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专题>庸国

庸国

庸国

庸,古国名,出自帝颛顼,据载曾随同周武王灭商,为牧誓八国之一。民间有“上古东方斯巴达”之称。春秋时,是巴、秦、楚三国间地位较高实力较大的国家。建都上庸(今湖北省竹山县西南)。公元前611年,为楚、秦、巴三国所灭。庸国势力范围最大的时候,北抵汉水,西跨巫江,南接长江,东越武当,面积在4万平方公里以上。

有关“庸国”的历史故事

  • 藩属国附属国附庸国三者有什么区别(藩属国是附属国吗)

    我们在看历史文献和历史剧的时候,经常会看到,藩属国、附庸国、附庸国这三个名称,都表达了国家之间的某种关系。这三个字虽然外表很像,但是细细品味,就是"范"还有"附","属"还有"永"它的内涵还是很不一样的。那么这三者有什么区别呢?分开意味着什么?接下来,边肖将向你介绍它。1.附庸国藩属国是中国古代常见

  • 藩属国,附属国,附庸国三者有什么区别

    在我们看历史文献历史剧的时候,我们经常会看到藩属国、附庸国、附属国这三个名字,都是表达了国与国之间的某种关系的。虽说这三个词长相非常的相似,但是细细一品,这“藩”和“附”,“属”和“庸”其内涵还是有很大区

  • 君臣同乐:皇帝与臣子共享美女资源的昏庸国君

    陈国是舜帝后代妫满的封地,首府在宛丘。西周建国时,舜家族虽然属于祖上阔过的那种类型的名门望族,不过经过夏商两朝千年的“或失或续”,到了此时,他们的阶级成分大概早已划归于贫下中农这一类中。周武王姬发分封天下时,为了表达对远古时期华夏人民杰出领袖大舜的爱戴之情,派人从民间某一挥汗如雨的田间劳作现场找到了

  • 作为西周附庸国的秦国是怎样成为和齐国、晋国一样的诸侯国的?

    这个时候的秦国只能算是周王室的附庸国,什么是附庸国呢?就是封地不超过五十里,附属于周王室或其他诸侯国的小国。附庸国没有自主权,不像诸侯国在政治、经济和军事上都是独立的。也就是说附庸国的爵位还要排在五等爵位公、侯、伯、子、男之后。所有事业的起步都是最难的,况且秦国的祖先还有历史污点。非子的五世祖就是恶

  • 庸国自商朝便存在,曾随武王伐纣,春秋时被楚国所灭

    庸国作为一个方国历史非常久远,殷商时期就存在,曾经盛极一时,建都上庸(今湖北省竹山县西南一带),《括地志》载:“方城山,庸之都城。其山顶上平,四面险峻,山南有城,长十余里,名曰方城。”一直到春秋时期才被楚国联合巴人、秦人所灭。关于庸国,最初的记载出自《尚书》:“王左杖黄钺,右秉白旄以麾,曰:‘逖矣西

  • 秦国君王谱,秦国历代君主是如何把秦国从附庸国发展到秦王朝的

    秦国历代君主是如何把秦国从附庸国发展到秦王朝的,其中让秦统一天下最大的功臣是谁?一起了解秦国历代国君的在位时间和事迹。[var1]秦国第1任君主,秦非子,在位时间,约公元前900年到公元前858年,共计42年秦非子因善于养马,得到周孝王的赏识,获封秦地,号称秦嬴,封地不足五十里,此时秦国属于周朝的附

  • 助周灭商的庸国,春秋时期与楚国缠斗100多年,最后从十堰跑路了

    湖北西北部,十堰市,竹溪、竹山、房县,以及神农架一带,西周和春秋初期都属于庸国的势力范围。[var1]庸国,夏王朝时就已经存在的上古部落大国。庸国,是响应周武王号召反商联盟的主力成员,是参与西周反商的八大牧誓诸侯国之一,排在首位,排在后面的诸侯国大部分是庸国的附庸国或者附属国。庸国国力强盛的时候,领

  • 藩属国 附属国 附庸国三者区别

    在我们看历史文献历史剧的时候,我们经常会看到藩属国、附庸国、附属国这三个名字,都是表达了国与国之间的某种关系的。虽说这三个词长相非常的相似,但是细细一品,这“藩”和“附”,“属”和“庸”其内涵还是有很大区

  • 庸国有着怎样的历史文化?它们当时的科技发达吗

    语言古庸国国都所在地的周围的地域,现今竹溪、竹山,极其相邻地区平利、镇坪北部、旬阳、郧西,其方言、口音基本相同,现代汉语均归属一个方言区。这一方言暂以竹溪方言为代表,这种方言的形成肯定需要相当长的一个历史过程。一个氏族、一个部落的方言能够稳定下来,并延续不断的同化外来人口的语言,其本身方言的形成少得

  • 庸国:曾随同周武王灭商,为牧誓八国之一

    庸,古国名,出自帝颛顼,据载曾随同周武王灭商,为牧誓八国之一。民间有“上古东方斯巴达”之称。春秋时,是巴、秦、楚三国间地位较高实力较大的国家。建都上庸(今湖北省竹山县西南)。公元前611年,为楚、秦、巴三国所灭。庸国势力范围最大的时候,北抵汉水,西跨巫江,南接长江,东越武当,面积在4万平方公里以上。

  • 庸国是怎么衰落的?最后又是怎么灭亡的

    转折《左传·文公十六年》记载:“(公元前611年)楚大饥,戎伐其西南,至于阜山(今房县南、神农架东南地区,《读史方舆纪要》卷九十七湖广五房县房山条云:“阜山在县南百五十里。”),师于大林(今湖北省荆门市掇刀区响岭岗)又伐其东南,至于阳丘(今江西省吉安市泰和县灌溪镇阳丘村),以侵訾枝(今湖北省宜昌区枝

  • 鄣国和纪国是什么关系?两者相隔较远为什么鄣国是纪国的附庸国

    鄣为纪邑,既是《公羊》、《谷梁》之说,比较可信,因二家齐鲁之学,对乡邦历史当有更多口口相传。纪国之鄣不当为东平之鄣,亦不似赣榆之纪鄣,前者为齐鲁所隔,后者为莒所隔,都是区域性大国,纪国再大也算不上方伯,后者尤其不合理(莒国被齐国攻打,莒国国君逃到了纪鄣,如何之前说齐人降鄣)。虽然有可能会跨区域控制,

  • 鄣国:姜尚受封于齐,是为齐太公,鄣国被齐太公收为附庸国

    鄣国大概起始于前11世纪,灭于前664年。西周初,姜尚(姜子牙)受封于齐,是为齐太公,鄣国被齐太公收为附庸国。后来,鄣国被姜齐君主分封给了姜虎[齐太公(姜尚)之曾孙、齐丁公(姜伋)之孙、姜隐之子]。公元前664年鄣国被齐国所灭,末代国君鄣胡公被杀。鄣国故址在今山东省泰安市东平县接山乡障城村一带。鄣国

  • 庸国是谁建立的?是在现在的什么位置

    有关庸国的载随着楚、秦、巴三国灭庸之战烟消云散,庸人在逃亡的迁徙中也从历史中消失踪迹。从流传于今的张家界、湘西的地名中可以看到,从遥远的庸国迁徙而来的是一个庞大的族群,在与当地族群经过了最初的冲突后,他们融入了土家族的先民中,并为我们留下一系列地名:庸州、大庸溪、施溶溪、大庸滩、大庸坪、大庸口、庸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