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野史秘闻>揭秘古代皇帝如何避暑:宋徽宗啃冰块致拉肚子

揭秘古代皇帝如何避暑:宋徽宗啃冰块致拉肚子

所属分类:野史秘闻 编辑:君莫笑 访问量:4709 更新时间:2023/12/6 13:52:08

竺可桢研究发现中国古代是很热的,特别是唐朝,年平均气温比现在要高1℃。这是我没有想到的。于是很为唐朝胖子们忧心忡忡,甚至决定穿越过去给他们讲点冷笑话降降温。是的,讲冷笑话我是天才。代表作如下:请问世界上哪个城市最冷,哪个城市最热?答:耶路撒冷,萨拉热窝。读中国古代历史,了解更多历史真相——

宋徽宗

都是扯淡,古代夏天是有冰的。

正月天气最冷的时候开始采

再像“俄罗斯方块”一样码起来

《周礼》就记述过上古时代冬天如何采冰、夏天如何使用。这传统历朝都有,一般夏历十二月和正月天气最冷的时候开始采冰。工作极辛苦,工人两手握住T形冰镩在冰冻的河面上,一点点凿出一米见方、一尺多厚的冰块,再用J形取冰器勾住冰块底部拉出来。全人力操作,机器不好用,“泰坦尼克牌”的破冰器用一次就坏了。

采好的冰马上送冰窖储藏。工人将方形的冰块一层层摞至棚顶,只中间留一条出入的过道。码冰工作看似简单其实技术含量颇高。能码好冰块的工人,“俄罗斯方块”比赛拿前三是没问题的。冰码好后用土把冰窖门埋上,关得特别严密,不给砸冰箱的罗永浩一点儿机会。这个超级大冰箱的门要关闭五个月左右才重新开门。

在清朝,冰窖分两种。一是给皇上和官员用的“官窖”,另外是亲王用的“府窖”。民间不许藏冰,因“冰”“兵”同音,民间藏冰(兵)朝廷犯忌。这担心实在多余,冰化了是水,“水军”除了放屁什么事都做不了。

中国人迷信不止这一点,他们觉得夏天用冬天的冰,是偷了水神“司寒”的东西,司寒会生气,所以第二年夏天取冰时有仪式:在冰室设桃木做的弓、棘做的箭。桃谐音“逃”,司寒捉不着。夏天得罪了它,冬天再采冰不敢造次。司寒住北方,按中国五行说北方属黑,所以用黑色牲畜和黍拜祭它。写到这,家里冰箱突然呜呜作响,大概是想要我祭拜它。这个不要脸的东西被我狠狠踹了一脚后,嚎叫得更加厉害。对着它大喝三个字:罗、永、浩!静若处子了。

中国自古就有冰箱,在随州曾侯乙墓就出有两套。早期冰箱很简单,一般红木做成柜子,里面有露底铁盒子放冰,冰化水流到下面一个封底铁桶里。按说它叫“冰露”最合适,也许怕可口可乐公司不高兴,中国人叫它“冰鉴”。制冷专家曾国藩专门写过一本关于“冰鉴”的使用说明书《冰鉴》,只是写着写着跑题了。

水质不能保证所以极少食用

宋徽宗不信邪啃完冰块就拉肚子

说回如何用冰。古代的冰几乎都是用来降温的。

唐玄宗为了解暑,10000平方米的“办公室”里铺了9999平方米的冰砖,中间留个他,托腮帮歪脑袋思考“如何解决我国滑冰运动场地不足”这类国家大事。想不明白,召见大学士,磨磨唧唧说半天,大学士冻得头皮发麻,头发根根直立活像鲁迅

唐玄宗的大舅子杨国忠没他奢侈,夏天请客只是用大冰雕成山围在桌子边,效果也不错,三伏天在里面喝酒要穿棉袄,不然腿毛竖立就是两根狼牙棒。老杨场面比不过妹夫唐玄宗,另辟蹊径以小博大,把冰雕成动物形状,再像圣诞树一样挂满物件,“取坚冰令工人镂为凤兽之形,或饰以金环彩带”。

所以我认为,哈尔滨冰雕节的艺术家开工前,应对着陕西方向磕头。

古代的冰都是取自江河湖泊,水质不能保证,所以极少直接食用,一般做成托盘冰镇食品。

不过缺心眼的也有,宋徽宗就直接抱着冰块啃,啃完就拉肚子。

更缺心眼的是宋孝宗,明知前面的徽宗拉过肚子,不信,又啃了一次。结果固体进去,固体出来,“吃冰棍拉冰棍——顽冥不化”,就是说他。《宋史》记载:“朕前饮冰水过多,忽暴下。”所幸吃的是毒冰不是冰毒,不然毒死后还是要跟冰死磕。

用冰确实有“死磕”这一用法。《礼记·丧大记》记载:“君设大盘造冰焉,大夫设夷盘造冰焉,士并瓦盘,无冰。”古代君主夏天死后为保存尸体,先把冰放盘子里(这盘子特大,按汉制宽八尺长丈二深三尺),再把床放盘子上。对,就是一盘超级冰镇三文鱼。

古代用冰虽花样繁多,但只限于达官贵人。平民怎样消暑?大概也是讲冷笑话。最好是冰笑话!话说唐朝的李冰冰问范冰冰:“请问世界上哪个城市最冷?”

标签: 冰箱所以如何夏天中国古代冰块工人

更多文章

  • 康熙帝为什么要多次巡幸五台山? 并非找顺治帝

    野史秘闻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顺治,时候,没有,儿子,自己,五台山,康熙

    康熙帝为何多次巡幸五台山?顺治帝在入关称帝以后非常注重学习汉族的文化,在学习之余曾经召见高僧憨璞聪,高僧向皇帝讲述了佛学,从此顺治帝便对佛教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更是博览佛经,所学的理论无不贯通。还请玉林琇为他起了“行痴”的法名,号“痴道人”。还曾对木陈忞说过:“我总感觉我的前世是佛家人,到你庙中见窗明

  • 皇帝的女儿出嫁需要给公婆送什么礼物?

    野史秘闻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新娘,宴会,珍珠,赏赐,驸马,物品,皇帝,公主

    宋高宗赵构仓皇南渡,跑到杭州建立南宋之后,不知道是偏安小朝廷卫生事业不够发达,还是赵家遗传因子存在什么缺陷,孝宗、光宗、宁宗,也许还有度宗等,几任皇帝的女儿——公主——都等不到出嫁就夭折了。只有理宗赵昀的公主周汉国公主,结了婚。从她的封号就可以一眼看出,这位公主的地位非同寻常:封了周、汉两国。宋代公

  • 揭秘:历史上哪个朝代选皇后要先由太监验正身?

    野史秘闻编辑:女王范儿标签:美女,一个,淘汰,皇帝,过程,少女,选拔,宫女

    近年各种美女海选活动轰轰烈烈,每每都要到最后一刻才决出分晓。而这些美女的粉丝们在目睹自己偶像诞生之前,早已经被人意淫了一番。其实呢,这个海选就是一个游戏过程,大家开心一下罢了。读中国古代历史,了解更多历史真相——网络配图但是明朝皇宫内的“美女”海选就不是这么回事了,他们的选拔过程更加的严格,而选拔的

  • 魏忠贤为何设下“色诱陷阱”让崇祯跳?

    野史秘闻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皇帝,皇后,崇祯,就是,控制,自己,极力

    明末宦官魏忠贤在明熹宗即位后,开始平步青云,拉开了中国历史上最昏暗的宦官专权的序幕,一时厂卫之毒流满天下,一大批不满魏忠贤的官员士子惨死狱中;一大批无耻之徒都先后阿附于他,更有某些阿泱之臣到处为他修建生祠,耗费民财数千万。他自称九千岁,排除异己,专断国政,以致人们“只知有忠贤,而不知有皇上”。读中国

  • 顺治帝寝内为何陪葬着17位格格?顺治妃子的惨剧

    野史秘闻编辑:女王范儿标签:这个,皇后,东陵,一个,因为,不知,格格,顺治

    顺治陵寝内为何陪葬着17位格格?孝东陵内还葬有十七位格格。她们是京及格格、捏及呢格格,赛宝格格、迈及呢格格、厄音珠格格、额伦珠格格、梅格格、兰格格、明珠格格、芦耶格格、布三珠格格、阿母巴偏五格格,阿几偏五格格、丹姐格格、秋格格、瑞格格和朱乃格格。她们号称格格,实际上都是顺治帝的妻妾。读中国古代历史,

  • 移宫案”是如何发生的?

    野史秘闻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没有,父亲,长子,清宫,皇太子,万历,长孙,天启

    万历、泰昌两朝,皇位的更迭,宫廷的谲(jué)变,对于万历帝的长孙、泰昌帝的长子朱由校来说,简直就是一场噩梦。在明军大败于萨尔浒的当月,朱由校(天启)的母亲王才人病逝。王才人原来是在东宫伺候皇太子朱常洛的宫女,直到生下朱由校后才封为才人,因长期遭到朱常洛宠妃西李选侍的凌辱和朱常洛的冷落,抑郁而死。她

  • 揭秘:大明朝永乐大帝朱棣”活剐三千宫女的内幕

    野史秘闻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更多,她们,皇后,太监,永乐,所谓,亲自,宫女

    派遣郑和下西洋的“永乐大帝”明成祖朱棣,是明朝数一数二的暴君,比起老爹朱元璋毫不逊色,甚至有过之无不及。1402年,他夺了亲侄子的皇位,导致了几十万人的战死沙场;建文帝宫中的宫人、女官、太监被杀戮几尽;他一次性枉杀1万4千多人。他还将忠于建文帝的旧臣如方孝儒等人全部杀死;仅方孝儒一家,灭“十族”就杀

  • 名妓李师师和宋徽宗是怎么认识的?

    野史秘闻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于是,历史,最后,时候,领导,一个,就是,功夫

    李师师,宋徽宗时代的名妓。这李师师也是一个命苦的人。从小的时候家里就穷,没钱。穷还不算,四岁的时候老爸还死了。于是无依无靠的李师师最后被李媪收养了,李媪对李师师的教养也是极其的严苛,他请来有名的绣娘教李师师女红,不仅如此,在李师师的琴棋书画上李媪也是下了许多功夫的,就连教李师师音乐的都是有名的音乐家

  • 古代最有影响力的反腐对联

    野史秘闻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清廉,百姓,对联,一文,老百姓,不值一,知县,创意

    我国封建时代,受儒学熏陶的官员中,不乏廉洁奉公者。他们往往在官衙衙门和厅堂撰题对联,表明心迹、抱负、政愿等等。这些对联既是警策,也是承诺。其中,有的立意新颖,竟然影响了数代人。本文以戒贪联为例加以说明。读中国古代历史,了解更多历史真相——明代南安知府张津题写于浙江海宁谯楼的题联“宽一分则民多受一分赐

  • 崇祯对后宫嫔妃为何也是清廉律己?

    野史秘闻编辑:女王范儿标签:皇帝,周氏,皇后,贵妃,皇上,崇祯,膳食,自己

    慈烺生于崇祯二年(1629)二月初四,作为长子,生母又是皇后周氏,理所当然地于次年册封为皇太子。为了栽培这位皇太子,他亲自选拔老师——“东宫侍班讲读官”。崇祯十五年(1642)正式开始皇储的教育。内阁辅臣根据皇帝的旨意,拟定了“讲仪”,特别强调“览史以佐经”——把学习历史作为学习经学的辅助手段,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