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专题>崇祯明荷海战

崇祯明荷海战

崇祯明荷海战

料罗湾海战,又称崇祯明荷海战,是中国古代规模比较大的海战之一。自明朝崇祯六年农历六月初一(公历1633年7月6日)起至九月二十(公历10月22日),明朝方面先后投入了战舰150多艘,士兵几万人;荷兰人方面印支殖民总部派遣数十艘最新式带加农炮的战列舰,在福建金门东南海岸料罗湾展开激战,最后明朝水师在郑芝龙(郑成功之父)为前锋以绝对优势兵力击败荷兰东印度公司与刘香海盗联军。料罗湾海战是即将灭亡的明王朝与国力蒸蒸日上的荷兰(七省联盟已独立但尚未从西班牙的统治下独立)进行的一场大海战,这场海战在规模上不亚于鸦片战争,最终荷兰失败,这次海战是是中国人第一次在海上大败西方海军的战役。

有关“崇祯明荷海战”的历史故事

  • 料罗湾海战起因是什么 料罗湾海战产生的影响(崇祯明荷海战)

    荷兰人为了和中国进行贸易活动,在澎湖建立根据地,这种行为在明朝看来是受到了严重的挑衅,明朝政府包围了荷兰人,进行谈判,谈判中提出如果荷兰人同意退到台湾就允许荷兰人在内陆的贸易往来。郑芝龙塑像料罗湾海战起因是福建政府未履行谈判内容,中国与荷兰之间的贸易关系被禁止,这严重影响了荷兰人的利益。荷兰人在不能

  • 料罗湾海战:垂死挣扎的末代皇朝(崇祯明荷海战)

    爆发于公元1633年的料罗湾海战,又称崇祯明荷海战。是即将灭亡的明王朝与国力蒸蒸日上的荷兰(七省联盟已独立但尚未从西班牙的统治下独立)进行的一场大海战。这场海战,可以说是末代皇朝的垂死挣扎,是中国与西方的海战中,唯一胜利的一场。回顾这场海战背后的一些史实,有别样的意义。海战的起因是荷兰方面为夺占中国

  • 揭秘鲜为人知的崇祯明荷海战

    崇祯明荷海战(明荷料罗湾海战)发生于明朝崇祯六年农历六月初一(1633年7月6日)起至九月二十(10月22日)荷兰东印度公司对福建沿海进行的掠劫以及封锁行为,在此段时间中福建沿海皆有零星掠劫及交战行为,双方规模最大的一次作战为10月22日明朝与荷兰和海盗联军于金门料罗湾的作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