓,王子颓因为受父王宠爱的关系,钱多人多,一看竟然有人要立自己为王,马上同意。

造反大旗一起,向周惠王宣战,可惜他们低估了对方的实力,第一战竟失利,王子颓和核心手下狼狈而逃,逃到了卫国。

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卫国和周惠王也有梁子,立刻联合其他小伙伴国家,帮助王子颓重新进攻周惠王,周惠王不敌,跑路。

王子颓上位。

但周惠王出逃给了另一些人灵感,这是一个捞好处的良机啊,郑国的首脑郑厉公找到周惠王,主动提出要帮他恢复王位,周惠王感激得差点叫爸爸。

郑厉公联合虢国,出兵讨伐王子颓,王子颓不敌,国都被攻破,王子颓挂掉。

周惠王重新登上天子的位置。

人家郑国和虢国的兵还在境内呢,周惠王很上路,不管情愿不情愿,得给人家郑国和虢国好处吧。

虎牢关以东给了郑国,酒泉给了虢国。

这次内乱让周天子名誉扫地,失钱失地。

但是,还没完,因为又来了更严重的第四次内乱。

让人感到神奇的是,这次内乱的原因和前几次竟然异曲同工,而且没有断层,是王子颓之乱的续集。

周惠王割了地,重新登上王位,过上了没羞没臊的幸福生活,除了被立为太子的在儿子,姬郑,又和一号老婆生了个小儿子,王子带,也就是姬带。

周惠王和爸爸还有爷爷一样,都是不喜欢大儿子,姬带受王和王后的宠爱,太子郑就非常害怕,生怕哪天因为左脚进门被父亲和弟弟杀掉。

因为只有自己挂了,姬带才有能当上太子。

太子郑害怕到什么程度呢?父王死了,不敢昭告天下,而是秘不发丧,当时齐桓公名声在外,太子暗中派人找齐桓公,请齐桓公主持公道。

齐桓公我们大家知道,是春秋五霸之首,是讲究“尊王攘夷”的,齐桓公得到消息,立刻召集宋、卫、许、鲁、曹、陈等会盟于洮(今山东鄄城西南),在前652年,共同立太子郑继为王,即周襄王

我们是讲道理的!!!

最危险的王位继承这个环节总算顺利渡过,但在前649年,最担心的事情还是发生了,子带召集成周附近地区的诸戎族攻伐哥哥,在襄王迎击下,子带败北出逃国外。

前638年,周大夫富辰出了个馊主意,他对周襄王说,子带是你弟弟,现在滞留外国,太丢周宗室的脸面了,不如召回来,哥俩讲和,让诸侯看看周宗室的正能量,岂不美哉?

周襄王同意了,子带遂应召复归成周。

可惜子带不上路,前636年,子带又开始吃里扒外,联合金狄人的军队攻周。

这回轮到周襄王跑路了,他跑到郑国的汜(今河南襄城南),并告难于鲁、晋、秦等国,这回为什么不找齐桓公呢,因为齐桓公已经见马克思去了。

不过对于“周天子”这种“活宝”,总是有人关注,这回是当时的霸主晋国。

前635年,周襄王在晋军帮助下返回成周,杀掉子带。

重点来了。

为了酬谢晋文公平定子带之乱和功勋,周襄王将阳樊、温、原、攒茅四邑赐晋。

我去~~~~这回地图上找“周”这个地方得用放大镜了。

这回总算作完了吧,当然没!

不过还好,周襄王没有犯上一代人的错误,没有“不喜欢大儿子”的癖好。

连续几代都正常,直到周景王时期。

这回内乱的原因————————竟然还是大儿子小儿子引起的。

还是不喜欢大儿子,喜欢小儿子。

周景王初立嫡长子姬猛为太子。但王子猛生性懦弱,缺少威仪。而庶长子王子朝却有勇有谋,有王者风范。

周景王欲废王子猛而立王子朝为太子,但大臣单旗等人竭力反对,认为太子废立乃国之大事,王位传嫡不传贤。

公元前520年夏,周景王下定决心,欲更立太子之位。但未及颁诏而暴病,景王自知必死,以大夫宾孟为顾命大臣,遗诏传位于王子朝。

周景王卒,大夫单旗、刘卷认为若立王子朝,他们必然失去权势,于是派剑客刺杀了顾命大臣宾孟,立太子猛(姬猛)为王,是为周悼王。

这怎么行,你们这拨人得势了,另一拨人就失势了。另一拨人以尹文公、甘平公、召庄公为首,他们集合家兵,以南宫极为帅,攻打单旗、刘卷。

周悼王命令平叛,但他实在不是当王的料,支持他的手下更不是当将帅的才,刘卷率领的王室军队很快被击溃,周悼王逃出洛邑,向晋国告急。

这边,诸大臣已经立王子朝为王了。

晋国闻周王室大乱,遣大夫籍谈、荀跞率军队渡过黄河,直逼洛邑。

王子朝见晋师威猛,无法取胜,遂带百官迁居于京(今洛阳西南)。晋国军队护送周悼王入居王城,准备让悼王立足后,由悼王自己的力量处理王子朝。

周悼王猛借兵复辟,但治国水平太差,根本没有当王的资质,搞得自己也很疲惫,还没来得及讨伐王子朝,当年冬天就忧惧而死。

单旗、刘卷拥立周悼王的同母弟王子匄(姬匄)为王,是为周敬王。

晋国军队不可能一直在王境,处理完周敬王登基后就撤退了。

这回王子朝威风了,率军攻打王城,周敬王派兵迎战。

周敬王的军队不堪一击,王子朝入居王城。

敬王逃到狄泉(又作翟泉,今孟津金村附近)。

周王室再次出现神奇的两王并立的现象,人称王子朝为西王,周敬王为东王。

东、西二王互相攻杀,数年不决。

直到公元前516年,王子朝的大臣召庄公、上将南宫极相继去世。周敬王使人散布谣言,称王子朝之乱,使上天震怒,南宫极是被天雷劈死,于是王城民众人心悚惧。

周敬王复请兵于晋国。晋国遣大夫荀跞率兵入周。王子朝率众拒守,城破,王子朝及召氏之族、毛伯得、尹文公等携周之典籍奔楚。

周敬王入居成周。

这次内乱将周王室本来就不乐观的现状带到更糟的深渊,从此,诸侯们对周王室从轻视已经到了无视。

但是,仍然没完。

到了周敬王孙子那代,周贞定王,也称周定王,到这里还算正常。

周贞定王的大儿子周哀王继位。

周哀王的弟弟姬叔袭击杀了周哀王,登王位为周思王

周思王的弟弟姬嵬击杀了周思王,登王位为周考王。

我的天呐~~

周考王虽然当上了王,但内心是恐惧的,原因很简单。

他也有弟弟。

不能在这么杀了,周考王于是干了件牛X的事。

他利用周天子的权力,把仅存的地皮封给了弟弟,自己仅留一座都城。

弟弟有地皮了,可以自己浪了,虽然地方不大,但也是“诸侯国”,当然不会杀哥哥了,完美的解决了“弟杀兄”的死循环。

周考王的弟弟的国也叫“周国”,史家后来称为“西周国”,为什么叫“西周国”一会儿会讲。

周考王弟弟是西周国第一任国君,就是“西周桓公”。

按理说,都到这份上了,也该消停了吧。

没,因为周的地盘虽然分封了,但毕竟是自家兄弟,我们得分两条线说。

一条线很简单,周考王那条线延伸到周显王那代,与之同时代的是西周桓公的后代西周惠公那代。

在周显王二年,西周惠公时,赵国的赵成侯和韩国的韩共侯又在西周国的巩地立了个国君,因为赵国和韩国对于周来讲已经算是庞然大物了。

无论是周显王还是西周惠公对此都无能为力,这个国也叫“周国”为了和之前的“周国”区别,后人称为“东周国”,东周国第一任国就是赵成侯和韩共侯立的那个国君,是西周惠公的弟弟,后人称他“东周惠公”。

也就是说,此时有“三周”并存于世,即“周天子”“西周国”“东周国”。

感觉自己好小啊~~~

比较乱,日子还得往下过。

周显王那支线继续往下,到了最后一任周赧王时,赧王的处境已经很糟了,因为只有一座城,加之经营不善,已经到了破产边缘,此时西周国伸出了援助之手。

当时西周国的国君西周文公对周赧王说:你到我这里来吧,我供你吃喝玩耍。

周赧王没有其它方案,只好去了西周国国都“王城”,那么赧王自己的国都“成周”(洛阳)呢,当然做为条件由西周国代为管理。

秦昭襄王时期,周赧王听信楚孝烈王的建议,号召中原六大国一起伐秦,并且勒紧裤带凑出六千名士兵由西周公带兵,去了集结地。

可让赧王极其恼怒和沮丧的是,除了楚国和燕国带了少量兵马,其它四国连根毛都没见到。

三家只好无功而返。

秦国当然要找赧王和西周公的麻烦,兵临城下,赧王和西周公连忙投降,献出所有的家底,一共三十六座城,西周公和周赧王被秦王贬为平民。

在这一年,也就是前256年,周朝的正统和分裂出来的西周国宣布灭亡。

东周国呢,《史记·秦本纪》载,秦庄襄王元年(前249年)“东周君与诸侯谋秦,秦使相国吕不韦诛之,尽入其国。”

至此,关于周朝的DNA彻底消失在历史长河中。

世界是你们的,但迟早是我们大秦的!

标签: 历史趣事

更多文章

  • 三国里最好色的人是谁?曹操和司马懿谁更好女色?

    野史秘闻编辑:胖次标签:历史趣事

    其实在古代女性的地位非常低,如果以现代的爱情观来看,古代的女子可能没几个能去寻找自己的真爱,婚姻基本上都是父母包办根本没有选择的机会。三国时期,一般的士族家里都会三妻四妾,更过分的有时还会因为贪图美色抢别人的老婆,这点上曹操就非常出名了,这次就为大家盘点三国里最好色的四位人物都有谁,一起来看看吧。在

  • 吴刚伐桂是为什么?

    野史秘闻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趣事

    很多人大概听说过这样一个神话故事,吴刚伐桂,一个名为吴刚的人,一直在月宫上砍桂花树,但是这棵树具有自愈能力,一刀下去伤口马上就痊愈了。这不是耍人玩吗?既然怎么都砍不倒,为什么吴刚还要去砍树?那么,吴刚伐桂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故事,为什么吴刚要去砍一颗根本砍不倒的树呢?作为一个神话故事,我们也就没有必要

  • 李白真的让杨贵妃研墨吗?

    野史秘闻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趣事

    一提到李白,很多人眼中的他都是一个飘然若仙的样子,或许也是一个狂放不羁的狂人。李白在民间流传着许多故事,其中有一个“贵妃研墨”,说的是李白的竟然要求杨贵妃为自己研墨,自己才肯写诗。这样的面子实在是大,也的确能够体现出李白的狂放,甚至算是“狂妄”了。不过

  • 西周为什么要禁酒?古代还有哪些禁酒令?

    野史秘闻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趣事

    酒在现代人的眼中,时常会与“酒驾”“酗酒”等词眼放在一起,就好像一切与酒有关的都是非常不好的。虽然这有些脱离了酒应有的独特文化,但的确也是一种社会危害。那么,在古代,人们又是怎样对待酒的呢?西周时期颁布了历史上第一条禁酒令,为什么要禁酒?除了西周,还有

  • 托塔天王为什么一直托着塔?他不累吗?

    野史秘闻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趣事

    哪吒,几乎算是一个家喻户晓的神话人物,知道他,自然也就知道他的父亲,原本是陈塘关总兵,后来飞升成仙的托塔天王李靖。李靖是托塔天王,而且我们在影视剧中,每次看到李靖出场,左手总是托着塔,虽然这样能够很快地辨明他的身份,但是,一直保持这样托塔的姿势,难道不累吗?为什么李靖不能把塔放下来歇一歇呢?1.李靖

  • 古代的月饼究竟是什么样子?是什么馅的?

    野史秘闻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趣事

    中秋节怎么能够少了月饼?月饼一向都是中秋节的绝对主角,可以说,没有月饼的中秋节,或许节还是照过,但是心里面总会觉得缺了点什么,有点不太完整。不过,中秋节既然是传统节日,月饼也是传统食物,那么古人自然也是有月饼的,古人的月饼都长什么样子呢?会不会也像现在这样,各种黑暗料理尽情发挥,给月饼打上了一个&l

  • 古代吃牛肉犯法吗?

    野史秘闻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趣事

    读过《水浒传》,可能让很多人折服的,不仅仅是江湖兄弟之间,虽不是同生却可以同死的义气,还有那种“大块吃肉大碗喝酒”的豪爽,也令很多人倾心不已。《水浒传》虽然是小说,人物故事叙述尽管吸引人,但毕竟与真实历史不相符,单单是“大块吃肉”这一条,在古代就未必真

  • 古人从什么时候开始戴耳饰的?

    野史秘闻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趣事

    耳环,作为现代很多爱美之人喜爱的一种配饰,少则几对,多则数十上百,或小巧或大气,都有很多不同的风格。不过,耳饰并非是现代才兴起的装饰,在古代也同样存在,而且我们还可以看到很多古人制作出来的极其精美的耳饰,令人赞叹。不过,虽然有文物,但是古人当真会去打耳洞戴耳环吗?耳饰的发展历史又是什么?1.发展历史

  • 玉兔捣药是怎么回事?究竟捣的是什么药?

    野史秘闻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趣事

    知道嫦娥奔月的传说,很多人也一定都知道,在月宫上,除了嫦娥,还有一种经常被看作是嫦娥的宠物的玉兔,通体雪白,毛茸茸的十分可爱。不过同样在神话传说当中,玉兔可不只是宠物那么简单,就连它的来历都不简单。玉兔在月宫中有“玉兔捣药”的传说,那么,玉兔不停捣的究竟是什么药,有什么作用吗

  • 包拯额头真的有月亮吗?

    野史秘闻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趣事

    很多人对于包拯,想必都有一个固定的形象,黑色的脸,额头上顶着一个月亮,不管是什么样的影视作品,换成什么样的演员,这两样都是标配,绝对不会更换的。这不禁让人好奇,难道历史上真正的包拯就是这个样子的吗,为什么大家普遍接受这样的设定?真正的包拯到底长得是一副什么样子?1.包拯包拯包青天,是北宋时期的名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