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专题>议政王大臣会议

议政王大臣会议

议政王大臣会议

议政王大臣会议是中国清代前期满族上层贵族参预处理国政的制度。又称“国议”,它创建于皇太极崇德二年(公元1637年),撤销于乾隆五十六年(公元1791年),共存在过155年。

有关“议政王大臣会议”的历史故事

  • 大清最重要的议政王大臣会议,如何变成了养老院?

    满清初期的群臣议政制度,有些类似于内阁,这个议政制度在清朝初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是在后期却慢慢没落,成为了老臣的养老院,失去了他原本的意义。议政王大臣会议,是清军入关前至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大约一个半世纪里,由满洲王公、大员及个别蒙古、汉军旗人官员组成的议处国家大政的制度,也是重要的政务决策

  • 清朝议政王大臣会议名词解释(议政王的意思,存在原因)

    清王朝定鼎中原之初,其中央机构的核心仍是以关外旧制为主,与此同时为了能够更加方便直接地管理皇族事务和服务皇帝。也在明朝旧制的基础之上又增设一些符合满清统治者“口味”及“特色”的行政机构,使清王朝中央机构的设置逐渐趋于完善。作为清代前期最重要的辅助机制之一,“议政王大臣会议”在太宗、世祖乃至圣祖时期可

  • 清朝的议政王大臣会议制度

    议政王年夜臣集会是中国浑代后期谦族宗王、八旗、贝勒等下层贵族介入处置国政的造度。又称“国议”,它创立于皇太极崇德二年(公元1637年),打消于坤隆五十六年(公元1791年),共存正在过155年。“议政王年夜臣”之名正式呈现于崇德元年(1636)之后﹐但谦族下层贵族取议国政的造度,却早正在浑太祖努我哈

  • 清朝冷知识-细说清朝的议政王大臣会议

    议政王大臣会议,是“议政王”与“议政大臣”集议诸事的一种议政形式,在清朝前期相当长的时间里,为皇帝指挥下议处军国大政的最高权力机构。这种特殊的治理国政制度的产生,有着深刻的历史背景,首先是与八旗制度及八和硕贝勒共治国政制密切相联的。努尔哈赤创立了八旗制度,分封子侄为旗主贝勒,辖治旗下人员,两者之间有

  • 清朝为什么设立议政王大臣会议?议政王大臣会议的作用

    清朝的议政王大臣会议,其雏形出现于努尔哈赤创建后金之时。1622年(明天启二年,后金天命七年),努尔哈赤按照部落贵族共同议事的传统,令八旗旗主即八大贝勒(亦称八王)“共治国政”,参加后金的决策会议,共同处理军国要务。第二年,又设八大臣以辅佐之,称议政大臣,与八旗旗主一起议政。皇太极嗣位后,为了扩大自

  • 议政王大臣会议是哪位皇帝废除的,为什么废除?

    中国清代前期满族上层贵族参与处理国政制度 。崇德元年(1636),皇太极正式称帝,将原来的旗主贝勒全部封王,并令除八旗固山额真继续兼议政大臣外,每旗另设议政大臣三员,议政大臣的职名正式出现。此后,清王朝宗室贵族中的王与八旗固山额真、议政大臣共同议政的形式,即称为议政王大臣会议。因参与议政的还有贝勒等

  • 清初的议政王大臣会议如何变成养老挂靠之所?

    议政王大臣会议,是清军入关前至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大约一个半世纪里,由满洲王公、大员及个别蒙古、汉军旗人官员组成的议处国家大政的制度,也是重要的政务决策组织形式。它在后金、清初政权建设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皇权的越发集中,议政王大臣会议逐渐走向消亡。努尔哈赤初创八旗时,已经出现了议政制的雏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