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专题>羁縻政策

羁縻政策

羁縻政策

所谓羁縻,“羁”就是用军事和政治的压力加以控制,“縻”就是以经济和物质利益给以抚慰, 即在少数民族地区设立特殊的行政单位,保持或基本保持少数民族原有的社会组织形式和管理机构,承认其酋长、首领在本民族和本地区中的政治统治地位,任用少数民族地方首领为地方官吏,除在政治上隶属于中央王朝、经济上有朝贡的义务外,其余一切事务均由少数民族首领自己管理。就湘鄂西的少数民族地区而言,该政策起源于战国时期秦灭巴之后。“秦惠王并巴中,以巴氏为蛮夷君长,世尚秦女,其巴氏爵比不更。”秦昭王与巴人盟誓,“秦犯夷,罚黄龙一双;夷犯秦,输清酒一钟。”(《后汉书·南蛮西夷列传》)秦统一天下仍以“巴氏为蛮夷君长”, 统领旧地。

有关“羁縻政策”的历史故事

  • 羁縻制度是什么意思(古代羁縻政策在不同朝代的演变)

    在我国古代,如何去有效治理边疆少数民族地区,一直都是一个老大难问题,为此在先秦时期,逐渐萌芽出了一种羁縻制度,来应对这些语言、文化不通的少数民族聚居地。所谓的羁縻制度就是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实行一种与中原王朝完全不同的行政管理制度,羁縻制度的核心就在于因俗自治,对于少数民族地区进行钳制和笼络,恩威并

  • 为什么明朝版图面积大家争议很大?是格局视野还是羁縻政策原因?

    明朝是个毁誉参半的神奇王朝:不割地、不赔款,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的刚烈让人敬仰;奇葩帝王频出、锦衣卫横行不法的黑暗让人不忍直视;虽不缺乏忠臣良将,但是争权夺利的党争也严重削弱了明朝的实力。在明朝所有争议当中,明朝版图面积似乎成为了一个热门。“远迈汉唐”的大明王朝究竟是否属实,下面亮明我们的观点。

  • 解析唐朝的羁縻政策 羁縻政策是什么

    唐朝的羁縻政策是指唐朝对少数民族实行以羁縻州为主体的政策,是汉族统一以来相对开明的一次以少数民族为对象实施的民族政策。它的实行是以秦汉之后,民族之间团结友善,国家统一为背景。虽然各国统治者之间的战争会不时引起民族矛盾,并发动战争,但各民族之间交流从未因此而受到影响。唐代疆域图唐朝的羁縻政策得以实行的

  • 什么是羁縻政策?羁縻政策是从什么时期实施的

    羁縻政策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策,那么羁縻政策是什么呢?提到羁縻政策是什么,就需要从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说起,自秦朝建立以后,随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加强,中原的华夏族对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统治得到了加强,各民族在华夏族的带领下共同发展,但一些少数民族首领为了一己私利,意图脱离中央的统治,为了维护边疆的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