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专题>乌兰布通之战

乌兰布通之战

乌兰布通之战

康熙二十九年(1690),清帝国与准噶尔汗国在萨里克河边的乌兰布通峰的一场大战,两军各使解数,双方死伤枕籍,据传教士张诚的记载,双方当日以大炮火枪互轰开始,激战竟日,双方士卒多次肉搏,可见此战之激烈。最终以准噶尔军弹药耗尽,噶尔丹撤退告终。

有关“乌兰布通之战”的历史故事

  • 乌兰布通之战和昭莫多之战:康熙帝率精兵两次亲征噶尔丹,终于收复蒙古领土和人心!

    康熙36年的一天,康熙皇帝带着个侍卫走进了一个蒙古包,一位老妇人接待了他。康熙27年,漠北的统领噶尔丹在建立了噶尔汗国之后,野心不减,把手伸向了大清边境。康熙知道了这件事之后,曾数次劝诫噶尔丹,没想到噶尔丹根本不在意,反而认为是大清不敢跟他较量,行动上越发的猖獗。噶尔丹早就看上了大清的蒙古,为此,他

  • 乌兰布通之战清军的伤亡情况如何?清朝死了多少士兵?

    乌兰布通之战是中国清朝与蒙古部落之间的一场重要战役,发生于1739年。在这场战争中,清军采取了多种战术和策略,但最终以惨败告终,给清朝带来了严重的损失。据历史资料记载,清军在这场战争中伤亡惨重,具体数字如下:首先,我们需要了解清军的规模和装备情况。在乌兰布通之战中,清朝派遣了大约20万人的大军前往内

  • 乌兰布通之战清军为何惨败?此战的具体过程是怎样的?

    乌兰布通之战是中国清朝与蒙古部落之间的一场重要战役,发生于1739年。当时,清朝的乾隆皇帝派遣大军前往内蒙古地区进行镇压,试图削弱蒙古部落的实力。然而,这场战争最终以清军惨败告终,给清朝带来了严重的损失。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乌兰布通之战的背景和起因。在清朝时期,内蒙古地区的蒙古部落一直保持着独立的状态

  • 乌兰布通之战,噶尔丹被打得惨败,为何康熙依然不爽?

    编者导读:(清朝专题/七)公元十七世纪中叶,我国西北辽阔的大草原上各部落之间为了争夺资源厮杀不断。战斗历经数十年后,准噶尔部首领噶尔丹和他所统领的部落脱颖而出,并赢得了最终的战斗。为了更好的统治这些松散的部落,公元1676(康熙十五)年,噶尔丹在达赖喇嘛以及沙皇势力的支持下,对外正式宣布建立准噶尔汗

  • 康熙晚年平定噶尔丹的乌兰布通之战到底有多么惨烈?草原记得他

    乌兰布统景区位于赤峰市克什克腾旗西南部,曾是清朝皇家木兰围场区 ,乌兰布统为蒙语,汉语的意思为红色的坛形山,实指大、小红山,是木兰围场的一部分。美丽神奇的乌兰布统地处蒙古高原向辽河平原的过渡带。这里野花遍野,最是“风吹草地见牛羊”!“乌兰布通”系蒙古语,汉语的意思是“红山梁”。据说早先这里只是一座孤

  • 乌兰布通之战揭开了清朝统一西北的序幕 清取得了对准部作战的初步胜利

    准噶尔部是我国西北地区的厄鲁特蒙古诸部之一。从清朝定鼎北京到康熙中期的近50年间,清廷先是集中全力经略中原,对付南明王朝等反清势力,后是平定三藩之乱,以及用兵黑龙江流域以阻遏沙俄入侵,在很长时间里无暇西顾,对准噶尔部在西北的活动采取了不干预的态度。随着实力的增长,噶尔丹多次兴兵攻扰青海、西藏及漠北喀

  • 康熙时期的战争故事:乌兰布通之战

    三百多年前,塞外有个叫乌兰布通的草原,发生一次数万人马对垒的大战,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乌兰布通之战。康熙二十九年,伊犁河域大清王朝的叛臣噶尔丹暗暗投靠俄罗斯,在西陲作乱,东占喀尔喀藩部,另立王朝与大清分庭抗争。这年夏天,塞外狼烟弥漫,噶尔丹率10万精兵大举东进,在乌兰布通扎下营盘,兵锋直指长城, 威逼

  • 乌兰布通之战:康熙皇帝御驾亲征噶尔丹

    康熙帝刚与沙皇俄国签订了《尼布楚条约》,安定了中国北部与东北部的边疆后,又遇到西部蒙古族部落的首领噶尔丹反叛的挑战。明末清初,中国北方的蒙古族分为三大部分:漠南蒙古,居住在今内蒙古自治区一带,早就归顺清朝;漠北蒙古,又称喀尔喀蒙古,居住在今蒙古国一带;漠西蒙古,又称厄鲁特蒙古,也就是明代蒙古族的瓦剌

  • 乌兰布通之战:康熙亲征葛尔丹

    康熙帝刚与沙皇俄国签订了《尼布楚条约》,安定了中国北部与东北部的边疆后,又遇到西部蒙古族部落的首领噶尔丹反叛的挑战。明末清初,中国北方的蒙古族分为三大部分:漠南蒙古,居住在今内蒙古自治区一带,早就归顺清朝;漠北蒙古,又称喀尔喀蒙古,居住在今蒙古国一带;漠西蒙古,又称厄鲁特蒙古,也就是明代蒙古族的瓦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