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野史秘闻>和珅本可免死 但他拿出护身符 立即被处死

和珅本可免死 但他拿出护身符 立即被处死

所属分类:野史秘闻 编辑:高傲的气质花 访问量:2707 更新时间:2023/12/31 9:29:54

对于和珅到底是忠是奸?其实和珅对于乾隆而言,确实是个忠臣,乾隆让他弄钱他就弄钱,为了满足乾隆的物质欲,和珅也是在乾隆的授意下向各省官员催逼钱财。

乾隆死后,嘉庆看着空空如也的国库,就想扳倒和珅,和珅一倒台,国库就充实了。在查抄和珅家时,发现一个珍贵的物品,这种珍稀物品连皇宫都没有多少,而和珅家却有很多。这就是连皇帝都爱不释手的东珠。

本来查抄和珅家,嘉庆用的罪状就很含糊其辞,只字不提“贪”,也是怕引起朝廷动荡。

和珅的关系网遍布全国各地,如果说他“贪”,其他的官员难免惴惴不安,为了自己的利益可能会联手保住和珅,而用其他的罪名则可以将其他官员摘出来,只处死和珅一个。

本来和珅可以不用死,至少不用那么快死,但在抄家过程中发现了大量的东珠,光是东珠手串就有两百多,这事传到皇帝耳朵里,他对和珅的恨也就更深了。

不过这东珠是什么东西?为什么皇家如此重视?

东珠在其他朝代,也大受追捧,不过真正让它从众多珍珠中脱颖而出,成为皇家脸面的,就是清朝时期。在清朝东珠达到了极高的地位。

中国使用珍珠的年限比较早,在大禹时代已经开始使用了,中国传说中五帝之一的大禹定“南海鱼草、珠玑大贝”为贡品,珠玑是谐音,也就是最早产珍珠的地方。

东珠比一般珍珠晶莹圆润,又特别大,能体现皇家尊严,所以历来皇室都比较重视东珠。据《格致镜原·妆台记》记载,周文王曾用珍珠装饰发髻,早在周朝时期,皇室就开始使用东珠。

东北是清朝的“龙兴之地”,而东珠又产于乌苏里江、鸭绿江、松花江流域,满人一直认为自己的权力是上天赐予的,而东珠就成为满清皇室权力和威严的象征。

既然东珠是代表皇室威严的物品,政府肯定要采取措施,防止东珠被渔民开采,从而流入民间。清政府在山海关设立重重关卡,像缉拿毒贩一样检查珠子,还给立功人员论功行赏。

宁古塔附近的乌拉人喜欢采捕珍珠,清政府设立乌拉总管,专门派人去那里把守,康熙年间明文颁布法典,禁止乌拉人采捕东珠。

清朝等级观念森严,而且皇权已经达到顶峰,不可僭越。东珠简直是皇宫里的“活佛”,能够预言占卜未来,具有神力,当时法律规定,只有皇帝能佩戴足够数量东珠。

皇帝佩戴的方法是在朝冠上镶十五颗东珠加上一颗大珠,太后,妃子可以佩戴,但不能超过十五颗,不能比皇帝更显尊贵。

虽然东珠“非奉旨不准人取”,然而民间盗卖东珠依然屡禁不止,大家都以拥有皇室尊贵的物品为荣。估计不少大臣家也藏匿东珠。

和珅也是个倒霉孩子,这些东珠还不都是各地的官员进献孝敬他的?然而他倒台后,却因为“藏”之一字,而遭到杀身之祸。十二道降罪奏折提都没提“贪”,但却对“藏”大做文章,说是僭越了身份。

和珅临死前交出东珠,以为是一道护身符,结果却成了“绝命符”。

“藏”比“贪”可怕,不轨之心都是“藏”的,什么“藏兵器”,私藏的罪名一向比较大,因为跟谋反有关。和珅会谋反吗?给他一百个胆子他都不会,他顶多是一条水蛭,在皇帝的默许下,对有钱的官员敲骨吸髓,喂饱皇室的贪欲而言。

如果说鳌拜,那确实有不臣之心,鳌拜起码是一头豹子,维持外在华丽的花纹,而对皇位虎视眈眈。奇怪的是鳌拜倒是清官,他贪的不是钱,而是名。名正则言顺,鳌拜不臣之心才是真正令人害怕的,和珅算什么呢?一条水蛭而已。

说起东珠,慈禧有一对东珠耳环,是她获宠时咸丰赏赐给她的,她到死也戴着。她不是纪念爱情,而是对于她这样出身的人,能够有一对东珠耳环,已经是她莫大的荣耀了。话又说回来,这说明慈禧受过宠,因为她以她当时身份,根本没资格佩戴东珠。

清朝皇帝之所以这么喜爱珍珠,因为最初他们很穷的时候,就是靠跟汉人交换东珠、人参和皮货,才换取一些生活用品。东珠可以当钱用,所以女真人将它看得十分珍贵。

东珠后来成为女真对外作战第一需要的战利品,清朝皇帝都将东珠看得很重要。

清朝灭亡后,溥仪逃出宫也偷偷夹带了不少东珠。伪满洲国覆灭,还留下一颗挂满东珠的朝珠,大家可以到辽宁博物馆去看。

古代等级森严,僭越是比贪污更严重的罪名,和珅竟然在自己家里私藏如此多的珍珠,而且还有皇帝御冠上佩戴的大诸,所以和珅被整死,也就不足为奇了。

标签: 佩戴皇室清朝可以珍珠皇帝乾隆官员

更多文章

  • “杀人恶魔”戴笠丧命于自己部下的蹩脚伎俩

    野史秘闻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蒋介石,飞机,宝剑,圈子,不想,自然,特务,自己

    1946年3月17日下午,雷雨过后的岱山村上空依然阴云密布,由远而近的飞机引擎声引起了村民的眺望。只见一架飞机向不远处的马鞍山撞去。一声巨响,火光腾起,飞机坠毁了。这是哪里的飞机?为什么会坠毁?村民们在惊慌中议论纷纷,但一无所知。直到两天后,才有接到村民报告匆忙赶来的军统人员来到现场。他们从遇难飞机

  • 军阀混战:直奉战争与国奉战争

    野史秘闻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进攻,占领,青县,天津,国民,战争,第二,联军

    民国初年,复辟的和立宪的两班人马就像开玩笑一样三天两头换,对于百姓而言,除了大战以外,更像是在看闹剧,而军阀混战直奉战争就是其中一出好戏。第一次直奉战争马厂,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因而成为的主要战场。1922年直皖战争后,控制北京政府大权的直、奉两个军阀集团,在处置皖系残余势力、划分地盘等问题上产生严

  • 乾隆在选定继承人前下了一道圣旨

    野史秘闻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皇位,已经,乾隆,自己,秘密,太子,没有,皇帝

  • 李隆基为什么不但杀了上官婉儿还要毁其墓?

    野史秘闻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公主,原因,势力,太平,平衡,武则天,李氏,上官

    说上官婉儿是唐朝第一才女,丝毫不过分!在文采上,上官婉儿继承他祖父上官松的文风,形成了以“绮错婉媚”着名的上官体,对唐诗的发展和推动不可忽视;在治理上,上官婉儿在武则天时期,尤其是万岁通天元年(696年)之后,基本上所有武则天发布的诏令都是由上官婉儿执笔。《太平广记》中记录:“其军国谋猷,杀生大柄,

  • 揭秘历代皇后的独门争宠秘术

    野史秘闻编辑:我亦王者标签:皇后,揭秘

    在古代,因为封建礼教的束缚,妇女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男尊女卑”的现象几乎充斥于当时社会的各个阶层。那么那些处于高位上享受无限荣耀和光环的国色天香般的宫廷女子是否可以逃过这样的命运呢?很显然不能。历史已经直戳戳的告诉了我们,即使是内宫中贵为正宫的皇后,也是伴君如伴虎,稍有不慎

  • 宋朝时期连宰相都要租房住!

    野史秘闻编辑:我亦王者标签:租房,密度,人口,宰相,相当于,城市,北宋,宋朝

    房地产业最活跃的年代,在历史上非两宋莫属。那时,宋朝城市中满大街随处可见房产中介,老百姓管他们叫“ 庄宅牙人。”为什么宋朝的房地产市场这么活跃?不必奇怪,因为宋朝商品经济发达,城市化方兴未艾,人口流动频繁,跟今天改革开放的大环境、大趋势差不多,宋人发迹后也喜欢往城市(大城市)跑。南宋的洪迈观察到 “

  • 金屋藏娇竟然改变了中国历史

    野史秘闻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公主,美人,阿娇,金屋,于是,如何,太子

    汉武帝五岁多的时候,有一日,馆陶长公主抱着他问:“彻儿长大了要讨媳妇吗?”胶东王刘彻说:“要啊。”长公主于是指着左右宫女侍女百多人问刘彻想要哪个,刘彻看了一遍都说不要。最后长公主指着自己的女儿陈阿娇问:“那阿娇好不好呢?”刘彻于是就笑着回答说:“好啊!如果能娶阿娇做妻子,我会造一个金屋子给她住。”这

  • 鲁迅说诸葛亮多智近妖 为何会有马谡失街亭

    野史秘闻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原因,不可,三国演义,成功,汉中,没有,就是,诸葛亮

    鲁迅在其《中国小说史略》中评价诸葛亮“多智而近妖”,这个说法颇具代表性。在世人眼中,诸葛亮神机妙算、无所不能,就是智慧的化身,神一样的存在。作为一个在历史上确实存在过的人物,诸葛亮毕竟是“人”而不是“神”或“妖”,不可能,也无法作到攻必克、战必胜,所向披靡。诸葛亮能够走上神坛,正是由于小说《三国演义

  • 猫妖的故事:猫是玄奘从天竺带回的吗?

    野史秘闻编辑:我亦王者标签:玄奘,天竺,故事

    狸奴作祟,据《点石斋画报》猫乖巧可爱,又能防鼠,是颇受欢迎的宠物,据《尔雅翼》说,猫是玄奘法师去天竺取经时带回中土的,为了防止老鼠啃坏佛经,所以蓄猫防鼠。这是一种较为流行的说法,实际上,猫在玄奘之前就已有了。恰在唐代,猫日渐成为贵族宠物。电影《猫妖传》改编自日本作家梦枕貘的小

  • 皇帝后宫远不止三千 宫女需穿开裆裤

    野史秘闻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汉武帝,秦始皇,后宫,上床,妇人,一夜,美人,皇帝

    自黄帝开始,中国就表现出了对女性的性压榨。孙思邈在《千金方·房中补益》中提到:“昔黄帝御女一千二百而登仙……能御十二女而不复施泄者,令人不老,有美色。若御九十三女而自固者,年万岁矣。”原来,黄帝用得就是采阴补阳大法。难怪后世的皇帝总是一方面狂嫖,一方面又想成仙,原来是一箭双雕之法啊! 皇帝是天子,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