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36年的一天,康熙皇帝带着个侍卫走进了一个蒙古包,一位老妇人接待了他。
康熙27年,漠北的统领噶尔丹在建立了噶尔汗国之后,野心不减,把手伸向了大清边境。
康熙知道了这件事之后,曾数次劝诫噶尔丹,没想到噶尔丹根本不在意,反而认为是大清不敢跟他较量,行动上越发的猖獗。
噶尔丹早就看上了大清的蒙古,为此,他和沙俄联手,在康熙27年的时候,进攻蒙古,而沙俄则是在中俄边境发动战争,两边双管齐下,很快,蒙古就被噶尔丹打的溃不成军。
蒙古在意识到自己不敌噶尔丹的时候就已经向清政府请求过支援,但是当时的清政府自顾不暇,并没有派兵支援蒙古,蒙古被迫投降,归顺于噶尔丹。
噶尔丹乘着清政府背腹受敌,视线一时半会可能没法转到这边,便一鼓作气,攻进了乌尔会河畔,锋芒直指清政府。
很快,噶尔丹势如破竹,一举拿下大清大半的地区,甚至大言不惭地提出:“圣上君南,我掌北方。”
这件事情终于被清政府知晓了,康熙听后龙颜大怒,终于忍无可忍,在噶尔丹进攻乌尔会河畔的时候就着手征战的准备。康熙29年,康熙带兵五万,亲自出征,决战漠北。
这是康熙的第一次亲征,这次战役也被叫做“乌兰布通之战”。
大清成立的时间到底是比噶尔汗国更久,实力雄厚,军火资源也相当丰富。
再加上康熙亲征,这可是头一回,士兵们个个都热血沸腾,急于表现自己,打法更加凶猛了。
在大清实力的压制下,噶尔丹军队连连败退,最后连粮食都不够士兵们吃了,噶尔丹只好率领队伍退兵返国,来日再战。
康熙本想把他们一举歼灭,但是噶尔丹军队的运气不错,让他侥幸逃脱了。
康熙34年的时候,康熙亲自率领十万亲兵,准备来个出其不意,围剿噶尔丹。噶尔丹确实毫无防备,被打得毫无还击之力。
但是还是被噶尔丹逃脱了,他带着几十名铁骑,落荒而逃了。这是康熙的第二次亲征,由于这次战争是在昭莫多进行,所以又被称作“昭莫多之战”。
次年,康熙打算乘胜追击,把噶尔丹这个危险彻底铲除,就在康熙带着大军即将渡过黄河的时候,得知噶尔丹已经去世。
噶尔丹的侄子篡位,夺取了噶尔丹的根据地,占为己有。
而噶尔丹的手下得知这一消息,领帅都没了,也不再做无所谓的挣扎,纷纷投降于大清。
康熙36年的一天,康熙心血来潮,准备到蒙古去微服私访,蒙古这个地方,饱受他国觊觎,不亲自去看看,难以安心。
康熙来到蒙古,远远望去,一片碧绿的草原映在眼帘,让人不自觉感到心旷神怡。
侍卫引着康熙往前走,看到不远处有一个蒙古包,便请示康熙,问道:“陛下,前面有个蒙古包,要不要前去小歇片刻?”
康熙没有拒绝,带着侍卫去了前方的蒙古包,接见康熙的是一个妇人,那妇人并不知道康熙的身份,只以为他是过路来讨水喝的路人。
她盛情的款待康熙,但是当康熙往柜子前的凳子上一坐时,顿时变了脸色,她大斥康熙:“你不可以坐在这里!快起来!”
侍卫只觉得康熙被冒犯了,当即对妇人吼道:“放肆!”
康熙挥挥手,和蔼的对问妇人:“这是为什么呢?”
妇人向康熙解释道:“并不是针对你,而是这个位置不能坐人,你看。”妇人掀开被黄绸子遮住的东西,那是一幅画像,早年康熙的画像。
妇人又继续说道:“我们康熙皇帝英勇无畏,救我们蒙古于水火之中,是我们蒙古所有人的大恩人!所以这位置你不能坐,这是我专门用来放康熙皇帝的画像的。”
康熙爽朗地笑了笑,问道:“那康熙真有你们说得那么好?”妇人瞥康熙一眼,说道:“那当然,你出去随便找一个人都是这个回答。”
康熙出门并未带钱,索性拿了个黄马褂给妇人,对她说:“几日后会有人来赎的。”
妇人后才知那人竟然是康熙,无论别人用多少银两,她都不愿把康熙赏赐的黄马褂给抵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