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野史秘闻>大清最重要的议政王大臣会议,如何变成了养老院?

大清最重要的议政王大臣会议,如何变成了养老院?

所属分类:野史秘闻 编辑:做你的英雄 访问量:729 更新时间:2023/12/20 23:06:35

满清初期的群臣议政制度,有些类似于内阁,这个议政制度在清朝初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是在后期却慢慢没落,成为了老臣的养老院,失去了他原本的意义。

议政王大臣会议,是清军入关前至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大约一个半世纪里,由满洲王公、大员及个别蒙古、汉军旗人官员组成的议处国家大政的制度,也是重要的政务决策组织形式。它在后金、清初政权建设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皇权的越发集中,议政王大臣会议逐渐走向消亡。

努尔哈赤初创八旗时,已经出现了议政制的雏形。《清史稿》记载“每旗设总管大臣一,佐管大臣二。又置理政听讼大臣五人,号为议政五大臣。”这可以算作“议政大臣”制度的萌芽。努尔哈赤设议政大臣之初,其职能主要是听讼审判,处理女真族内部的民事纠纷。可以说,议政大臣仅仅是努尔哈赤处理民事的助手,充任此职的人等级也比较低。随着后金政权统治范围的扩大,越来越多的政务需要处理,加之统治者理政经验不足,所以努尔哈赤把议政大臣的地位和职能不断升级。天命七年(1622年),努尔哈赤宣布实行八和硕贝勒共治国政制度,即所谓的“八王共治”,军国大政由八贝勒议处,共同讨论决定。天命八年(1623年),在八和硕贝勒之外,又设八大臣,负责勘察贝勒是非、议论国政得失和战事情形。作为特设的中枢权力机构,议政王大臣会议在当时战争频仍的情形下,将政治权力集中于王公贵族,广开言路、群策群力,举贤任能、罢斥奸臣,为建立一个新的国家政权做了政治架构层面的准备。此时的后金政权仍属草创,依赖贵族亲王,扩大其统治基础,对努尔哈赤而言,也是一种不得不做的让步。

皇太极统治时期,议政王大臣会议虽然有了相对固定的议政地点,参会成员也更加明确,但不可否认的是,其权力在逐步走向弱势。内三院等机构的相继设立,分割了议政王大臣会议的权力,议政王大臣会议议处国政的权限,较之八和硕贝勒共议国政时的强权状态已明显缩小。虽然此时“军国机要,主之议政处”,议政王大臣会议作为最高决策机构的性质仍然未变,地位仍在六部之上,权倾部议,但其权势始终在皇帝之下。大凡军国大事,都须由皇帝裁决。实际上,这种改变反映出皇太极对议政王大臣会议共治国政的抵触,他利用各种条件和机会,极力压抑旗主贝勒的权势,突出皇权的至高无上。如天聪三年(1629年)废除四大贝勒按月分值的制度,剥夺了其他三大贝勒的实权;天聪四年(1630年),借二贝勒阿敏放弃永平之事,定其欺君误国十六大罪;大贝勒莽古尔泰也因“御前露刃”获罪,被降为一般贝勒。这样一来,皇权逐渐由分散趋于集中,皇太极南面独坐,诸王大臣唯皇太极命是从。

清代中央集权的加强,可以说经历了皇帝与旗主、诸王之间的不断斗争而逐步实现。皇太极死后,多尔衮摄政,独当大权,以“盈廷聚讼,纷纭不决,反误国家政务”为由,限制王公干政,进一步推进了皇太极以来的集权统治,这种状态一直持续到多尔衮去世。顺治亲政后,有议政资格的王公大臣、贝勒贝子的势力得到恢复并壮大。议政王大臣会议也进入新阶段,活动频繁,成员增加,议题广泛,职掌权限也显著扩大。举凡封藩建制、出师征伐、决科断狱、礼聘嗣典等,都在议处之列。同时,汉人范文程、安达礼、宁完我等也先后受命为议政大臣。这种调整有利于缓和满汉关系,稳定清朝政局。但是,从顺治某些政治举动,如削弱亲王贵族权力、亲掌上三旗等来看,流露出其对皇权被分割这一状态的不满与抗争。

康雍乾时期是清朝封建专制统治空前发展的时期,也是议政王大臣会议职掌范围和权力逐渐缩小并最终走向消亡的时期。

康熙十六年(1677年),设立南书房,挑选亲信入值,使南书房逐渐成为皇帝亲自控制的核心机要秘书机构,随时承旨出诏行令,核心政务已不再交付议政王大臣会议讨论,以便更直接地行使皇权。南书房的设立,是康熙削弱议政王大臣会议权力、实施高度集权的关键步骤。加之康熙一并采用了“内阁”“九卿科道会议”“御门听政”等中枢决策方式,同时重用皇子,使得议政王大臣会议逐步被架空。议政王大臣会议的地位和影响受到了相当的限制。

雍正在位期间,奏折制度已经非常完善,通过扩大具折言事官员的范围,大批地方官可以向皇帝直接报告,使得进一步抛弃满族早期民主共议制成为可能。雍正七年(1729年),设军机处,由军机大臣承旨遵办军政事务。同时,创建朱批密折制度,一切都由皇帝“乾纲独断”,议政王大臣会议变成一些不当权的贵胄世爵挂靠之所,虽然名义上继续存在,但实际所议之政,已只限于出巡、旗务及刑审案件等具体事务,无关乎军国大事。至此,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颁布上谕,“朕向来办事祗崇实政,所有议政空衔,著不必兼充”,取消了议政王大臣的职名,至此,议政王大臣连具虚衔的可能都没有了,议政王大臣会议正式退出了历史舞台,中央和地方的权力一律向皇帝集中。

议政王大臣会议是军事民主的原始氏族遗风在政权机构中的反映,它作为一种过渡性的参与国政的制度,肇始于满清政权创设之初,体现了满洲统治者“国家政务,唯宗室协理”的排他性。它伴随着清朝入主中原的政治变迁而发展变化,随着国家的逐步统一和君主专政集权体制的加强,集体议政、权力分散的议政王大臣会议必然走向衰亡。一起一落间,议政王大臣会议逐步从强势走向式微,也预示了清王朝鼎盛之时,便是议政制消亡之日。

标签:

更多文章

  • 细数秦统一六国时候的屠城行为,全国人口损失三分之二

    野史秘闻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

    中国古代人口总数有着相当大的起伏,每次重大战争之后,人口都会有令人难以置信的减少,然后太平盛世再慢慢发展,所以现存的人其实都是经过千百年的屠杀与战争之后幸存下来的。这里记载了一组组血淋淋的数字。每次战争,都有那么多无辜的百姓被杀,皇帝的宝座,确实是建立在累累白骨之上啊!中国历代皇帝,对于反抗者与被征

  • 细数隋唐英雄传中的那些传奇人物,李元霸、柴绍、苏定方、罗成

    野史秘闻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

    我国历史上有很多次比较著名的豪杰并起的乱世,除了最有名的三国时期外,我们大家都知道的应该就是隋唐时期了。像三国一样,隋唐小说的人物群像也是根据历史来制定的,也加入了很多艺术创作的成分。隋末唐初是一个群雄逐鹿、英雄辈出的乱世,而《隋唐演义》正是给我们描绘了这一时期一群英雄好汉如何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推

  • 东晋书法家王羲之王献之父子,谁的书法造诣更高?

    野史秘闻编辑:晴天标签:

    东晋时期因为出了两位绝世书法家而显得熠熠生辉,王羲之王献之父子也一直作为佳话流传到现在,那么在后人的评价中,二王谁的书法造诣更高一些呢?王羲之、王献之后世并称为“二王”。但从他们死后到南朝的宋、齐间,书法界排名第一的王献之,力压老爸,独领风骚上百年。王献之的“江湖”地位不仅缘于他后天的刻苦勤奋,同时

  • 明朝也曾开拓海外殖民地?细数大明殖民扩张的内外阻力

    野史秘闻编辑:轻描淡写标签:

    明清时期,由于工业革命的发展,欧洲逐渐开始强大起来,于是欧洲各国纷纷开始扩张海外殖民地,那么作为航海大国的明朝,又是怎么与欧洲人展开争夺的呢?17世纪左右,欧洲社会正在孕育着近代文明世界的催生,以航海贸易和在世界各地经营殖民地为特征的世界性经济交流刚刚拉开帷幕,葡萄牙人、西班牙人、荷兰人、英国人先后

  • 春秋时期的五位霸主,为什么最早称霸的是齐国

    野史秘闻编辑:女王范儿标签:

    春秋战国时期,齐国是老牌的强国,那么它为什么在众多国家之中脱颖而出呢?自周平王东迁洛邑后,春秋战国历史正式开启。在春秋时期,诸侯争霸战争形成了春秋五霸。不过,关于春秋五霸是哪五个国家,历史上一度存在过八种说法。其中有两种认同度比较高的观点,一种是司马迁在《史记》给出的观点: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

  • ​庞统为什么会英年早逝轻易冤死在落凤坡,庞统的惨死主要的原因是什么?

    野史秘闻编辑:人生初见标签:

    庞统是东汉末年刘备帐下重要谋士,与诸葛亮同拜为军师中郎将。与刘备一同入川,于刘备与刘璋决裂之际,献上上中下三条计策,刘备用其中计。进围雒县时,庞统率众攻城,不幸中流矢而亡,年仅三十六岁。欲出第一等言,须有第一等意。欲为第一等人,需做第一等事。虽然说,文无第一武无第二。可在三国中则不然。三国中的武将虽

  • 汉和帝刘肇是如何创建永元之隆的, 汉和帝开创的永元之隆到底有多繁荣?

    野史秘闻编辑:女王范儿标签:

    东汉汉和帝刘肇在诛灭窦氏戚族后励精图治,改变外戚擅权时的奢靡贪腐之风,促使东汉国力趋于极盛,时人称为“永元之隆”。汉和帝刘肇是如何创建永元之隆的?汉和帝开创的永元之隆到底有多繁荣?汉和帝刘肇,东汉第四位皇帝。生于建初四年,汉章帝刘炟的第四子,生母为梁贵人,后来过继给皇后窦氏为继子。建初七年,汉章帝废

  • 钩弋夫人是个什么样的女人,汉武帝为什么一定要立子杀母?汉武帝为什么临死也不放过钩弋夫人?

    野史秘闻编辑:异世邪君标签:

    钩弋夫人赵氏是汉武帝刘彻宠妃,汉昭帝刘弗陵的生母。传说赵氏天生握拳不能伸展,汉武帝过河间,“望气者言此有奇女”,于是召见她并将其手展开,展开后掌中握有一玉钩,因此被称为拳夫人,又称钩弋夫人。一、“立子杀母”的由来《史记.外戚世家》曰:“上居甘泉宫,召画工图画周公负成王也。於是左右群臣知武帝意欲立少子

  • 韩信为刘邦平定天下 攻无不克战无不胜 最后却因谋反罪被冤杀 死于非命 韩信和刘邦之间到底是谁辜负了谁?

    野史秘闻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

    韩信是西汉开国功臣,作为军事家,韩信是继孙武、白起之后最为卓越的将领,作为战略家,他在拜将时的言论,成为楚汉战争胜利的根本方略;作为军事理论家,他与张良整理兵书,并著有兵法三篇。但人无完人,韩信由于性格和品质上的一些弱点,加之在政治上的严重失误,几次关键时刻都优柔寡断,最终死于非命,并被诛灭三族。一

  • 作为先秦时期的朝代 周朝和商朝有什么本质上的不同,强大的商王朝统治了中原六百年 为什么会被周朝灭掉?

    野史秘闻编辑:笑红尘标签:

    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姬发带领周与各诸侯联军起兵讨伐商王帝辛,经过牧野之战,一战而胜,结束了商王朝的统治,最终建周灭商。历史上周朝和商朝有什么本质上的不同?商朝与周朝,与其是朝代的交替,不如说是文明的冲突。我们这片土地对历史的传承,合法性的延续非常重视,几千年来一直延续着天命轮替,文明万世一体的核