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助周灭商的庸国,春秋时期与楚国缠斗100多年,最后从十堰跑路了

助周灭商的庸国,春秋时期与楚国缠斗100多年,最后从十堰跑路了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策马西风 访问量:3149 更新时间:2024/2/11 13:24:13

湖北西北部,十堰市,竹溪、竹山、房县,以及神农架一带,西周和春秋初期都属于庸国的势力范围。

[var1]

庸国,夏朝时就已经存在的上古部落大国。

庸国,是响应周武王号召反商联盟的主力成员,是参与西周反商的八大牧誓诸侯国之一,排在首位,排在后面的诸侯国大部分是庸国的附庸国或者附属国。

庸国国力强盛的时候,领土范围一度包含:以现今湖北十堰市的竹山县为中心,北临汉水,西跨巫江,南接长江,东抵武当,庸国的都城大约在湖北竹山县西南一带。

周武王灭了商分封天下诸侯,庸国的爵位为侯国,是周王朝版图范围内西南片区的方伯之国,方伯是区域内诸侯国的诸侯长,有时可以代天子行政令。

当然西周王朝对庸国、巴国、荆楚一带的控制力不太强,所以这一片区的诸侯国的领土长期处于动态平衡的状态,此消彼长,巴国和庸国也长期是这一区域双雄并立的存在,随着楚国力量的崛起,这一平衡的格局被打破了,楚国一开始更多地挤占了庸国的势力范围。

[var1]

楚若敖楚武王的三代楚君,一以贯之地在江汉平原上蚕食领土,已经据有江汉平原近三分之一的土地,楚国采取的也是农耕立国的战略,国力日渐强盛而且持续性、增长性都是非常有保障的。楚武王拿下权国设置为国君直辖的权县后,楚公室的财力也是更加雄厚,楚国在汉东领域的扩张,不可避免地跟庸国产生了地区领导权和话语权的利益冲突。

楚若敖爷爷的爷爷赐封给他儿子的夔国,其位置大约在庸国的南面,属于百濮部族势力范围,百濮是一个松散型的部落联盟体,联盟体的联盟长代表濮国以濮国国主的身份与周王室以及周边诸侯国进行邦交、斡旋;

楚若敖赐封给他儿子的斗邑,在庸国的北边,与郧国为邻,斗邑的首任封君公子斗叔马上就与郧国联姻娶了郧国公主为正妻,斗邑的公子斗叔在那一带也很吃得开的;

所以南夔国、北斗邑一南一北,加上楚国本土,从三面形成对庸国夹击的态势。

[var1]

楚武王发起的沈鹿会盟的汉东峰会,正契合了区域稳定发展对话的需要,庸国也需要在峰会上发出话语,甚至寻找新的盟友以便钳制楚国快速扩张的发展势头。

庸国,在鄾国的再上游,水路多个两三天的行程,参加汉东峰会约20天的单程是足够的。

汉东峰会,更多的是一种社交场合,由楚武王牵头组织,区域内的大伙儿好多都是初次见面的,喝酒聊天吹牛神侃,当然内里都是在互相摸底窥探虚实,

巴国、濮国、庸国、郧国、绞国、鄾国、贰国、轸国、罗国、申国、邓国、江国,加上主办方楚国、承办方沈国,一共有区域十四家诸侯国的国君出席了汉东峰会,与会国君都很给楚武王面子,响应楚国的倡议,达成了沈鹿会盟。

称呼为会盟,就是与会各方一致发表了联合公报,峰会有了框架性的成果。

十四国中,从地域区分,有两大阵营,汉水西岸和汉水东岸。

汉水西岸的传统大国有巴国和庸国,现在加入了新崛起的楚国,以及重新组合成联盟体的濮国,区域形势相当的微妙;

汉水东岸,与会的诸侯国中,实力较强的是邓国、申国,他们隔江相望,因为数百年间他们习惯了潮水的潮涨潮落,认定了楚国也许还就是冲浪潮头的浪尖,远远的另一股后浪就会随之扑腾而来的。

[var1]

自然的,一场峰会,是解决不了分歧的,尤其都在一个盘里争夺食物的时候。庸国讨不到楚武王的什么便宜,楚武王当时的楚国国力也难以对庸国形成压倒性的优势,双方拉锯你争我夺,一直到楚武王孙子的孙子,楚武王的玄孙楚庄王即位。

跟楚武王即位谋划筹备到第三年灭了权国一样,楚庄王也是即位后的第三年,联合了秦国、巴国组成秦巴楚三国联军行一举灭了庸国,那已经是公元前611年间 的事情了,距汉东峰会还要93年的时间,相当于一个百年哪。

[var1]

庸国的国力足见一斑。

庸国是一个侯国,周王朝时期,有一个杞国,是公爵国,被灭国的很早,留下了一句世人诟病它的成语“杞人忧天”。这句成语就在春秋后期,看来杞国被春秋的士子诟病得太狠了,才会这么快地出来一句网红式的热搜关键词。

与杞人忧天语义相近的成语“庸人自扰”,它的出现是到了后世唐朝时期。

庸,原生的古义为:行事能变通,谓之庸。那是非常有能耐的意思。

庸,现在的字义为:平常的,不高明的,引申含义为中性的“需要”。

字义180度的变化,是因为庸国前后判若两人、极大反差的变化带来字含义的变化。

估摸着,庸字词根的原生词意从“关于变通”演变成“非常平常”,大约是到了唐朝前后了。唐朝的读书人更多,更多的读书人就会列卷,于是卷到了春秋的庸国,至少留给了后世某种发也是值得的。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易中天:不一样的“奸雄”曹操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易中天评曹操一代奸雄,奸雄曹操完整版,奸雄曹操

    只要了解过一点三国历史的都知道曹操是个奸雄。图源网络在我们的印象中,他的性格十分复杂。他唯才是举,任人唯贤。打破世俗门第的观念,重用郭嘉、张辽、张合等人,让将领们充分发挥才能;他敢做敢为,胆识过人。关东诸侯讨伐董卓的时候,各路诸侯畏惧董卓西凉军的实力,都在观望,唯有曹操敢于趁机进攻;他明觉快断,极富

  • 战国名将廉颇,为赵国立下汗马功劳,为何晚年客死他乡?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解密

    [var1]廉颇剧照然而就是这样一位威风凛凛,又知错能改的英雄人物,最后却落了个晚景凄凉,客死他乡的下场,这是为什么呢?在赵惠文王在位的时候,最强盛的两个国家分别是东方的齐国,和西方的秦国。文王十六年(公元前283年),廉颇带领赵军打破比赵国强盛的齐国,并且长驱直入,冲入齐国边境,攻取了阳晋。[va

  • 2006年,六安出土西汉棺墓,竟有千年陈酿,专家无意间倒掉半壶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安徽发现的西汉古墓,安徽六安挖出汉代大墓,江西出土西汉古墓

    2006年,安徽省六安市的双墩村,当地政府准备再次修建道路,考虑到双墩村的特殊之处,有关部门提出需要进行实地勘测。因为村子里大大小小的土堆有很多,这些土堆并不是如今居住的村民堆起来的,而是在很久之前就存在着,其中就有两座较大型的土堆引起当地人的注意,但是也没有人因此轻举妄动,尤其是不少人都认为其下面

  • 身为“仲父”的吕不韦,为何被自己的学生,秦始皇所杀?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解密

    吕不韦,姜姓吕氏,他自称为姜子牙的第23代后人。早年期间,吕不韦经商,富甲一方。深知要想出人头地,就不能做一辈子的商人,最优的选择,就是做一位政治家。[var1]在一次赵国的聚会上,他结识了秦国公子,嬴异人。直觉告诉他,嬴异人非比寻常。便收集了许多资料,开始通过关系和嬴异人接触、深交、赢异人缺什么就

  • 最强诸侯:历史上的袁绍有多强大?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上的袁绍真实水平,历史上真正的袁绍有多强,历史上真正的袁绍到底有多强

    袁绍是汝南郡汝阳县人,他的高祖父员安曾任汉的司徒,袁安以后有四代人,位居三公之位,因此又称为“四世三公”,门生故吏遍布天下。袁绍相貌英俊威严,且能够降低自己的身份礼贤下士,结交天下名士,所以很多士人都依附于他。曹操少年时就曾和袁绍关系莫逆,成为袁绍身边的马仔,说他是士人领袖并不为过。因为这个背景和

  • 春秋第一妖姬-夏姬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春秋四大美女夏姬图片,夏姬电影大全免费观看,水性杨花夏姬

    [var1]夏姬乃是春秋时期郑穆公之女,与息妫、齐文姜、西施并称“春秋四大美女”。然而,夏姬虽然出身高贵,且容貌出众,但却妖淫成性,与多位诸侯、大夫通奸,结婚七次,先后导致九个男人因其而死。因此《列女传》称其“杀三夫一君一子,亡一国两卿”,因而又被称为“春秋第一妖姬”。[var1]夏姬是郑穆公和少妃

  • 史上最强败家子们:司马懿的儿孙们,如何酿成华夏300年乱局?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解密

    现在有一种流行的说法是:诸葛亮的儿孙能力平庸,司马懿的儿孙们都很优秀,好像诸葛亮一心忙自己的事业,忽略了对儿子的教育;而司马懿不仅自己有能力,眼光还很长远,把儿子、孙子教育得很好,司马师、司马昭两兄弟奠定了统一天下的基础。而司马懿的孙子司马炎,更是成为了西晋王朝的开国之君,还开创了“太康之治”。持这

  • 中国2000多年的悲剧与商鞅推行的秦法有着很大的关联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解密

    [var1]商鞅认为弱民之法在于去强,把那些强民消灭掉,剩下的自然都是弱民了。只有弱民才能供君主随意驱使。商鞅认为的强民主要有三种。一,有勇气的人,他们都是身怀武艺的游侠这些人总是喜欢打抱不平,跟政府作对,侠以武犯禁。二,有知识的人,这些人来自于诸子百家,他们的思想太过于自由,放荡无羁,与主流思想不

  • 李斯谏逐客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李斯谏逐客书朗读视频,谏逐客书李斯,谏逐客书李斯原文译文

    公元前239年,也就是赢政亲政的前一年,吕不韦和嫪毐不甘心放弃自己的权力,采取种种手段,力图保住自己的地位。同样富有谋略的赢政也不甘心听任吕不韦和嫪毐的摆布,一场激烈的政治斗争开始了。公元前238年,赢政下令发兵镇压嫪叛乱,车裂嫪毐。因为嫪毐是吕不韦一手引荐的,因此牵连到吕不韦。秦王政觉得吕不韦不听

  • 齐德昭昭、葵丘五誓-齐桓公霸业的巅峰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解密

    周惠王二十四年(前653年)秋,代替郑文公出席‘宁母之会’的郑太子华,因为担忧自己的地位会被父亲郑文公所废黜,于是暗地里向齐桓公表忠心,请求齐桓公帮助自己铲除郑国掌权的‘泄氏、孔氏、子人氏’这三家大夫家族,帮助自己‘执掌郑之国政’;太子华还向齐桓公承诺——假如帮助自己掌权后,那么郑国一定与齐国结为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