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野史秘闻>一嫡一庶:朱元璋的两种教子方式(下)

一嫡一庶:朱元璋的两种教子方式(下)

所属分类:野史秘闻 编辑:不惹红尘 访问量:653 更新时间:2024/1/2 1:04:46

朱元璋生活的时代距今已有600多年之久,但朱元璋立人树德、对子不过分宠爱、放手历练,培养孩子的实践能力的教子方式对今人仍有些许示。

前文链接:

练兵防边

朱元璋对朱棣的历练

朱元璋在大兴冤案,对功臣,尤其是武臣大肆屠杀的同时,安排皇子们或是前往北方边疆守边,或是派往内地重要城市驻守。燕王朱棣就是在北方守边的诸子之一。朱棣生于元至正二十年(1360),洪武三年(1370)被册封为燕王,这注定朱棣未来要在北方一展拳脚。洪武九年(1376),朱棣跟随太子朱标前往凤阳,讲习武事,同年,朱元璋为朱棣操办了婚姻大事,为朱元璋立下赫赫战功的大将军徐达成为朱棣的岳父。四年后,朱棣正式前往他的封地北平,入住了大元政权留下的皇宫,这显然超过了礼制的规定,而朱元璋对此安排的解释是燕王府用大元皇宫就不需要另外施工建设新宅了。

明成祖朱棣像

朱棣作为北方藩王,其主要任务就是守边。元朝在中原的统治虽然被推翻,但北元政权依旧存续于长城以北地区,双方不时交战,却均无法占据压倒性优势。朱棣所在的北平,既是元朝故都,又是距离北元政权所在地最近的要地,因而军事压力较秦王、晋王更大。朱棣抵达北平最初的几年,军事活动都是由岳父徐达主持,而洪武十八年(1385)徐达去世后,朱棣逐步地承担起守边的重任。为实现这一目标,朱棣在北方或是主动出击北元,或是积极提兵备边。正是在这种环境下,朱棣日渐成长,在诸子中显露头角。

徐达像

洪武二十三年(1390),朱元璋为给予北元沉重的打击,决定北征,命燕王朱棣与晋王朱棡担任主帅,分别带领北平与山西的兵马出征,而为他们保驾护航的还有身经百战的颍国公傅友德、南雄侯赵庸、怀远侯曹兴、定远侯王弼、全宁侯孙恪等将领。为确保出征顺利,朱元璋特意将从降敌口中得到的情报传达于朱棣、朱棡 ,而朱棣也没有辜负父亲的期待,在这次北征中大放异彩,大获全胜。朱棣趁着大雪天气,攻其不备,成功降服了北元平章乃儿不花,而兄长朱棡在这次行动中表现得无足轻重。

当然,朱棣此次出征的表现存在被史臣美化、夸大的嫌疑,但此战后归附明朝的北元降将皆归朱棣调遣,并得到了丰厚的奖赏,燕王的能力毫无疑问得到了朱元璋的肯定。洪武二十九年(1396),朱元璋认为蒙古有再次入犯的可能,令朱棣第二次北征。这次北征历时较短,小有斩获。朱元璋安排朱棣北征,是对其领兵作战能力的历练,而朱棣也成功抓住了实战的机会,展示了自己的军事能力。

朱元璋并非穷兵黩武之人,对北元的战争适可而止,因此,更多的时间朱元璋令朱棣提高警惕,积极备边。洪武三十年(1397)后,朱元璋迈入生命的尾声,由于太子朱标早逝,且自己坚持嫡长子继承制度,年轻的皇太孙朱允炆已被确立为皇位的合法继承人,而战绩赫赫的武臣经历过“胡蓝党案”后,已所剩无几,根本无法对朱家政权构成威胁。故而,防备北元成为朱元璋的重中之重。次子秦王朱樉已于洪武二十三年去世,三子晋王又于洪武三十一年(1398)三月先于朱元璋离世,朱棣无疑日益成为北方守边的核心人物。

明长城

朱元璋多次对朱棣下达敕书,要求积极备边,并不断向其传授备边要诀与带兵要领。洪武三十年四月初三,朱元璋授朱棣“备边十事”,对侦察敌情、物资供给等事宜进行详细的指导。洪武三十年七月,朱元璋告诫朱棣,务必要严明军纪、赏罚分明:

夫用兵之道,在明号令,号令既出,难以姑息,违者必正其罪,师出以律故也。使军将信其事而无违,或临战阵、或近敌垒,庶不失机,少有姑息,诸军必慢,其将视以为常,误事不可胜言。故用兵必严号令,使赏罚明。赏罚既明,摧坚抚顺,易为成功。近左护卫千户李璿奏,山海卫指挥黄佑故慢王令,如此之人,苟不明罚示众,何以号令三军、以一众志乎?近闻发往开平赎罪指挥千户及卫所镇抚,鬻所乘马骡徒行,将何以扬威武而制胡人哉?勅至,即罪黄佑于开平。以徇卖马骡者系送京师。

洪武三十一年(1398)四月,朱元璋告诫朱棣不可贸然出师,并传授领兵作战的经验:

迩闻近塞烽火数警,此胡虏之诈。彼欲我师出境,伏兵邀我也,不可堕其计中。烽起之处,人莫宜近,虽望远者,亦须去彼三二十里。今秋或有虏骑南行,不寇大宁,即袭开平。度其人马不下数万,岂可不为之虑?可西凉召都指挥庄德、张文杰、开平召刘真、宋晟二都督,辽东召武定侯郭英等会兵一处。辽王以都司及护卫马军悉数而出。北平、山西亦然。步军须十五万,布阵而待。令武定侯、刘都督、宋都督翼于左,庄德、张文杰、都指挥陈用翼于右,尔与代、辽、宁、谷五王居其中。彼此相护,首尾相救,使彼胡虏莫知端倪,则无不胜矣。兵法示饥而实饱,内精而外钝。尔其察之。

一直至朱元璋生命的最后一道敕书,仍在告诫朱棣对边事不可松懈:

朕观成周之时,天下治矣。周公犹告成王曰“诘尔戎兵”,安不忘危之道也。今虽海内无事,然天象示戒,夷狄之患岂可不防?朕之诸子,汝独才智,克堪其任。秦晋已薨,汝实为长,攘外安内,非汝而谁?已命杨文总北平都司、行都司马军,郭英总辽东都司并辽府护卫,悉听尔节制,尔其总率诸王,相机度势,用防边患,又安黎民,以答上天之心,以副吾付托之意。其敬慎之。勿怠。

明朝骑兵

朱元璋对朱棣等人同样注重品德教育,从小也为他们配置了良师,但诸子在年纪尚轻之时就离开父母,前往各地之藩,未能如太子般一直留在父亲身边接受监督,未免会有所过失。在朱元璋看来,作为藩王,镇守边疆、协助皇帝更为关键,尤其是在北方守边的诸王更是责任重大。因而,对朱棣等人如何带兵打仗,朱元璋是丝毫不敢松懈,持续不断地传授经验和兵法。朱棣在诸子中,承受的军事压力最大,但也是表现最为出众的,这一方面因为朱棣自身的谨慎,另一方面也离不开朱元璋的谆谆教导。

巩固家天下

朱元璋教子的目的

朱元璋对太子与亲王不同教育的侧重,与其对家天下的设想密切相关。在分封诸子时,朱元璋强调“朕惟帝王之子,居嫡长者必正储位,其诸子当封以王爵,分茅胙土,以藩屏国家”。这不仅确立了长幼尊卑,还明确了太子与其余诸子的政治前途。朱元璋秉承嫡长子继承制度,将朱标视为皇位的唯一继承人,对朱标的培养都以未来皇帝的要求为标准,而其余诸子则只能是太子的帮手。由于朱元璋并不信任异姓将领,为巩固朱家天下,同时减小皇子间争夺皇位的可能,朱元璋将其子派至各地做藩王,予以军事权力。朱元璋如此一内一外的安排,希望凭此永保朱家江山。

明朝的军旗

朱元璋对朱标的栽培倾尽心力,希望他能成为一位合格的继任者。经过朱元璋的历练,朱标在处理朝政时多展现出宽厚、仁爱的一面。文学大家宋濂因牵涉胡惟庸党案,一度要被朱元璋诛杀,朱标得知后,力保宋濂不死;秦王、晋王、周王屡有过失,朱标均出面为其求情。方孝孺称其“盛德闻中夏,黎民望彼苍”并不为过。然而天不遂人愿,洪武二十五年(1392)四月,朱标病逝,这令朱元璋痛不欲生。朱标的陵寝位于孝陵东侧,俗称懿文太子墓。皇帝陵寝的祭祀是一年之中九次大祭,而懿文太子墓却是一年十次大祭,祭祀规格甚至超过了朱元璋的孝陵。一种说法是因朱元璋过于疼爱朱标,才立下的这般规定,即便是朱棣夺位后,费尽心机地削弱朱标的影响,也不敢降低懿文太子墓的祭祀规格。

朱元璋对朱棣的磨炼亦收到了显著的成效,朱棣凭借守边、征战,具备了出色的军事才能,成为一位能够独当一面的藩王。朱棣深受其父勤勉爱民作风的影响,执政后勤于政事,文治有成,然而他并非如朱标那般仁厚,反而继承了父亲性格中心狠手辣的一面,对待建文遗臣的手段比之朱元璋屠杀功臣有过之而无不及。虽然朱元璋设想的嫡长子继承制度被朱棣以“清君侧”名义破坏,但也正是朱元璋的有意培养,才使朱棣能够成为一代有作为的君主。

朱元璋生活的时代距今已有600多年之久,但朱元璋教子的方式对今人仍有些许启示。首先,立人树德,对德行的强调是朱元璋教子的重要内容之一。在这方面,朱元璋不分嫡庶均为诸子配置了良师,教授儒家经典,在培养学识的同时,更希望孩子学习传统文化提倡的优良品德。其次,对子不过分宠爱。朱元璋出身贫寒,深知底层艰辛,在为诸子提供优越生活条件的同时,更是注重忆苦教育,多次派子前往凤阳老家,使他们明白创业之艰难,虽贵为皇子,亦不能沉溺于富裕的物质生活之中。最后,放手历练,培养孩子的实践能力。不管是令朱标参与处理政务,还是任命朱棣出征北元,均着重锻炼孩子相应的实践能力,在摸爬滚打中逐步成长。

标签:

更多文章

  • “画押”为何要按手印,古人有指纹识别技术吗?

    野史秘闻编辑:不惹红尘标签:画押,指纹

    现如今,指纹技术因为具有唯一性、不易改变,且易留下痕迹的特性,被广泛应用到了各行各业,为人类社会的发展作出了很大贡献。其实也许很多人并不知道,早在几千年前,我国的古人就已经开始利用指纹,因此中国也被称作是“指纹发源地”。小编今天就和大家聊一聊,古人是如

  • 撕男宠、搞同人,中国最野小说,在国外火了100年

    野史秘闻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宠,最野,在国外,搞,撕男,、,小说,同人,中国

    提起侦探小说,你能想到的第一个名字是什么?福尔摩斯,工藤新一,东野圭吾?确实,近代西方悬疑小说,对刑侦破案类的影视文学发展,功不可没。可是,如果我告诉你,就在柯南道尔之前,有一部精彩程度不亚于《福尔摩斯探案集》的侦探小说问世。而且这部侦探小说在被翻译成英文之后,在西方社会里众多侦探小说爱好者茶不思饭

  • 唐玄宗:唐朝第一渣男

    野史秘闻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唐玄宗

    记得电视剧《杨贵妃秘史》中有一句台词,不再年轻的李隆基坐在椅子上笑呵呵的说:“朕这辈子算是被贵妃吃定了,以后宫里哪些莺莺燕燕都不看了,就独宠贵妃一个。”站在一旁的高力士也乐呵呵的说:“皇上独宠谁都是独宠”。说完君臣相视一笑,尽在不言中。李隆基确实独宠贵

  • 自古渣男多薄情:没有最渣,只有更渣

    野史秘闻编辑:不惹红尘标签:薄情,最渣,只有,自古,多,渣男,已经,没有,更渣

    已经完结的《三十而已》,又让很多人认识了新的“渣男” 许幻山。本以为这只是艺术作品的夸张和渲染,可没想到一翻史书才发现: 自古渣男多薄情,他们一个个的没有最渣,只有更渣。职业:服装面料商渣行:家暴、出轨渣男指数:★★★★★氓是典型的婚前绵羊婚后狼式的渣男,他的渣事迹被口口相传

  • 历史上苏武牧羊过的那么苦,为什么不吃羊?

    野史秘闻编辑:不惹红尘标签:苏武牧羊,苏武

    苏武牧羊是一个非常悲壮感人的故事。他本是汉家大臣,出使匈奴向新任单于表示友好,答谢单于一贯对大汉的支持。意外的是,在出使期匈奴间,遭遇一次匈奴内乱,苏武也因此遭到审讯,并被流放至北海牧羊,直到公羊生了小羊才能归汉。苏武始终没有屈服,在边境受尽煎熬,忍饥挨饿,甚至以野鼠储存的烂果为食。因此,人们很好奇

  • 慈禧修墓三十五年,吞噬了骇人听闻的民脂民膏

    野史秘闻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慈禧墓,

    说一说慈禧给自己修墓,究竟花了多少钱。咸丰皇帝死在热河之后,年仅6岁的同治皇帝即位,由慈安与慈禧两宫太后垂帘听政。慈安是咸丰皇帝的皇后,慈禧是同治皇帝的生母。二人的陵墓修筑工程,于同治元年提上日程,开始选址勘测。慈禧墓一般称作“菩陀峪定东陵”;慈安墓一

  • 中国古代著名的八大饭局

    野史秘闻编辑:不惹红尘标签:鸿门宴,的,著名,八大,饭局,古代,中国,杀机

    鸿门宴杀机四伏的饭局秦末,刘邦与项羽各自攻打秦朝的部队,刘邦兵力虽不及项羽,但刘邦先破咸阳,并打算在关中称王,项羽听后愤怒,势必击败刘邦的军队。刘邦拉拢了项伯,遂有鸿门宴一局。煮酒论英雄最霸气的饭局一天,刘备正在浇菜,曹操派人请刘备入府。曹操说,刚才看见园内枝头上的梅子青青的,想起“望梅

  • 淮海战役国民党为何失败 杜聿明:蒋介石只会搞人事

    野史秘闻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淮海战役,杜聿明,蒋介石

    淮海战役是我党与国民党精锐的大决战。在这场大决战中,国民党军事支柱第五军和第十八军全部被围歼。加上早就领盒饭的74军以及东北被消灭的新一军和新六军,国民党精锐部队几乎全部被消灭。那么,这场大决战蒋介石什么态度呢?杜聿明说了一句真话,国民党高层指挥混乱,朝令夕改,而且情报基本失灵是失败的关键。说到淮海

  • 两宋三百年,总共送给辽、金、西夏多少钱?

    野史秘闻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两宋,辽、金、西夏

    问:大宋朝送银子是没得说的,1004年,和契丹签了个合约,每年向契丹进贡银币十万两,绸缎二十万匹。一送一百多年。到了1159年,蒙古(原提问如此,误,当是指金人)打过来,大宋朝成了蒙古(原文如此,当是指金朝)的藩属国,长江以北全部割让,每年再进贡银子二十万两,绸缎二十万匹。《短史记》能不能研究一下宋

  • 史上最无耻的事都有哪些?

    野史秘闻编辑:不惹红尘标签:要,最,的,都有,值得,无耻,史上,事,哪些,论最

    要论最值得一说的“最无耻的事”,当属煌煌史册里的相关典故。比如下面几桩各个朝代“各有各的无耻”的事儿,都有多少回味警示在其中。一、“坚贞不屈”太学生论“无耻”的事儿,首先就得说说宋朝一群“优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