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野史秘闻>传说刘伯温誓死阻拦朱元璋灭掉日本!

传说刘伯温誓死阻拦朱元璋灭掉日本!

所属分类:野史秘闻 编辑:高跟鞋的旋律 访问量:1975 更新时间:2024/1/18 14:40:41

在大明“开国张良刘伯温(刘基)一生的各类传说里,“刘伯温阻拦朱元璋灭日本”这事儿,是桩流传甚广,却又极不靠谱的一桩。以至于好些野史票友们,都发出过“刘伯温救日本命”的感慨。但这桩“历史段子”,却也并非空穴来凤。

为何刘伯温会被扣这锅呢?这就得说说元末明初年间,那叫明太祖朱元璋年年上火的“中日关系”。

从元朝至元元年(1335)起,日本就分裂成了“南北两朝”,从此战乱不停。一批批日本海盗团伙也就浑水摸鱼,开始对中国东南沿海展开侵扰,即我们所熟知的“倭寇”。明朝立国后,昔日曾是朱元璋死敌的元末枭雄张士诚虽然败亡,但其残部也撒腿入海,与倭寇团伙勾搭连环。明初的“倭患”,也就进入了剧烈期朱元璋在位的三十一里,倭寇侵扰次数多达四十五次,且范围波及辽东至广东的东部各省,威胁十分严重。

如此嚣张气焰,朱元璋忍得了?还真得忍。明朝开国时,经济状况一片残破,到处都是“土地荒芜”“居民鲜少”。元朝虽然败退,但退守草原的北元残部,依然对中原虎视眈眈。明朝有限的人力物力,都要优先投入到对北元的战争里,至于其他战场?那真是力不从心。外加元朝征日失败的教训,更叫朱元璋无比警醒。

特别值得一提的,更有明初时的海防力量。虽然朱元璋靠“水战”起家,洪武七年时更建成了“二十四卫水军”,舰船数量也保持在一千二百艘以上。但其中绝大多数都是近海舰船,只能用于沿海防御,缺少深入远海打击倭寇的能力。明初的沿海水师,也基本是从内河战斗里打出来的,远海作战的经验也稀缺。建造巨型战舰?对于明初残破的经济状况来说,那更是不小的负担。国情如此,朱元璋就算火再大,也得憋回去。

所以,当时的朱元璋,也一度致力于外交交涉,想通过外交压力,迫使日本主动“捕倭”。但当时的日本,正分裂成南北两个政权,但无论是“南朝”的实际统治者怀良亲王,还是“北朝”的实际统治者“足利幕府”,都对“倭寇问题”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朱元璋主要打交道的,是“南朝”的怀良亲王,此人别看实力弱于“北朝”,却是十分狂妄,特别是洪武十三年,“胡惟庸案”掀了盖子后,被查出与胡惟庸有“勾搭”的怀良亲王,反而嚣张给朱元璋写信,表示要和朱元璋“相逢贺兰山前,聊以博戏”。这意思也很明白:有本事你来打我啊!要不我打到你家贺兰山去?

如此猖狂态度,当时自然是激得明王朝满朝暴怒。明朝“开国六国公”之一,战功卓著的名将李文忠更主动请缨,表达要带兵踏平日本。但朱元璋咬了半天牙,却还是拒绝了。

但这事,其实和刘伯温一点交集都没有,刘伯温病故于洪武八年(1375),“日本人叫板朱元璋”这事儿,发生在洪武十四年(1381)。这位谋略家就是再能掐会算,也算不出这六年后的身后事。当然,谁叫他名气太大,野史里人气太高,随着明朝中后期“野史图书”的火热,许多“朱元璋题材”的野史故事里,就有了“刘伯温阻拦朱元璋打日本”的桥段,从此流传到了今天。

那么在一代名将李文忠都放话喊打的情况下,朱元璋为何还能压下这怒火?当然不是因为刘伯温的誓死阻拦。单看看“日本人叫板朱元璋”前后的事情就知道,从洪武十三年到洪武十四年,明王朝多次出兵河西与西域,陆续击败西番和亦集乃路的北元军队,哈梅里(哈密)肃王也主动向明朝请降,北元王朝的一只胳膊被彻底斩断。

同样是从洪武十二年至十四年,在北方东线战场上,明王朝又以马云、徐达、汤和等名将陆续出击,终于拿下了大宁至西拉木伦河的战略要地,扫清了北平(北京)东北方的元军部队,为下一步进军辽东扫清障碍。可见,此时明军的战略重点,依然是持续北进,剪除北元王朝的威胁,进而平定辽东等地。贸贸然“东征”日本?那必然破坏这全盘计划。

所以,“没打日本”这事儿,看似让人遗憾,但事实上,却是朱元璋针对当时明王朝的军事态势,做出的理性抉择。

当然,不打并不意味着不作为。被怀良亲王“怼”了后,接下来的十七年里,明王朝积极加强海防实力,在辽东至广东的漫长海岸线上,设置了五十八个卫,部署三十万大军与大量舰船,对沿海实行“无死角”防御,终于多次打出胜仗,基本遏制了倭寇的侵扰。也为开国一片凋敝的明王朝,赢得了休养生息的时间。

待到朱元璋的儿子朱棣(永乐皇帝)登基后,日本虽然南北统一,但明王朝的海上力量,已是空前强大,不但拥有“下西洋”的跨海能力,更配备了大量巨型的“备倭船”。底气十足的朱棣,这才以恩威并施的方式,令统治日本的“足利幕府”主动“捕倭”,乖乖跑来明朝献俘,更从此接受了明朝册封。肆虐东南多年的“倭患”,这才逐渐太平了一些。

以这个意义说,“朱元璋征日本”的历史话题,背后却是一个新生王朝,对国防安全的现实考量。强大海军对于国防安全的意义,也是由此可见。

标签: 灭掉日本刘伯温

更多文章

  • 历史上那些“失败”的刺客

    野史秘闻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刺客,失败,历史上,“,那些,所谓,”,的

    所谓刺客,用李白话说“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他们不但武功高强,而且还要做到隐忍不发,以期达到干净利落、一击得手的目的。这世上成功的刺客有很多,留名青史的有聂政、要离、专诸、曹刿等等,失败的刺客也有很多,知名的有荆轲、豫让。但其实,在历史上还有很多偶然误入历史进程的刺客。一

  • 揭秘:大才子纪晓岚为啥是官场上的“不倒翁”?

    野史秘闻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纪晓岚

    但是不管怎样,纪晓岚做官做到死,在学术盛兴的乾嘉时期,这种选择也是耐人寻味的。“浮沉宦海如鸥鸟,生死书丛似蠹鱼”,这是纪晓岚自作的挽联,也是对他一生经历的真实写照。“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辛弃疾的这句词道出的是传统心底的英雄梦:帮助君王一统

  • 福建在古代是兵家“不”争之地,是真不被重视吗?

    野史秘闻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福建

    今天故宫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古代不争之地,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在我国广袤大地的东南沿海,有一个西接华南地区,北临浙沪,南近珠三角,东望台湾岛的省份,那就是福建省。从地理位置上看,福建省既接内陆,又濒临海洋,是四通八达之地。从经济层面来看,福建省内城市泉州、厦门等港口城市从改革开放开始

  • 古代文人追起星来,也太浪漫了吧

    野史秘闻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星,古代,了吧,追起,也太,唐诗,文人,来,浪漫

    唐诗故事里,总是浪漫一词占据了大多数。李白绣口一吐,半个盛唐的月光都照在了他的家乡。唐诗的风采不仅璀璨于那个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时代,而是一路助它穿越千年,停留在了每一个人的嘴边。闻一多先生曾言:“一般人爱说唐诗,我却要讲诗唐,诗唐者,诗的唐朝也。”诚

  • 一生征战七十多场,无一败绩,战神白起的传奇故事

    野史秘闻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白起,战神

    大家好,这里是故宫历史网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白起的故事,欢迎关注哦。白起是战国时期秦国的名将,一生征战七十多场,无一败绩。这样的战绩在整个中国历史上也是罕见的,白起之所以有这样的战绩和他过人的谋略是分不开的。长平之战可以说是历史上最著名的一次战役,此战改变了战国的格局,迅速削弱了赵国的军事力量,使得

  • 乾隆为了孝敬老人举办的宴会,为何却导致3000多老人离世?

    野史秘闻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乾隆,千叟宴,清朝

    今天故宫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乾隆的文章,欢迎阅读哦。中国自古以来都很重孝道,尤其是在古代封建社会,长者在家中甚至是在社会上的地位,都比幼者高出许多,这是中国最具特色的传统之一。而孝顺老人这件事,不管是达官显贵皇亲贵族,还是平头百姓街巷市民,都要做到。清朝时,有两位皇帝就曾带头,宣扬尊老尽孝

  • 明宣宗朱瞻基是怎么躲过二叔朱高煦的埋伏顺利继位的呢?

    野史秘闻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明宣宗

    在靖难之役中,朱高煦是朱棣的左膀右臂,多次帮助朱棣死里逃生,可以说是一名悍将。然而随着朱棣登基称帝,也逐渐暴露出朱高煦较低的权谋水平,鱼和熊掌不可兼得,既然老天给了你军事天赋,那么可能会降低你的其他能力。史料记载“六月,太子自南京奔丧,高煦谋伏兵邀于路,仓卒不果。庚戌,太子即位,改明年宣

  • 夷陵之战中,刘备真的有70万大军吗?

    野史秘闻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夷陵之战

    今天故宫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夷陵之战的文章,刘备发动夷陵之战,真的动员了70万大军吗?在这篇文章,笔者就来跟大家聊聊这个话题。笔者认为刘备的兵力当在7、8万左右。这个答案,估计很多人想不到。数字相差较大史书记载对于刘备东征军兵力,史书未有明载,但隐约有2处数字相差较大的记载。《文帝纪》中,

  • 李清照一生有多惨?丈夫早死她成寡妇,晚年再遇渣男沦为阶下囚

    野史秘闻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李清照

    北宋有女,十八芳华,一曲如梦,响彻天下。她离去,元、明、清三朝再无此等举世无双。那一年,有过两个年轻人去郊外划船,兴致盎然时才发觉天色已晚。清丽少女驾船跌跌撞撞,既惊起一滩鸥鹭,也惊醒了一座京城。宋朝第一才女李清照,爱如神仙眷侣,恨似冷冬决绝,一生凄惨。丈夫早死她成寡妇,晚年再遇渣男沦为阶下囚。嗔痴

  • 侄女写书大揭特朗普黑历史,小说都不敢这么写

    野史秘闻编辑:卖萌天才标签:特朗普黑历史,特朗普

    6月16日,美国总统夫人梅拉尼娅一本题为《她的交易的艺术:梅拉尼娅·特朗普不为人知的故事》的传记,先于特朗普侄女玛丽·特朗普的书上市,目前该书纸质版和kindle版本占据了亚马逊传记类书籍销售排行榜前两位。而随着2020年美国大选的逐渐临近,特朗普已故亲哥哥的女儿玛丽将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