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料罗湾海战起因是什么 料罗湾海战产生的影响(崇祯明荷海战)

料罗湾海战起因是什么 料罗湾海战产生的影响(崇祯明荷海战)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心作祟 访问量:1728 更新时间:2023/12/28 0:23:05

荷兰人为了和中国进行贸易活动,在澎湖建立根据地,这种行为在明朝看来是受到了严重的挑衅,明朝政府包围了荷兰人,进行谈判,谈判中提出如果荷兰人同意退到台湾就允许荷兰人在内陆的贸易往来。

郑芝龙塑像

料罗湾海战起因是福建政府未履行谈判内容,中国与荷兰之间的贸易关系被禁止,这严重影响了荷兰人的利益。荷兰人在不能进入中国港口的情况下,只能借助别人把货物带到大陆进行交易,这在本质上属于走私。虽然这种方式在一开始为荷兰带来了利益,但后期这种交易方式被郑芝龙截获,荷兰人与郑芝龙之间签署协议,协议中并没有写明每年的供货量,料罗湾海战起因取决于郑芝龙的私心引起了荷兰人的不满,于是荷兰人不断郑芝龙提议增加交易量,并且帮助郑芝龙击败当时最强大的海贼李魁奇,希望换取在中国自由进行贸易的权利。但是郑芝龙并没有履行约定,因为郑芝龙虽然掌握了海上的势力,却没有决定贸易的权力。

料罗湾海战起因还包括福建刚上任的大员颁布法令称只有拥有许可令的人才可以进行海上贸易,荷兰人与中国的贸易彻底被禁止,荷兰人的贸易陷入了困境,利益被威胁。荷兰人屡次付出行动换来的承诺没有被履行,失去了耐性,决定以海上掠夺的方式强行让明朝方面同意中国与荷兰人的贸易。

料罗湾海战产生的影响

料罗湾海战的影响十分深远,明朝取得胜利以后,荷兰人不敢再来骚扰中国沿海,也不敢再提垄断中国对外贸易的事。荷兰自知与明朝海军之间实力的差距,放弃以武力方式解决与中国的贸易问题。迫使荷兰人承认中国在海上的实力,并且每年向郑芝龙上供1000万法郎,才能保证荷兰商人在远东水域的安全,才能避免荷兰商队遭到明朝海军的进攻。

郑芝龙画像

料罗湾海战的影响在于此战决定了中国在17世纪绝对的海上霸主地位,海上大国荷兰被明朝打败,西方国家闻风丧胆。明朝晚期的时候几乎垄断远东所有的水域,澳门、马尼拉、厦门、日本等港口所有的商船都挂着郑氏令旗,这显示了中国的地位。郑芝龙击败了海上的所有海盗,掌握了海上贸易网络。

料罗湾海战的影响还包括从此以后台湾海峡成为郑芝龙的地盘,福建沿海地区为贸易提供了充足稳定的货源和运转中心,为中国与日本地区的贸易往来创造了便利。相比荷兰,中国有着绝对的优势。料罗湾海战使荷兰失去了对台湾的控制,台湾一度作为荷兰人在东亚、东南亚之间的贸易中转站,荷兰人退出福建水域后,贸易额大大减少。郑芝龙在料罗湾海战中的胜利让他成为合法的福建水军首领,郑芝龙拥有强大的武装力量和雄厚的资本称霸整个贸易市场,拥有绝对的优势。荷兰人被迫选择与郑芝龙合作并得到了郑芝龙提供的稳定货源,此关系一直维持到明朝灭亡。

料罗湾海战胜利的原因

荷兰人军队偷袭厦门,把郑芝龙停在厦门港湾里待修的船只给全部烧毁。郑芝龙大怒,他没料到荷兰人会突然攻击厦门,船舰损失惨重,而且死伤的人员好多都是他的绿林兄弟。料罗湾海战胜利原因在于郑芝龙动用了江湖令,自己出高钱召集人马,准备回击荷兰人军队,郑芝龙的赏金相当高,又加上江湖义气所激起的愤怒,使郑芝龙的手下士气高涨。明军和郑芝龙的队伍与荷兰人对战中,郑芝龙的队伍为先锋,借助风力对荷兰人军队两路突击,采取黑虎掏心的战略部署,全部兵力一起围攻荷兰舰队。

郑芝龙画像

料罗湾海战胜利原因主要是郑芝龙运用火海战术,这是荷兰舰队在欧洲战场上从没有见过的,没有应对方法,这决定了明军料罗湾海战的胜利。郑芝龙跟明朝军队150艘战船中,有100多条小火船,小火船在炮舰的掩护下一拥而上,搭钩点火,荷兰人的两艘战舰瞬间被烧毁。另外两艘在与炮舰的对战下被击沉,剩下的那些伤亡惨重、溃不成军。帮助荷兰人的刘香海盗船全军覆没在料罗湾。

料罗湾海战胜利原因,还包括郑芝龙把西方海军的先进经验与自己的战术相结合,在料罗湾海战中取得了完全的胜利,抓获荷兰一千多人,烧毁荷兰人战舰五艘。料罗湾海战后,明军乘胜追击,把荷兰人打的不敢再来骚扰中国沿海,也不敢再提垄断中国对外贸易这件事。

料罗湾海战介绍

料罗湾海战简介记载此战又叫做崇祯明荷海战,是中国历史上规模较大的海战之一。

郑芝龙像

从明朝崇祯六年阴历六月初一开始,一直到九月二十,大明朝方面总共投入战舰150多艘,士兵几万人。而荷兰方面印度支那殖民总部一共派遣数十艘先进的带加农炮的战列舰,双方在福建金门区域的料罗湾展开激烈的战斗,最后明朝水军在郑成功之父郑芝龙的领导下,以绝对优势的兵力战胜荷兰东印度公司以及刘香海盗的联军。料罗湾海战简介指出这是即将覆灭的大明朝同国力蒸蒸日上,即将独立的荷兰进行的一场对中国来说空前的大海战,这场海战在交战人数上不亚于后来的鸦片战争,最终荷兰失败。这次海战也是中国人民第一次在海上打败西方海军的战役,极大的提升了中国人民的信心。

料罗湾海战结束后,荷兰方面得到了郑芝龙军事集团稳定供货的保证。从此以后,荷属东印度公司与中国方面维持稳定的贸易关系,直到明朝灭亡这种关系才结束。这便是料罗湾海战简介的主要内容,这次海战维护了中国的主权,提升了中国民族的自信心。同时战后双方之间的贸易,使得中国开始接触近代贸易,有利于中国方面走向世界,而且在双方的贸易中,中国方面优良的手工业商品得到西方人的青睐,赢得了巨大的贸易顺差。史学家称如果不考虑其他因素,料罗湾海战对中国是有利的。

料罗湾海战伤亡如何

1633年7月7日,荷兰军队出动13艘战舰对明朝发起进攻,在激战中明朝守备队长受伤,17名明朝将士阵亡,荷兰人也出现了一定的伤亡。荷兰人7月12日偷袭厦门,郑芝龙的十艘船被毁,明军也有5艘船被毁。7月26日荷兰军队再次偷袭,这次中国方面准备充分,有十多名荷兰士兵被杀。随后几日荷兰人不敢贸然进犯,决定夜渡金门,被中国军队打退,荷兰方面有三条小船被烧,五艘船被中国俘获。

料罗湾海战画像

1633年10月22日,料罗湾海战爆发,明朝军队在这次战争中投入了150多艘战船,郑芝龙跟明朝军队150艘战船中,有100多条小火船,士兵几万人。那么,料罗湾海战伤亡情况如何呢?

交战中,明军有3艘战舰被击毁,料罗湾海战伤亡情况是80人阵亡,150人受伤。荷兰把最强的武力投入这场海战中,其规模不亚于鸦片战争,荷兰派遣了十一艘最新的战舰,除此之外还有海贼刘香支援的五十艘海盗船。郑芝龙以小火船为先锋,对荷兰人发起总攻,料罗湾海战伤亡惨烈,荷兰的两艘战舰瞬间被烧毁。另外两艘在与明军炮舰的对战中被击沉,还有一艘被明军俘获。

激战过后,荷兰人军队的大帆船有的沉没,有的丧失机动能力。其余战舰在受伤后逃走,刘香支援荷兰人的五十艘海盗船全部被击毁,沉没在海底。荷兰料罗湾海战伤亡情况是150多人溺水而亡,250人阵亡,118人被俘。

如何评价料罗湾海战

料罗湾海战是东西在海上的碰撞,这场战争几乎动用了荷兰的全部武装力量。历史对料罗湾海战的评价是此战系明朝针对荷兰的自卫反击战,中国是正义的一方。

郑芝龙雕塑

指挥料罗湾海战的人是郑芝龙,他是海盗出身,拥有独立的军队和势力范围,在这次战争中能直接与荷兰军队交战。荷兰军队在这场战争中拥有当时最先进的武器,荷兰以为他们在这场战争中十拿九稳,虽然中国的武器落后于荷兰,但是郑芝龙把西方海军的先进经验和技术与自己在海上长期的作战经验相结合,利用火攻的计谋以绝对的优势最终取得了料罗湾海战的胜利,世人对料罗湾海战的评价中充分肯定了郑芝龙保家卫国的功绩。

荷兰在这场战争中损失惨重,放弃了垄断中国海上贸易的企图,杜绝了晚明时期中国被欺凌的命运。料罗湾海战的评价中指出,这是东方国家第一次在海战中战胜西方国家,奠定了那一时期中国在海上的霸主地位,把荷兰人打的不敢再来骚扰中国沿海。料罗湾海战后郑芝龙利用自身拥有的强大武装力量和雄厚的资本称霸整个贸易市场。料罗湾海战中郑芝龙舰队的壮大以及对荷兰沉重的打击,成为中国开拓海上贸易的开始,在陆路的丝绸之路衰落之后,中国在东南沿海地区建立起了海上丝绸之路,近代中国的海上贸易日渐繁荣。

更多文章

  • 料罗湾海战:垂死挣扎的末代皇朝(崇祯明荷海战)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战争,明朝,荷兰,崇祯明荷海战

    爆发于公元1633年的料罗湾海战,又称崇祯明荷海战。是即将灭亡的明王朝与国力蒸蒸日上的荷兰(七省联盟已独立但尚未从西班牙的统治下独立)进行的一场大海战。这场海战,可以说是末代皇朝的垂死挣扎,是中国与西方的海战中,唯一胜利的一场。回顾这场海战背后的一些史实,有别样的意义。海战的起因是荷兰方面为夺占中国

  • 远交近攻是秦昭王统一六国时的外交和军事策略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远交近攻,秦昭王

    “远交近攻”是指一种外交河军事上的策略,和远方国家结盟,而与相近的国家为敌。是因为这个策略秦国才能统一华夏,吞并六国,为秦始皇实现了统一六国的愿望。秦昭王即位时期,秦国因为商鞅变法使得国力已经远远地超过了其他六国。几十年来,虽然秦国在与六国的对战中取得了一系列的胜利,但是在扩大秦国的疆域上并没有多大

  • 秦国远交近攻策略 远交近攻的战略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远交近攻,远交近攻的战略

    “远交近攻”是兵法“三十六计”中的其中一计。是秦国的宰相范雎向秦昭王提出的策略,建议秦国将地理位置离的最近的韩、魏两国作为秦国的主要目标,同时应该与距离稍远的齐等国保持良好的联盟的关系,这样就可以没有其他的顾虑。这个策略使得秦国能够兼并六国,实现了秦国的大统一。这个策略是范雎为秦国量身定做的,是占领

  • 什么是庄蹻入滇 春秋战国时期庄蹻入滇的意义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庄蹻入滇

    庄蹻入滇是一次春秋战国时期重大的历史事件,打开了云贵高原开发的序幕。那么到底什么是庄蹻入滇呢?庄蹻入滇首先应该明白,庄蹻是个人名,所谓的入滇,就是迁居到云南一代。庄蹻是一位楚国的将军,也是楚庄王的后代。在公元前279年的时候,庄蹻奉楚顷襄王的命令,带领军队从黔中郡向西南进攻。庄蹻经过沅水,又向西南进

  • 屈原的“吃货”生涯:创作楚辞不忘提及各种美食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屈原,楚辞

    周朝人吃什么用现代流行语来说,屈原很可能是个吃货。在没有微博的年代,即使在一部神神叨叨的《招魂》里,他也不忘在描述完天堂地狱之后直奔吃的主题:在大米、小米、黄粱等主食之外,肥牛蹄筋又软又香,有酸苦风味调制的吴国羹汤,烧甲鱼、烤羊羔还加上甘蔗汁,醋烹的天鹅、焖野鸡、煎肥雁和鸧鹤,还有卤鸡和炖龟肉汤。而

  • 明末清初思想家王夫之楚辞通释及研究情况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明末清初思想家王夫之,楚辞

    王夫之是明清两代的思想家,他的一生有很多著作流传后世,其中有一本《楚辞通释》可以说是《楚辞》学史的巅峰之作。这本书是王夫之先生研究《楚辞》的重要成果,对整个楚辞研究中地位极为重要。王夫之画照这本书成书之时并没有得到人们的重视,只是作为王夫之先生的著作被保存下来。直到康熙和雍正时期才开始有人研究这本书

  • 渑池之会的故事 渑池之会的评价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渑池之会

    渑池之会的故事渑池之会的故事讲的是蔺相如的故事。渑池之会的故事在历史上让巧舌如簧的蔺相如和足智多谋的廉颇闻名天下,在历史上产生了深远影响。渑池之会图片渑池之会的故事被记录在列传里。渑池之会发生在公元前279故事讲述了秦王想和赵王和好,但赵王害怕实力强大的秦国而不想去。但赵王有廉颇和蔺相如这两位大大的

  • 秦昭王与蔺相如的渑池之会是怎样的?有何结果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秦昭王,蔺相如,春秋战国,秦国,渑池之会

    公元前282年,秦国派大将白起攻取了赵国的两块地方。第二年,秦国又派兵攻占了赵国的石城;又过了一年,再向赵国进攻,两国交战,赵国损失了两万多军队,但秦军的攻势也被遏止了。公元前279年,秦昭王想和赵国讲和,以便集中力量攻击楚国,于是派使者到赵国,约赵惠文王在西河外的渑池见面,互修友好。赵惠文王害怕秦

  • 解析唐朝的羁縻政策 羁縻政策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羁縻政策

    唐朝的羁縻政策是指唐朝对少数民族实行以羁縻州为主体的政策,是汉族统一以来相对开明的一次以少数民族为对象实施的民族政策。它的实行是以秦汉之后,民族之间团结友善,国家统一为背景。虽然各国统治者之间的战争会不时引起民族矛盾,并发动战争,但各民族之间交流从未因此而受到影响。唐代疆域图唐朝的羁縻政策得以实行的

  • 什么是羁縻政策?羁縻政策是从什么时期实施的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羁縻政策,汉朝

    羁縻政策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策,那么羁縻政策是什么呢?提到羁縻政策是什么,就需要从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说起,自秦朝建立以后,随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加强,中原的华夏族对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统治得到了加强,各民族在华夏族的带领下共同发展,但一些少数民族首领为了一己私利,意图脱离中央的统治,为了维护边疆的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